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適用于魚苗魚種 培育池塘對魚苗、魚種進行密集鍛煉,功能上替代拉網鍛煉,同時給池塘水體充氧的裝置。 該裝置同時適用于成魚池、親魚培育池中對成魚、親魚的鍛煉及增氧。
背景技術:
在池塘集約化、規模化魚苗魚種培育過程中,由于有充足餌料的提供,魚苗魚種生 長迅速,一般在15天左右體重要增加數十倍到100倍。但由于活動空間少,導致魚體組織 中水分含量較多,肌肉疏松不結實、體質差。目前生產上一般在魚苗出池、運輸前要停食及 拉網鍛煉,使魚體內水分含量降低、肌肉結實,以提高魚苗魚種體質,增強其抗應激能力。但 拉網練魚勞動強度大,對網具的選擇、技術操作等方面要求較高,即使熟練的技術工人也很 不容易把握力度,導致魚苗魚種受刮傷、撞傷等、影響苗種成活率。在生產實踐中,由于拉網 攪動了底泥,加速了池塘中溶解氧的消耗,同時池底沉積的包括致病菌在內的各種細菌擴 散到水中,增加了魚苗魚種感染疾病的風險。如何通過拉網鍛煉提高苗種體質又不傷害魚 體,是目前苗種培育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水中氣幕是將空氣通過壓力輸入水底,然后通過一排細孔從水底釋放所形成的氣 泡幕,魚苗、魚種對聲音、氣幕等外界刺激會呈現一種躲避行為,利用魚苗魚種的這一特性, 在大型水體的捕撈及防逃管理中有應用氣幕防逃的應用實例。目前已有池塘底充式增氧 技術的報道,該技術利用氣泡在水底上升過程將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在水中,從而提高溶氧。 該技術核心在于盡量提高氣泡與水體的接觸面,盡可能讓氣泡中的氧氣溶解在水中。該技 術的缺點在于底管必須置入池底,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污物沉積和著生藻類的附著,氣孔 容易堵塞。已公布的專利《水產養殖用懸浮式微孔軟管曝氣增氧裝置》(授權公告號CN 201563497U)公開了一種水產養殖用懸浮式微孔軟管曝氣增氧裝置,該裝置的唯一功能是 增氧。該裝置將曝氣軟管懸浮在水體中,避免了淤泥堵塞曝氣頭的弊端,但由于長期懸浮在 水中,無法避免著生藻類的附著造成對氣孔的堵塞。目前所有的池塘曝氣增氧裝置均未對 曝氣時產生的氣泡增氧以外的功能加以利用,未見有將氣幕技術在池塘綜合利用,如同時 進行趕魚和增氧的報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設計一種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以解決拉網練魚勞動強度大,魚 苗魚種在拉網時易刮傷、撞傷影響苗種成活率等不足,同時通過底層供氧改善池底水質,避 免因拉網導致的病原菌大量滋生,綜合提高魚苗魚種體質。本實用新型根據池塘中魚苗魚種練魚及增氧的需要而設計的,它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適用于魚苗魚種池中的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它包括空壓機(7)、導氣管 (6)、氣幕發生管(10)、接頭(9)、綱繩(1)、連接繩(2)、沉子(5)和空壓機移動裝置(S)0 所述的空壓機(7)主要用于提供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根據池塘大小和水深從市場上選擇
3購買;所述導氣管(6)為橡膠或其它材質的軟管,主要用于連接空壓機(7)和氣幕發生管 (10),長度根據池埂高度和坡度而定;所述的氣幕發生管(10)由橡膠、塑料等材料制成,管 外徑為15mm-30mm,管壁厚為2mm-5mm,主要用于形成均勻的氣幕,氣幕由壓縮空氣通過氣 幕發生管上排列成一行或兩行的氣孔C3)產生,氣孔孔徑為0. lmm-lmm,根據離空壓機的距 離設定不同孔徑,距離遠處孔徑大,孔距為lmm-5mm,具體孔徑和孔距的設定以形成均勻的 氣幕為原則;氣幕發生管(10)可以根據孔徑分為兩種規格(A和B),其長度為5-40m,在使 用時可根據池塘的寬度通過接頭(9)連接成需要的長度,接頭(9)材質與氣幕發生管(10) 相同,其內徑與氣幕發生管外徑相同,其上布有與氣幕發生管同孔徑、孔距的氣孔;綱繩 (1)為聚乙烯或乙綸材質的繩索,直徑2mm-5mm,主要用于操作人員在池岸上拖動氣幕發生 管;連接繩( 上端連綱繩,下端連氣幕發生管(10),連接繩下端還可根據氣幕發生管(10) 的沉浮性加掛沉子(5),以保證氣幕發生管(10)能沉到池底;空壓機移動裝置(8)用于在 池埂上輕松移動空壓機及電源線,為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大量勞動力,避 免了傳統的拉網練魚對魚苗魚種的機械損傷,同時還通過池塘底部充氧,抑制病原菌的大 量滋生,有效地達到了通過練魚提高魚苗魚種體質的目的。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應用于成 魚池和親魚池中對成魚、親魚進行鍛煉,改善成魚的肉質,提高成魚和親魚的體質。本實用 新型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1 是本實用新型裝置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 是本實用新型裝置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編號說明如下1-綱繩;2-連接繩;3-氣孔;4-密封塞;5-沉子;6-導氣管; 7-空壓機;8-空壓機移動裝置;9-接頭;10-氣幕發生管(A和B表示孔徑不同的氣幕發生管)。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實施例1在面積為2000m2的魚苗培育池中的具體應用,池塘長方形,南北向,50mX 40m,水 深lm,池埂平整,該池塘15天前已放養草魚水花,現草魚苗規格達到2-2. 5cm,準備空運到 北方市場,空運前需對魚苗進行拉網鍛煉,現使用本實用新型替代拉網。本實用新型包括空壓機(7)、導氣管(6)、氣幕發生管(10)、接頭(9)、綱繩(1)、連 接繩( 、沉子( 和空壓機移動裝置(8)。選用0. 7kw空壓機(7)提供壓力空氣;選用直徑 為20mm、管壁厚為Imm的橡膠軟管作為導氣管(6),用于連接空壓機和氣幕發生管,長度為 IOm ;選用直徑為20mm、管壁厚為4mm的橡膠管作為氣幕發生管(10),氣幕發生管由兩節各 20m的上述橡膠管通過接頭(9)連接成40m長,其中靠近空壓機一端的氣幕發生管孔徑為 0. 5mm,遠離空壓機的另一節氣幕發生管孔徑0.8mm,末端用密封塞(4)封口,兩節氣幕發生 管上氣孔孔距均為5mm,用于形成均勻的氣幕;選用乙綸材質,直徑2mm、長度為70m的繩索 為綱繩;在綱繩上每5m系一根乙綸材質、直徑1mm、長度為^ii的繩索作為連接繩O),連接繩下端系在氣幕發生管上,為了防止充氣時氣幕發生管上浮,在吊繩下端系了重量為300g
的沉子(5);空壓機及電源線放在雙輪平板車上,以雙輪平板車作為空壓機、電纜移動裝置 ⑶。練魚選在晴天上午進行,只需要3名操作工,其中一人負責用空壓機移動裝置移 動空壓機,另二人負責牽引綱繩。操作前,將空壓機、電纜線安放到空壓機、電纜移動裝置 上,連接空壓機、導氣管、氣幕發生管,末端用密封塞封口 ;安裝好綱繩、吊繩、沉子;將氣幕 發生管平放在南岸池埂,負責空壓機、電纜移動裝置的操作工及一名負責綱繩牽引的操作 沿西面池埂自南向北活動,另一名綱繩牽引操作工沿東面池埂自南向北活動。開啟空壓機 向氣幕發生管輸送空氣后,緩慢牽動綱繩,使氣幕發生管進入水中,從池底氣幕發生管氣孔 中沖出的空氣形成均勻的氣幕升至水面,形成一道氣體屏障,該氣體屏障隨牽引操作工的 緩慢行進,逐漸在池塘中自南向北移動,魚苗受氣幕及氣泡形成的聲音刺激,產生一種躲避 行為,成群在北面池埂與氣幕間水域游動。當氣幕離北面池埂距離7-10m時,牽引操作工停 止拉動綱繩,讓魚苗密集活動約10-30分鐘,視魚苗活動情況,從西邊池埂收攏綱繩將氣幕 發生管起水,關閉空壓機。用該裝置練魚,由于不用網片,免去了傳統拉網練魚的高工作強 度,節省了勞動力。如果是長距離、長時間運輸的魚苗,第二天可重復鍛煉一次,第三天可以 用網捕起,裝袋運輸。經過氣幕驅趕的魚苗,體質明顯增強,而且由于在用氣幕驅魚鍛煉時, 有效地從池底補充了氧氣,有效抑制病原菌的大量滋生,避免了傳統拉網練魚后特別容易 出現的池塘水質惡化現象發生,明顯體現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實施例2在面積較大的池塘如親魚培育池中應用本實用新型時,由于池塘寬度較大,為了 保證形成均勻的氣幕,可采用在氣幕發生管兩端連接空壓機的方式來實施,如圖2。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連接基本同實施例1,主要區別在于靠近空壓機端的氣幕發 生管(IO)A的孔徑比中部氣幕發生管(IO)B的孔徑小,以保證形成均勻的氣幕;此外,在操 作時增加一名操作工負責另一端空壓機移動裝置的牽引。
權利要求1.一種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壓機(7)、導氣管(6)、氣幕發生管 (10)、接頭(9)、綱繩(1)、連接繩(2)、沉子(5)和空壓機移動裝置(S)。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氣幕發生管(10)形成 均勻的氣幕,所述的氣幕發生管(10)由橡膠、塑料等材料制成,管外徑為15mm-30mm,管壁 厚為2mm-5mm ;氣幕由壓縮空氣通過氣幕發生管上排列成一行或兩行的氣孔( 產生,氣孔 孔徑為0. lmm-lmm,根據離空壓機的距離設定不同孔徑,距離遠處孔徑大,孔距為lmm-5mm ; 氣幕發生管的長度為5-40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幕式練魚增氧裝置,以解決拉網練魚勞動強度大,魚苗魚種在拉網時易刮傷、撞傷影響苗種成活率等不足,同時通過底層供氧改善池底水質,避免因拉網導致的病原菌大量滋生,綜合提高魚苗魚種體質。該裝置同時適用于成魚池、親魚培育池中對成魚、親魚的鍛煉及增氧。該裝置包括空壓機(7)、導氣管(6)、氣幕發生管(10)、接頭(9)、綱繩(1)、連接繩(2)、沉子(5)和空壓機移動裝置(8)。所述的空壓機(7)主要用于提供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所述導氣管(6)為橡膠或其它材質的軟管,主要用于連接空壓機(7)和氣幕發生管(10),長度根據池埂高度和坡度而定;所述的氣幕發生管(10)由橡膠、塑料等材料制成,主要用于形成均勻的氣幕,氣幕由壓縮空氣通過氣幕發生管上排列成一行或兩行的氣孔(3)產生,具體孔徑和孔距的設定以形成均勻的氣幕為原則。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1888160SQ2010205443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8日
發明者古勇明, 張良, 楊學芬, 楊瑞斌, 江謝武, 胡小波, 胡重江, 蔣恩明 申請人: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 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