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棉鈴蟲是一種世界性的頑固害蟲,分布范圍很廣,主要以幼蟲為害多種栽培作物。 幼蟲取食作物的莖、葉、花及果實,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 的經濟損失。棉鈴蟲在秋季主要以老熟幼蟲入土化蛹,在O-IOcm的土層中越冬,第二年春 天當土壤溫度回升到一定溫度時,蛹開始羽化為成蟲出土,在田間交配產卵,卵孵化為幼蟲 后開始取食作物,對各類栽培作物造成危害。在沒有大面積推廣使用膜下滴灌技術以前,對 棉鈴蟲蛹采取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秋翻冬灌、鏟埂除蛹的農業防治措施,此方法只能防治越 冬代的棉鈴蟲蛹。但隨著棉花種植方式的改變,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區80%以上的農田均 使用膜下滴灌技術,農田中原有的水渠和田埂均已不復存在,小塊的農田已改變成大面積 無渠的膜下滴灌農田,因此以前采用的秋耕冬灌、產埂除蛹的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現在已 無法使用。而現在防治棉鈴蟲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已經羽化出土后的成蟲、卵和幼蟲所采取 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如成蟲一般采用誘集的方法,如種植誘集作物誘集或利用性誘劑誘捕, 或用殺蟲燈誘殺;卵一般采用寄生性的天敵昆蟲如釋放寄生蜂類進行防治;幼蟲一般可采 用生物防治或化學防治的方法,如利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NPV等生物農藥和生物多樣性 防治害蟲的幼蟲,化學防治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在害蟲幼蟲低齡期噴藥防治。由于棉鈴蟲 一年發生多代,而且世代重疊,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住棉鈴蟲的危害,需要做大量的防治工 作,這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而且還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成本。 目前,根據干旱地區農業生態環境的特點,絕大多數地區的農田已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極大 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本發明根據棉鈴蟲蛹羽化出土的特性,巧妙的將膜下滴灌技術與棉鈴蟲預測預報 技術相結合,在農田棉鈴蟲蛹羽化時期及時澆水,有效的防治了不同代數棉鈴蟲蛹的羽化, 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防治不同代數棉鈴蟲蛹的技術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該方法是按 照常規方法對棉田進行鋪設滴管帶和覆蓋地膜,在棉田邊懸掛誘蟲燈(頻振式誘蟲燈、黑 光誘蟲燈等)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鈴蟲性誘劑誘捕器,監測棉鈴蟲蛾的數量;根據監測結果, 預測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在不同代的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前及時進行膜下滴灌,使棉鈴 蟲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從源頭上阻斷了棉鈴蟲成蟲交配產卵的繁殖途徑。該方 法簡化了防治措施,解決了棉鈴蟲防治難的關鍵問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同時節 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是一種簡單、快速、有效 地防治棉鈴蟲危害農作物的方法。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a、首先按常規方法在棉田中鋪設滴管帶并覆蓋地膜,同時在棉田邊懸掛常規的誘 蟲燈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鈴蟲性誘劑誘捕器,監測棉鈴蟲蛾的數量;b、根據監測結果,預測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C、根據預測結果,在不同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棉鈴蟲蛹羽化高峰 期前5-7天及時進行膜下滴灌,使棉鈴蟲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步驟c滴灌時,地膜下及兩膜之間未覆蓋地膜的土層O-IOcm均要濕透,使其土壤 相對含水量達到80%。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該方法一是利用滴灌 技術,在不同代的棉鈴蟲蛹羽化時期及時澆水,使棉鈴蟲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 從源頭上阻斷了棉鈴蟲成蟲交配產卵的繁殖途徑。二是在澆水時一定要使地膜下及兩膜間 未覆蓋地膜的土層(O-IOcm)濕透,使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80%以上。三是利用棉鈴蟲預 測預報技術,在農田中利用棉鈴蟲性誘劑或殺蟲燈準確預測棉鈴蟲成蟲的發生期,在不同 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棉鈴蟲成蟲發生高峰期前5-7天及時澆水,即可達到 從根本上阻斷棉鈴蟲的繁殖途徑。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網罩試驗以人工繁殖的棉鈴蟲蛹為試驗材料,2008年5月在新疆克拉瑪依小拐鄉試驗地進 行試驗。試驗分為膜下滴灌和膜下不滴灌2個處理,每個處理地膜覆蓋面積分別為0%地表 覆蓋地膜、25 %地表覆蓋地膜、50 %地表覆蓋地膜、75 %地表覆蓋地膜和、100 %地表覆蓋地 膜。每個試驗樣點為Im2(ImXlm),具體操作步驟為棉鈴蟲蛹的布設方法在每個Im2的樣點內埋80個蛹,每個蛹與四周蛹間隔10cm, 蛹埋深5cm,每個樣點鋪設滴管帶,再覆蓋地膜,然后用尼龍網罩罩住,每天檢查網罩中羽化 的棉鈴蟲成蟲數,10天后檢查地膜下羽化出土的成蟲數量,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前5-7天 及時進行膜下滴灌,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80%以上時,棉鈴蟲蛹出土成活的數量很少,比 不滴灌處理的棉鈴蟲數量減少81. 8-95.8%。試驗結果顯示(表1)表1膜下滴灌對棉鈴蟲蛹羽化的影響(頭/網罩)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進行a、首先按常規方法在棉田中鋪設滴管帶并覆蓋地膜,同時在棉田邊懸掛常規的誘蟲燈 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鈴蟲性誘劑誘捕器,監測棉鈴蟲蛾的數量;b、根據監測結果,預測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C、根據預測結果,在不同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前 5-7天及時進行膜下滴灌,使棉鈴蟲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滴灌時,地膜下及兩膜之間未覆蓋地 膜的土層O-IOcm均要濕透,使其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8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膜下滴灌技術防治棉鈴蟲蛹的方法,該方法是按照常規方法對棉田進行鋪設滴管帶和覆蓋地膜,在棉田邊懸掛誘蟲燈(頻振式誘蟲燈、黑光誘蟲燈等)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鈴蟲性誘劑誘捕器,監測棉鈴蟲蛾的數量;根據監測結果,預測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在不同代的棉鈴蟲蛹羽化高峰期前及時進行膜下滴灌,使棉鈴蟲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從源頭上阻斷了棉鈴蟲成蟲交配產卵的繁殖途徑。該方法簡化了防治措施,解決了棉鈴蟲防治難的關鍵問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同時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是一種簡單、快速、有效地防治棉鈴蟲危害農作物的方法。
文檔編號A01M17/00GK102090386SQ201010543999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卞衛國, 王林霞, 田長彥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