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尤其涉及到水稻苗床整地作業的自行式大型水稻 苗床整地機。
背景技術:
目前,水稻苗床整地一般采用機械旋耕,刮平之后,再采用人工拉木磙子或水泥磙 子將旋耕平整后的松散土壤壓實,以防土層不實發生凹陷,影響苗床質量,輕者幼苗不壯、 重則可能造成幼苗干枯,不僅影響插秧質量,而且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為水稻苗床整地提供一種既能旋耕、平地、又能將松 散土壤壓實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其特征 是在長方形機架8下面,從前至后依次裝有平地板5、壓磙6、壓磙9、振動拖板11,振動拖板 11上裝有電機10驅動的振動器35,在壓磙6左側伸出機架8外側的軸徑上裝有皮帶輪,在 機架8前部兩端下方各通過鉸鏈4安裝齒輪箱1和齒輪箱31,兩齒輪箱上端分別與吊掛于 機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耕刀軸40從左至右依次穿過皮帶輪41、齒輪箱31、刀齒2、齒 輪箱1,在齒輪箱31左側裝有液壓馬達23,馬達23的動力輸出軸穿過齒輪箱31通過萬向 節傳動軸29與齒輪箱1的動力輸入軸連接,加強方管21和罩板26分別與齒輪箱31和齒 輪箱1螺栓連接,在機架8的右前角部位裝有座椅18和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另在機架8 左側順梁的外前端裝有油缸33,油缸33叉頭與鉸鏈立軸3上的連桿32鉸鏈接,在機架8后 部的橫梁上從左至右依次裝有油箱15、油泵37、電機16在機架8上部前伸于旋耕機左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 位各通過鉸鏈裝有鏈輪箱24和鏈輪箱12,兩鏈輪箱上分別安裝液壓馬達22和馬達13,鏈 輪箱下端裝有地輪25,在機架8右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位也 通過鉸鏈裝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兩支臂下端各裝有地輪25,在聯接于機架8前部和后 部左右兩吊臂34之間的橫梁39左側各裝有油缸14,油缸14叉頭與裝在橫梁39中部的轉 臂30和轉臂36鉸連接,轉臂30和轉臂36又通過拉桿28和拉桿42分別與鏈輪箱24和鏈 輪箱12及支臂27和支臂38鉸連接。在近似于機架8中部的兩順梁之間的兩橫梁中間,固定安裝升降油缸17,油缸17 的挺桿端部與蝸輪蝸桿總成裝置7相連接,驅動電機與蝸桿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利用清潔能源電力為動力驅動油泵供 油進而由馬達帶動旋耕機一次完成旋耕、平整地、鎮壓等作業,既可前后行走又可與前進方 向橫向行走,還可原地360°轉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作業質量,省工省力,適合大型溫室 大棚育苗使用。
[0009]圖1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側視圖圖2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正視圖圖3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俯視圖其中1、齒輪箱,2刀齒,3鉸鏈立軸,4鉸鏈,5平地板,6壓磙,7蝸輪蝸桿總成裝置,8機架,9壓磙,10電機,11振動拖板,12鏈輪箱,13馬達,14油缸,15油箱,16電機,17 升降油缸,18座椅,19液壓、電氣操縱裝置,20油缸,21方管,22馬達,23馬達,24鏈輪箱,25 地輪,26罩板,27支臂,28拉桿,29萬向節傳動軸,30轉臂,31齒輪箱,32連桿,33油缸,34 吊臂,35振動器,36轉臂,37油泵,38支臂,39橫梁,40刀軸,41皮帶輪,42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是在長方形機架8下面,從前至 后依次裝有平地板5、壓磙6、壓磙9、振動拖板11,振動拖板11上裝有電機10驅動的振動 器35,在壓磙6左側伸出機架8外側的軸徑上裝有皮帶輪,在機架8前部兩端下方各通過鉸 鏈4安裝齒輪箱1和齒輪箱31,兩齒輪箱上端分別與吊掛于機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 耕刀軸40從左至右依次穿過皮帶輪41、齒輪箱31、刀齒2、齒輪箱1,在齒輪箱31左側裝有 液壓馬達23,馬達23的動力輸出軸穿過齒輪箱31通過萬向節傳動軸29與齒輪箱1的動 力輸入軸連接,加強方管21和罩板26分別與齒輪箱31和齒輪箱1螺栓連接,在機架8的 右前角部位裝有座椅18和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另在機架8左側順梁的外前端裝有油缸 33,油缸33叉頭與鉸鏈立軸3上的連桿32鉸鏈接,在機架8后部的橫梁上從左至右依次裝 有油箱15、油泵37、電機16。在機架8上部前伸于旋耕機左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 位各通過鉸鏈裝有鏈輪箱24和鏈輪箱12,兩鏈輪箱上分別安裝液壓馬達22和13,鏈輪箱 下端裝有地輪25,在機架8右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位也通過 鉸鏈裝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兩支臂下端各裝有地輪25,在聯接于機架8前部和后部左 右兩吊臂34之間的橫梁39左側各裝有油缸14,油缸14叉頭與裝在橫梁39中部的轉臂30 和36鉸連接,轉臂30和36又通過拉桿28和42分別與鏈輪箱24和12及支臂27和38鉸 連接。在近似于機架8中部的兩順梁之間的兩橫梁中間,固定安裝升降油缸17,油缸17 的挺桿端部與蝸輪蝸桿總成裝置7相連接,驅動電機與蝸桿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清潔能源提供的電力,通過電機10帶動油泵37產生 高壓油流,在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的控制下,驅動馬達23帶動旋耕刀軸40、刀齒2進行 旋耕作業,并由旋耕作業產生的牽引力帶動平地板5平地、壓磙6、壓磙9滾動;隨后由電機 10驅動振動器35所產生的動力帶動拖板11振動進一步將苗床壓實,作業中可利用液壓、 電氣操縱裝置19控制油缸33行程帶動鉸鏈立軸3上的連桿32調整整臺機具的運行方向, 在到達一定距離后,使油缸20將旋耕刀軸40升起空轉,齒輪箱31外側的皮帶輪41在刀軸 40的驅動下,通過皮帶驅動壓磙6左側的皮帶輪轉動使機具繼續前進,將旋耕未壓實的土 層經振動拖板11進一步振動壓實后切斷馬達23供油刀軸40停止轉動,一幅作業完成需向 另一回幅轉移,此時操縱裝置19向油缸14供油帶動轉臂30和36上的拉桿28和42使在 旋耕作業狀態時升起的地輪25緩慢落下將整臺機具升起后,啟動馬達22和13即帶動鏈輪 箱24和12驅動地輪25向另幅作業地塊橫向行走,到位后停止馬達供油,向油缸14反方向供油,使地輪25升起,整臺機具落地,再向油缸17供油,整臺機具升起,啟動電機帶動蝸輪 蝸桿總成裝置7將機具旋轉180°停止供油機具落地,給油缸20供油將旋耕刀軸40落下, 重新為馬達23供油,旋耕刀軸40帶動刀齒2又開始進行旋耕、平地、鎮壓作業。
權利要求一種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其特征在于長方形機架(8)下面,從前至后依次裝有平地板(5)、壓磙(6)、壓磙(9)、振動拖板(11),振動拖板(11)上裝有電機(10)驅動的振動器(35),在壓磙(6)左側伸出機架(8)外側的軸徑上裝有皮帶輪,在機架(8)前部兩端下方各通過鉸鏈(4)安裝齒輪箱(1)和齒輪箱(31),兩齒輪箱上端分別與吊掛于機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耕刀軸(40)從左至右依次穿過皮帶輪(41)、齒輪箱(31)、刀齒(2)、齒輪箱(1),在齒輪箱(31)左側裝有液壓馬達(23),馬達(23)的動力輸出軸穿過齒輪箱(31)通過萬向節傳動軸(29)與齒輪箱(1)的動力輸入軸連接,加強方管(21)和罩板(26)分別與齒輪箱(31)和齒輪箱(1)螺栓連接,在機架(8)的右前角部位裝有座椅(18)和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另在機架(8)左側順梁的外前端裝有油缸(33),油缸(33)叉頭與鉸鏈立軸(3)上的連桿(32)鉸鏈接,在機架(8)后部的橫梁上從左至右依次裝有油箱(15)、油泵(37)、電機(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其特征還在于在機架(8)上部 前伸于旋耕機左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位各通過鉸鏈裝 有鏈輪箱(24)和鏈輪箱(12),兩鏈輪箱上分別安裝液壓馬達(22)和馬達(13),鏈輪箱下 端裝有地輪(25),在機架(8)右側的吊臂(34)及機架(8)后部與吊臂(34)對應的吊臂部 位也通過鉸鏈裝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兩支臂下端各裝有地輪(25),在聯接于機架 (8)前部和后部左右兩吊臂(34)之間的橫梁(39)左側各裝有油缸(14),油缸(14)叉頭與 裝在橫梁(39)中部的轉臂(30)和轉臂(36)鉸連接,轉臂(30)和轉臂(36)又通過拉桿 (28)和拉桿(42)分別與鏈輪箱(24)和鏈輪箱(12)及支臂(27)和支臂(38)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其特征還在于機架(8)中部的 兩順梁之間的兩橫梁中間,固定安裝升降油缸(17),油缸(17)的挺桿端部與蝸輪蝸桿總成 裝置(7)相連接,驅動電機與蝸桿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清潔能源電力為動力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機,它主要由齒輪箱(1)及(31)、刀齒(2)、刀軸(40)、平地板(5)、壓磙(6)、壓磙(9)、振動拖板(11)、鏈輪箱(12)及(24)、支臂(27)、電機(16)、油泵(37)、馬達(23)、(13)及(22)、地輪(25)、機架(8)、油缸(20)、(14)及(17)、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蝸輪蝸桿總成裝置(7)等組成;作業時,電機(16)帶動油泵(37)產生高壓油流,通過液壓、電氣操縱裝置(19)分別控制油壓馬達(23)、(22)及(13)驅動旋耕機能夠一次完成旋耕、平地、鎮壓等工序,既能直線行走又能橫向行走,啟動油缸(17)、蝸輪蝸桿裝置總成(7)還可使機具原地360°轉向;該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工作效率高、作業質量好,省工省力,造價低,特別適合大型溫室大棚育苗使用。
文檔編號A01B51/02GK201629962SQ20092010112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0日
發明者侯家貴, 宋景森, 郭長春 申請人:郭長春;侯家貴;宋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