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設置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特別涉及水稻秧苗的移栽機械,具體地說是一種設置 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
背景技術:
水稻有序化移栽淺植新技術,已被國家列為重點推廣的農業實用技術。針對這種 水稻移栽模式,科技人員研制了如拋秧機、擺秧機等多種秧苗的移栽機械。其中,擺秧機較 好地克服了拋秧機不能有序化移栽淺植的不足之處。但是現有的擺秧機也存在如下的缺 陷即其抓秧爪容易傷及秧苗的根系,影響秧株生長的正常分蘗,而且機械結構較為復雜, 組件的震動較大、又因結構上的局限性,脫秧困難,導致立苗率最多僅為80%左右。由此可 見,目前的水稻擺秧機的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完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設置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目的在于通過對現有 擺秧機的關鍵結構及部件進行改進,以提高擺秧機工作運行的可靠性和實用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行走機構、送秧機構、擺秧機構。所述的擺秧機構主要由取苗脫苗 裝置和凸輪組成。其中取苗脫苗裝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縮桿、滾輪、脫苗板、限位滑套組成, 取苗板的后端連接伸縮桿的前端,伸縮桿的后端連接在滾輪上,滾輪設置在凸輪輪面上,凸 輪的轉動軸通過傳動帶與行走裝置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行穴距的有序化及淺栽的優點,而且取苗脫苗裝置的 取苗板能接住送秧裝置輸送的恰好而至的秧苗、故對秧苗根須無任何傷害,更有利于秧苗 根系的分蘗及秧株的發育。(二)本實用新型的取苗脫苗裝置以脫苗板干凈利落脫苗,提高了擺秧機的立苗 率,降低了空穴率和綜合農本,增加了農田作業效率和水稻產量。(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降低擺秧機的制造成本,有利于移栽淺植新技術的 推廣應用。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擺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擺秧機構主要由取苗脫苗裝置和凸輪組成。取苗脫苗裝 置主要由取苗板1、伸縮桿2、滾輪3、脫苗板4、限位滑套5組成,取苗板的后端連接伸縮桿 的前端,伸縮桿的后端連接在滾輪上,滾輪設置在凸輪6的輪面上,凸輪的轉動軸61通過傳動鏈條與行走機構的動力輸出軸7連接。所述的脫苗板4與限位滑套5的端面作固定連 接,脫苗板的板體設有中心孔,伸縮桿的桿體穿過其中;沿脫苗板中心孔的左右側還設有供 取苗板回縮在內的橫槽(圖中未示)。
以下結合附圖,簡述本實用新型取苗脫苗裝置的工作過程本實用新型的行走機構(圖中未示)按秧苗移栽的行穴距要求行進,同時送秧機 構8運作輸送排列有序的秧苗9至膠輪81的上方的秧門,當凸輪凸弧旋轉到最高點時,取 苗板在伸縮桿的帶動下,呈伸出狀態,并可抵達秧門取秧,由于凸輪運轉速度與送秧機構匹 配,當凸輪凸弧運轉到最低點,伸縮桿縮回,取苗板跟隨回縮,將秧苗阻擋在脫苗板外,秧苗 帶泥根團垂直脫落,載入水田,完成擺秧。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了預期的發明目的。
權利要求設置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它包括行走機構、送秧機構、擺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擺秧機構主要由取苗脫苗裝置和凸輪組成,其中取苗脫苗裝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縮桿、滾輪、脫苗板、限位滑套組成,取苗板的后端連接伸縮桿的前端,伸縮桿的后端連接在滾輪上,滾輪設置在凸輪的輪面上,凸輪的轉動軸通過傳動帶與行走機構的動力輸出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 苗板與限位滑套的端面作固定連接,脫苗板的板體設有中心孔,伸縮桿的桿體穿過,脫苗板 中心孔的左右側還設有供托苗板回縮在內的橫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設置有取苗脫苗裝置的水稻擺秧機,它包括行走機構、送秧機構、擺秧機構。其擺秧機構主要由取苗脫苗裝置和凸輪組成。取苗脫苗裝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縮桿、滾輪、脫苗板、限位滑套組成,取苗板連接伸縮桿,伸縮桿的后端連接在滾輪上,滾輪設置在凸輪的輪面上,凸輪的轉動軸通過傳動鏈條與行走機構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行穴距的有序化及淺栽的優點,而且取苗板對秧苗根須無任何傷害,更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分蘗及秧株的發育;脫苗板可干凈利落脫苗,提高了擺秧機的立苗率,降低了空穴率和綜合農本,增加了農田作業效率和水稻產量;且結構簡單、可降低機械制造成本,有利于移栽淺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629991SQ20102002281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6日
發明者盧世奎, 季軍, 朱澤民, 楊洋, 王恒龍, 王春喆, 苗喜榮 申請人: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