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田間連續大量繁殖稻縱卷葉螟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昆蟲飼養和害蟲防治領域,提供了一種田間連續大量繁殖稻縱卷葉螟 的方法。
背景技術: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屬于遷飛性害蟲,每年從越南 等地遷入我國南方稻區,是我國南方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蟲之一(Sh印ard等,1995 ;程家安, 1996)。2000年以來該蟲在我國發生日益嚴重,年均發生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年均糧食損 失76萬噸。特別是2007年,受蟲源基數、氣候因子和種植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稻縱卷葉螟 在我國南方稻區大面積發生,發生面積2530萬公頃,是近20年來發生面積最大的年份(劉 宇等,2008)。因此,深入開展對稻縱卷葉螟的研究,已成為植物保護技術領域的當務之急。各項研究均需要大量發育進度一致的供試蟲源,以確保研究工作的連續進行和研 究結果的準確性。但是,由于缺少大量稻縱卷葉螟蟲源而嚴重地制約了對該蟲生物學特性、 抗性評價和防治技術等的研究。而且,隨著耕作制度的改變,水稻播種期的混亂導致稻縱卷 葉螟田間自然發生不規則、世代重疊嚴重、幼蟲生育期不穩定,同時由于氣候的多變和農藥 的大量使用引起稻縱卷葉螟田間種群難以預測。雖然已有許多有關稻縱卷葉螟人工飼料配 方和室內大量繁殖技術的研究,但迄今均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為此,尋找一種通過人工大量 飼養稻縱卷葉螟的方法,以提供發育進度一致的試驗蟲源,是本技術領域迫切希望解決的 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傳統稻縱卷葉螟的實驗蟲源主要采集于自然田間,易受水 稻生長狀態、稻縱卷葉螟的自然發生情況及幼蟲的發育進度等的影響,導致蟲源不足、蟲源 生理狀態差異、齡期不一致和實驗結果不準確等缺陷,提供一種用于人工大量飼養稻縱卷 葉螟的方法,以獲得數量多,齡期、狀態較為一致的蟲源,實現試蟲的標準化。本發明目的通 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田間連續大量繁殖稻縱卷葉螟的方法,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在田間建立40mX8m(長X寬)的尼龍網室,用尼龍網把尼龍網室橫向分割 成至少相互獨立的4個部分,每隔25-30天分期在被獨立分割的部分內分批連續播種或移 栽植株高大、葉片寬大、分蘗能力強的雜交水稻。在此步驟中,雜交水稻可以為兩優培九或 中浙優1號。(2)、正常田間管理,使用大于或等于250kg/ha氮肥,促使水稻早發、徒長和嫩綠, 同時噴施對稻縱卷葉螟無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飛虱;(3)、在水稻分蘗盛期在第一隔離部分接入從自然田間采集的稻縱卷葉螟成蟲,利 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趨嫩綠和高大的習性,集中把卵產在先期播種的高大的水稻區域;隨 著稻縱卷葉螟幼蟲的發育,定期采集不同齡期幼蟲或蛹供試驗用;最后保留10% -20%的高齡幼蟲或蛹供在隔離的第一部分內自然繁殖。(4)在成蟲盛發期打開其中一個與第一隔離部分相鄰的第二隔離尼龍網,再次利 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趨嫩綠習性及人工趕蛾方法使稻縱卷葉螟成蟲把卵集中產于第二個 水稻區域,以保持網室內稻縱卷葉螟種群的延續。當然,在步驟4后還可以包括重復步驟3和4進行以保持網室內稻縱卷葉螟種群 的在下一個與第二隔離尼龍網相鄰的第三隔離尼龍網內延續。另外,尼龍網室一般為長40米,寬8米,高為4米的圓弧型。還有,這里的分期播 種可以是第一個獨立隔離尼龍網與第二個獨立隔離尼龍網的時間相差25-30天,第二個獨 立隔離尼龍網與第三個獨立隔離尼龍網之間的播種相差25-30天;第三個獨立隔離尼龍網 與第四個獨立隔離尼龍網之間的播種相差25-30天。當然,在可選擇的方式中,4個獨立的 獨立隔離尼龍網之間的移栽的水稻苗之間的苗齡相差20-30天,這樣保證稻縱卷葉螟在不 同的四個獨立尼龍網之間可以連續循環生長繁殖,這樣可以常年獲得不同齡的幼蟲。這樣,可以當第一個獨立隔離尼龍網的稻縱卷葉螟消耗完水稻提供的營養時,讓 稻縱卷葉螟進入下一個獨立隔離尼龍網繼續進行繁殖生長,這樣可以連續進行,然后再可 以進入第三個和第四個獨立隔離尼龍網進行循環生長和繁殖,完成第一循環生長。當然,在重新進入下一循環之前,需要對新進入的隔離尼龍網內先前的水稻進行 除去,然后播種新的水稻進行生長。播種時間可以與第一循環內的第四個獨立隔離尼龍網 內相差25-30天或移栽時間間隔20-30天。當需要某一個特定年齡的幼蟲的時候,可以根據卷葉螟的生產習性來任意調節水 稻的播種時間以增加或減少營養的供給,讓在特定時期處于某一個特定階段,這樣可以滿 足不同實際實驗的需要。在一個可選擇的方式中,可以還包括步驟5,即在成蟲盛發期間,在尼龍網室四周 懸掛吸有10%蜂蜜水的棉花球,提供稻縱卷葉螟成蟲補充營養以延長成蟲壽命、增加產卵 量,提高稻縱卷葉螟種群數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通過本發明對稻縱卷葉螟人工飼養方法的改進,不僅同時實現了稻縱卷葉螟 田間可以連續大量繁殖飼養的目的,還可獲得齡期、狀態等較為一致的各齡幼蟲,克服了以 往從自然發生稻田采集蟲源,所帶來的易受寄主植物生長狀態、稻縱卷葉螟自然發生情況 及幼蟲的發育進度等的影響,引起蟲源不足、蟲源生理狀態差異和實驗結果不準確等缺陷, 保證了實驗試蟲的標準化;(2)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中,可通過網室外用尼龍膜或尼龍紗網覆蓋,調節溫度,提 早或延長水稻種植時間。并將網室分割成至少4部分,分期分批播種,能保證有足夠生長茂 盛、葉色嫩綠的水稻供稻縱卷葉螟取食,不容易受田間水稻自然種植情況及天氣等的影響。 如資金許可的話,將網室改建成控溫控光的玻璃溫室,則可不受地域、季節、天氣等的影響, 可實現全年度的飼養,保證實驗的需要。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方法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應該理解本發明并不受這 些內容所限制。
實施例1 網室構建和小區設計(1)在田間建立8X40m的尼龍網室(圓弧型、高4米),用尼龍網把尼龍網室橫向 分割成4部分,每隔25-30天分4期分別播種植株高大、葉片寬大、分蘗能力強的兩優培九 或中浙優1號雜交水稻。(2)正常田間管理,足量使用氮肥(250kg/ha以上),促使水稻早發、徒長和嫩綠, 噴施對稻縱卷葉螟無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飛虱。(3)水稻分蘗盛期接入田間采集的稻縱卷葉螟成蟲,利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趨嫩 綠和高大的習性,集中把卵產在先期播種地方高大的水稻區域。隨著稻縱卷葉螟幼蟲的發 育,定期采集不同齡期幼蟲或蛹供試驗用。最終保留10% -20%的高齡幼蟲或蛹供自然繁殖。(4)在成蟲盛發期打開其中一個相鄰的隔離尼龍網,再次利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 趨嫩綠習性及人工趕蛾的方法使其把卵集中產于下一期播種的水稻區域,保持網室內稻縱 卷葉螟種群的延續。試驗結果表明,分批移栽能明顯提高獲得的稻縱卷葉螟的數量,并在提高數量的 基礎上,能保證獲得蟲齡比較一致的幼蟲。如表1所示,分三次和四次移栽,各批次采集到 3齡稻縱卷葉螟幼蟲顯著高于一次移栽和兩次移栽。表1不同處理獲得稻縱卷葉螟3齡幼蟲的數量(頭/叢水稻)
權利要求
一種田間連續大量繁殖稻縱卷葉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按以下步驟(1)、在田間建立40m×8m(長×寬)的尼龍網室,用尼龍網把尼龍網室橫向分割成至少相互獨立的4個部分,每隔25 30天分期在被獨立分割的部分內分批連續播種或移栽植株高大、葉片寬大、分蘗能力強的雜交水稻;(2)、正常田間管理,使用大于或等于250kg/ha氮肥,促使水稻早發、徒長和嫩綠,同時噴施對稻縱卷葉螟無效的噻嗪酮或吡蚜酮防治稻飛虱;(3)、在水稻分蘗盛期在第一隔離部分接入從自然田間采集的稻縱卷葉螟成蟲,利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趨嫩綠和高大的習性,集中把卵產在先期播種的高大的水稻區域;隨著稻縱卷葉螟幼蟲的發育,定期采集不同齡期幼蟲或蛹供試驗用;最后保留10% 20%的高齡幼蟲或蛹供在隔離的第一部分內自然繁殖;(4)、在成蟲盛發期打開其中一個與第一隔離部分相鄰的第二隔離尼龍網,再次利用稻縱卷葉螟成蟲的趨嫩綠習性及人工趕蛾方法使稻縱卷葉螟成蟲把卵集中產于第二個水稻區域,以保持網室內稻縱卷葉螟種群的延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重復步驟3和4進行以保持網 室內稻縱卷葉螟種群在第三隔離部分和第四隔離部分內進行延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后除去第一隔離尼龍網內的 水稻并重新播種,并讓第四隔離部分內的稻縱卷葉螟種群繼續在第一部分再次進行延續繁 殖。
4.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在成蟲盛發期間,在 尼龍網室四周懸掛吸有10%蜂蜜水的棉花球,提供稻縱卷葉螟成蟲補充營養以延長成蟲壽 命、增加產卵量,提高稻縱卷葉螟種群數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田間連續大量繁殖稻縱卷葉螟的方法,該方法按以下步驟(1)在田間建立40m×8m(長×寬)的尼龍網室,把尼龍網室橫向分割成相互獨立的4個部分,每隔25-30天分期在被獨立分割的部分內分批連續播種或移栽水稻;(2)正常田間管理,(3)在水稻分蘗盛期在第一隔離部分接入從稻縱卷葉螟成蟲,最后保留10%-20%的高齡幼蟲或蛹供在隔離的第一部分內自然繁殖。(4)在成蟲盛發期打開其中一個與第一隔離部分相鄰的第二隔離尼龍網,以保持網室內稻縱卷葉螟種群的延續。這樣可以連續生產大量并且處于同一年齡的幼蟲供實驗之用,同時可以連續供應。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1984799SQ20101053702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9日
發明者呂仲賢, 姚小明, 徐紅星, 楊亞軍, 鄭許松, 陳桂華, 高廣春 申請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