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品養殖設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海水養殖發展極為迅速,但大部分為近海傳統網箱養殖,由于殘餌和魚類排泄物超過海區的自然凈化能力,造成海區的環境污染,從而引起魚病頻發,養殖魚品質下降。由此導致市場對養殖魚的認可度下降,魚價近年來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網箱養殖虧損,嚴重影響了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深海網箱養殖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受到養殖設施尺寸的限制(目前常用的40 50m周長的深海網箱,水體約為IOOOm3 3000m3),養殖水體仍然偏小,利用天然餌料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網箱的網衣極易受到水流、波浪的影響而產生變形,造成養殖有效水體大大減小,其中的養殖對象更容易受到傷害而導致魚病多發,養殖效果下降,同時一些深淺不一和底況復雜的高生產力海區(如天然礁區和人工魚礁區等)往往不能設置深水網箱,因而深水網箱的設置海區和適養魚種受到了較大的限制,直接影響到進一步推廣應用。由此可見,探索和開展一種新的生態型、健康型近海養殖模式勢在必行,近海圍網養殖應運而生。海洋捕撈生產中圍網是指一種捕撈集群魚類,規模大、產量高的過濾性漁具,而在養殖生產中應用的圍網是指在湖泊、水庫及港灣大面積水域中一種自然養成的養殖方式。圍網的結構主要由長帶形的網 衣、繩索、浮子、沉子及樁等組成,如加強系泊裝置并應用輔助設施,敷設在一定的海域中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海水養殖。我國南部沿海臺風侵襲頻繁,浪高流急,圍網養殖設施存在一定的破壞風險,特別是在大潮差條件下網衣非常容易發生糾纏,導致網片磨損;圍網網衣糾纏時也會導致附近的養殖苗種發生傷害;大潮糾纏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圍網的下綱脫離海底,發生逃苗;小潮圍網糾纏會導致養殖水體急劇減少,影響養殖效果。因而近海圍網養殖除了選擇港灣、岙口型海域,應用天然的擋浪條件和人工防波堤來消波外,解決大潮差下圍網防糾纏技術成為淺海圍網養殖不容回避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通過在網衣的上、中、下不同高度依次裝配沉子綱和浮子綱,使各段網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而在不同層面堆積,解決了在大潮差條件下網衣易糾纏的問題。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上為:I)根據圍網的大小將若干網片橫向繞縫制成網衣,網衣為雙層使用;2)在網衣上橫向裝綱:從上至下依次分為上綱、若干條由間隔設置的沉子綱與浮子綱組成的中綱、底綱,在沉子綱上懸掛有沉子,在浮子綱上懸掛浮子,其中沉子綱與相鄰的下方浮子綱的距離為該沉子綱與相鄰上方浮子綱之間距離的1.5 2.5倍,第一個沉子綱和下方浮子綱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個沉子綱和上綱之間距離的1.5 2.5倍;同時第一個沉子綱的給定沉力為90 110N,往下每條浮子綱及沉子綱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遞增18 22N ;3)在網衣上縱向裝綱:在網片橫向每間隔6 8m裝綱I條;4)最后在底綱上固定多個沙袋將網衣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在上鋼上懸掛浮子并通過繩索與樁固定,使網衣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作為改進,所述網片采用聚乙烯單絲機織無結節網片,網片皆用橫目,目大4 6cm。采用聚乙烯網片強度較高,另外,有利于附著藻類,淺海養殖魚類活動時不易擦傷,網片皆用橫目可以當漁具在浮、沉力的作用下,能使網具更易于改變作業高度,可減少網衣在下降時的受力,以達到更好的沉降效果。作為改進,所述上綱為兩根鋼索,分別為上緣綱和上浮子綱,采用直扣式裝配法,其中上緣綱穿過網片的每個網目,上浮子綱不穿過網目,通過網線繞縫上浮子綱與上緣綱,并間隔打一個半結固定。作為改進,所述底綱為兩根,分別為下緣綱和下沉子綱,兩者采用直扣式裝配法,其中下緣綱穿過網片的每個網目,下沉子綱不穿過網目,通過網線繞縫下沉子綱與下緣綱,并間隔打一個半結固定。作為優選,所述沉子綱和浮子綱為間隔設置的三組,依次分布于網衣的上、中、下三個高度位置,所述沉子綱和浮子綱繞線時,需穿過裝配線上的每一個網目,在每個網片與網片的繞縫處打一個結,繞滿一圈后頭尾相接,做一個魚結固定。再優選,所述沉子綱與相鄰的下方浮子綱的距離為該沉子綱與相鄰上方浮子綱之間距離的2倍,第一個沉 子綱和下方浮子綱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個沉子綱和上綱之間距離的2倍。最后,所述浮子采用0.9 1.1N的泡沫浮子,所述沉子采用0.9 1.1N鉛質沉子,所述浮子、沉子均勻分布在各個浮子綱和沉子綱上,其中第一個沉子綱的給定沉力優選為98N,往下每條浮子綱及沉子綱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遞增20N。使得網衣在浮/沉力的作用下充分的伸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網衣上橫向裝配的上鋼與底綱之間裝配有沉子綱和浮子綱,并且沉子綱與浮子綱呈間隔設置在網衣的上中下三層位置,同時合理地設計沉子綱與浮子綱之間的距離,以及沉子綱與浮子綱上的沉力或浮力,使得各段網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從而避免了在大潮差條件下網衣在上部或下部過度堆積而造成糾纏,從而導致養殖水體急劇減少、網片磨損、下綱脫離海底,發生逃苗等現象,本發明設計科學合理,制作簡單,解決了大潮差下圍網易糾纏的問題,保證了海水養殖的正常持續發展。
圖1是養殖圍網模型設計圖;圖2是養殖圍網模型的網衣裝綱方案示意圖;圖3試驗室自制玻璃水槽;圖4是三種配綱方案的網衣堆積高度變化表;
圖5上綱維持形狀的實物圖;圖6是在不加浮、沉子綱的情況下網衣上層堆積;圖7是采用方案三的裝配的網衣三層分布;圖8是三種配綱方案的網衣堆積分布比例圖;圖9是實際圍網敷設大小圖;圖10是實物圍網網衣裝配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I圍網模型設計制作與防糾纏技術分析1.1模型設計根據相關網具理論,漁具在工作狀態時網線伸長度不予考慮,網片是充分柔軟的,且漁具在工作時網片的形狀變化極慢,以至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的網片每一微元,都可以看作處于平衡狀態。由于網片的阻力和網線直徑d與網目目腳長度a的比值,即d/a成正比,因此只要模型網的d/a和實物網的d/a保持相等,兩者的阻力應互成比例。而在制作模型網時可以選用兩個不同的幾何尺度比,對于漁具中鋼索、網片長度,選用所謂大尺度比λ,保持幾何相似,即L1Zl2= λ,而網線直徑與 目腳長度之比,選用小尺度比XdJPd1M = B1Ai2= Ad,其中下標I為實物,下標2為模型。實物網總長275m,可取大比例尺λ = L1A2 = 100,得模型網總長2.75m。而在深度方面,因為僅考慮沉降試驗,因而深度方面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選擇深度為lm,則大比例尺應按λ = H1ZH2 = 13計算。1.2網片設計現有實物網,網衣網線規格PE 36七61父3父3,查表得(11 = 0.9111111,已知目大5011,得a1 = 2.5cm,模型采用網線規格PE 36texX I X 3,查表得d2 = 0.5mm,已知目大2.5cm,得a2=1.25cm,故取小尺度比Ad = 2。網衣采用聚乙烯(PE)單絲機織有結節網片,網線規格36texXlX3,目大2.5cm,縮結系數0.707。上浮子綱及下沉子綱采用聚乙烯網線,規格36texX13X3。網身配綱采用聚乙烯網線,規格36texX5X3。由于本設計主要研究網衣在大潮差條件下的工作狀態,因此采用的設計方案中,網片皆橫目使用,基于有節網片的縮節工藝,當漁具在浮、沉力的作用下,能使網具更易于改變作業高度。該用法可減少網衣在下降時的受力,以達到更好的沉降效果。網片橫目使用,剪裁成4片,高60目,橫向目數及長度分布如圖1,其中上綱(雙綱)及底綱(雙綱)總長275cm;橫向裝綱:共六條綱,從上至下分別編號:中綱1,2,3,4,5,6;縱向裝綱:網片橫向每30cm裝綱一條,主要承受拉力,綱的分布如圖2所示。1.3模型制作由于網目橫目使用,故縫合網片時采用橫邊繞縫法,繞縫時先將網片的邊緣互相對齊,網目互相合并,用帶有異色縫線的網梭,穿過第一對合并的網目,打一個雙套結,然后依次穿繞各對合并的網目,每隔7目打一半結,結尾處打一個雙套節。繞縫的縫線松緊適當,其長度約等于縫合網片部位的拉直長度。上綱采用雙根上綱直扣式裝配法,為了避免由于繩索退捻而發生纏卷網衣,選用捻向相反的三股捻繩,其中上緣綱穿過每個網目且每隔5目打一個半結,浮子綱不穿過網目,用同型網線繞縫浮子綱與上緣綱,每隔4目打一個半結。下綱采用雙根下綱直扣式裝配法,其中下緣綱穿過每個網目,每隔5目打一個半結,沉子綱不穿過網目,用同型網線繞縫沉子綱與下緣綱,每隔4目打一個半結。上綱裝配浮子,每個浮子間距2 3mm,為固定上綱形狀從而使試驗獲得最佳效果,在相鄰浮子空隙中插入小段泡沫浮子,并用雙面膠粘連。沙袋設計:自制沙袋,平均每個裝沙3N,總重55N。中綱:按照圖2的裝配方案,中綱在繞線時,需穿過裝配線上的每一個網目,在每個網片與網片的繞縫處打一個結,繞滿一圈后頭尾相接,做一個魚結。浮沉力配備:根據網目的尺寸配制浮子、沉子,每個沉子沉力為0.10N,每個浮子浮力0.05N。給定第一條沉子綱共IN的沉力,即在2.75m的綱I上裝配10個沉子,每個浮子的中心間距0.28m。往下每條綱的浮/沉力遞增0.2N,以此類推,求出每條綱的裝配間距(表 I)。表I外加綱浮沉力設計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上為: 1)根據圍網的大小將若干網片橫向繞縫制成網衣,網衣為雙層使用; 2)在網衣上橫向裝綱:從上至下依次分為上綱、若干條由間隔設置的沉子綱與浮子綱組成的中綱、底綱,在沉子綱上懸掛有沉子,在浮子綱上懸掛浮子,其中沉子綱與相鄰的下方浮子綱的距離為該沉子綱與相鄰上方浮子綱之間距離的1.5 2.5倍,第一個沉子綱和下方浮子綱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個沉子綱和上綱之間距離的1.5 2.5倍;同時第一個沉子綱的給定沉力為90 110N,往下每條浮子綱及沉子綱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遞增18 22N ; 3)在網衣上縱向裝綱:在網片橫向每間隔6 8m裝綱I條; 4)最后在底綱上固定多個沙袋將網衣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在上鋼上懸掛浮子并通過繩索與樁固定,使網衣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片采用聚乙烯單絲機織無結節網片,網片皆用橫目,目大4 6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綱為兩根鋼索,分別為上緣綱和上浮子綱,采用直扣式裝配法,其中上緣綱穿過網片的每個網目,上浮子綱不穿過網目,通過網線繞縫上浮子綱與上緣綱,并間隔打一個半結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綱為兩根,分別為下緣綱和下沉子綱,兩者采用直扣式裝配法,其中下緣綱穿過網片的每個網目,下沉子綱不穿過網目,通過網線繞縫下沉子綱與下緣綱,并間隔打一個半結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綱和浮子綱為間隔設置的三組,依次分布于網衣的上、中、下三個高度位置,所述沉子綱和浮子綱繞線時,需穿過裝配線上的每一個網目,在每個網片與網片的繞縫處打一個結,繞滿一圈后頭尾相接,做一個魚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綱與相鄰的下方浮子綱的距離為該沉子綱與相鄰上方浮子綱之間距離的2倍,第一個沉子綱和下方浮子綱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個沉子綱和上綱之間距離的2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采用0.9 1.1N的泡沫浮子,所述沉子采用0.9 1.1N鉛質沉子, 所述浮子、沉子均勻分布在浮子綱和沉子綱上,其中第一個沉子綱的給定沉力為98N,往下每條浮子綱及沉子綱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遞增20N。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潮差下淺海養殖圍網的防糾纏方法,其特征在于網衣為雙層使用;在網衣上橫向裝鋼從上至下依次分為上綱、若干條由間隔設置的沉子綱與浮子綱組成的中綱、底綱,其中沉子綱與相鄰的下方浮子綱的距離為該沉子綱與相鄰上方浮子綱之間距離的1.5~2.5倍,第一個沉子綱和下方浮子綱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個沉子綱和上綱之間距離的1.5~2.5倍;同時第一個沉子綱的給定沉力為90~110N,往下每條浮子綱及沉子綱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遞增18~22N;在網衣上縱向裝綱在網片橫向每間隔6~8m裝綱1條;本發明設計科學合理,制作簡單,解決了大潮差下圍網易糾纏的問題,避免了因網衣糾纏而導致養殖水體急劇減少、網片磨損、下綱脫離海底,發生逃苗等現象,保證了海水養殖的正常持續發展。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81826SQ20111034106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宋偉華, 儲張杰, 馬家志, 吳佳興, 蔡厚才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