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農田多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田間作業農業機械,具體涉及一種農田多用機。
背景技術:
目前農業機械向系列化、專業化、大型化和多機配套不斷發展,以適應大規模、大 面積的農機作業;同時中、小型農機具也在向小型化、專業化、多樣性發展,以適應多種作 物、多種復雜地形或土質、多種氣候條件的作業要求。但是缺少即小型化同時又兼有多種功 能,能夠便捷裝卸多種田間作業機具、"一機多用",從事多種田間作業,特別是適用于農村 家庭小地塊、房前屋后進行小范圍耕作的、經濟的農機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田多用機,通過設置作業機件懸掛機構、高度 調整裝置、差速主機軸以及聯軸器等部件,裝配作業機件更靈活、多樣,提高對機件的操控 性,解決現有小型農機具前述技術缺陷。 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農田多用機動力及傳遞機構采用汽油機、離合器、變速箱、主機動力軸及外部負載 軸,通過皮帶輪、皮帶和鏈條輪、鏈條聯接構成;驅動機構采用包括可裝拆的主機膠輪和主 機膠輪軸、套在主機膠輪軸外并具有差速裝置的主機動力軸和安裝在主機動力軸中間的扒 地輪構成;懸掛機構由鎖卡、作業機件懸掛桿與懸掛孔構成,在機車架的前部及前輪支架之 間裝有前輪高度調整機構; 其中農田多用機車架上面,前部安裝汽油機其后安裝離合器,與變速箱同軸;傳動 皮帶連接汽油機的輸出皮帶輪與離合器的輸入皮帶輪;變速箱輸出軸周邊變速箱外壁上有 與聯軸器相匹配的鎖卡,變速箱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外部負載軸聯接;機車架下面后部安 裝驅動機構,在主機動力軸扒地輪一側安裝主機動力軸輸入鏈輪,通過輸出鏈條與變速箱 的輸出鏈輪聯接;在機車架下面中部L形架是作業機件懸掛桿;機車架兩側大梁開有的懸 掛孔。 所述可裝拆的主機膠輪用手動螺帽固定在可裝拆的主機膠輪軸上和主機從動軸, 拆下螺帽,即可卸下機輪、從主機動力軸中抽出主機膠輪軸。 所述主機動力軸是管狀的,由套在外面的軸承和套管支撐、固定在機車架下面軸 架上;主機動力軸中間段是主機主動軸,兩側段是主機從動軸,主機主動軸和主機從動軸結 合部是由各自的軸齒嚙合,可合可分;兩段主機從動軸的另一端分別頂在套管各一端內放 置的彈簧。 所述主機從動軸距齒端裝有固定銷,距另一端裝有控制銷。 所述高度調整機構包括高度調整輪、高度調整桿、鎖片和鎖扣,其中高度調整桿由 螺絲管和螺絲桿組成,高度調整輪與高度調整桿螺絲管為一體,高度調整桿螺絲管一端轉 動固定在機車架上,另一端管內擰入高度調整桿螺絲桿,高度調整桿螺絲桿另一端轉動固定在前輪支架頂端。 本實用新型農田多用機由于采用部件尺寸小,安裝布局結構合理、緊湊,總體尺寸 小,長約1.5米、寬約0.5米;由于采用可裝拆的主機膠輪和主機膠輪軸、扒地輪和具有差速 裝置的主機動力軸,利于路上行走或田間作業,特別是側坡地的耕作,便于小范圍或地頭轉 彎、調頭;由于采用懸掛機構可以方便地更換多種專業機具;由于采用前輪高度調整機構, 可以人工調整耕作的深度。整機價格低廉。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農田多用機主視圖; 圖2為農田多用機后視圖; 圖3為農田多用機懸掛旋耕犁俯視圖; 圖4為農田多用機驅動機構示意圖。
圖5為農田多用機主機動力軸結構示意圖; 圖6為農田多用機主機動力軸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注說明扶手1、輸入皮帶輪2、變速箱3、汽油機4、鎖片5、鎖扣6、高度調整 輪7、高度調整桿8、前輪支架9、前輪10、機架11 、懸掛孔12-1 、 12-2、作業機件懸掛桿13、主 機膠輪14、主機膠輪軸15、扒地輪16、鎖卡17、變速箱輸出軸18、離合器19、旋耕犁20、旋耕 犁輸入鏈21、聯軸器22、主機動力軸輸入鏈條23、主機動力軸輸入鏈輪24、主機動力軸25、 主機主動軸26、主機從動軸27、固定銷28、控制銷29、彈簧30。 具體實施方案 如
圖1、2所示,農田多用機車架上面,前部安裝汽油機4其后安裝離合器19,與變 速箱2同軸;傳動皮帶連接汽油機4的輸出皮帶輪與離合器19的輸入皮帶輪2 ;變速箱輸 出軸18周邊變速箱3外壁上有與聯軸器22相匹配的鎖卡17,鎖卡17 —般三個呈120°角 分布,變速箱輸出軸18通過聯軸器22與外部負載軸聯接。 機車架下面后部安裝驅動機構,包括可裝拆的主機膠輪14和主機膠輪軸15, 主機膠輪用手動螺帽固定在主機膠輪軸上和主機從動軸上,套在主機膠輪軸15 外并具有差速裝置的主機動力軸25的中間安裝扒地輪16,在扒地輪16 —側安裝主機動力 軸輸入鏈輪24,通過主機動力軸輸入鏈條23與變速箱3的輸出鏈輪聯接;在機車架下面中 部L形架是作業機件懸掛桿13,機車架兩側大梁開有的懸掛孔12-1、12-2。 在機車架的前部及前輪支架9之間裝有前輪高度調整機構,包括高度調整輪7、高 度調整桿8、鎖片5和鎖扣6,其中高度調整桿8由螺絲管和螺絲桿組成,高度調整輪7與螺 絲管為一體,螺絲管一端轉動固定在機車架上,另一端管內擰入高度調整桿螺絲桿,高度調 整桿螺絲桿另一端轉動固定在前輪支架9頂端。 如圖6所示,農田多用機主機動力軸25是管狀的,由套在外面的軸承和套管支撐、 固定在機車架11下面軸架上;主機動力軸25中間段是主機主動軸26,兩側段是主機從動 軸27,主機主動軸26和主機從動軸27結合部是由各自的軸齒嚙合,可合可分,主機從動軸 27距齒端裝有固定銷28,距另一端裝有控制銷29 ;兩段主機從動軸27的另一端分別頂在 套管各一端內放置的彈簧30。 如圖4、5所示,主機動力軸25中間安裝扒地輪16、在扒地輪一側安裝主機動力軸輸入鏈輪24,通過主機動力軸輸入鏈條23與變速箱的輸出鏈輪聯接。當農田多用機行進轉
彎時,由于主機動力軸25的兩端主機從動軸27產生差速,使兩主機膠輪14產生差速,農田
多用機可以急轉彎,甚至可以原地轉彎,十分適用小地塊、地頭的轉彎作業。 農田多用機到田頭,可以手工拆下螺帽卸下主機膠輪14、從主機動力軸24中抽出
主機膠輪軸15,利用扒地輪16驅動農田多用機在田間行走,特別方便于復雜地形,例如側
坡地的耕作。 當需要調整作業深度時,只要手動旋轉高度調整輪7及高度調整桿8的螺絲管,擰 在螺絲管內的螺絲桿會轉進或轉出螺絲管,縮短或伸長高度調整桿8的長度,從而抬高或 降低前輪10的高度,也就是增加或減小作業深度。深度調整后,將固定在機架上的鎖片5 扣在固定在螺絲管上的鎖扣6,以鎖定高度調整輪7。 農田多用機懸掛裝置,由作業機件懸掛桿13、懸掛孔12-1、12-2和鎖卡17構成,可 以更換懸掛翻地犁、翻地碗或旋耕犁20等;例如懸掛旋耕犁20,如圖3所示,旋耕犁20的 聯軸器22與變速箱輸出軸18聯接,旋耕犁20的上罩前部邊緣有兩個懸掛鐵鼻孔,向上抬 起旋耕犁20的上罩前部邊緣,用銷桿將懸掛鐵鼻孔與機車架大梁的懸掛孔12-1穿起固定; 在向上抬起旋耕犁20的上罩前部邊緣的同時,聯軸器22會轉動,聯軸器22外殼上的鎖卡 也旋轉并卡入變速箱外壁的鎖卡17內;旋耕犁20被懸掛、固定。
權利要求一種農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農田多用機動力及傳遞機構采用汽油機、離合器、變速箱、主機動力軸及外部負載軸,通過皮帶輪、皮帶和鏈條輪、鏈條聯接構成;驅動機構采用包括可裝拆的主機膠輪和主機膠輪軸、套在主機膠輪軸外并具有差速裝置的主機動力軸和安裝在主機動力軸中間的扒地輪構成;懸掛機構由鎖卡、作業機件懸掛桿與懸掛孔構成,在機車架的前部及前輪支架之間裝有前輪高度調整機構;其中農田多用機車架上面,前部安裝汽油機其后安裝離合器,與變速箱同軸;傳動皮帶連接汽油機的輸出皮帶輪與離合器的輸入皮帶輪;傳動皮帶連接汽油機的輸出皮帶輪與變速箱的輸入皮帶輪;變速箱輸出軸周邊變速箱外壁上有與聯軸器相匹配的鎖卡,變速箱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外部負載軸聯接;機車架下面后部安裝驅動機構,在主機動力軸扒地輪一側安裝主機動力軸輸入鏈輪,通過輸出鏈條與變速箱的輸出鏈輪聯接;在機車架下面中部L形架是作業機件懸掛桿;機車架兩側大梁開有的懸掛孔。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農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裝拆的主機膠輪用手動螺帽 固定在可裝拆的主機膠輪軸上和主機從動軸,拆下螺帽,即可卸下機輪、從主機動力軸中抽 出主機膠輪軸。
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農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動力軸是管狀的,由套 在外面的軸承和套管支撐、固定在機車架下面軸架上;主機動力軸中間段是主機主動軸,兩 側段是主機從動軸,主機主動軸和主機從動軸結合部是由各自的軸齒嚙合,可合可分;兩段 主機從動軸的另一端分別頂在套管各一端內放置的彈簧。
4.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農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從動軸距齒端裝有固定銷, 距另一端裝有控制銷。
5.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農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整機構包括高度調整輪、 高度調整桿、鎖片和鎖扣,其中高度調整桿由螺絲管和螺絲桿組成,高度調整輪與高度調整 桿螺絲管為一體,高度調整桿螺絲管一端轉動固定在機車架上,另一端管內擰入高度調整 桿螺絲桿,高度調整桿螺絲桿另一端轉動固定在前輪支架頂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農田多用機,解決現有小型農機具技術缺陷。方案如下動力及傳遞機構采用汽油機、離合器、變速箱、主機動力軸及外部負載軸,通過皮帶輪、皮帶和鏈條輪、鏈條聯接構成;驅動機構采用可裝拆主機膠輪和主機膠輪軸、具有差速裝置的主機動力軸和安裝在主機動力軸的扒地輪構成;懸掛機構由鎖卡、作業機件懸掛桿與懸掛孔構成,在機車架前部及前輪支架之間裝有前輪高度調整機構。本實用新型安裝布局合理、結構緊湊,總體尺寸小,長約1.5米、寬約0.5米;利于路上行走或田間作業,特別是側坡地的耕作,便于小范圍或地頭轉彎、調頭;可便捷地更換多種專業機具;可人工調整耕作深度。整機價格低廉。
文檔編號A01B51/02GK201518576SQ200920015759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3日
發明者廉治江 申請人:廉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