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靈芝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 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 正的珍貴中草藥,且已作為中藥材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版,一部),同時也是 國家批準的新資源食品,食藥兼用。靈芝在生長成熟期產生并彈射釋放出的種子(生物 學上稱擔孢子,直徑只有5 8 μ m),集中起來后呈粉末狀,野生條件下收集非常困難,約 IOOOkg靈芝才能收集Ikg孢子粉,十分稀有珍貴。然而,靈芝孢子含有比子實體更豐富的多 糖肽、腺嘌呤核苷、蛋白質、酶類、硒元素,在增強免疫、抑制腫瘤的藥效方面遠遠超過子實 體(約為子實體的75倍),因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市場需求。我國是世界市場上主要的靈芝生產和出口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對功能性 食品需求的逐漸增大,全球靈芝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然而,屬好氧真菌的靈芝的生長發 育需要大量充足的氧氣、適宜的營養、溫度05 33°C )、濕度(80% 95% )、光照(7陰3 陽 6陰4陽)和酸堿度等環境條件,故在歷史上多以野生為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靈 芝的人工栽培技術應運而生,主要分為袋(瓶)料栽培和段木栽培,第一階段為菌種的分離 培養、原種與栽培種的生產,第二階段為子實體的栽培。人工栽培相對可控的生長環境為靈 芝孢子的收集提供了可能,但如何在人工栽培過程中既密閉收集孢子粉又不導致缺氧、缺 光日益顯得重要。靈芝孢子是靈芝的有性種籽,在靈芝植株生長成熟時就會自然產出。但靈芝孢子 極其細微,徑粒僅5 8微米,從靈芝子實體中產出時就懸浮在空氣中,肉眼看不見、摸不 著。當培植場仿野生培植不收集孢子粉,千萬棵靈芝同期產“生”孢子時,場內小環境空中 顯出棕色的“煙霧”。在生產實踐中,為了最大化收集到已產出的靈芝孢子粉,應運而生的第 一代套(塑)袋粉、地(塑)膜粉和第二代紙質集粉器以及第三代紙板圈罩集粉裝置。第一代套(塑)袋粉,是將進入成熟期開始產生孢子時按每1株靈芝子實體用1 只塑膜袋筒包套住,在袋筒下部用鐵絲捆扎進入靈芝根柄,再將每1株套上1只站立紙板 卷筒,以卷筒為支撐將塑膜筒袋從內向外圍張開上口翻卷后朝地面套“扣”在紙筒上頂口邊 沿,再在紙筒上頂口加蓋一塊白板紙袋或牛皮紙或報紙。此法雖然可以最大化收集到已產 出的孢子粉數量和純凈度,但由于捆扎塑膜袋,導致靈芝子實體嚴重缺氧!靈芝體90%以 上褐變、產量低、孢子比重輕、品質低;“地(塑)膜粉”是將已覆土菌木培植靈芝的地壟上 尚未出芝時全面鋪上2層塑料地膜,靈芝從刀劃縫中拱出,當靈芝進入生長成熟期開始產 生孢子粉時,用白板紙在出芝地壟四邊站立(靠在地壟四邊釘柱拉設的細鋼絲“護欄”上) 一道超過靈芝子實體高度IOcm左右的擋粉(風)“墻”,同時將靈芝壟上搭一四邊落地全封 閉塑膜拱棚,將整個地壟造就成一個封閉的特大塑膜“袋”,最后在地膜上掃集孢子粉。其致 命問題是全地壟鋪雙層地膜接粉導致地溫居高不下,當進入靈芝生長旺盛季節7 8月份
3時,地溫嚴重超過靈芝生長的極限溫度33°C,加上地壟上全封閉塑膜拱棚的聚集溫度,更加 使靈芝及孢子粉艱難承受超極限溫度33°C和缺氧的環境,產量和質量都大受影響。第二代紙質集粉器,是在第一代的“套(塑)袋粉”基礎上減去了紙圈內襯塑膜 袋而將紙板做成一個“圈筒+頂蓋”碗盆狀的整體容器。紙質整體容器透氣(氧)性比套 (塑)膜袋好得很多,科學進步了,但被收集容器完全罩住的靈芝和孢子粉仍然存在缺氧、 缺光的問題,70%以上的靈芝體褐變、孢子品質不高,而且圈筒帶頂蓋一體“碗盆狀”收集器 需一次性杯碗專業工廠才能裁剪拼粘成型,且成型后不可折疊、不可堆碼疊壓、存放占用體 積大,造成成本不低,推廣價值低。第三代紙板圈罩集粉裝置,是在第二代“紙質集粉器”基礎上再改進一步圈筒和 上蓋頂分離為不相粘接的兩個單體。紙圈筒和頂蓋紙板可以人人動手自己裁剪、接搭頭用 訂書機裝訂制作,成型后的紙板圈筒可重疊壓成一張紙板、圈頂蓋紙板裁剪為單一一張方 塊紙板(面積比圈筒口面積大),都可以重疊堆碼運輸、存放方便、第二次(年)、三次(年) 可以再利用,運用十分簡易方便,最重要的是圈筒上頂口與蓋板是兩個分體,透氣(氧)性 比完整一體的碗盆狀收集器會更好一些。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氧少光問題,占50%左右 的靈芝體褐變、孢子品質依然受到一些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背景技術提出的現有技術中收集靈芝孢子粉時不易控制 收集環境中的氧含量、溫度和光強度的問題,提供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 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在全開放的情況下收集孢子粉,便于控制孢子收集時的環境溫度、氧含 量和光強度,可以提高孢子的質量和收集率。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在全地壟靈芝進入菌蕾期后開片期前,將全地壟面的出芝空間設置一層通風透 氣層,再在整個通風透氣層上鋪塑料地膜,并在該塑料地膜與靈芝相對應的地方剪開一條 縫,便于靈芝穿出;b、在靈芝機體成熟期開始產生孢子粉時,在每個靈芝子實體根部墊塑料膜墊,所 述的塑料膜墊通過事先剪好的剪口縫水平夾插于子實體的根部,再在地壟面上罩一個網 罩,所述的網罩既可以通風透氣又可以阻止孢子粉彈射出網罩外;C、待靈芝子實體全生長期已滿、子實體已成熟透、孢子基本產盡時收取孢子粉,收 取時掀開網罩,然后將將塑料膜墊從靈芝子實體根部緩慢抽移出,先收集堆積在塑料膜墊 上的孢子粉,然后再收集落在乙烯塑料地膜上的孢子粉。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步驟a所述的通風透氣 層由山茅草或毛竹枝椏鋪成或用塑料繩攀拉形成。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山茅草或毛竹枝椏鋪法 為草梢毛竹枝椏梢朝地壟面內,茅草稈或毛竹枝椏稈朝向地壟面四邊,以能撐托起山茅草 或毛竹枝椏上面鋪的塑料地膜不致于垂落挨貼地壟面泥土為宜;所述的塑料繩攀拉方式為 在距地面2 4cm高度攀拉。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步驟a中在通風透氣層上鋪1 2層聚塑料地膜,塑料地膜寬度應等于或窄于通風透氣層的寬度,所述的塑料地膜 優選為聚乙烯塑料地膜。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步驟b中在靈芝子實體 根部墊兩層塑料膜墊,所述的塑料膜墊為方形,按最大的靈芝蓋的大約直徑為基準做方形 塑料膜墊的最小邊長,沿每塊塑料膜墊的一條邊中點向墊塊表面的中心點剪一開口再依次 將下層塑膜墊和上層塑膜墊從開口縫處插夾于靈芝子實體根部,上層塑膜墊和下層塑膜墊 四邊重合,但剪口縫錯開。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所述的塑料膜墊為聚乙 烯塑料膜墊。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所述的網罩可以通過如 下方法制成在地壟四邊每間距3 5米釘立一根高度超過靈芝高度15 30cm的小木樁, 以木樁為支撐,在地壟的四周和超過靈芝高度15 30cm的水平上方攀拉一個鋼絲網面,在 網面上罩一層淺色織物或濾紙,即相當于做成一只的棉紗布或濾紙罩子罩住整個地壟面, 形成一個適合好氧真菌靈芝全生長期所需要的通風足氧不缺光的空間。上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在于所述的織物為棉紗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一種全開放自然式培育收集靈芝孢子技術方法及裝置的目的在于改進到 目前為止全國產地、市場、教科書已有的收集孢子方法的不足而在粗放式“地(塑)膜粉”基 礎上因勢利導,科學技術跨躍到提供一種簡單易做、實施方便、材料易得、生態安全、人人可 操作的靈芝孢子收集技術方法,應用該技術方法和材料培育的靈芝及收集的孢子粉產量相 當于開放式自然產生的一樣多且收集率最大化到98%以上、靈芝及孢子生長發育良好、皮 薄肉厚孕育孢子最多、靈芝體褐變率少于10%、孢子健壯飽滿、潔凈、無污染,便于分離、提 純與破壁。該技術方法簡易、采用材料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廣。在壟面上設置的通風透氣層,可避免了因地膜墊直接鋪蓋地壟土面而導致的缺氧 地溫升高,使靈芝子實體能生長發育良好、皮薄肉厚孕育孢子最多,在靈芝地壟面上設置一 個網罩既可以形成一個適合好氧真菌靈芝全生長期所需要的通風足氧不缺光的空間,又可 以阻止孢子粉彈射出網罩外,便于收集孢子粉。既可以防止靈芝子實體褐變,又可以方便收 集靈芝孢子粉。技術方法簡易既便于廣大最低投入、最粗放種植農林戶人人可操作、隨地可取器 材、便于間歇性安裝、移除和收取,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靈芝及孢子粉生長好氧的生物學特 性和最大限度的生長出產、收集孢子粉,實現最因勢利導、最有推廣價值、最適宜推廣、最簡 易操作、最低成本、最高產品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栽培靈芝的土壤地壟以在樹林下最好,可以在田地搭建遮陽棚,并在遮陽棚內分 起地壟、在每個地壟上架設塑膜小拱棚,防雨直接沖泡地壟泥土,通過在溝道中灌水積水或 小拱棚之上噴水來降溫保濕。在全地壟靈芝開始萌芽出5 8cm嫩芽尚未展開芝蓋片時將 全地壟面出芝空間鋪一層山茅草作為通風透氣層,鋪法為茅草稈朝地壟四邊外沿,茅草梢朝向地壟面內,以能撐托起山茅草上面鋪的一層或兩層塑料地膜不致于垂落挨貼地壟面泥 土為宜。再在茅草面上鋪1 2層聚乙烯塑地膜,于每個靈芝芽對應處剪劃一條縫使靈芝 穿出并套夾住靈芝根部,通風透氣層可以避免因地膜直接接觸地壟面而導致地溫升高。在靈芝機體成熟期開始產生孢子粉時,在靈芝子實體根部墊上下兩層塑料膜墊用 于收集靈芝孢子粉,塑料膜墊為方形,按最大的靈芝蓋的大約直徑為基準做方形塑料膜墊 的最小邊長,沿每塊塑料膜墊的一條邊正中點向墊塊表面的中心點剪一開口再依次將下層 塑膜墊和上層塑膜墊從開口縫處插夾于靈芝子實體根部,上層塑膜墊和下層塑膜墊四邊重 合,但剪口縫錯開,每顆靈芝下的膜墊邊緣相接或重疊。每個地壟四邊每間距^!釘立一根 小木樁,樁高度超過靈芝高度25cm,以木樁為支架用20號細不銹鋼絲在垂直超出靈芝20cm 高度的上空攀拉一個網面,木樁四周攀拉起一圈欄桿,再在“網面” “欄桿”之外之上統一罩 上一層白色棉紗布。這樣相當于做成一只的棉紗布罩罩住整個地壟面,既可以形成一個適 合好氧真菌靈芝全生長期所需要的通風足氧不缺光的空間,又可以阻止孢子粉彈射出網罩 外,便于收集孢子粉,而且淺色的棉紗布或濾紙可以透光,可以滿足靈芝生長過程中對光線 的需求。待靈芝子實體全生長期已滿、子實體已成熟透、孢子基本產盡時收取孢子粉收取 時掀開卷起棉紗布,然后將兩層底墊分別順剪開口方向從靈芝子實體根部緩慢抽移出,約 99%量的孢子粉堆積在上層塑料膜墊上,少量落在下層塑料膜墊和塑料地膜上,可用毛刷 掃集收取,收取非常簡便,收集率> 98%。該方法最佳保障了靈芝全生長期內充足氧氣、適 宜的光線,靈芝子實體生長發育良好、皮薄肉厚孕育孢子最多,子實體不褐變、孢子健壯比 重大、優質高產,平均每千克靈芝可收集0. 9kg孢子粉,而且靈芝子實體褐變率少于10%。 而通過紙質集粉器和紙板圈罩集粉裝置收集孢子粉時,靈芝子實體的褐變率分別是70%和 50%以上。且棉紗布價格低廉,每平方米2. 5元左右、可連續用5、6年,比紙質集粉器和紙 板圈罩集粉裝置降低了 60%以上的成本,方法十分簡單,易于推廣。
權利要求
1.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在全地壟靈芝進入菌蕾期后開片期前,將全地壟面的出芝空間設置一層通風透氣 層,再在整個通風透氣層上鋪塑料地膜,并在該塑料地膜與靈芝相對應的地方剪開一條縫, 便于靈芝穿出;b、在靈芝機體成熟期開始產生孢子粉時,在每個靈芝子實體根部墊塑料膜墊,所述的 塑料膜墊通過事先剪好的剪口縫水平夾插于子實體的根部,再在地壟面上罩一個網罩,所 述的網罩既可以通風透氣又可以阻止孢子粉彈射出網罩外;C、待靈芝子實體全生長期已滿、子實體已成熟透、孢子基本產盡時收取孢子粉,收取時 掀開網罩,然后將將塑料膜墊從靈芝子實體根部緩慢抽移出,先收集堆積在塑料膜墊上的 孢子粉,然后再收集落在乙烯塑料地膜上的孢子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a所述的通風透氣層由山茅草或毛竹枝椏鋪成或用塑料繩攀拉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山茅 草或毛竹枝椏鋪法為草梢毛竹枝椏梢朝地壟面內,茅草稈或毛竹枝椏稈朝向地壟面四邊, 以能撐托起山茅草或毛竹枝椏上面鋪的塑料地膜不致于垂落挨貼地壟面泥土為宜;所述的 塑料繩攀拉方式為在距地面2 4cm高度攀拉。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a中在通風透氣層上鋪1 2層聚塑料地膜,塑料地膜寬度應等于或窄于通風透氣層 的寬度,所述的塑料地膜為聚乙烯塑料地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b中在靈芝子實體根部墊兩層塑料膜墊,所述的塑料膜墊為方形,按最大的靈芝蓋的直徑為 基準做方形塑料膜墊的最小邊長,沿每塊塑料膜墊的一條邊中點向墊塊表面的中心點剪一 開口再依次將下層塑膜墊和上層塑膜墊從開口縫處插夾于靈芝子實體根部,上層塑膜墊和 下層塑膜墊四邊重合,但剪口縫錯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塑料膜墊為聚乙烯塑料膜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網罩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制成在地壟四邊每間距3 5米釘立一根高度超過靈芝高度 15 30cm的小木樁,以木樁為支撐,在地壟的四周和超過靈芝高度15 30cm的水平上方 攀拉一個鋼絲網面,在網面上罩一層織物或濾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織物為棉紗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足氧不缺光條件下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在全地壟靈芝進入菌蕾期后開片期前,將全地壟面的出芝空間鋪一層通風透氣層,再在通風透氣層上鋪塑料地膜,并在該塑料地膜與靈芝相對應的地方剪開一條縫,便于靈芝穿出;b、在靈芝機體成熟期開始產生孢子粉時,在每個靈芝子實體根部墊塑料膜墊,再在地壟面上罩一個網罩;c、收取孢子粉。通風透氣層可以避免因地膜直接接觸地壟面而導致地溫升高,網罩既可以形成一個適合好氧真菌靈芝全生長期所需要的通風足氧不缺光的空間,又可以阻止孢子粉彈射出網罩外,既可以防止靈芝子實體褐變,又可以方便收集靈芝孢子粉。
文檔編號A01D91/04GK102057818SQ20101054410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明者張林湄, 張正高, 錢一帆 申請人:安徽黃山云樂靈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