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類的養殖設施,具體的說是指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 殖設施。
背景技術:
鮭鱒魚是世界上主要的魚類養殖品種之一,其養殖產品被稱為“三文魚”,英文名 Salmon,個體較大、肉質細膩、口感上乘,是制作生魚片的優質種類。目前國際上的鮭鱒魚養 殖業,主要采用網箱養殖、水道式養殖和池塘養殖三種方式,而這三種養殖方式都有各自的 缺陷網箱養殖受到相應水域溫度的限制,在夏季自然水溫較高的時期須將養殖魚移入室 內,使用低溫水進行養殖;室內單體水泥池養殖用水量較大,耗能較高,并且在將養殖魚移 池時必須排水撈魚或利用魚泵移池,容易互相沖撞,導致魚體強烈的脅迫反應而造成傷害 或死亡,而外傷和環境脅迫因子是癤瘡等病的病因;水道式養殖僅適宜于地下水、溪水資源 豐富的水位落差較大的水庫、山溪地區,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區域局限性較為嚴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便于放養,消毒,捕 捉,換池的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 養殖設施,所述養殖池設置為至少兩個且相鄰的池體,相鄰的池體之間設置有過魚的閘門; 所述池體的池壁上設置有水_氣混合裝置。所述池體的四個角設為圓弧形,池體的池底設置為四周高中間低的坡形,池底中 間設置有排污孔,排污孔內安裝有網間,池體的側邊上還設置有溢水口,溢水口外安裝有攔 魚網。所述池體的面積設置為150m2 400m2,深度設置為2. Om 2. 5m,池底的坡降設置 為2%。所述池壁上設置有防水層,所述排污孔與閥門連接。所述池體設置為4個,并排列設置成“田”字格型,4個池體的中央圍成一個中央排 水區,區內設置有4個池體的排水口。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利用了相鄰兩池之 間的自然互動性,養殖魚倒換養殖池時避免了魚體之間的互相沖撞,有效提高了魚體的成活率。2、本實用新型的池體底部設置為坡形且安裝有排污口,有利于魚池的潔凈和含富 氧,使魚池的養殖用水量大大得到了減少,節能環保。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一種組合方式示意3[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另一種組合方式示意圖;圖中1-池體,2-水-氣混合裝置,3-網間,4-池底,5-排污孔,6-閘門,7-溢水 口,8-攔魚網,9-排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一種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所述養殖池設置為至少兩 個且相鄰的池體1,相鄰的池體1之間設置有PVC板過水的過魚的閘門6相連接,這樣設置 主要用于養殖魚的移池操作,在正常養殖時為關閉狀態;所述池體1的池壁上設置有水-氣 混合裝置2,這樣設置可以給養殖水體充氧,并形成環流。所述池體1設置為圓形池或正方形池、長方形池,池體1的四個角設為圓弧形,這 樣設置利于養殖水在池內形成環流。池體1的池底4設置為四周高中間低的坡形,池底4 中間設置有排污孔5,排污孔5內安裝有網閘3,池體1的側邊上還設置有溢水口 7,溢水口 7外安裝有攔魚網8。所述池體1的面積設置為150m2 400m2,深度設置為2. Om 2. 5m,池底4的坡降 設置為2%。為達到防水效果,池體1的池壁要做成防水層面,池壁為紅磚水泥砂漿砌筑,池 內壁也是鋪混凝土 5層,池外壁使用水泥砂漿抹光。池底表面鋪混凝土 5層或鋪一層厚度 0.5mm 1.0mm的塑料棚布,池底坡降2%。池底預埋排水管道,排水口在池底中央位置, 溢排水管垂直插入池外排水井彎頭處。池底中間設置集污坑及排污孔5,所述排污孔5與閥 門連接,排污及排水也由閥門控制。如圖2所示,所述池體1設置為4個,并排列設置成“田,,字格型,4個池體1的中 央圍成一個小型的框,框內是中央排水區,中央排水區設置有4個池體1的排水口 9。下面以圖1為例來說明操作過程,在移池操作時,先將A池徹底消毒后把水加滿, B池的水位盡量降低;打開相鄰兩池體1之間的過水閘門6,利用水位落差,B池的大部分養 殖魚隨著水流溯水進入到A池中;當兩池水位相同時,由養殖人員身著防水衣下到B池中, 將剩余養殖魚驅趕過水間進入A池,然后將間門關閉,排干B池中的存水,養殖魚移池操作 即告完成。該方法方便、快捷安全,實施過程中幾乎不對養殖的鮭鱒魚產生體表損傷,同時此 方法相對于傳統的排水圍網撈魚的方式,可以降低用水量約50%,既節能又環保,養殖的成 活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施例1 2003年,在某基地的半室內聯體魚閘式養殖池中進行養殖鮭鱒魚,使用水溫 10°C 16°C,鹽度20 30,pH8. 0 8. 2,DO > 6mg/L、水井深度為18m的地下水;每個養 殖池設置射流式增氧機2臺,順時針方向射流,通過增氧機的運轉形成較強水流,使養殖殘 餌、魚排泄物等污物隨水流旋轉,逐漸集中至養殖池中央的集污坑內,再由排污孔排至平流 沉淀池。使用人工配合飼料作為餌料,根據鮭鱒魚生長情況適時調整餌料型號;定期將養 殖魚移池、清刷消毒養殖池、藥浴養殖魚;每間隔30天,連續3天投喂添加中草藥藥餌以預 防疾病發生。每日觀察魚的狀態,定時換水、排污。[0024]2003年4月18日,第一批購進規格為200 300g/尾的大西洋鮭苗種800尾;同 年4月30日,第二批購進規格為150 200g/尾的大西洋鮭苗種2000尾。使用上述方法 進行養殖,養殖過程中魚體健康活潑,生長良好。至2003年10月13日,第一批大西洋鮭 生長至平均體重2560g,平均體長525mm ;第二批大西洋鮭生長至平均體重1800g,平均體長 470mm。實施例2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年底,在另一個海水養殖基地,使用聯體魚間鮭鱒魚工廠 化養魚法,成功進行了鮭鱒魚的人工養殖。在該基地的半室內聯體魚閘式養殖池中進行養殖鮭鱒魚,使用水溫16°C 14°C, 鹽度29 30,pH8. 0 8. 2,DO > 6mg/L、水井深度為24m的地下水;每個養殖池設置射流 式增氧機2臺,順時針方向射流,通過增氧機的運轉形成較強水流,使養殖殘餌、魚排泄物 等污物隨水流旋轉,逐漸集中至養殖池中央的集污坑內,再由排污孔排至平流沉淀池。使用人工配合飼料作為餌料,根據鮭鱒魚生長情況適時調整餌料型號;定期將養 殖魚移池、清刷消毒養殖池。每日觀察魚的狀態,定時換水、排污。2004年9月6日,購進規格為50g/尾的大西洋鮭苗種6500尾。使用上述方法進 行養殖,養殖過程中魚體健康活潑,生長良好。至2005年10月19日,大西洋鮭存活6000 尾左右,成活率98%以上,平均規格IlOOg/尾。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 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池設置為至少兩個且相 鄰的池體(1),相鄰的池體(1)之間設置有過魚的閘門(6);所述池體(1)的池壁上設置有 水-氣混合裝置(2)。
2. 一種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1)的四個角設為圓弧 形,池體(1)的池底(4)設置為四周高中間低的坡形,池底(4)中間設置有排污孔(5),排污 孔(5)內安裝有網閘(3),池體(1)的側邊上還設置有溢水口(7),溢水口(7)外安裝有攔 魚網(8)。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 池體(1)的面積設置為150m2 400m2,深度設置為2. Om 2. 5m,池底(4)的坡降設置為2 % 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 上設置有防水層,所述排污孔(5)與閥門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體⑴設置為4個,并排列設置成“田”字格型,4個池體⑴的中央圍成一個小型的 框,框內是中央排水區,中央排水區設置有4個池體(1)的排水口。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聯體魚間式鮭鱒魚養殖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 (1)設置為4個,并排列設置成“田”字格型,4個池體(1)的中央圍成一個小型的框,框內 是中央排水區,中央排水區設置有4個池體(1)的排水口(9)。
專利摘要一種多聯體魚閘式鮭鱒魚養殖設施,所述養殖池設置為至少兩個且相鄰的池體(1),相鄰的池體(1)之間設置有過魚的閘門(6);所述池體(1)的池壁上設置有水-氣混合裝置(2)。所述池體(1)的四個角設為圓弧形,池體(1)的池底(4)設置為四周高中間低的坡形,池底(4)中間設置有排污孔(5),排污孔(5)外安裝有網閘(3),池體(1)的側邊上還設置有溢水口(7),溢水口(7)外安裝有攔魚網(8)。本實用新型既便于養魚,有便于換池,安全,節能,成活率高。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1781857SQ20102021389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8日
發明者關健, 劉洪軍, 官曙光, 鄭永允, 高翔 申請人: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