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飼料定量供給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畜禽飼養機械,尤其是指能自動地對飼料進行定量供給的設備。
背景技術:
在家禽及家畜的飼養過程中,往料槽中添加飼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現行的添加 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為人工添加,這種方式在一般的小戶型養殖場所尚可適用,但在較大 型以上的養殖場內就顯得捉襟見肘,顯然存在著飼養員的勞動強度過大,工作效率低的缺 陷。另一種方式為機械添加,這種添加飼料的設備其結構為在一個能盛放飼料的漏斗下部, 水平地貫穿有一根能通過外部動力驅動的攪拌軸,在攪拌軸上相互交錯地固定有多根攪拌 棒,在漏斗的底面相連通地布置有多個出料嘴,工作時通過固定于攪拌軸上的攪拌棒將漏 斗內的飼料攪散開,以便于飼料自然地落入出料嘴。 上述這種機械式飼養供給裝置,在飼料顆粒度較大且相對干燥時飼料的流動性較 好,通過旋轉著的攪拌棒的攪動,漏斗內的飼料能被攪散開,而落入出料嘴流入料槽;但當 料槽中飼料減少時,因與出料嘴直接相連通的漏斗內飼料會自然地沿出料嘴落入料槽,料 槽中容易形成飼料的堆積,不符合對畜禽進行定時定量供給飼料的飼養要求;當飼料顆粒 度較小或濕度較大時,飼料的流動性較差,漏斗內壁上總會滯留著飼料,這樣在供料停機時 就要對漏斗內壁上滯留的飼料進行清理,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而且在實際清理過程中,由 于固定在攪拌軸兩側位置的攪拌棒與漏斗內壁之間的間隙較小,滯留于該處的飼料就很難 清理干凈,長時間下去該處飼料就會產生霉變,若該霉變的飼料流入料槽內一旦被禽畜食 用就會造成禽畜的病變,增加了養殖風險性及飼養的成本;而當飼料的流動性較差時,又存 在著漏斗內與攪拌棒接觸不到的飼料很難順暢地下落,這樣就會造成流入各出料嘴的料量 不均勻一致,滿足不了對禽畜飼養過程中的定時定量均勻供給飼料的要求,產生了有的禽 畜食之過飽,而有的禽畜又食之不足的缺陷,影響了禽畜的均衡正常生長,進而影響了養殖 的經濟效益;飼料的流動性較差,而又料槽中飼料減少時,因漏斗與出料嘴直接相連通,也 會在料槽中形成飼料的堆積,難以保證對畜禽進行定時定量供給飼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供料均勻的飼料定量供給 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包括漏斗,以及水平貫穿 于漏斗下部的攪拌軸,在所述攪拌軸上設置有絞龍葉片,在漏斗底部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 定量分配箱,該定量分配箱內貫穿地設置有與攪拌軸平行設置的定量分配軸,該定量分配 軸上設置有定量供料肋片。 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在漏斗的下部相連通地設置有定量分配箱,且在該定量分 配箱內設置有定量分配軸,該定量分配軸上設置有定量供料肋片,相鄰定量供料肋片之間構成定量供料腔,在工作過程時內,通過外部動力驅動定量分配軸的轉動角度可實現向料
槽中加入所需的供料量,實現了定量均勻供料,這樣就滿足了在飼養過程中對禽畜進行定
時定量供給飼料的要求,保證了禽畜的正常生長,保障了養殖的經濟效益。又由于在攪拌軸
上設置有兩段呈螺旋布置且旋向相反的絞龍葉片,通過控制攪拌軸的旋向就可以將漏斗中
的飼料從漏斗內壁沿攪拌軸軸線向漏斗中心推移,從而實現了在工作時既攪動飼料,又能
將貼著漏斗內壁的飼料全部推向漏斗中心,具有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優點,避免了流動性
差的飼料在漏斗內壁的滯留,免去了停機后人工的清理工作,降低了養殖風險及飼養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是,所述攪拌軸上至少設置有一根攪拌棒。這種
設置在工作時能協助絞龍葉片將漏斗中的飼料攪散開,更好地保證了飼料能順暢地落入貯
料腔內。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優選實施方式是,將定量分配軸與定量分配箱之間的間隙設 置為不超過3mm,則實現了將漏斗與出料嘴進行了有效的隔開,這樣一方面消除了因漏料, 即飼料從漏斗內直接落入出料嘴,使飼料的供給量得不到控制,而滿足不了在飼養過程中 對畜禽進行定時定量供給飼料的缺陷,另一方面充分保證了利用定量分配軸對所需的飼料 量進行準確控制的可行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工作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沿A-A剖面的剖視圖。 圖中,l-漏斗,2-攪拌軸,3-攪拌棒,4-絞龍葉片,5-定量分配箱,6-出料嘴,7-定 量分配軸,S-傳動齒輪二,9-傳動鏈輪,10-傳動齒輪一,11-定量供料肋片。
具體實施方式如
圖1、圖2所示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包括漏斗l,在漏斗1下部兩側的軸承座內 安裝有攪拌軸2,從而使得攪拌軸2貫穿于漏斗1的下部位置,攪拌軸2位于漏斗1內的部 分上固接有兩段呈螺旋布置且旋向相反的絞龍葉片4,該兩段絞龍葉片4既可采用連續布 置的方式亦可采用相間斷的布置方式,通過該絞龍葉片4的作用可將漏斗1內的飼料在進 行攪動的同時一并將貼在漏斗1內上的飼料向漏斗1中心推送,位于漏斗內部的攪拌軸2 上還等距交錯地固接有攪拌棒3,該攪拌棒3能協助絞龍葉片4將漏斗1內的飼料攪散,以 便于飼料落入定量分配箱5內,在攪拌軸2 —端的內側固定地安裝有傳動齒輪一 10,且在 該端的外側固定地安裝有傳動鏈輪9。在漏斗1下側面與漏斗1利用螺栓連接有定量分配 箱5,漏斗1與定量分配箱5相連通,平行于攪拌軸2且位于定量分配箱5內的定量分配軸 7上,設置有沿軸向布置的定量供料肋片11,該定量供料肋片11有四片且沿周向均布,相鄰 兩定量供料肋片11之間構成定量供料腔,以便有效地控制飼料的供給量。定量分配軸7安 裝于定量分配箱5兩側的軸承座內,該定量分配軸7上的定量供料肋片11與定量分配箱5 之間具有間隙,且該間隙不超過3mm。定量供料肋片11在攪拌軸2上周向均分為四等份從 而形成四個供料腔,這種設置保證了工作過程中不漏料,便于定量分配軸7對所需飼料量 實現準確的控制。在定量分配軸7的一端固定地安裝有傳動齒輪二 8,傳動齒輪二 8與傳動齒輪一 10相嚙合并由傳動齒輪一 10帶動轉動。當然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難理解,該 處傳動齒輪的齒形可為直齒、斜齒、弧齒或帶傳動或鏈傳動等一切常用結構的傳動副。在定 量分配箱5的下側面相連通地連接有出料嘴6,通過該出料嘴6可將定量分配軸7上供料腔 內的飼料導入至料槽。 工作時啟動電磁調速電機,通過傳動鏈帶動傳動鏈輪,進而驅動攪拌軸2轉動,實 現了對漏斗1內飼料的攪動,通過傳動齒輪一 10的作用帶動傳動齒輪二8轉動,進而帶動 定量分配軸7轉動,漏斗1內飼料在攪拌軸2的作用下得以順暢地落入定量分配軸上的供 料腔內,通過擰動調速器上的調節旋鈕來控制調速電機的轉速,進而控制了出料速度和出 料量,通過控制定量分配軸7的轉動角度來保證所需的供料量,當供料量達到所需量時,將 調速電器上的控制旋鈕扭至調速器的零點位置處使電機停轉,在經過飼養工藝條件所規定 的時間后,再次將旋鈕扭至上次機器正常供料時的位置,如此反復循環,保證了均勻、定量 地供料。 上述僅僅舉出了本實用新型飼料定量供給設備的一些優選實施方式,但并不限于 此,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作若干變換和改進。例如,對動力源的選 擇也不僅限于電磁調速電機,亦可采用變頻電機等一些常用的能實現無級變速的結構來對 整個機器的速度進行控制;對攪拌軸的驅動可由動力源經多級傳動鏈來實現,亦可采用減 速電機通過聯軸節直接驅動;攪拌軸2與定量分配軸7之間的傳動也不限于齒輪傳動亦可 采用鏈傳動、帶傳動等常用的傳動方式;定量分配軸7上的供料腔也不僅僅由設置于定量 分配軸7上的定量供料肋片11所形成,亦可在定量分配軸7上直接加工而成;定量分配軸 7上供料腔的設置個數也不限于4個亦可設置為2個或3個仍至更多個;定量供料肋片11 的肋片不僅可以是軸向布置,也可以螺旋狀布置,這種螺旋狀布置方式供料更加均勻,且傳 動更加平衡。如此等等。只要是在漏斗的下方設置有定量分配箱,依靠定量分配軸來進行對 飼料的定量供給,在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的布置,均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包括漏斗(1),以及水平貫穿于漏斗(1)下部的攪拌軸(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攪拌軸(2)上設置有絞龍葉片(4),在漏斗(1)底部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定量分配箱(5),該定量分配箱(5)內貫穿地設置有與攪拌軸(2)平行設置的定量分配軸(7),該定量分配軸(7)上設置有定量供料肋片(1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絞龍葉片(4)在攪拌軸(2)上分左右兩段,且該兩段絞龍葉片(4)以相反的旋向呈螺旋形連續地布置在攪拌軸(2)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絞龍葉片(4)在攪拌軸(2)上分左右兩段,且該兩段絞龍葉片(4)以相反的旋向呈螺旋形間斷地布置在攪拌軸(2)上。
4. 根據權利要求l-3中任一項所述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2)上至少設置有一根攪拌棒(3)。
5. 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分配軸(7)上的定量供料肋片(11)沿軸向布置或呈螺旋狀布置,該定量供料肋片(11)頂端與所述定量分配箱(5)的內壁間留有間隙。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供料肋片(11)頂端與所述定量分配箱(5)內壁間的間隙不超過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飼料定量供給設備,它包括漏斗,以及水平貫穿于漏斗下部的攪拌軸,在所述攪拌軸上設置有絞龍葉片,在漏斗底部設置有與之相連通的定量分配箱,該定量分配箱內貫穿地設置有與攪拌軸平行設置的定量分配軸,該定量分配軸上設置有定量供料肋片。所述絞龍葉片在攪拌軸上分左右兩段,且該兩段絞龍葉片以相反的旋向呈螺旋形連續地布置在攪拌軸上。具有結構合理、供料均勻的優點,廣泛應用于畜禽的規模化飼養。
文檔編號A01K5/02GK201444808SQ20092004368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27日
發明者樊天生, 沈龍元 申請人:樊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