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立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與配套技術,特別的,本發明涉及一種泥鰍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立體農業,又稱層狀農業,就是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資源,同時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時或交互進行生產,通過合理組裝,粗細配套,組成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產優質生產系統,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如種植業中葡萄地里種草莓、草莓收后種菜、種藥材,林、糧, 林、飼間作,糧豆間套作等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在種養結合方式上,如葡萄園養雞,稻田養魚,稻蟹共養,稻田養鴨以及稻田養魚等立體結構的復合生產體系模式。以上這些模式與技術,在減少成本投入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推進農業科技術進步以及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泥鰍俗名土鰍,胡溜等。屬底層溫水性魚類,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溝渠、水田、池塘都有泥鰍的分布。適溫范圍為15 30°C,25 27°C為最適水溫,水溫下降到15°C以下或上升到30°C以上,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水溫下降到6°C以下或上升到34°C 以上,泥鰍潛入泥中,進入不食不動的休眠狀態。泥鰍多在晚上攝食,在人工養殖時,經過訓練也可改為白天攝食。泥鰍有特殊的呼吸功能,除了用鰓和皮膚呼吸外,還可以用腸呼吸。 泥鰍具有很強的逃跑能力,水溫15°C以下時,一般不會逃跑。泥鰍食性很雜,幼體階段體長 5cm以下時,主要攝食動物性飼料,如浮游動物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體長5 8cm時,由攝食動物性飼料轉變為雜食性飼料,主要攝食甲殼類、搖蚊幼蟲、絲蚯蚓、蜆子、幼螺、水生昆蟲等底棲無脊椎動物,同時攝食絲狀藻、硅藻、植物的碎片及種子等。泥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富含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l 含量比黃魚、蝦類高3 4倍,維生素A、C含量比其它魚類也高,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類的高檔營養珍品,它的營養價值在魚類中名列前茅,被人們稱之為“水中人參”。泥鰍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其主要功效為滋陰壯陽、滾熱解毒、祛濕邪、水腫黃疸、痢疾、陽痿等癥,對肺炎、小兒盜汗、皮膚搔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小便不暢,乳腺癌等癥,均有一定療效。因此泥鰍是一種生產潛力大、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品種,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量較大。據國內外市場調查,從1995年起,小泥鰍連續走俏,國內年需10萬噸,但市場供應只有5 6萬,缺口大造成價格連年攀升,1995年5元/千克,近年來達20-22元/千克,國際市場對我國泥鰍的需求量逐年升溫,訂單連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韓國,年需10萬余噸,我國港澳臺也頻頻向內地要貨,已無大貨可供。泥鰍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力強、運輸方便、便于管理,綜合效益高,但是由于捕撈過量及棲息場所的日益惡化,泥鰍資源遭到了破壞,自然產量大為減少,為增加有效供給,發展泥鰍的規模化人工養殖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在廣大科技人員和養殖生產者的努力下,探索了很多養殖泥鰍的方法,如傳統的池塘養殖、坑塘養殖、池塘混養、網箱養殖和稻田養殖泥鰍、蓮藕池養殖泥鰍、茭白田養殖泥鰍的生態養殖模式,泥鰍的集約化養殖程度明顯提高。上述泥鰍養殖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養殖局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均表現為投資高,回報率低,技術難度大,管理要求高,養殖風險性大等一系列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本發明改變了傳統泥鰍養殖方法與農田單純種植作物收益低等問題,又能充分利用農田耕地資源,改善農田生態環境。該技術可實現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等特點。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它系在滿足玉米、芋艿或水稻種植要求的農田中養殖泥鰍,它包括步驟一,在農田中開溝起壟,壟間溝的溝寬以窄帶和寬帶間隔,所述窄帶溝深小于深溝溝深,各壟間溝均連通農田四周邊緣溝,以確保各溝之間通暢,每壟每隔30m-80m筑 1-2個土坡;步驟二,在壟間溝內按照每畝20000-50000尾的數量投放鰍種養殖泥鰍,步驟三,在步驟一所筑土坡上種植作物;步驟四,在壟臺上按照100_350kg/畝的數量投放蚯蚓。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所述步驟一中,所述窄帶的寬幅為20cm-30cm,寬帶的寬幅為30cm_45cm,所述淺溝的溝深為20cm_25cm,深溝的溝深為 25cm-40cm,所屬農田邊緣的溝的溝寬為40_60cm,溝深為40_60cm。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土坡高度高于耕地平面0. 2m-0. 8m、面積3. Om2-S. Om2,土坡要求整理為龜背形,兩面土內買藏防逃網。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還包括作物病蟲害防治要避免使用有機磷或菊脂類農藥,作物施肥要求以使用有機肥為主。本發明根據農田作物生長特點和泥鰍生長發育規律,以及結合當前生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提出的一套高效立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它本著經濟效益高、管理要求簡便、 技術易操作掌握、生態效益好等特點,同時提出的農田泥鰍養殖方法與養殖技術。經田間試驗,該技術可提高泥鰍的成活率和產量,經濟效益顯著。具體說來,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泥鰍產出率高每畝農田泥鰍年產出率為1 3以上。管理方便泥鰍放置簡便,只需要把泥鰍種苗放入農田溝內、蚯蚓放入壟上即可, 根據需要可向耕地增施秸稈、有機肥料供蚯蚓食用繁殖,技術易操作掌握。經濟效益好每畝農田泥鰍養殖凈利潤可達2500元以上,且第二年后可減少泥鰍種苗成本,因此,后期經濟效益更為顯著。生態效益好本發明的農田泥鰍養殖模式與配套技術,不僅適用于水稻田、也適用于旱生芋艿田、玉米田等多種農相結構。由于農田放養蚯蚓飼喂泥鰍,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同時由于大量使用有機肥料減少了化肥用量和避免了有機磷等農藥的使用。因此,該方法具有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作物品質的作用。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田間壟溝分布示意圖;圖2為圖1立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它系在滿足玉米、 芋艿或水稻種植要求的農田中養殖泥鰍,它包括步驟一,在農田中開溝起壟,壟間溝(3、4合稱)的溝寬以窄帶3和寬帶4間隔,所述窄帶3溝深小于深溝4溝深,各壟間溝均連通農田四周邊緣溝1,以確保各溝之間通暢,每壟2每隔30m-80m筑1-2個土坡5 ;步驟二,在壟間溝內按照每畝20000-50000尾的數量投放鰍種養殖泥鰍,步驟三,在步驟一所筑土坡上種植作物;步驟四,在壟臺上按照100_350kg/畝的數量投放蚯蚓。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所述步驟一中,所述窄帶3的寬幅為20cm-30cm,溝深為20cm-25cm ;寬帶4的寬幅為30cm_45cm,溝深為^cm_40cm,所屬農田邊緣的溝的溝寬為40-60cm,溝深為40-60cm。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土坡高度高于耕地平面0. 2m-0. 8m、面積3. Om2-S. Om2,土坡要求整理為龜背形,兩面土內買藏防逃網。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還包括作物病蟲害防治要避免使用有機磷或菊脂類農藥,作物施肥要求以使用有機肥為主。實施例1根據芋艿、玉米以及水稻等作物種植要求進行開溝起壟。壟間溝以窄帶、淺溝-寬帶、深溝-窄帶、淺溝輪換。窄帶寬幅20cm-30cm為一帶,淺溝溝深20cm-25cm ;寬帶寬幅大于30cm-45cm,深溝溝深大于25cm_40cm。距離農田邊緣一米處左右田內溝寬40 60cm, 溝深40 60cm。溝與溝之間保持通暢。每壟隔30m-80m長度筑1_2個土坡,土坡高度高于耕地平面0. 2m-0. 8m、面積3. Om2-S. Om2左右,土坡要求整理為龜背形,兩面土內買藏防逃網。壟間溝內需保持一定的水層,當農田溝內水量較少時,可結合作物需水情況通過農田灌溉等常規手段控制。壟上種植作物,溝內養殖泥鰍。每畝農田泥鰍放置量為2500-40000 尾,放置蚯蚓150kg-300kg用于飼喂泥鰍,泥鰍放于溝內,蚯蚓放于壟上。作物病蟲害防治要避免使用蘇化203、敵敵畏、1605等有機磷和菊脂類農藥,作物施肥要求以使用有機肥為主,同時也可根據作物需求按常規進行化肥施肥。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蚯蚓放養數量對泥鰍產量影響不同,在每畝泥鰍投入13000 尾相同水平下,不投放蚯蚓的對照田塊成品泥鰍產量為211kg/畝,蚯蚓投放量為IOOkg/ 畝、150kg/畝、200kg/畝、250kg/畝和300kg/畝成品泥鰍產量分別達230kg/667m2J60kg/ 畝、278kg/畝、313kg/畝和33Ag/畝。可見泥鰍產量隨蚯蚓投放量的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 蚯蚓投放量為150kg/666. 7m2、200kg/畝、250kg/畝和300kg/畝處理的泥鰍產量與對照處理相比達極顯著差異水平,因此蚯蚓投放量優選每畝150-300kg。表1不同蚯蚓放養量對泥鰍產量的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它系在滿足玉米、芋艿或水稻種植要求的農田中養殖泥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驟一,在農田中開溝起壟,壟間溝的溝寬以窄帶和寬帶間隔,所述窄帶溝深小于深溝溝深,各壟間溝均連通農田四周邊緣溝,以確保各溝之間通暢,每壟每隔30m-80m筑1-2個土坡;步驟二,在壟間溝內按照每畝20000-50000尾的數量投放鰍種養殖泥鰍,步驟三,在步驟一所筑土坡上種植作物;步驟四,在壟臺上按照100-350kg/畝的數量投放蚯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所述窄帶的寬幅為20cm-30cm,溝深為20cm_25cm,寬帶的寬幅為30cm_45cm,溝深為25cm-40cm,所述農田邊緣的溝的溝寬為40_60cm,溝深為40_6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土坡高度高于耕地平面0. 2m-0. 8m、面積3. Om2-S. Om2,土坡為龜背形,兩面土內埋藏防逃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還包括作物病蟲害防治要避免使用有機磷或菊脂類農藥,作物施肥主要使用有機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泥鰍養殖方法。一種種養結合的農田泥鰍低碳化養殖方法,它系在滿足玉米、芋艿或水稻種植要求的農田中養殖泥鰍,它包括步驟一,在農田中開溝起壟,壟間溝的溝寬以窄帶和寬帶間隔,壟間溝的溝深以淺溝和深溝間隔,各壟間溝均連通農田四周邊緣溝,以確保各溝之間通暢,每壟每隔30m-80m筑1-2個土坡;步驟二,在壟間溝內按照每畝20000-50000尾的數量投放鰍種養殖泥鰍,步驟三,在步驟一所筑土坡上種植作物;步驟四,在壟臺上按照100-350kg/畝的數量投放蚯蚓。本發明改變了傳統泥鰍養殖方法與農田單純種植作物收益低等問題,又能充分利用農田耕地資源,改善農田生態環境。該技術可實現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等特點。
文檔編號A01B79/02GK102239818SQ20101017078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1日
發明者呂衛光, 李雙喜, 袁大偉, 鄭憲清 申請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