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用大棚,具體涉及一種農用保溫大棚。
背景技術:
目前農用大棚主要是由擋風墻、鋼筋骨架、塑料薄膜、保溫簾等構成,其拆裝不方 便,不可重復利用,并且其成本較高,不利于推廣使用。同時,傳統農用大棚采用不透光的保 溫簾覆蓋在大棚上起到保溫的效果,但這樣無法保證大棚的全光照,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由于塑料薄膜易損毀被丟棄,因而易造成資源浪費,并對環境造成白色污染難以治理。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領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 性高、采光充分、易拆裝、重復利用能力強的成本低廉無污染的農用大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包括支撐架、棚面。支撐架設置為可折 疊支架結構,由立柱、支撐桿、連桿和可調固定件組成,立柱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滑動連接, 支撐桿與連桿之間為鉸鏈連接,連桿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鉸鏈連接,支撐桿與立柱之間為 活動連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支撐架通過連接桿順次連接,連接桿之間通過可彎曲連接件 相連。棚面覆蓋在支撐桿和連接桿上面共同形成大棚。棚面設置為中空的雙面結構,棚面 內充滿空氣填充球,也可采用兩層棚面之間填充空氣的方式。支撐桿和連接桿的上面設置 粘貼帶,將棚面粘貼在上面。拉索固定大棚,加強其抗風能力。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的組裝方法為首先,固定立柱組裝支 撐架;然后,依次固定其他支撐架,并通過連接桿連接;最后,將棚面用粘貼帶粘貼在支撐 桿和連接桿上面,并用拉索固定大棚,完成大棚的組裝。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有益效果在于,傘形支撐架拆裝方 面,易于重復利用,棚面設置為中空的雙面結構并充滿氣體或空氣填充球,在保溫的同時, 保證了農作物全光照要求,有利于作物的生長。且該大棚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大棚的橫截面示意圖。圖3為圖1中支撐架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標注1.立柱;2.棚面;3.空氣填充球;4.支撐桿;5.連桿;6.可調固定件;7.連接桿; 8.可彎曲連接件;9.粘貼帶;10.拉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兩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進行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2和圖3,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包括支撐架、棚面2。支撐架設置為 傘形,由立柱1、支撐桿4、連桿5和可調固定件6組成,立柱1與可調固定件6之間為滑動 連接,支撐桿4與連桿5之間為鉸鏈連接,連桿5與可調固定件6之間為鉸鏈連接,支撐桿4 與立柱1之間為活動連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支撐架通過連接桿7順次連接,連接桿7之 間通過可彎曲連接件8相連。棚面2覆蓋在支撐桿4和連接桿7上面共同形成大棚。棚面 2設置為中空的雙面結構,棚面2內充滿空氣填充球3。支撐桿4和連接桿7的上面設置粘 貼帶9,將棚面2粘貼在上面。拉索10固定大棚,加強其抗風能力。這種結構的大棚,拆裝起來非常容易,并且成本比較低,在兩層棚面之間設置空氣 填充球3,即使大棚的一個地方破了,也不會產生保溫性降低的現象。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兩層棚面之間沒有空氣填充球,用 空氣填充。
權利要求一種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包括支撐架、棚面,棚面覆蓋在支撐架上面共同形成大棚,其特征在于支撐架設置為可折疊支架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棚面設置為中空的雙 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支撐架設置為傘式支 架結構,包括立柱、支撐桿、連桿和可調固定件,立柱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滑動連接,支撐桿 與連桿之間為鉸鏈連接,連桿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鉸鏈連接,支撐桿與立柱之間為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棚面內充滿氣體 或者充滿空氣填充球。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支撐架設置為兩 個或者兩個以上順次連接,支撐架之間設置連接桿,連接桿之間用可彎曲連接件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支撐桿和連 接桿上面設置粘貼帶,將棚面粘貼在支撐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填充式大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折疊填充式保溫大棚包括支撐架、棚面。支撐架設置為可折疊支架結構,由立柱、支撐桿、連桿和可調固定件組成,立柱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滑動連接,支撐桿與連桿之間為鉸鏈連接,連桿與可調固定件之間為鉸鏈連接,支撐桿與立柱之間為活動連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支撐架通過連接桿順次連接,連接桿之間通過可彎曲連接件相連。棚面覆蓋在支撐桿和連接桿上面共同形成大棚。棚面設置為中空的雙面結構,棚面內充滿空氣填充球,也可采用兩層棚面之間填充空氣的方式。支撐桿和連接桿的上面設置粘貼帶,將棚面粘貼在上面。拉索固定大棚,加強其抗風能力。
文檔編號A01G9/14GK201690844SQ201020181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7日
發明者察純青 申請人:察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