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棚果蔬的種植技術,特別是一種水生蔬菜茨菰復種伏青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利用大棚生產早熟茨菰及伏青蒜的技術在一定范圍得到一定的應用。可現行的大棚茨菰種植,在蘇北沿海地區一年只能種植一茬,且又大多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種植面積小,單產低,全年種植效益不高;同時,傳統青蒜種植的土壤和生態環境不加控制,病蟲害控制藥本高,防治效果差,對環境污染較重,茨菰、青蒜產量低、成本高,產品質量和效益難以得到保證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環保、優質、增產、高效的利用大棚生產水生蔬菜茨菰和反季節蔬菜伏青蒜的種植方法。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選擇遠污染源的、面積在66. 7hm2以上的土地作為綠色食品茨菰、青蒜產地,其環境質量(大氣、土壤和灌溉水)須符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訂的標準,并進行跟蹤監測,冬前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早熟茨茹從2月中下旬(農歷正月半)開始育苗,3月中下旬(清明前)移栽,6月下旬前后放干田中積水,6月底7月上旬采收上市;早大蒜于前茬收獲后即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于7月下旬8月初開溝直接播種,9月底10月初上市。上述早熟茨菰選擇土質以排水良好、松軟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為宜。品種選用茨菰選用寶應侉老烏白茨菰、蘇州黃茨菰等品種;大蒜選用大豐三月黃或四川二水早。上述耕作與集約施肥,是在冬季深耕凍垡,耕深30cm左右,以便土壤熟化;2月中旬以后,先將耕翻的土壤耙平、整細,做到上松下實,然后作畦;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大田施施腐熟廄肥2500-3500kg,或商品有機肥500kg,另加磷酸二銨25_30kg,硫酸鉀20-30kg ;預留寬幅6m左右的大棚畦面。大蒜根系淺,吸收肥料能力較弱,伏蒜的集約施肥要求種植前應施足有機肥。一般667m2施腐熟人糞尿或雞糞1500 2500kg、45%硫酸鉀復合肥30 40kg堆慪后作基肥。上述茨菰育苗采用雙大棚+中棚或外大棚+中棚+小拱棚的多層覆蓋方式,育苗外棚寬5m左右,頂高2-2. 3m,三層以上覆蓋保水保溫促長;栽培棚可選用寬6m,頂高2. 5m鋼架大棚或寬4. 5m,頂高2m竹架中棚;早熟茨茹從2月下旬,用頂芽按6X6cm株行距在5cm深厚河泥中進行扦插,每667m2大田需備慈姑頂芽20kg左右。栽插深度要求頂芽第三節位入土 2cm。茨菰大田按株距25cm寬窄行(大行距lm、小行距O. 5m)進行移栽,每667m2栽3200株左右。后茬復種夏季栽培青蒜,種蒜的選擇必須在同一品種中選擇蒜球大、蒜瓣大、堅實、無病蟲害者。于7月中旬左右將剝好的蒜種(剝去壞辨及莖桿)放于5°C冷庫中,將蒜種經7 10天5 10°C低溫處理,在種植前再將蒜種浸水3 5小時,使蒜種膨脹,稍陰干后用25%多菌靈粉劑500倍進行拌種,拌種后當日播種。7月下旬進行開溝直接播種,播種密度按行距9 10cm、株距2 3cm播種。一般每667m2用種500kg左右;要求起高H圭播種,規格為畦寬I. I I. 5m包溝。播前先在畦的一側開第一條溝,將蒜瓣排齊后,用開第二條溝的土覆蓋第一條溝中的蒜瓣。依此類推,逐條播種。播后用腳踩實,澆水。澆水不能過急,以免將蒜瓣沖出。土壤墑情好可以不澆水。伏青蒜的遮陽擋雨棚,可沿用前茬茨菰大棚,棚上保留頂膜,解除裙膜,頂膜上加蓋黑色遮陽網;也可在覆蓋好麥桔草的畦面上浮面加蓋黑色遮陽網,待齊苗且青苗頂網時,再將黑色遮陽網揭除。上述茨菰于2月下旬日均氣溫穩定在5°C以上,棚內溫度達10°C左右開始扦插育苗,育苗棚內溫度正常保持在10°c以上,IOcm深土壤溫度在12-13°c及以上,水深保持3cm左右;至3月中下旬,當棚外最低氣溫8-10°C時,棚內溫度達到14°C左右,茨菰即可進行大田定植;定植后棚內溫度保持在15-35°C ;在日均氣溫達17°C左右,即揭除裙膜,同時頂膜加蓋遮陽網,通過日覆夜揭(覆網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后)適當控制光照以促進茨菰膨大和早熟。伏青蒜注意采取低溫處理的辦法打破休眠,其具體要求是以竹框或透氣塑料布袋置于5-10°C冷庫中,低溫處理7 10天(干燥蒜種時間宜長,經藥劑處理的濕種宜 短)。干燥蒜種在種植前再將蒜種浸水3 5小時,使蒜種膨脹,稍陰干后用25%多菌靈粉劑500倍進行拌種,拌種后當日播種,低溫處理前藥劑拌種的,則出庫即播。上述茨菰2 3葉期追施I 2次稀糞水,育苗后期注意通風煉苗,茨菰定植后要求淺水勤灌,栽后保持淺水層,一周后淺擱,茨菰形成球莖開始膨大時進行重擱田,擱田程度以田不陷腳為宜。盛花期再追肥I次,每畝施尿素IOkg加硫酸鉀10-15kg,注意及時除草和剝除植株上的老黃葉及部分側芽,增強田間通透性,6月底即可放干田中積水,7月上旬采收上市。伏青蒜播種后接著在畦面平鋪一層麥秸(每667m2約800kg左右),在原蓋茨菰的棚架上保留頂膜和遮陽網,保濕降溫,促進出苗(播后棚內溫度保持在35°C左右,相對濕度不低于80% )。出苗后遇高溫干旱,在清晨或傍晚澆水,根據苗情,在2 3葉期,每667平方米隨水施尿素5 7. 5kg。每隔5 7天用惠滿豐500 8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 150倍液噴灑,促進蒜葉生長。在3-4葉期追施一次發苗肥,667m2施稀畜糞水IOOOkg加尿素 6-8kg。本發明由于采用大面積的大棚種植技術,且從選擇產地、茬口和品種、育苗、集約施肥、田間管理等環節進行控制,因而易于統一規劃和管理,減少了施肥量和農藥使用量,產量高、成本低、效益好,所產茨菰青蒜苗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以在蘇北某園藝場為例。I、時間安排早熟茨菰(春大棚茨菰)從2月中下旬(即農歷正月半)開始育苗,3月中下旬(清明前)移栽定植,6月下旬前后放干田中積水,6月底7月上旬采收上市;早大蒜7月下旬8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10月初上市騰茬。2、品種選用茨菰選用寶應侉老烏白茨菰、蘇州黃茨菰等品種;大蒜選用大豐三月黃或四川二水早。3、栽培要點應選擇前作非大蒜或其他蔥蒜類的田塊,土質以排水良好、松軟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為宜。早熟茨菰在2月中下旬左右用頂芽按6 X 6cm株行距在5cm深厚河泥中進行扦插,每667m2大田需備慈姑頂芽20kg左右。栽插深度要求頂芽第三節位入土 2cm,水深保持3cm左右,外加中小雙棚保水保溫促長。育苗棚內溫度正常保持在此10°C以上。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大田施施腐熟廄肥2500_3500kg,或商品有機肥500kg,另加磷酸二銨25-30kg,硫酸鉀20-30kg ;栽植大田覆蓋大棚,可采用6m寬、頂高
2.5m的鋼架大棚或4. 5m寬、頂高2m的竹棚,茨菰苗于3月中下旬移栽到大棚內,大田按株距25cm寬窄行(大行距lm、小行距O. 5m)進行移栽,每667m2栽3200株左右,白天棚內溫度保持在30°C左右,超過35°C要通風調節,于5月初(立夏前后)揭去大棚裙膜,茨菰至開花期時頂膜加蓋遮陽網(覆網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后),栽后保持淺水層,一周后淺擱,茨菰形成球莖開始膨大時進行重擱田,有利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莖;擱田程度以田不陷腳為宜。及時除草和剝除植株上的老黃葉及部分側芽,增強田間通透性。開花盛期看苗追月巴,一般用尿素IOkg加硫酸鉀10-15kg,后期維持淺水,保持球莖膨大的需要。常見病蟲害主要有主要有茨菰斑病、茨菰(實球黑粉菌)黑粉病,蟲害主要有蓮縊管蚜、螟蟲等,對病害可用15%粉銹寧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90%萬靈粉劑2300倍液防治;對蟲害可分別用70%寶蓋水分散劑5000倍或40%樂果1500倍液噴霧防治。螟蟲可用25%殺蟲單600-800倍液噴霧防治。6月底即可放干田中積水,7月上旬采收上市,畝產在800-1000kg,畝平收入4000元以上。大蒜苗(伏青蒜)在夏季栽培青蒜,種蒜的選擇必須在同一品種中選擇蒜球大、蒜瓣大、堅實、無病蟲害者。于7月中旬左右將剝好的蒜種(剝去壞辨及莖桿)放于5°C冷庫中,將蒜種經7 10天5 10°C低溫處理,在種植前再將蒜種浸水3 5小時,使蒜種膨脹,稍陰干后用25%多菌靈粉劑500倍進行拌種,拌種后當日播種。一般于7月下旬8月初進行開溝播種,播種密度按行距9 10cm、株距2 3cm播種。一般每667m2用種500kg左右;大蒜根系淺,吸收肥料能力較弱,種植前應施足有機肥。一般667m2施腐熟人糞尿或雞糞1500 2500kg、45%硫酸鉀復合肥30 40kg堆慪后作基肥。要求起高畦播種,規格為畦寬I. I I. 5m包溝。先在畦的一側開第一條溝,將蒜瓣排齊后,用開第二條溝的土覆蓋第一條溝中的蒜瓣。依此類推,逐條播種。播后用腳踩實,澆水。澆水不能過急,以免將蒜瓣沖出。土壤墑情好可以不澆水。次日每667平方米用33%施田補100 150ml兌水40kg對畦面均勻噴灑,防除雜草。接著在畦面平鋪一層麥秸(每667m2約800kg左右),棚架上覆蓋遮陽網,保濕降溫,促進出苗(播后棚內溫度保持在35°C左右,相對濕度不低于80% )。出苗后遇高溫干旱,在清晨或傍晚澆水,根據苗情,在2 3葉期,每667m2隨水施尿素5 7. 5kg。每隔5 7天用惠滿豐500 8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 150倍液噴灑,促進蒜葉生長。在3_4葉期追施一次發苗肥,667m2施稀畜糞水IOOOkg加尿素6-8kg。伏青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黑斑病等,主要蟲害有薊馬、蚜蟲和根蛆等。病害防治感染病毒病的病株應及早拔除,并注意防除蚜蟲和薊馬,以免傳染病毒,另可用I. 5%植病靈1000倍液噴施。黑斑病發生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混合液噴施。薊馬可用20%康福多4000倍液噴殺。蚜蟲可用70%寶蓋水分散劑5000倍液噴殺。發現蒜蛆為害,選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48%樂斯本1500倍液灌根殺蛆。一般9月底到10月初即可上市(伏青蒜一般在播后60天左右為采收適期),一般667m2產青蒜1700 2000kg,畝收入在6000元左右。
權利要求
1.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是選擇遠污染源的、面積在66. 7hm2以上的土地作為綠色食品茨菰、青蒜產地,其環境質量(大氣、土壤和灌溉水)須符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訂的標準,并進行跟蹤監測,冬前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早熟茨茹茨菰選用寶應侉老烏白茨菰、蘇州黃茨菰等品種;從2月中下旬(農歷正月半)開始育苗,3月中下旬(清明前)移栽,6月下旬前后放干田中積水,6月底7月上旬采收上市;早大蒜選用大豐三月黃或四川二水早,于前茬收獲后即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于7月下旬8月初開溝直接播種,9月底10月初上市。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早熟茨菰(春大棚茨菰)從2月中下旬(即農歷正月半)開始育苗,3月中下旬(清明前)移栽定植,6月下旬前后放干田中積水,6月底7月上旬采收上市;早大蒜7月下旬8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10月初上市騰茬。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在于茨菰選用寶應侉老烏白茨菰、蘇州黃茨菰等品種;大蒜選用大豐三月黃或四川二水早。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應選擇前作非大蒜或其他蔥蒜類的田塊。土質以排水良好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為宜。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早熟茨菰栽植前,每667m2大田施施腐熟廄肥2500-3500kg,或商品有機肥500kg,另加磷酸二銨25-30kg,硫酸鉀20-30kg ;伏青蒜一般667m2施腐熟堆肥2000 3000kg或腐熟的糞肥1500 2000kg、磷肥50kg,堆慪后作基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早熟茨菰采用大棚+中小雙拱棚或雙大棚+拱棚三層覆蓋保水保溫育苗,頂芽按6 X 6cm株行距在5cm深厚河泥中進行扦插,每667m2大田需備慈姑頂芽20kg左右。栽植大田覆蓋大棚,可采用6m寬鋼架大棚或4. 5m寬竹棚,茨菰苗于移栽3月中下旬(清明前)到大棚內,大田按株距25cm寬窄行(大行距lm、小行距O. 5m)進行移栽,每667m2栽3200株左右;伏青蒜播后在畦面平鋪一層麥秸(每667m2約800kg左右),棚架上覆蓋遮陽網,保濕降溫,促進出苗。播種密度按行距9 10cm、株距2 3cm播種,一般每667m2用種500kg左右。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早熟茨菰育苗及大田栽培則注意保水保溫,育苗棚內溫度正常保持在此10°C以上;栽培棚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30°c左右,超過35°C要通風調節,在日均氣溫達17°C左右,即揭除裙膜,同時頂膜加蓋遮陽網,通過日覆夜揭(覆網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后)適當控制光照以促進茨菰膨大和早熟。伏青蒜伏青蒜注意采取低溫處理的辦法打破休眠,其具體要求是以竹框或透氣塑料布袋置于5-10°C冷庫中,低溫處理7 10天(干燥蒜種時間宜長,經藥劑處理的濕種宜短)。干燥蒜種在種植前再將蒜種浸水3 5小時,使蒜種膨脹,稍陰干后用25 %多菌靈粉劑500倍進行拌種,拌種后當日播種,低溫處理前藥劑拌種的,則出庫即播。播后注意控溫保濕;播后棚內溫度保持在35°C左右,相對濕度不低于80%;出苗后遇高溫干旱,在清晨或傍晚澆水,根據苗情,在2 3葉期,每667平方米隨水施尿素5 7. 5kg。每隔5 7天用惠滿豐500 8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 150倍液噴灑,促進蒜葉生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的高效種植模式。具體工藝為選擇遠污染源的、面積在66.7hm2以上的土地作為綠色食品茨菰、青蒜產地,其環境質量(大氣、土壤和灌溉水)須符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訂的標準,并進行跟蹤監測,冬前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早熟茨茹從2月中下旬(農歷正月半)開始育苗,3月中下旬(清明前)移栽,6月底前放干田中積水,7月上旬采收上市;早大蒜于前茬收獲后即耕翻曬垡,熟化土壤,施足基肥,整地作畦,于7月下旬8月初播種,9月底10月初上市。本發明由于采用春大棚茨菰復種伏青蒜高效立體栽培方法,同時采取設施進行溫度和光照調節,因而能夠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空間和溫光水氣肥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產出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884919SQ20111020597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9日
發明者蘇生平, 周桂官, 陳寶寬, 薛瑞祥, 潘秀萍, 臧晟鴻 申請人:東臺市蔬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