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樹木全冠移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
技術背景一般樹木假植都是將樹木從地上挖起后再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假植在地里。待長 到適當的樹冠以后,再將其移植到需要定植的地方。由于大田假植樹木根系擴張迅速,因 此移植前的起苗過程不僅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更重要的是,由于樹木的根系生長空間無 限,不得不切斷大量已長的須根。這將降低樹木定植后的綠化效果,并延緩樹勢的恢復,且 樹木在吊裝時也會因吊繩綁在樹干上造成樹木表皮的損傷,影響定植后樹木的外觀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會損傷樹木的根系和樹木表皮且能方便移植 的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 裝置,包括有一個上有開口的圓形或方形的網狀鋼筋框,其結構特點為在鋼筋框的內側四 面及底部鋪有遮陽網。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 裝置,其特點為所述的遮陽網的網孔是細小的網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由于將需要假植的樹木主根都局限在鋼筋框內避免 了根系過度輻射狀延伸,吊裝時可完好地保留有已生長的根系。2.由于假植的鋼筋框內有 許多細小的孔眼,所以不影響其透氣與排水,有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3.克服了因盆栽假植 的盆徑有一定的局限性,滿足不了現在大樹假植的需求,而假植的鋼筋框則可以根據土球 的大小來量身定制。4.當假植苗長到預期的冠幅和效果時,吊繩直接捆綁在假植的鋼筋框 上,連同假植樹一起吊裝。比起大田常規假植,本技術在吊裝時避免了吊裝繩直接捆綁在樹 干上,減少了樹皮的損傷,使定植樹木效果更佳。5.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框用于假植樹 木,無論什么季節定植都能保證成活并達到最佳的綠化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用的其中一種遮陽網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包括有一個可以用 大小直徑不同的鋼筋根據需要電焊成上有開口的圓形或方形的網狀鋼筋框1,設有上有開口的目的是能把樹木從此開口置入鋼筋框內,鋼筋框可以根據土球的大小來量身定制的, 其結構特點為在鋼筋框1的內側四面及底部鋪有遮陽網2,如圖2所示,遮陽網的孔洞大小 適宜,即能使假植的樹木主根都局限在鋼筋框內避免了根系從遮陽網的網孔過度輻射狀延 伸到鋼筋框外,又能通過遮陽網的孔洞實現透氣與排水。從而能使移植假植在鋼筋框內的 樹木根系不會損傷,吊裝時吊在鋼筋框上避免了吊裝繩直接捆綁在樹干上,減少了樹皮的 損傷,使定植樹木效果更佳。上述圖2所示的遮陽網只是其中一種形狀,本實用新型可以采 用圓形的遮陽網,也可通過剪裁等方式把遮陽網鋪到鋼筋框1的內側四面及底部上,只要 鋪得完整以及全遮住即可。本實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如下1.由于將需要假植的樹木主根都局限在鋼筋框內避免了根系過度輻射狀延伸,吊 裝時可完好的保留以生長的根系。2.由于在鋼筋框的內側四面及底部鋪上一層遮陽網,以防止營養土流失。由于假 植的鋼筋框內有許多細小的孔眼,所以不影響其透氣與排水,有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由于 是細小的孔因而在鋼筋框內生產的樹木其根須不易生長到鋼筋框外,因而移植時,就不會 有大量已長的須根需切斷。3.由于盆栽假植的盆徑有一定的局限性,滿足不了現在大樹假植的需求,而鋼筋 假植框則可以根據土球的大小來量身定制。4.當假植苗長到預期的冠幅和效果時,吊繩直接捆綁在假植框上,連同假植樹一 起吊裝。比起大田常規假植,本技術在吊裝時避免了吊裝繩直接捆綁在樹干上,減少了樹皮 的損傷,使定植樹木效果更佳。5.采用鋼筋假植框假植后的樹木,無論什么季節定植都能保證成活并達到最佳的 綠化效果。
權利要求一種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包括有一個上有開口的圓形或方形的網狀鋼筋框,其特征在于在鋼筋框的內側四面及底部鋪有遮陽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年四季樹木全冠移植裝置,包括有一個上有開口的圓形或方形的網狀鋼筋框,其結構特點為在鋼筋框的內側四面及底部鋪有遮陽網。由于將需要假植的樹木主根都局限在鋼筋框內避免了根系過度輻射狀延伸,吊裝時可完好地保留有已生長的根系。由于假植的鋼筋框內有許多細小的孔眼,所以不影響其透氣與排水,有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克服了因盆栽假植的盆徑有一定的局限性,滿足不了現在大樹假植的需求,而假植的鋼筋框則可以根據土球的大小來量身定制。當假植苗長到預期的冠幅和效果時,吊繩直接捆綁在假植的鋼筋框上,連同假植樹一起吊裝。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框用于假植樹木,無論什么季節定植都能保證成活并達到最佳的綠化效果。
文檔編號A01G23/04GK201718272SQ201020120598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馬昌衍 申請人:馬昌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