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育苗點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育苗點種機。
背景技術:
農業設備方面越來越需要現代化和智能化,從而降低農戶的勞動量,提高工作效 率。提供優良的種苗也是勢在必行,隨著育苗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必須提高點種的效率。現 有技術中,大棚育苗點種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大面積應用, 因此需要一種點種精確的育苗點種機完成大棚育苗點種工作。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育苗點種機,其解決了現有大棚育苗點種費時費力, 工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種育苗點種機,包括控制器、機架1、傳動組件8、覆基質斗3、點種組件6和覆土 斗4 ;所述覆基質斗3、點種組件6和覆土斗4設置在傳動組件8上方且沿著傳動組件8運 動方向依次排列;其特殊之處是,所述點種組件6包括種子斗24、設置在種子斗M內的點 種軸22、設置在點種軸22上方并與點種軸22表面軸向線接觸的限粒裝置21、擋在種子斗 24下落口處且從兩側半抱住點種軸22的點種軸軸套27、固定在點種軸22的軸伸端的點種 軸檢測盤四、可檢測點種軸檢測盤四轉動位置的槽型光電開關觀,所述點種軸22表面設 置有圓周均布的多排點種穴25,所述點種穴25為盲孔,其內可放置至少一粒種子23,所述 每排點種穴25與育苗盤2的每行育苗坑一一對應,所述點種軸檢測盤四上圓周均布的多 個光電孔30,所述多個光電孔30與點種軸22上多排點種穴25 —一對應。上述育苗點種機還包括設置在覆基質斗3和點種組件之間的壓坑組件7 ;所述壓 坑組件7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壓坑輥42、均勻串在壓坑輥42上的多個壓坑珠43、設置在點 種組件6前方的機座1兩側的兩個彈簧座47、設置在彈簧座47內的彈簧桿48和套在彈簧 桿48上的彈簧46、設置在彈簧桿48上端面的永久磁鐵45、設置在彈簧桿48上方的干簧管 41,所述壓坑珠43可繞壓坑輥42轉動,所述壓坑珠43與育苗盤2的每行育苗坑一一對應, 所述彈簧座47上設置有沿上下方向設置的限位槽44,所述壓坑輥42的兩端部伸入限位槽 44內并與彈簧桿48固連,所述彈簧46的活動端與壓坑輥42端部相接觸,所述彈簧桿48的 上端伸出彈簧座47。上述育苗點種機還包括淋水組件,所述淋水組件包括紅外傳感器組件10、水斗 52、淋水器以及水泵51,所述紅外傳感器組件10相對放置在點種組件6和水斗52之間的機 架1兩側。上述限粒裝置21為柔性輥,所述柔性輥的轉向與點種軸22的轉向相反。上述電機5為步進電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1、工作效率高。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點種的方式較傳統的人工作業省時省力,極 大提高了工作效率。[0014]2、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各種環境及作物,便于推廣,成本低。3、精度高。本實用新型的點種精度可達到9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點種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壓坑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點種軸軸套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點種軸的截面示意圖;圖7為點種軸檢測盤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點種軸軸套和點種軸檢測盤的位置示意圖;圖9至圖11為壓坑組件和點種組件的配合示意圖;其中圖9中壓坑組件壓出第三 排育苗坑時,同時點種組件種下第一排種子;圖10中育苗盤向前運動半個育苗坑的距離后 壓坑輥上抬,同時點種軸轉動了相應角度并在新的一排點種穴內吃進了一排種子;圖11中 育苗盤又向前運動了半個育苗坑的距離后,壓坑組件壓出第四排育苗坑,同時點種組件種 下第二排種子;附圖標記如下1-機架,2-育苗盤,3-覆基質斗,4-覆土斗,5-電機,6-點種組件, 7-壓坑組件,8-傳動組件,9-淋水組件,10-紅外傳感器組件,21-限粒裝置,22-點種軸, 23-種子,24-種子斗,25-點種穴,27-點種軸軸套,28-槽型光電開關,29-點種軸檢測盤, 30-光電孔,41-干簧管,42-壓坑輥,43-壓坑珠,44-限位槽,45-永久磁鐵,46-彈簧,47-彈 簧座,48-彈簧桿,51-水泵,52-水斗。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4,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育苗點種機,傳動組件可帶動育苗盤沿機架 方向運動依次經過覆基質斗、壓坑組件、點種組件、淋水組件和覆土斗。以每行有10個坑,共18行的育苗盤為例,參見圖3、圖5、圖6、圖7和圖8,點種組 件6包括種子斗M、設置在種子斗內的點種軸22、設置在點種軸上方并與點種軸表面軸向 線接觸的限粒裝置21、擋在種子斗下落口處且半抱住點種軸的點種軸軸套27、固定在點種 軸的一個軸伸端的點種軸檢測盤四、可檢測點種軸檢測盤轉動位置的槽型光電開關28,點 種軸22表面設置有圓周均布的6排點種穴孔25,點種穴孔為盲孔,其內只可放置一粒種子 23,每排有并列20個點種穴,點種軸檢測盤上圓周均布6個光電孔30 ;點種軸轉動3周可 點種一個育苗盤。限粒裝置用于去除點種軸上多余的種子,可采用刮板,也可采用柔性輥, 若采用柔性輥,則柔性輥的轉向與點種軸的轉向相反。傳動組件采用步進電機作為動力,可 保證位置精確控制。為了提高工作的穩定性,在點種軸上安裝一個標記點種位置的點種軸 檢測盤,使用光電傳感器對點種軸的位置進行檢測,可做到點種精確控制。參見圖4,壓坑組件7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壓坑輥42、均勻串在壓坑輥上的10個 壓坑珠43、設置在點種組件6前方的機座兩側的兩個彈簧座47、設置在彈簧座內的彈簧桿 48和套在彈簧桿上的彈簧46、設置在彈簧桿上端面的永久磁鐵45、設置在彈簧桿上方的干簧管41,壓坑珠可繞壓坑輥轉動,每個壓坑珠與育苗盤2的每行育苗坑位置一一對應,彈簧 座上設置有沿上下方向設置的限位槽44,壓坑輥的兩端部伸入限位槽內并與彈簧桿固連, 彈簧的活動端與壓坑輥端部相接觸,彈簧桿的上端伸出彈簧座。參見圖2,淋水組件采用一對對射型紅外傳感器組件,可控制淋水組件的工作控 制。當檢測到育苗盤后,開啟水泵進行淋水,延遲10秒后關閉水泵。采用PIC的單片機為核心的控制器對整個育苗點種機的壓坑、點種、淋水以及傳 動組件進行控制,其壓坑和點種工作過程參見圖9至圖11,本實用新型采用槽形光電開關 和干簧管共同控制的方法,干簧管檢測育苗盤的每一排的信號,槽形光電開關輔助檢測點 種軸的轉動位置,對點種進行操作。當點種組件和壓坑組件位于圖9所示位置時,點種組件種播下一排種子,槽形光 電開關在點種軸的頂端正上方,檢測到點種軸檢測盤上的光電孔時發出信號;同時壓坑組 件壓出育苗坑,干簧管此時為斷開狀態;育苗盤向前運動到圖10的位置時,壓坑珠滾動到育苗坑高沿處,壓坑輥帶動彈簧 桿上升,永久磁鐵接近干簧管,干簧管閉合;育苗盤再向前運動到圖11所示位置時,點種組件又種下一排種子,槽形光電開關 在點種軸檢測到點種軸檢測盤上的下一個光電孔時又發出信號;同時壓坑珠再次壓出一排 育苗坑,干簧管再次斷開。
權利要求1.一種育苗點種機,包括控制器、機架(1)、傳動組件(8)、覆基質斗(3)、點種組件(6) 和覆土斗⑷;所述覆基質斗(3)、點種組件(6)和覆土斗⑷設置在傳動組件⑶上方且 沿著傳動組件⑶運動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點種組件(6)包括種子斗(M)、設 置在種子斗04)內的點種軸(22)、設置在點種軸0 上方并與點種軸0 表面軸向線 接觸的限粒裝置(21)、擋在種子斗04)下落口處且從兩側半抱住點種軸0 的點種軸軸 套(27)、固定在點種軸0 的端的點種軸檢測盤(四)、可檢測點種軸檢測盤09)轉動位 置的槽型光電開關( ),所述點種軸0 表面設置有圓周均布的多排點種穴(25),所述點 種穴0 為盲孔,其內可放置至少一粒種子(23),所述每排點種穴0 與育苗盤( 的每 行育苗坑一一對應,所述點種軸檢測盤09)上圓周均布的多個光電孔(30),所述多個光電 孔(30)與點種軸02)上多排點種穴05) —一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點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點種機還包括設置在覆 基質斗C3)和點種組件(6)之間的壓坑組件(7);所述壓坑組件(7)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 壓坑輥(42)、均勻串在壓坑輥0 上的多個壓坑珠(43)、設置在點種組件(6)前方的機座 (1)兩側的兩個彈簧座(47)、設置在彈簧座07)內的彈簧桿08)和套在彈簧桿08)上的 彈簧(46)、設置在彈簧桿08)上端面的永久磁鐵(45)、設置在彈簧桿08)上方的干簧管 (41),所述壓坑珠可繞壓坑輥0 轉動,所述壓坑珠與育苗盤的每行育苗 坑一一對應,所述彈簧座G7)上設置有沿上下方向設置的限位槽(44),所述壓坑輥02)的 兩端部伸入限位槽G4)內并與彈簧桿G8)固連,所述彈簧G6)的活動端與壓坑輥G2) 端部相接觸,所述彈簧桿G8)的上端伸出彈簧座0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點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點種機還包括淋水 組件,所述淋水組件包括紅外傳感器組件(10)、水斗(52)、淋水器以及水泵(51),所述紅外 傳感器組件(10)相對放置在點種組件(6)和水斗(5 之間的機架(1)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點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粒裝置為柔性輥,所 述柔性輥的轉向與點種軸02)的轉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點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采用步進電機作為 動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育苗點種機,包括控制器、機架、傳動組件、覆基質斗、點種組件和覆土斗;點種組件包括種子斗、點種軸、限粒裝置、點種軸軸套、點種軸檢測盤、槽型光電開關,點種軸表面設置有圓周均布的多排點種穴,每排點種穴與育苗盤的每行育苗坑一一對應,點種軸檢測盤上圓周均布的多個光電孔,多個光電孔與點種軸上多排點種穴一一對應。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點種的方式較傳統的人工作業省時省力,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點種精度可達98%。
文檔編號A01C7/00GK201839604SQ200920274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盧俊, 吳鐸, 張偉, 張同慶, 溫華中, 肖吉林 申請人:西安圣華電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