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釣魚繞線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釣魚繞線輪,本發明釣魚繞線輪在驅動齒輪與該驅動齒輪的中心軸之間配置各種墊圈,該驅動齒輪和卷繞釣線的線軸連動,利用所述各種墊圈構成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在盡量不更改現有釣魚繞線輪結構的情形下保障制造與組裝的簡易性,不僅確保單價競爭力,還能提供良好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因此不僅可以通過固有的制動功能防止釣線損傷(或斷線),還能提供可以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的轉動提示音。
背景技術:
下面介紹幾個可以在線軸隨著釣線被拉開而旋轉時提供轉動提示音的技術,巴納斯(banax)公司的專利第0547269號(2006年01月20日)公開了 [釣魚用線輪的轉動提示音生成裝置],所述專利允許使用者打開或關閉(on/off)轉動提示音,但其結構復雜而降低了組裝性及生產性,也容易成為小故障頻發的原因。另外,在Hyupsung精工公司的專利第0665068號(2006年12月觀日)公開的 [釣魚用線輪]中,在主(Main)軸旋轉時一起旋轉的拖動板的棘爪槽上由棘爪銷連續碰撞并發出轉動提示音,棘爪銷則由螺旋彈簧型棘爪簧彈性支持。然而,所述結構不僅組裝難,而且也成了小故障頻發的原因。作為所述專利第0665068號的相似結構,大和精工株式會社的日本專利公開第 2009-34005號(2009年02月19日)也存在著同一問題。本發明的申請人作為釣魚繞線輪領域專業廠商已擁有繞線輪領域的各種產業知識產權,其中的專利第0508962號(2005年08月09日)[誘餌輪的轉動提示音生成裝置] 公開了一種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釣魚繞線輪,所述專利公開了一種轉動提示音生成裝置,該轉動提示音生成裝置安裝在張力螺母,該張力螺母利用摩擦力調整線軸(Spool)軸的旋轉速度并且進而調節拋餌(casting) 距離,其結構為,棘爪簧與棘輪板接觸后發出轉動提示音,該棘輪板的內周面上則形成有凹凸部。本發明對本申請人的所述專利第0508962號的概念給予變化及擴展后提出了一個技術方案,當魚咬住誘餌時,隨著釣線被放出而促使線軸旋轉并且進而發出轉動提示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釣魚繞線輪,在驅動齒輪與該驅動齒輪的中心軸之間配置各種墊圈,該驅動齒輪和卷繞釣線的線軸連動,利用所述各種墊圈構成由棘輪構件與棘爪簧組成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該棘輪構件具有凹凸部,該棘爪簧具有和所述凹凸部進行摩擦接觸的突出部,可以保障組裝的簡易性并提高生產性,降低不良與故障的發生率,確保單價競爭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現有釣魚繞線輪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單價競爭力,還可以大幅提高庫存管理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釣魚繞線輪,棘輪構件以驅動墊圈作為棘輪構件使用或者另行使用棘輪板,棘爪簧則以和驅動齒輪連動的副墊圈本身作為棘爪簧使用或者另外使用棘爪簧,為了把獨立型棘爪簧加以固定而使用副墊圈驅動齒輪、棘輪,或者另行使用作為固定構件的夾持器。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釣魚繞線輪結構,以副墊圈作為棘爪簧時,把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從而得以盡量減少零件數。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除了提供防止釣線損傷 (或斷線)的固有的制動功能以外,還為了提供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獨特的轉動提示音而實現雙重轉動提示音。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釣魚繞線輪,在盡量不更改現有釣魚繞線輪結構的情形下保障制造與組裝的簡易性,不僅確保單價競爭力,還能提供良好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不僅可以通過固有的制動功能防止釣線損傷(或斷線),還能提供可以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的轉動提示音。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發明釣魚繞線輪包括中心軸;驅動齒輪,結合在所述中心軸上;線軸,連接所述驅動齒輪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繞釣線;驅動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并且連動;及副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具有可以和所述驅動齒輪進行連動的外廓突起;還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該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包括棘輪構件,和所述中心軸或所述驅動齒輪連動并且反復地形成有凹凸部;棘爪簧,由突出部與彈性部構成,該突出部和所述驅動齒輪或所述中心軸連動并且與所述棘輪構件的凹凸部接觸,該彈性部促使該突出部與凹凸部接觸并且一體地形成。在本發明釣魚繞線輪中,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的。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由驅動墊圈發揮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驅動墊圈上。較佳地,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并且形成多個,所述棘輪構件的凹凸部為了對應各棘爪簧而同樣地形成多個。較佳地,在本發明釣魚繞線輪中,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結合在固定構件上,所述固定構件是固定在所述驅動齒輪上的夾持器,或者所述固定構件是所述副墊圈,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是棘輪板而所述棘輪板與所述驅動墊圈連動,或者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是棘輪板而所述棘輪板與所述驅動齒輪連動,或者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由驅動墊圈發揮其功能而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驅動墊圈上。如前所述,本發明釣魚繞線輪的棘輪構件以驅動墊圈作為棘輪構件使用或者另行使用棘輪板,棘爪簧則以和驅動齒輪連動的副墊圈本身作為棘爪簧使用或者另外使用棘爪簧,為了把獨立型棘爪簧加以固定而使用副墊圈驅動齒輪、棘輪,或者另行使用作為固定構件的夾持器,而且棘爪簧使用副墊圈時把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以便盡量減少零件數,而且,除了提供防止釣線損傷(或斷線)的固有的制動功能以外,還為了提供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獨特的轉動提示音而實現雙重轉動提示音,在盡量不更改現有釣魚繞線輪結
4構的情形下保障制造與組裝的簡易性,不僅確保單價競爭力,還能提供良好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不僅可以通過固有的制動功能防止釣線損傷(或斷線),還能提供可以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的轉動提示音。結果,在驅動齒輪與該驅動齒輪的中心軸之間配置各種墊圈,該驅動齒輪和卷繞釣線的線軸連動,利用所述各種墊圈構成由棘輪構件與棘爪簧組成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該棘輪構件具有凹凸部,該棘爪簧具有和所述凹凸部進行摩擦接觸的突出部,從而可以保障組裝的簡易性并提高生產性,降低不良與故障的發生率,確保單價競爭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現有釣魚繞線輪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單價競爭力,還可以大幅提高庫存管理的便利性。可以保障組裝的簡易性并提高生產性,降低不良與故障的發生率,確保單價競爭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現有釣魚繞線輪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單價競爭力,還可以大幅提高庫存管理的便利性。
圖1是本發明釣魚繞線輪的外觀立體圖。圖2到圖12是本發明釣魚繞線輪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各種變形例及相關的局部結合圖與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可以實現各種變化比格采取各種形態,因此本說明書將詳細說明實現例 (aspect)(或實施例)。但,不能因而把本發明限定于特定的揭示形態,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范疇內的一切變化、均值物到替代都應該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范圍。各附圖的同一圖形標記,尤其是十位數與個位數、或者十位數、個位數及英文字母相同的圖形標記表示具有同一或相似功能的構件,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各圖形標記所代表的部件是符合該基準的部件。本申請中使用的術語僅為說明特定實現例(aspect)(或實施例)而使用,不得因此局限本發明。除非在文章的脈理中可以明顯地加以區分,否則單數表現方式也包括復數的情形。本申請的“包括”或“構成”等術語只是指定說明書上記載的特征、數字、步驟、動作、 構成要素、零件或它們的組合的存在,不得視為事先排除了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其它特征、數字、步驟、動作、構成要素、零件或它們的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的存在。除非另外給予不同的定義,否則此處所使用的包括技術或科學術語在內的一切術語所表示的意義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的人們通常了解的意義相同。在一般辭典中有所定義的術語的意義應該被解釋為與相關技術的文章脈理所具有的意義一致, 除非在本申請中明確地給予定義,否則不得異常地或過度形式主義地予以解釋。本說明書上記載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為了區別相異的構成要素而采取的記載方式,并不受制造順序的約束,其名稱在發明的詳細說明或權利要求書上可能會不一致。如圖1的概略外觀立體圖所示,本發明釣魚繞線輪(R)具有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機殼(F)上的線軸(S),還具有可以把釣線(未圖示)卷繞在所述線軸上的手柄(H)。下面結合圖2到圖12對本發明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具體實現例作進一步說明。
以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各圖形依次為,左側上部是局部結合剖面圖,左側中間是局部俯視圖,左側下部是局部立體圖,右側則是分解立體圖。首先,圖2及圖3所示釣魚繞線輪(R)的零件數最少。在圖4到圖12所示釣魚繞線輪(R)中,驅動齒輪00)上部(以右側分解立體圖為基準)的固有墊圈數量是6個,但圖2與圖3只有3個而已。在圖2左側上部的局部結合剖面圖中,旋轉手柄(H)卷繞釣線時,與手柄(H)(參考圖1)的手柄軸(Hl)端部上的連動齒輪0 )嚙合的從動齒輪08)將旋轉,并且隨著其旋轉而帶動中心軸(10)及驅動齒輪OO)連動地旋轉。然而,魚咬住誘餌而導致釣線被放開時,驅動齒輪OO)雖然會隨著線軸(S)的旋轉而進行旋轉運動,但中心軸(10)卻不旋轉,因此從動齒輪08)或連動齒輪0 )及手柄 (H)將不旋轉。但,釣線的放長或拉縮所造成的各構成要素的連動或非連動情形可以根據需要而進行各種選擇。圖2雖然沒有圖示,但所述驅動齒輪OO)與線軸⑶連接。所述中心軸(10)以止擋緣(11)(參考右側分解立體圖)為基準依次在上部結合有驅動墊圈(30)、潤滑墊圈(L)、副墊圈(40)、驅動齒輪(20)、第一墊圈Q9a)、棘輪(29), 如左側上部局部結合剖面圖所示,所述止擋緣(11)的下部結合有從動齒輪( )、第二墊圈 (28a)(右側分解立體圖沒有圖示)、軸承(B)(右側分解立體圖沒有圖示)。在所述局部結合結構的說明中,墊圈數量雖然不同,在這是圖3到圖12所共同出現的結構,因此下面將省略針對圖3到圖12的說明。作為本發明核心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C)包括棘輪構件,具有凹凸部;棘爪簧,具有與該凹凸部接觸后發出摩擦音,亦即發出轉動提示音的突出部。在此強調一點,為了在線軸隨著釣線被拉開而旋轉時發出轉動提示音,棘爪簧必須在棘輪構件旋轉時維持固定而不旋轉,為了概括性地記述這一點,本說明書記述的是棘輪構件“與所述中心軸或所述驅動齒輪連動”,棘爪簧與“所述驅動齒輪或所述中心軸連動”。亦即,棘輪構件與中心軸連動時,棘爪簧與驅動齒輪連動;棘輪構件與驅動齒輪連動時,棘爪簧則與中心軸連動;此時,“連動”是一種概括性的概念,不僅表示兩個對應的構件直接結合后動作,還包括通過其它構成要素間接連接后動作的含義。重新參考圖2,在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10)上后連動(軸孔采取非圓形)的驅動墊圈(30)上實現了棘輪構件(60),亦即,構成棘輪構件核心的凹凸部(61)以鋸齒形狀形成于驅動墊圈(30)的外廓。另一方面,棘爪簧(70)與由所述凹凸部(61)形成的棘輪構件(60) —起構成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C),該棘爪簧(70)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10)上(軸孔形成圓形,可以進行和中心軸的旋轉無關的空轉),并且具有可以和所述驅動齒輪(20)連動的外廓突起(41)。所述副墊圈00)的突起與槽狀連動部05)結合,該連動部05)形成于驅動齒輪O0)的墊圈(30) (40) (L)收容部的外廓,因此可以互相連動,驅動齒輪的軸孔 (21)是圓形,因此可以進行和中心軸(10)的旋轉無關的空轉。更具體地說,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C)的棘爪簧(70)把所述副墊圈00)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因此具有下列優點,制造簡易性、組裝便利性、為維護維修而拆卸后重新組裝時的便利性、繼續使用現有零件而提高存管理的便利性、通過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提高單價競爭力。所述板簧形狀的棘爪簧(70)由突出部(71)與彈性部(7 —體地形成,該突出部 (71)與所述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接觸,該彈性部(73)促使該突出部與凹凸部接觸。所述副墊圈00)的一體型棘爪簧(70)結構也可以在圖3到圖6中得到確認。在圖2中,所述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與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在兩個墊圈(30) (40)的接觸面上接觸。釣線被放開而促使線軸(S)旋轉時,驅動齒輪O0)與副墊圈00)連動而驅使棘爪簧(70)旋轉,驅動墊圈(30)和中心軸(10)被固定在一起,因此棘爪簧的突出部(71)將沿著凹凸部(61)進行升降運動并碰撞而發出轉動提示音,不僅可以通過固有的制動功能防止釣線損傷(或斷線),還能提供可以增加釣魚樂趣且輕快的轉動提示音。另一方面,如果圖2的驅動墊圈與副墊圈是由金屬,尤其是不銹材質制成的,則潤滑墊圈(L)是利用碳材質或其它具有潤滑性的材質制成的墊圈,這一點在圖3到圖12也一樣(但可以視需要而改變數量,圖4到圖12適用了 3枚潤滑墊圈)。與圖2相比,圖3所示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C)中與副墊圈00) —體形成的棘爪簧雖然也是把所述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但其數量為2個(70A) (70B),所述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A) (61B)數量也為了對應各棘爪簧而采取2個。為了因應第二棘爪簧(70B),第二凹凸部(61B)是由驅動墊圈(30)穿孔后形成的。需要時,即使棘爪簧如圖2所示為1個,也可以不必切開副墊圈的外廓后形成,而可以和圖3所示的棘爪簧(70B) —樣切開內側部為后形成,而且,針對棘輪構件的凹凸部也可以形成于相應位置。所述凹凸部與棘爪簧的數量可以視需要而使用3個以上。而且,第一凹凸部(61A)與第二凹凸部(61B)形成在互相錯開的位置上,不僅增強了固有的制動功能,還可以提供獨特的雙重轉動提示音。而且,還可以根據凹凸部與棘爪簧的數量及間隔設計而提供時間間隔相同的轉動提示音或時間間隔不相同的轉動提示音,憑借提供一種具有節拍音的各種轉動提示音而大幅增強商品競爭力。然后,在圖4中,在中心軸(10)的止擋緣(11)上部依序積層結合有護蓋墊圈 (50)、潤滑墊圈(L)、副墊圈(40)、潤滑墊圈(L)、驅動墊圈(30)及潤滑墊圈(L),所述諸多墊圈安置在驅動齒輪00)的收容部03)。所述護蓋墊圈(50)的軸孔呈非圓形并且可以一直和中心軸(10)連動,因此屬于
一種驅動墊圈。然而,圖4所示結構與圖2所示結構相比,增加了墊圈數量(增加了一枚護蓋墊圈及2枚潤滑墊圈),而且在命名方面也出現了驅動墊圈(30)與副墊圈00)位置更換的情形,因此副墊圈GO) —體型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方向也因應圖4所示結構而朝下折
曲ο和圖2 —樣,圖4所示結構的所述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與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在兩個墊圈(30) (40)的接觸面上接觸。然后,圖5所示形態與圖4不同,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與所述棘爪簧(70) 的突出部(71)在驅動墊圈(30)的外周面上接觸,與此相應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在副墊圈GO)的下部朝軸孔折曲,構成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的鋸齒比圖4所示為短。在本說明書中,棘輪構件的凹凸部與棘爪簧的突出部的接觸形態方面所使用的術語“接觸面”及“外周面”不是絕對概念,以各圖形的右側分解立體圖為基準,“接觸面”接觸指的是以套軸方式安裝在中心軸(10)上并且互相上下嚙合的形態;“外周面”接觸指的是針對中心軸以輻射方向接觸的情形,所述兩個術語旨在互相區別。在圖2到圖5中,作為棘輪構件(60)的核心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驅動墊圈(30), 但圖6所示結構則另外使用構件實現了棘輪構件(60),為了加以區別,本說明稱其為“棘輪板(60P) ”。與物力觀念上屬于個別物體的獨立“棘輪板”不同的是,“棘輪構件”指的是驅動墊圈等其它一般構成要素除了本身的固有功能以外還兼具“凹凸部”功能的情形。所述棘輪板(60P)的凹凸部(61)為了與副墊圈GO) —體型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在接觸面上接觸后發出轉動提示音而采取了一種冠狀齒輪的形式。形成于驅動墊圈(30)上的“凹凸部”及獨立型棘輪板的“凹凸部”都是為了突現出棘爪簧的突出部(71)沿著凹凸部(61)進行升降運動并碰撞后發出轉動提示音的功能而選擇的術語,這里不考慮形狀差異。與線軸旋轉時連動的棘爪簧(70)相比,所述棘輪板(60P)需要維持靜止狀態,因此內周面上形成有連動槽(6 0個),所述驅動墊圈(30)則形成有與其結合的連動突出部 (31) 0個)。然后,在圖7公開了一種有別于圖2到圖6所示副墊圈00) —體型棘爪簧(70) 結構的獨立型棘爪簧(70),與該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接觸的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驅動墊圈(30),棘輪構件(60)的凹凸部(61)與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 (71)在驅動墊圈(30)的外周面上接觸。另一方面,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C)的棘爪簧(70)結合在固定構件(80)上, 所述固定構件是另外由獨立的夾持器(80H)實現的,術語“固定構件”及“夾持器”在“固定棘爪簧”的功能方面互相大同小異,但本說明書為了方便而加以區別并且命名為不同的術語。對于和中心軸(10)連動的驅動墊圈(30),由于所述棘爪簧(70)需要和線軸連動, 因此夾持器(80H)具有結合在驅動齒輪O0)的連動部0 的下連動突起(85),還具有與副墊圈(40)的突起(41)結合的連動狹縫(Slit) (83),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和夾持器(80H)內周面的驅動墊圈(30)外廓的凹凸部(61)接觸而形成有讓突出部(71) 暴露結合的暴露部(81)。然后,圖8公開了一種棘爪簧(70)與棘輪板(60P)全部采取獨立型態的變形例。在圖8中,棘輪板(60P)和圖6 —樣具有為了與驅動墊圈(30)連動而對應于連動突出部(31)的連動槽(63)。所述棘輪板(60P)的冠狀齒輪型凹凸部(61)與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上下嚙合并且在“接觸面”上接觸。與圖7不同的是,獨立型棘爪簧(70)不通過獨立型夾持器而通過結合突起(75) 結合到副墊圈GO)的結合通孔(43),和線軸旋轉時固定的棘輪板(60P)不同而可以旋轉。所述棘爪簧(70)的結合突起(75)為了防止結合到所述副墊圈GO)的結合通孔 (43)后輕易脫離而使端部折曲。然后,與圖2到圖8不同的是,圖9所示棘輪構件(60)(或棘輪板(60P))及棘爪簧(70)如右側的分解立體圖所示配置在驅動齒輪O0)下部。首先,棘爪簧(70)和圖8相似地通過結合突起(75)結合到驅動齒輪QO)的插孔 (27),將在線軸旋轉時連動旋轉,冠狀齒輪形式的棘輪板(60P)上形成有結合到棘輪09) 的連動孔(附圖中為4個)的連動突起(65) G個),即使釣線被放開而線軸旋轉,也會靜止而不旋轉。圖10與圖9相似,但棘輪板(60P)與棘爪簧(70)的上下位置有所改變。更具體地說,所述棘輪板(60P)通過連動突起(6 結合到驅動齒輪OO)的插孔 (27)并且連動,棘爪簧(70)通過結合突起(75)結合到棘輪09)的連動孔09b),而且即使釣線被放開而線軸旋轉,也會靜止而不旋轉。然后,在圖11所示變形例中,作為棘輪構件(60)的核心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驅動墊圈(30),棘爪簧(70)固定在獨立型夾持器(80H)上。與圖7所示夾持器結構相似,所述夾持器(80H)具有結合到驅動齒輪OO)的連動部(25)的下連動突起(85),具有與副墊圈(40)的突起(41)結合的連動狹縫(Slit) (83), 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和夾持器(80H)內周面的驅動墊圈(30)外廓的凹凸部 (61)接觸而形成有讓突出部(71)暴露結合的暴露部(81)。然后,圖12所示變形例具有獨立型棘輪板(60P)與獨立型棘爪簧(70)。如右側分解立體圖所示,所述棘輪板(60P)在內部面偏向上部的位置形成有連動突起(65)(尤其是2個),憑借著和下部的護蓋墊圈(50)上部外廓的連動槽(51)結合,即使釣線被放開而線軸旋轉,也會靜止而不旋轉。在位于下部的副墊圈00)的收容槽05)上依序安置潤滑墊圈(L)、護蓋墊圈 (50)及棘輪板(60P)后,因為在上部內側上形成有結合固定彈簧(67)(尤其是C型彈簧) 的環槽(47),因此可以防止棘輪板(60P)脫離。所述棘爪簧(70)結合到副墊圈GO)外廓的突起部位,所述突起Gl)為了忠實地發揮出其本來的功能而結合到驅動齒輪OO)的連動部05)并且保障互相連動,還具備了可以發揮出固定構件(80)作用的空間,因此可以內置棘爪簧(70)。而且,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與副墊圈00)的內周面收容槽G5)上的棘輪板(60P)的外廓凹凸部(61)接觸,形成有保障突出部(71)暴露的孔型暴露部(81)。為了增強彈性,所述棘爪簧(70)可以視需要而由2個彈簧重疊配置。前文省略了左右變換結構及張力螺母概念等有關一般釣魚繞線輪的公知技術,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輕易地將其推測、推論及實現。前文結合
了本發明的具有特定形狀與結構的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及使用該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釣魚繞線輪,但是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范疇內,可以出現各種變形、修改及置換,這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本發明真正的權利范
9圍應包括所述各種變形、修改及置換。符號說明
R 繞線輪F 機殼
S :線軸(Spool)H:手柄
10中心軸11止擋緣
20驅動齒輪21軸孔
23收容部25連動部
27插孔28從動齒輪
29棘輪30驅動墊圈
31突出部40副墊圈
41突起43結合通孔
50 .護蓋墊圈L 潤滑墊圈
C 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60 棘輪構件
60P 棘輪板61,61A,61B 凹凸部
70,70A,70B 棘爪簧71 突出部
73彈性部75 結合突起
80固定構件80H 夾持器
10
權利要求
1.一種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軸;驅動齒輪,結合在所述中心軸上;線軸,連接所述驅動齒輪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繞釣線;驅動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并且連動;及副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具有可以和所述驅動齒輪進行連動的外廓突起; 還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該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包括 棘輪構件,和所述中心軸或所述驅動齒輪連動并且反復地形成有凹凸部; 棘爪簧,由突出部與彈性部構成,該突出部和所述驅動齒輪或所述中心軸連動并且與所述棘輪構件的凹凸部接觸,該彈性部促使該突出部與凹凸部接觸并且一體地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由驅動墊圈發揮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驅動墊圈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墊圈切開并折曲而一體地形成并且形成多個,所述棘輪構件的凹凸部為了對應各棘爪簧而同樣地形成多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爪簧結合在固定構件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構件是固定在所述驅動齒輪上的夾持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構件是所述副墊圈。
8.根據權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項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是棘輪板,所述棘輪板與所述驅動墊圈連動。
9.根據權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項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是棘輪板,所述棘輪板與所述驅動齒輪連動。
10.根據權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項所述的釣魚繞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棘輪構件由驅動墊圈發揮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驅動墊圈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的釣魚繞線輪。本發明釣魚繞線輪包括中心軸;驅動齒輪,結合在所述中心軸上;線軸,連接所述驅動齒輪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繞釣線;驅動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并且連動;及副墊圈,以套軸方式安裝在所述中心軸,具有可以和所述驅動齒輪進行連動的外廓突起;還具有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該轉動提示音生成機制包括棘輪構件,和所述中心軸或所述驅動齒輪連動并且反復地形成有凹凸部;棘爪簧,由突出部與彈性部構成,該突出部和所述驅動齒輪或所述中心軸連動并且與所述棘輪構件的凹凸部接觸,該彈性部促使該突出部與凹凸部接觸并且一體地形成。
文檔編號A01K89/00GK102187849SQ20111005468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8日
發明者玄光昊 申請人:Doyo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