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鉤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具,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反向回拉魚鉤的彈鉤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魚鉤多為J形的單鉤,垂釣時主要靠垂釣者揚竿魚線帶動魚鉤回拉來鉤中 魚嘴,這就需要垂釣者在魚將鉤吞進口時,立刻拉緊魚線才能將魚鉤住,因此要求垂釣者具 有看漂并懂得何時起鉤最為有利的判斷力,而這對于大多數垂釣者、特別是垂釣初學者而 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往往是魚餌被吃了,而魚確脫鉤了。為了克服這一問題,目前市場上出 現了一種如公告號為CN2894275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所示的彈性魚鉤,其主要由彈性金 屬絲和魚鉤構成,彈性金屬絲的中部纏繞成圓環狀作接線環,彈性金屬絲的兩端分別與魚 鉤的鉤柄固連。使用時,將魚鉤捏合后用餌料包裹粘和在一起,即可垂釣。然而這種結構的 彈性魚鉤需要較大體積的餌料才能將其包裹,魚不易吞入;再者,該彈性魚鉤的崩彈力量相 當大,只有大魚才能將其觸動,反應不夠靈敏。此外,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市場上還出現了一 種能夠自動揚竿的釣竿,其方案是在釣竿的后端設有一個自動揚竿器,一旦魚咬住魚鉤并 向外拉扯時,釣竿的前端會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傾斜,當自動揚竿器判斷釣竿下傾角度超 過其設定值時,便立即動作,將釣竿向上揚起。然而這種結構的釣具,在鉛墜與釣竿間的魚 線受到水流或風力的沖擊作用時,同樣也會帶動釣竿前端下傾,此時自動揚竿器容易發生 誤判而作出揚竿動作,因而可靠性相對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彈鉤器,它能及時有效地回彈魚鉤、 防止魚吐鉤逃逸,并具有可靠性和靈敏度高等特點。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彈鉤器,其主要由托架、扭力彈簧、子線以 及轉動架構成;托架呈χ軸和Y軸方向延伸的直角形,托架的底部前端開設有導向槽,導向 槽上下貫通且沿X軸方向延伸;轉動架的后端鉸接在托架的底部,轉動架的中部開設有一 上下貫通的限位孔,轉動架的前端則開設有一上下貫通的導向孔;扭力彈簧的兩臂分別沿 其徑向向外延伸,其中下臂固定于托架的側壁上,上臂的前端則經子線與魚鉤連接,子線穿 過轉動架前端的導向孔;轉動架的鉸接軸線與扭力彈簧的軸線相平行,且兩軸線均沿Z軸 方向延伸;當魚鉤處于待咬狀態下時,扭力彈簧發生扭轉形變,其上臂的前端沿導向槽穿過 限位孔、并被限制于限位孔內;當魚鉤受到外拉作用力時(即魚咬鉤拉動子線時),扭力彈 簧的上臂從限位孔內脫出,扭力彈簧形變恢復,從而回拉魚鉤掛魚。上述方案所述限位孔的前端設有一個滑輪,該滑輪的轉軸沿Z軸方向延伸,當魚 鉤處于待咬狀態下時,扭力彈簧的上臂與滑輪的側壁相切。這樣扭力彈簧的上臂在外力的 作用下從限位孔中脫離時,能夠減小兩者之間的摩擦,提高彈鉤器的靈敏度,很小一點拉力 (100克重的魚)就能使其觸發。為了能夠減小彈鉤器的相對重量,并使其能夠立于魚塘的底部,上述方案所述托架內還開設有一個密封的空腔。上述方案所述托架上設有1個或1個以上的誘餌孔,誘餌孔能夠嵌入誘餌料,以便 能夠吸引更多的魚咬鉤。考慮到扭力彈簧的扭力大小對于彈鉤器的靈敏度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當扭力彈 簧處于非形變狀態下時,其上臂與下臂的夾角最好介于90° -170°之間,其優選的方案是 扭力彈簧的上臂與下臂的夾角為150°。上述方案所述扭力彈簧上臂的前端向內彎曲形成一個圓形的栓線環,栓線環不僅 能夠固定魚線,而其能使上臂的前端形成內彎的圓弧形,以便使上臂能夠順利的從限位孔 內彈出。上述方案所述扭力彈簧的上臂前端還設有一個以轉動架的鉸接軸為圓心,鉸接軸 至滑輪側面為半徑的過渡弧,該過渡弧處于栓線環上側,當魚鉤處于待咬狀態下時,過渡弧 與滑輪的側面相抵。為防止彈鉤器及魚鉤下投過程中,因水流沖擊轉動架而導致彈鉤器的 誤動,所述托架底部的前后側壁分別向下延伸成護邊,且該護邊向下延伸的長度長于轉動 架的厚度。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1、相對于彈性魚鉤而言,本實用新型無需改變現有魚鉤的形狀,只需根據擬釣魚 的大小來選擇魚鉤的種類與尺寸即可,使魚能夠更易吞食而上鉤;2、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增設在鉛墜與魚鉤之間的,能夠及時有效地回彈魚鉤、防止 魚吐鉤逃逸,因此相對于自動揚竿的釣竿而言,即便是在鉛墜與釣竿間的魚線受到水流或 風力等環境因素的沖擊作用時,也不會發生誤判,外界環境對其影響小,因而可靠性就更 尚;3、另外本實用新型還通過滑輪來減小扭力彈簧上臂前端與限位孔之間的摩擦,使 彈鉤器的回彈靈敏度更高;4、即使在夜間等不利觀測的時段進行垂釣,魚咬鉤后,也能夠及時自動回彈魚鉤, 替人揚竿中魚;5、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的主剖視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中標號為1、托架;11、導向槽;12、誘餌孔;13、空腔;14、護邊;2、扭力彈簧; 21、下臂;22、上臂;23、栓線環;24、過渡弧;3、轉動架;31、導向孔;32、限位孔;33、滑輪;4、 子線;5、魚鉤。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彈鉤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主要由托架1、扭力彈簧2、 子線4以及轉動架3構成;托架1呈X軸和Y軸方向延伸的直角形,托架1的底部前端開設 有導向槽11,導向槽11上下貫通且沿X軸方向延伸;轉動架3的后端鉸接在托架1的底部, 轉動架3的中部開設有一上下貫通的限位孔32,轉動架3的前端則開設有一上下貫通的導向孔31 ;扭力彈簧2的兩臂分別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其中下臂21固定于托架1的側壁上, 上臂22的前端則經子線4與魚鉤5連接,子線4穿過轉動架3前端的導向孔31 ;轉動架3 的鉸接軸線與扭力彈簧2的軸線相平行,且兩軸線均沿Z軸方向延伸;當魚鉤5處于待咬狀 態下時,扭力彈簧2發生扭轉形變,其上臂22的前端沿導向槽11穿過限位孔32、并被限制 于限位孔32內;當魚咬鉤拉動子線4時,子線4帶動轉動架3旋轉,扭力彈簧2的上臂22 從限位孔32內脫出,扭力彈簧2形變恢復,拉回魚鉤5勾中魚嘴。此外,本實用新型優選實 施例中所述限位孔32的前端還設有一個滑輪33,該滑輪33的轉軸沿Z軸方向延伸;當魚 鉤5處于待咬狀態下時,扭力彈簧2的上臂22與滑輪33的側壁相切。這樣扭力彈簧2的 上臂22在外力的作用下時,能夠以滾動摩擦的方式從限位孔32中脫離,以減小兩者之間的 摩擦,提高彈鉤器的靈敏度。本實用新型所述得托架1內還開設有一個密封的空腔13,該空腔13在水中不僅 能夠減小彈鉤器的重量,增大其浮力、并使其立于水中,以防止魚鉤5和魚餌沉入淤泥中, 讓魚兒自己發現。此外,托架1上還設有1個或1個以上的誘餌孔12,誘餌孔12供誘餌嵌 入,以使魚更容易發現餌料而將其吸引過來。使用時,我們可以選用較為便宜且體積大的誘 餌餌料置入誘餌孔12,而在魚鉤5上包裹較好且體積小、魚易吞食的釣餌餌料。為了保證其靈敏度和垂釣的成功率,所述扭力彈簧2的扭力大小即反彈的力度最 好能夠控制在3-5牛頓,以利刺穿魚嘴。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述扭力彈簧2在處于非形變狀 態下時,其上臂22與下臂21的夾角最好介于90° -170°之間,這樣扭力彈簧2張度會緊 繃魚鉤5,防止魚吐鉤。而在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扭力彈簧2的上臂22與下臂21的 夾角則為150°。扭力彈簧2上臂22的前端向內彎曲形成一個圓形的栓線環23,栓線環23 不僅能夠固定魚線,而其能使上臂22的前端形成內彎的圓弧形,以便使上臂22能夠順利的 從限位孔32內彈出。更進一步地,所述扭力彈簧2的上臂22前端還設有一個以轉動架3 的鉸接軸為圓心,鉸接軸至滑輪33側面為半徑的過渡弧24,該過渡弧24處于栓線環23上 側,當魚鉤5處于待咬狀態下時,過渡弧24與滑輪33的側面相抵。為防止彈鉤器及魚鉤5 拋投過程中,因水流沖擊轉動架3而導致彈鉤器的誤動,所述托架1底部的前后側壁分別向 下延伸成護邊14,且該護邊14向下延伸的長度長于轉動架3的厚度。本實用新型相當于一個附加裝置,使用前需要將與釣竿相連的釣線的末端連接在 扭力彈簧2中部纏繞成圓環狀內,并沿導向槽11將扭力彈簧2上臂22按壓插入轉動架3 的限位孔32內,以限制扭力彈簧2上臂22回彈。在誘餌孔12內置入誘餌餌料,同時在魚 鉤5上包裹釣餌餌料后,將彈鉤器連同魚鉤5 —塊投入水中。魚兒索餌時,會咬住魚鉤5拖 動。拉力通過子線4傳遞到轉動架3,使轉動架3轉動,脫開對扭力彈簧2上臂22的控制。 扭力彈簧2上臂22崩彈,帶動子線4和魚鉤5作回拉運動將魚兒鉤住。
權利要求彈鉤器,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主要由托架(1)、扭力彈簧(2)、子線(4)以及轉動架(3)構成;托架(1)呈X軸和Y軸方向延伸的直角形,托架(1)的底部前端開設有導向槽(11),導向槽(11)上下貫通且沿X軸方向延伸;轉動架(3)的后端鉸接在托架(1)的底部,轉動架(3)的中部開設有一上下貫通的限位孔(32),轉動架(3)的前端則開設有一上下貫通的導向孔(31);扭力彈簧(2)的兩臂分別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其中下臂(21)固定于托架(1)的側壁上,上臂(22)的前端則經子線(4)與魚鉤(5)連接,子線(4)穿過轉動架(3)前端的導向孔(31);轉動架(3)的鉸接軸線與扭力彈簧(2)的軸線相平行,且兩軸線均沿Z軸方向延伸;當魚鉤(5)處于待咬狀態下時,扭力彈簧(2)發生扭轉形變,其上臂(22)的前端沿導向槽(11)穿過限位孔(32)、并被限制于限位孔(32)內;當魚鉤(5)受到外拉作用力時,扭力彈簧(2)的上臂(22)從限位孔(32)內脫出,扭力彈簧(2)形變恢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32)的前端設有一個滑輪 (33),該滑輪(33)的轉軸沿Z軸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彈簧(2)的上臂(22)前端向 內彎曲形成一個圓形的栓線環(2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彈簧(2)的上臂(22)前端還 設有一個以轉動架(3)的鉸接軸為圓心,鉸接軸至滑輪(33)側面為半徑的過渡弧(24),該 過渡弧(24)處于栓線環(23)上側,當魚鉤(5)處于待咬狀態下時,過渡弧(24)與滑輪(33) 的側面相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底部的前后側壁分別向 下延伸成護邊(14),且該護邊(14)向下延伸的長度長于轉動架(3)的厚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內還開設有一個密封的 空腔(1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上設有1個或1個以上 供餌料置入的誘餌孔(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鉤器,其特征在于當扭力彈簧(2)處于非形變狀態下時, 其上臂(22)與下臂(21)的夾角介于90° -170°之間。
專利摘要本新型公開一種彈鉤器,包括托架、扭力彈簧、子線以及轉動架;轉動架的后端鉸接在托架的底部,轉動架的中部和前端分別開設有限位孔和導向孔;扭力彈簧的兩臂分別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其中下臂固定于托架的側壁上,上臂的前端則經子線與魚鉤連接,子線穿過轉動架前端的導向孔。當魚鉤處于待咬狀態下時,扭力彈簧發生扭轉形變,其上臂的前端沿導向槽穿過限位孔、并被限制于限位孔內;當魚咬鉤拉動子線時,扭力彈簧的上臂從限位孔內脫出,扭力彈簧形變恢復,從而回拉魚鉤掛魚。它能及時有效地回彈魚鉤、防止魚吐鉤逃逸,并具有可靠性和靈敏度高、受水流、風力等環境影響小等特點,尤其在夜間不利于觀察魚咬鉤的情況下也能夠自動回彈,提高獲魚量。
文檔編號A01K91/10GK201640235SQ2010201206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程玉峰 申請人:程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