專利名稱: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魚礁,特別是涉及一種方形組合人工魚礁。
背景技術:
在近海大量投放人工魚礁,對于恢復和養護近海漁業資源和改善沿海生態環境, 且發揮了十分有效的積極作用。尤其是目前在我國近海漁業資源趨向枯竭的狀況下,對于人工魚礁的建設更顯現重要。現有的大型人工魚礁大多數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然而,這種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型人工魚礁加工制造麻煩,施工周期長,又重量特重,運輸困難,由此,有礙于得到廣泛的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它不但能有效地實現恢復和養護近海漁業資源和改善沿海生態環境,而且,加工制造簡單,運輸便利。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包括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所構成,所述底部單元設有上、下框架,所述上、下框架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及后端左、右立柱,所述前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所述前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所述后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所述后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所述下框架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柱地腳的定位柱,所述下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下斜柱,所述下框架的前、后端框邊的兩端端部處均分別設有地腳,所述下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的下斜柱處設有水泥澆面,定位柱處的水泥澆面上均布有大圓孔,所述上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上斜柱,所述中間柳條單元設有上、下框架,所述上、下框架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及后端左、右立柱,所述前端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所述前端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所述的后端右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iu 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所述的后端右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所述下框架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的定位柱,所述的下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所述上框架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橫檔,所述上框架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還連接有短橫檔,所述長、短橫檔上均懸掛有柳條,所述中間單元設有上、下框架,所述上、 下框架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及后端左、右立柱,所述iu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左斜柱,所述如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如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如斜柱,所述后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后斜柱,所述后端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所述的下框架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的定位柱,所述下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所述上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上斜柱,所述頂部單元設有上、下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左、右框邊的長度短于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框邊的長度,所述下框架內的中央置有一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的定位柱,所述下框架的四角處與定位柱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所述上框架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直檔, 所述上框架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連接有短直檔,所述上框架后端的左、右角處與所述下框架后端的左、右角處的上下相對的角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后左、右立柱,所述上框架前端的左、右角處分別與所述下框架前端的左、右角處之間連接有一前端左、右斜柱,所述前端右斜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所述前端右斜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左斜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前斜柱,所述前端左斜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左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丨S]連接有一左斜柱,所述后左立柱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所述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且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所述中間柳條單元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上,所述中間柳條單元的定位柱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且與所述底部單元的定位柱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柳條單元的下框架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的上框架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上,所述中間單元的定位柱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且與所述中間柳條單元的定位柱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的下框架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的上框架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上, 所述頂部單元的定位柱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且與所述中間單元的定位柱的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的下框架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的上框架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行組合,且以行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 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且組數為至少二組。所述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列組合,且以列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 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所述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防腐涂料。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所構成。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選用鋼材為50*50*6的角鋼,其中間的定位柱用鑄鐵,都使用焊接連接,采用D908耐磨焊條,在表面上涂覆防腐涂料。
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優點如下
I、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礁體采用角鋼等金屬材料,焊接制作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再焊接安裝成大型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既加工制作方便, 也有利于運輸。2、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礁體的底部單元的下框架內用混凝土水泥澆面以增加重量,另外,底部單元的下框架的前、后端框邊的兩端端部處的地腳長度為250_,以完全的插入海底用以一并起到穩定魚礁的作用。3、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礁體的內部空間采用多層設計,層間多檔拼接及中間柳條單元的上框架上的長、短橫檔上懸掛的柳條且有利于魚類餌料生物附著,內部結構空間大,可起到提供魚類產卵與棲息的場所,在如此環境下,以達到聚集魚群與擴大魚群,最后使近海漁業資源復蘇的目的。4、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礁體外表面上涂覆的防腐涂料為ZS-711無機聚合物防腐涂料,防腐年限可達30年。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長、寬均為6000mm,高為7000 mm,為大型鋼質組合
礁體,可以作為大型獨立礁或群體礁使用,且具有提高人工魚礁穩定性、水動力性的特點, 適用于水深20米左右區域的生物增殖,增殖對象主要為烏賊等魚類。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底部單元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帶有水泥澆面的底部單元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中間柳條單元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帶有柳條的中間柳條單元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中間單元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頂部單元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為行組合的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為列組合的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看圖1,該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包含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 3及頂部單元4。參看圖2和圖3,
所述底部單元I設有上、下框架101、102,所述上、下框架101、1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103、104及后端左、右立柱105、106,所述前端左立柱 103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1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107,所述前端左立柱103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1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108,所述后端右立柱106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1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109,所述后端右立柱106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105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110, 所述下框架1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1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柱地腳112的定位柱113,所述下框架1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下斜柱114,所述下框架102的前、后端框邊的兩端端部處均分別設有地腳115,所述下框架1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的下斜柱114處設有水泥澆面116,定位柱113處的水泥澆面116上均布有大圓孔117,所述上框架101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上斜柱118。參看圖4和圖5,
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設有上、下框架201、202,所述上、下框架201、2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203、204及后端左、右立柱205、206,所述前端左立柱203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2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207,所述前端左立柱203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205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208, 所述的后端右立柱206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2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 209,所述的后端右立柱206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2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210,所述下框架2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2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212的定位柱213,所述的下框架2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 2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214,所述上框架201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橫檔215,所述上框架201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213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還連接有短橫檔216,所述長、短橫檔215、216上均懸掛有柳條217。參看圖6,
所述中間單元3設有上、下框架301、302,所述上、下框架301、3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303、304及后端左、右立柱305、306,所述前端左立柱303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3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左斜柱307,所述前端左立柱303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3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前斜柱308,所述后端右立柱306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305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后斜柱309,所述后端右立柱306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3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310,所述的下框架3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3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312的定位柱313,所述下框架3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3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314,所述上框架301的四角處與定位柱313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上斜柱315。參看圖7,
所述頂部單元4設有上、下框架401、402,所述上框架401的左、右框邊的長度短于所述下框架402的左、右框邊的長度,所述下框架4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403的定位柱404,所述下框架4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404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405,所述上框架401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直檔406,所述上框架401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404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連接有短直檔 407,所述上框架401后端的左、右角處與所述下框架402后端的左、右角處的上下相對的角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后左、右立柱408、409,所述上框架401前端的左、右角處分別與所述下框架402前端的左、右角處之間連接有一前端左、右斜柱410、411,所述前端右斜柱411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409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412,所述如端右斜柱411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左斜柱410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前斜柱413,所述前端左斜柱410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左立柱408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414,所述后左立柱408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409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415。參看圖1,
所述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且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 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 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I上,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定位柱213 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212且與所述底部單元I的定位柱113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111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下框架202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I的上框架1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3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上,所述中間單元3的定位柱313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312且與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定位柱213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211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3的下框架302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上框架2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4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3上,所述頂部單元4的定位柱404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403且與所述中間單元3的定位柱313的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311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4的下框架402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3的上框架3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參看圖8,
所述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可為行組合,且以行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可為數組組合,且組數為至少二組。組合后的人工魚礁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參看圖9,
所述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列組合,且以列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組合后的人工魚礁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疊加后并通過焊接組合在一起。在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結構基礎上略加變動且采用螺栓與螺母聯接或插接聯接方式將本發明的各個單元的疊加組合均屬本發明的保護范疇。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均可左右前后變換位置后疊加,并通過焊接組合在一起也屬本發明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它包括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所構成,所述底部單元(I)設有上、下框架(101、102),所述上、下框架(101、1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103、104)及后端左、右立柱(105、106),所述前端左立柱(103)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1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107),所述前端左立柱(103)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1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 (108),所述后端右立柱(106)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1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109),所述后端右立柱(106)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105)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110),所述下框架(1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1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柱地腳(112)的定位柱(113),所述下框架 (1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下斜柱(114),所述下框架(102)的前、后端框邊的兩端端部處均分別設有地腳(115),所述下框架(1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的下斜柱(114)處設有水泥澆面(116),定位柱(113)處的水泥澆面(116)上均布有大圓孔(117),所述上框架(101)的四角處與定位柱(113)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上斜柱(118),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設有上、 下框架(201、202),所述上、下框架(201、2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203、204)及后端左、右立柱(205、206),所述前端左立柱(203)的下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2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前斜柱(207),所述前端左立柱(203) 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205)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208),所述的后端右立柱(206)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2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右斜柱(209), 所述的后端右立柱(206)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2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210),所述下框架(2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2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212)的定位柱(213),所述的下框架(2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2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214),所述上框架(201) 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橫檔(215),所述上框架(201)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213)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還連接有短橫檔(216),所述長、短橫檔(215、216) 上均懸掛有柳條(217),所述中間單元(3)設有上、下框架(301、302),所述上、下框架(301、 302)的四角的上下相對的角處之間分別連接有前端左、右立柱(303、304)及后端左、右立柱(305、306),所述前端左立柱(303)的上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305)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左斜柱(307),所述前端左立柱(303)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右立柱(304)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前斜柱(308 ),所述后端右立柱(306 )的下端端部處與后端左立柱(305 ) 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后斜柱(309),所述后端右立柱(306)的下端端部處與如端右立柱(304)的上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310),所述的下框架(3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上端面設有一呈圓錐形狀的盲孔(311)的且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312)的定位柱(313),所述下框架(3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313)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314),所述上框架(301)的四角處與定位柱(313)上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上斜柱(315),所述頂部單元(4)設有上、下框架(401、402),所述上框架(401)的左、右框邊的長度短于所述下框架(402)的左、右框邊的長度,所述下框架(402)內的中央置有一下端面帶有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403)的定位柱(404),所述下框架(402)的四角處與定位柱(404)下端端部的相對處之間分別連接有一下斜柱(405),所述上框架(401) 的左、右框邊之間分布有相隔一定間距的長直檔(406),所述上框架(401)的左、右框邊分別與定位柱(404)上端端部相對處之間連接有短直檔(407),所述上框架(401)后端的左、 右角處與所述下框架(402)后端的左、右角處的上下相對的角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后左、右立柱(408、409),所述上框架(401)前端的左、右角處分別與所述下框架(402)前端的左、右角處之間連接有一如端左、右斜柱(410、411),所述如端右斜柱(411)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409)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右斜柱(412),所述前端右斜柱(411)的上端端部處與前端左斜柱(410)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前斜柱(413),所述前端左斜柱(410)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左立柱(408)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左斜柱(414),所述后左立柱(408)的上端端部處與后右立柱(409)的下端端部處之間連接有一后斜柱(415),所述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且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I)上,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定位柱 (213)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212)且與所述底部單元(I)的定位柱(113)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111)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下框架(202) 疊加在所述底部單元(I)的上框架(1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3)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上,所述中間單元(3)的定位柱(313)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312)且與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定位柱(213)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211) 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中間單元(3)的下框架(302)疊加在所述中間柳條單元(2)的上框架(2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4)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3)上,所述頂部單元 (4)的定位柱(404)下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定位連接件(403)且與所述中間單元(3)的定位柱(313)的上端面上的呈圓錐形狀的盲孔(311)處形成嵌接連接,所述頂部單元(4)的下框架(402)疊加在所述中間單元(3)的上框架(301)上并形成焊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行組合,且以行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且組數為至少二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列組合,且以列組合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底部單元(I)、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的相鄰的上、下框架的框邊均形成焊接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底部單元(I)、 中間柳條單元(2)、中間單元(3)及頂部單元(4)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防腐涂料。
全文摘要
一種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它包括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體由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所構成。所述底部單元、中間柳條單元、中間單元及頂部單元通過疊加并焊接連接而形成方形組合人工魚礁。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為大型方形框架礁并帶有地腳,且結構簡潔,加工制作方便,具有提高人工魚礁穩定性、水動力性的特點。本發明的方形組合人工魚礁可以作為大型獨立礁或群體礁使用,可提供烏賊等魚類產卵的場所。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599082SQ2011103469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俞靜儀, 姜少杰, 王偉定, 王驍, 蔡佳明 申請人: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