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稻多效浸種劑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稻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復配產品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四川水稻生產苗期經常遭遇低溫寒潮,秧苗死苗嚴重,栽后“坐蔸,,等 癥狀越來越突出;受茬口和等雨栽秧的限制,遲栽老秧面積大;生長期間季節性干旱嚴重, 導致授粉結實降低。由此可見,如何培育壯苗,增強秧苗抗逆能力,后期促進籽粒灌漿,提高 結實率和千粒重是水稻進一步高產的基礎。烯效唑(S3307)是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應用 的一種新型植物生長延緩劑,具有生物活性高、使用安全等特點。本發明以烯效唑為主要成 分,與殺菌劑、微肥(B、Zn等)進行復配,形成了一次性解決殺滅種子病菌、壯苗、抗寒、防止 坐蔸、提高產量、改善品質于一體的復配產品水稻多效浸種劑和使用技術,大面積應用畝投 入僅1元,畝產平均增加32. 6kg,畝產值增加39. 1元,產投比為39. 1 1。發明內容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1)復配水稻浸種劑的配方;(2)浸種劑的生產 工藝;(3)浸種劑的使用方法。一種水稻多效浸種劑及其使用方法的技術方案(1)本發明 的配方在反復研究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的作用機理及相互間的互補或拮抗作用 的基礎上,從設計的多個配方中篩選出了最佳配方,即硫酸鋅58.8%,多菌靈12%,三環唑 28%,烯效唑1.2% (重量百分比)。(2)本發明的生產工藝按配方超微粉碎后混勻,分裝 成2. 5g/包的小包裝。(3)使用方法每小包浸種劑(2. 5克)對水Ikg浸種Ikg谷種,浸 種時間為48小時左右,中間攪動2 3次。浸種后濾凈藥液催芽或直接播種。有益效果 (1)增蘗促根,矮化壯苗。浸種劑處理后,秧苗矮健,葉色深綠;分蘗快,單株分蘗數比對照 多0.6-1.0個;單株根數和根重比對照提高20%以上。(2)增強抗逆能力。在缺素和光照 不足的條件下,浸種劑處理后的秧苗死苗率僅為對照的四分之一,栽后葉片枯尖率不足對 照的二分之一。(3)消毒殺菌。浸種劑對稻瘟病、惡苗病菌、稻粒黑粉病菌和鐮刀菌等種子 帶菌有顯著的致死效果。(4)增產。大面積應用后,水稻比對照畝增產32. 6公斤左右,提高 6%以上。(5)多效。同時具有控旺防倒、增蘗促根、矮化壯苗、增強抗逆力和增穗增粒等多 種功效。(6)產投比高。畝投入1.00元,增收39. 1元以上,投產比為1 39.1。(7)操作 簡便。只需將本品兌水后浸種,不需特殊器具和額外勞動投入。
具體實施方式
(1)反復研究了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的作用機理及相互 間的互補或拮抗作用,設計了多個配方,通過作用效果和效益篩選出了最佳配方。(2)按重 量百分比準確稱取硫酸鋅58. 8%,多菌靈12%,三環唑28%,烯效唑1. 2%,即每個小包裝 (2. 5g)含硫酸鋅1.47g、含多菌靈0. 3g、含三環唑0. 7g。烯效唑是植物生長延緩劑,在微量 下起調控植株生長的作用,每小包裝的實際重量為0.03g。(3)按配方準確稱量各種原料, 用高速粉碎機或粉碎磨將各種原料進行超微粉碎,之后,用攪拌機充分混勻,然后用分裝機 分裝成2. 5g/包的小包裝,100小包裝成1袋。(4)在大面積生產中,每小包浸種劑(2.5克) 對水Ikg浸種Ikg谷種,育秧后可栽插1畝本田,浸種時間為48小時左右,中間攪動2 3 次,使浸種均勻。浸種后濾凈藥液催芽或直接播種。
權利要求
一種水稻多效浸種劑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稻多效浸種劑的配方、生產工藝和使用技術。其特征在于(1)配方為(重量百分比)硫酸鋅58.8%,多菌靈12%,三環唑28%,烯效唑1.2%;(2)生產工藝為按配方準確稱量各種原料,用高速粉碎機或粉碎磨將各種原料進行超微粉碎,之后,用攪拌機充分混勻,然后用分裝機分裝成2.5g/包的小包裝,100小包裝成1袋;(3)使用方法為每小包浸種劑(2.5克)對水1kg浸種1kg谷種,浸種時間為48小時左右,中間攪動2~3次。浸種后濾凈藥液催芽或直接播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水稻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復配產品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其配方為(重量百分比)硫酸鋅58.8%,多菌靈12%,三環唑28%,烯效唑1.2%;生產工藝為按配方超微粉碎后混勻,分裝成2.5g/包的小包裝;使用方法為每小包浸種劑(2.5克)對水1kg浸種1kg谷種,浸種時間為48小時左右,中間攪動2~3次。浸種后濾凈藥液催芽或直接播種。解決了四川水稻苗期經常遭遇低溫寒潮,秧苗死苗嚴重,栽后“坐蔸”等癥狀越來越突出,受茬口和等雨栽秧的限制,遲栽老秧面積大等導致苗弱而減產的生產問題。大面積應用后比對照增產6%以上,投產比為1∶39.1。
文檔編號A01N59/16GK101984826SQ20101002807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8日
發明者任萬軍, 劉衛國, 楊文鈺, 樊高瓊, 王小春, 雍太文 申請人:楊文鈺;任萬軍;樊高瓊;王小春;雍太文;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