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保護領域,具體是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小麥葉枯病是由多種病原物侵染所致,隨著栽培管理條件的變化及小麥品種的頻 頻更換,該病在我縣麥區為害日趨嚴重,一般麥田病情指數9. 47% 18. 32%,減產3% 10%,重者達25%以上,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葉枯病可分為雪霉葉枯病、鏈 格孢葉枯病、根腐葉枯病、黃斑葉枯病、殼針孢葉枯病和葡萄孢葉枯病6種,發生規律病原 菌多以菌絲體潛伏于種子內或以孢子附著于種子表面,或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子囊殼在病 殘體上越夏越冬。種子和田間病殘體上的病菌為苗期的主要初侵染來源。病組織及殘體所 產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由傷口或氣孔侵入寄主。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發病 后不久的病斑上又可產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致使葉片上產生大量病 斑,干枯死亡。病原菌在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為害,但以抽穗至灌漿期發生較重,是主要為 害時期。潮濕多雨和比較冷涼的氣候條件有利于小麥葉枯類病害的發生。14 18°C適于 菌絲生長、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產生,18 22°C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發病。4月下旬至5月 初降雨量達70mm以上發病較重,40mm以下則發病較輕。春季寒流降溫幅度大,來臨時間晚, 葉枯病往往發生較重。小麥揚花期到乳熟期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在18 23°C有利 于葉枯病的發生。另外,氮肥施用量大,冬小麥播種偏早,播種量大,植株群體過大,田間郁 蔽,葉枯病發生較重,反之則發病較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發生,且對小麥生 長安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①農業防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微 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②種子處理。用2. 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對種 子進行包衣,每IOOkg種子用藥200 400ml。③成株期防治,可在小麥葉枯病發病初期及 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5%丙環唑乳油450-600毫升兌水600公斤均勻噴霧。 防治時應視田間病情發展,隔7 10天再噴1次。本發明的優點為本發明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發生,且對小麥生長安全。
具體實施例方式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①農業防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微肥,平衡施用氮、 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②種子處理。用2. 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每 IOOkg種子用藥200 400ml。③成株期防治,可在小麥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5%丙環唑乳油450-600毫升兌水60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時應視田間 病情發展,隔7 10天再噴1次。
權利要求
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①農業防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微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②種子處理。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每100kg種子用藥200~400ml。③成株期防治,可在小麥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5%丙環唑乳油450 600毫升兌水60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時應視田間病情發展,隔7~10天再噴1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小麥葉枯病的方法,①農業防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微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②種子處理。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每100kg種子用藥200~400ml。③成株期防治,可在小麥葉枯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5%丙環唑乳油450-600毫升兌水60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時應視田間病情發展,隔7~10天再噴1次。本發明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發生,且對小麥生長安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1971753SQ20101020676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唐興龍 申請人:唐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