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一種營養種植體及其種植使用方法,具體地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生物質 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農業種植正在朝著設施化方向發展,而發展設施化種植農業,離不開各種種 植體、種植方法、種植技術的保障。如無土栽培即是一種代表,但無土栽培的對象目前還不 是太多。現在比較成熟和常見的種植方法之一還有育苗移栽,為此,也發明出了較多的育 苗體,如早期的育苗盤、塑料育苗袋等,但依然有各自的缺陷,如需二次種植、污染土地等。 因此,近來出現了育苗營養缽,如申請號為200510061570. 2的“壓縮型基質育苗營養缽”即 是代表。但重視育苗并不是農業種植的根本出路,根本出路在于,如何能夠在各種環境下 將人類生活必須品的農作物種植出來,有收獲。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新的種植思路,直 接用種植缽來種植農作物,使其能夠一次種植后即可獲得收成。更直接地說可以保障在各 種不同的地球環境中,種植各種蔬菜,收獲蔬菜,避免吃不到新鮮蔬菜而生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對各種環境友好,直接用來種植各種農作物的生物質 營養種植體及其使用方法。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物質組份為褐煤 25 30份、木質營養素30 35份、農作物秸稈15 20份、膨潤土 20 25份、微生物復 合菌種0. 2 0. 3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2 0. 005份。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加工方法為第一步、將褐煤粉碎為40 50目、取25 30份,木質營養素粉碎為30 50目、 取30 35份,農作物秸稈粉碎為30 50目、取15 20份,生物復合菌種取0. 2 0. 3 份,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第二步、在50°C 70°C溫度條件下,進行好氧厭氧聯合發酵,發酵時間為7 10 天;第三步、取發酵好的混合物料40 60份,膨潤土 20 25份,植物生長調節劑 0. 002 0. 005份,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送入制缽機中壓制成型,即得可直接使用的種 植缽;種植體的尺寸大小可根據具體需要設定。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使用方法是將需要種植的植物種子或種苗直接種 植在種植缽中,保持適當的水份,即可促成種植植物的正常生長,直到成熟。其中、所述的木質營養素包括麩皮、麥糠、植物纖維、木材屑等物質的粉末; 農作物秸稈包括花卉桿、玉米桿、麥稈、稻桿、蔬菜葉等的粉碎物;微生物復合菌種包括方文線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erium)、乳酸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酵母菌(Candida guilliermondii)、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MiMM (Bacillus megaterium)、角軍鐘胃(Bacillus mucilaginosus)、jfe^flif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由復硝酚鈉(C7H6NNa04)和a -萘乙酸 (C12H1002)按2 1構成使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做成營養種植體來種植各種農作物,防止了對土地 的破壞性使用,如過度施肥造成的損害;將種植缽直接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略加保護,即可 直接種植收獲植物,如在西沙群島、西藏高原均可使用,可保障獲得新鮮的綠色蔬菜,改善 生活條件;用后消融于自然,對環境無影響,不破壞;使用于大田種植,無緩苗期,種植期縮 短,效果明顯。
四
本發明主要內容是物質組份、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故無附圖提供。
五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制造、使用方法,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如下實施例1 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物質組份為褐煤25份、木質營養素30份、農作物秸 稈15份、膨潤土 20份、微生物復合菌種0. 2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2份。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加工方法為第一步、將褐煤粉碎為40目、取25份,木質營養素粉碎為30目、取30份,農作物 秸稈粉碎為30目、取15份,生物復合菌種取0. 2份,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得70. 2份混 合物料;第二步、在50°C溫度條件下,進行好氧厭氧聯合發酵,發酵時間為10天; 第三步、取發酵好的混合物料70. 2份,膨潤土 20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2份,放 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按預期種植的植物生長營養所需制定種植缽的大小,送入制缽機中 壓制成型,即得可直接使用的種植缽。直徑可為10厘米、高10厘米,或直徑15至20厘米、 高20厘米。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使用方法是將青菜種苗直接種植在種植缽中,保 持適當的水份,即可促成青菜正常生長,直到成熟。其中、所述的木質營養素包括麩皮、木材屑等物質的粉末;農作物秸稈包括玉米 桿、稻桿、蔬菜葉等的粉碎物;微生物復合菌種包括放線菌(Str印tomyces microflavus),
lif (Bacillus megaterium)(Lactobacillus paracasei)(Candida
guilliermondii)、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角軍憐菌(Bacillus megaterium)、角軍 鐘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光合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等;植物生長i周 節劑由復硝酚鈉(C7H6NNa04)和a-萘乙酸(C12H1Q02)按2 1構成使用。實施例2 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物質組份為褐煤30份、木質營養素35份、農作物秸 稈20份、膨潤土 25份、微生物復合菌種0. 3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5份。
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加工方法為第一步、將褐煤粉碎為50目、取30份,木質營養素粉碎為50目、取35份,農作物 秸稈粉碎為50目、取20份,生物復合菌種取0. 3份,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得85. 3份混 合物料;第二步、在70°C溫度條件下,進行好氧厭氧聯合發酵,發酵時間為7天;第三步、取發酵好的混合物料85. 3份,膨潤土 25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5份,放 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按預期種植的植物生長營養所需制定種植缽的大小,送入制缽機中 壓制成型,即得可直接使用的種植缽。直徑可為5厘米、高5厘米。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使用方法是將蘭花苗直接種植在種植缽中,保持 適當的水份,即可促成蘭花正常生長。其中、所述的木質營養素包括麩皮、麥糠、植物纖維等物質的粉末;農作物秸稈 包括花卉桿、麥稈、稻桿、蔬菜葉等的粉碎物;微生物復合菌種包括放線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芽抱桿菌(Bacillus megaterium)、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酵 母菌(Candida guilliermondii)、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角軍憐菌(Bacillus megaterium)、角軍鉀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光合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由復硝酚鈉(C7H6NNaO4)和α -萘乙酸(C12H10O2)按2 1構成使用。
權利要求
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由褐煤、木質營養素、農作物秸稈、膨潤土、生物復合菌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物質做成,其特征是種植缽物質組份為褐煤25~30份、木質營養素30~35份、農作物秸稈15~20份、膨潤土20~25份、微生物復合菌種0.2~0.3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002~0.00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種植缽加工方 法特征是第一步、將褐煤粉碎為40 50目、取25 30份,木質營養素粉碎為30 50目、取 30 35份,農作物秸稈粉碎為30 50目、取15 20份,生物復合菌種取0. 2 0. 3份, 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第二步、在50°C 70°C溫度條件下,進行好氧厭氧聯合發酵,發酵時間為7 10天;第三步、取發酵好的混合物料40 60份,膨潤土 20 25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 002 0. 005份,放在一起攪拌、混合均勻,送入制缽機中壓制成型,即得可直接使用的種植缽;種植體的尺寸大小可根據具體需要設定。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其種植使用 方法的特征是將需要種植的植物種子或種苗直接種植在種植缽中,保持適當的水份,即可促成種植 植物的正常生長,直到成熟。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的木質營養素包括麩皮、麥糠、植物纖維、木材屑等物質的粉末;農作物秸稈包括花卉 桿、玉米桿、麥稈、稻桿、蔬菜葉等的粉碎物;微生物復合菌種包括放線菌、芽孢桿菌、乳酸 菌、酵母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光和菌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由復硝酚鈉和α-萘乙酸 按2 1構成使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環境友好型生物質營養種植缽及其使用方法,是現代種植技術中的一種直接使用的種植載體。解決了不同環境下的種植難題。技術方案中物質組份為褐煤25~30份、木質營養素30~35份、農作物秸稈15~20份、膨潤土20~25份、微生物復合菌種0.2~0.3份、植物生長調節劑0.002~0.005份,經發酵后壓制成型而得。本發明的產品可直接用于對各種農作物的栽培。
文檔編號C05G3/00GK101884288SQ20101021576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李曉桓, 趙卿, 趙慶華, 陳鵬 申請人:云南華卿億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