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少玉蜀黍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
減少玉蜀黍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本申請涉及通過使用一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或兩種或更多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 的結合物來減少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 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玉蜀黍和玉米特別地為經過遺傳改造 的玉蜀黍或玉米。在下文中,玉蜀黍和玉米的含義相同。許多真菌都對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農作物造成嚴重的危害。而且,由真菌毒素引 起的作物污染對于全世界的農業來說都是一個主要問題。真菌毒素例如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腐馬素毒素和單端孢霉烯族毒 素,是有毒的真菌代謝產物,在農業產品中經常存在,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可導致人類和脊椎 動物的健康問題。它們例如由不同的鐮孢屬(Fusarium)和曲霉屬(Aspergillus)的菌種產生。黃曲霉毒素為曲霉屬菌種產生的毒素,所述曲霉屬菌種在一些作物上生長,特別 是在作物采收前和采收后以及貯存期間玉蜀黍或玉米上生長。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從 乙酸酯和丙二酸酯開始,包括復雜的多聚乙酰途徑。其中一種重要的中間體為柄曲毒素和 0-甲基柄曲毒素,它們是黃曲霉毒素的直接前體。產生黃曲霉毒素的重要菌種為黃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Aspergillus parasiticus) ^Χ^Μ Μ^^Α^Μ (Aspergillus nomius)^Aspergillus bombycis>Aspergilluspseudotamarii>AspergiIlus ochraceoroseus、Aspergillus rambelli、Emericel la astellata、Emericella venezuelensis、平臍螺孢屬禾中(Bipolarisspp.)、毛殼菌屬禾中(Chaetomium spp·)、法氏殼 菌屬種(Farrowia spp.)以及單鏈孢屬種(Monocillium spp.),特別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 (PlantBreeding(1999), 118, pp 1-16) 0還已知另外一些曲霉屬菌種。黃曲霉毒素類包括 20種以上的不同毒素,特別是黃曲霉毒素Bi、B2、Gl和G2,環匹阿尼酸(CPA)。赭曲霉毒素為一些曲霉屬和青霉屬(Penicilium)菌種產生的真菌毒素,所述菌 種例如赭曲霉(A. ochraceus)、炭黑曲霉(A. carbonarius)或鮮綠青霉(P. viridicatum)。 赭曲霉毒素的實例為赭曲霉毒素A、B和C。赭曲霉毒素A是這一類毒素中最常見和最相關 的真菌毒素。伏馬毒素是由鐮孢屬菌種產生的毒素,所述鐮孢屬菌種在一些作物上生長, 主要為采收前和采收后以及貯存期間的玉米上。導致玉米的粒、穗和莖發生鐮孢屬 病變的病原體有輪枝鐮刀菌(Fusariumvertici 11 ioides)、亞粘團鐮孢霉膠孢鐮刀菌 (F. subglutinans)、串珠鐮刀菌(F. moniliforme)和再育鐮刀菌(F. proliferatum)。這些 菌種產生的主要的真菌毒素為伏馬毒素,已經分離了多于十種的化學形式。伏馬毒素的實 例為FBI、FB2和FB3。除了上述毒素之外,玉米的鐮孢屬菌種還能夠產生的真菌毒素還有 串珠鐮刀菌素(moniliformin)和白僵菌素(beauvericin)。特別地,輪枝鐮刀菌據稱是一 種重要的玉米病原體,這種鐮刀菌產生主要的真菌毒素——B型伏馬毒素。單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主要關注的真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粒谷類(例如小麥、 大麥、黑麥、黑小麥、稻、高粱和燕麥)的赤霉病(Fusariumhead blight disease)中。它 們是倍半萜烯環氧化物類真菌毒素,由鐮孢屬、單端孢屬(Trichothecium)和漆斑菌屬(Myrothecium)的菌種產生,作為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強效抑制劑而起作用。一些產生單端孢霉烯族毒素的鐮孢屬菌種也侵染玉米或玉蜀黍。單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實例包括T-2毒素、ΗΤ-2毒素、異木霉醇 (isotrichodermol)、DAS>3-脫乙酰麗赤殼菌素(3-deacetylcalonectrin)、3,15-雙脫乙 酰麗赤殼菌素(3,15-dideacetylcalonectrin)、脫氧雪腐鐮刀菌醇(scirpentriol)、新茄 病鐮刀菌烯醇(neosolaniol) ;15-乙酰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雪腐鐮刀菌烯醇、4-乙酰雪 腐鐮刀菌烯醇(鐮刀菌酮_X)、4,15-二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4,7,15-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 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下文簡稱為“D0N”),以及它們的各種乙酰化衍生物。在小麥赤霉 病中最常見的單端孢霉烯族毒素為D0N,由例如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黃 色鐮刀菌(F. culmorum)產生。另一種主要由黃色鐮刀菌、禾谷鐮刀菌和谷類鐮刀菌(F. cerealis)產生的真菌 毒素為腐馬素毒素,它是一種酚型二羥基苯甲酸內酯,主要為雌激素類真菌代謝物。產生例如伏馬毒素和單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真菌毒素的鐮孢屬菌種包括銳頂鐮刀 菌(F. acuminatum)、彎鉤鐮刀菌(F. crookwellense)、輪枝鐮刀菌(F. verticillioides)、 黃色鐮刀菌、燕麥鐮刀菌(F. avenaceum)、木賊鐮刀菌(F. equiseti)、串珠鐮刀菌、禾谷鐮 刀菌(F. graminearum)(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磚紅鍵刀菌(F. Iateritium)、早 熟禾鐮刀菌(F. poae)、接骨木鐮刀菌(F. sambucinum)(馬鈴薯干腐病菌(G. pulicaris))、 再育鐮刀菌、膠孢鐮刀菌、擬枝孢鐮刀菌(F. sporotrichioides)和其他鐮孢屬菌種。與此相反地,雪霉鐮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雖然也是所謂鐮孢屬家族的成 員,但是卻不產生任何真菌毒素。農場動物和人類的急性和慢性真菌毒素中毒均與攝入被產生單端孢霉烯真菌毒 素的鐮孢屬菌種污染的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稻和玉蜀黍有關。使用化學純的單端孢霉 烯以低劑量進行的試驗已再現出在動物的發霉谷物中毒中觀察到的許多特征,包括貧血和 免疫抑制、出血、嘔吐和拒食。來自人類群體的歷史和疫學數據表明,某些疾病的流行與攝 入被產生單端孢霉烯毒素的鐮孢屬菌種侵染的谷物有關。特別是,從十九世紀起在俄國出 現了一種被稱為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癥的致命疾病,其爆發就與攝入被產生單端孢霉烯 T-2毒素的鐮孢屬菌種污染的過冬谷物有關。在日本爆發的一種被稱為akakabi-byo或赤 霉病的類似疾病與攝入被產生單端孢霉烯DON的鐮孢屬菌種侵染的谷物有關。在有毒谷物 樣品中檢測到的單端孢霉烯是造成最近印度和日本人類疾病爆發的原因。因此,需要防止 真菌毒素污染作物的方法和具有降低水平的真菌毒素污染的作物。此外,產生真菌毒素的鐮孢屬菌種是破壞性的病原體,并能侵襲寬范圍的植物種。 真菌毒素的急性植物毒性及其在植物組織中的發作也表明這些真菌毒素在鐮孢屬在植物 上的發病機理中發揮作用。這意味著植物毒素在疾病中發揮作用,因而降低其對植物的毒 性還可預防或減輕植物疾病。此外,減輕植物疾病水平還可具有減少植物上的真菌毒素污 染、特別是當所述植物為谷類植物時還可以減少谷粒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有益效果。因此,需要減少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植物或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 素污染。WO 2007/009988描述了使用生長調節劑例如抗倒酯(trinexapac-ethyl)和調環 酸鈣鹽(prohexadion-calcium)來減少或防止谷物的真菌毒素污染。
WO 2007/009969描述了使用葉菌唑(metconazole)和氟環唑的組合來減少或防 止谷物的真菌毒素污染。WO 2007/003320描述了使用一種或多種化學殺真菌劑來處理被真 菌侵染的植物繁殖材料,從而減少植物和/或采收的植物材料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WO 2006/106742描述了使用苯并咪唑或使用含有苯并咪唑類和留醇生物合成抑制劑的結合物 來抑制真菌在作物中產生真菌毒素。殺真菌劑對于作物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作用是有爭議的,因為經常出現彼此相反 的結果。由于真菌侵染而造成的疾病發生和真菌毒素的產生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述因 素包括但不限于天氣條件、農業技術、殺真菌劑的劑量和施用率、作物的生長階段、作物受 不同真菌種的定殖情況、宿主植物的易感性以及真菌種的侵染方式。例如,不產生任何真菌 毒素的雪霉鐮孢菌就能夠減少黃色鐮刀菌的生長和DON的累積。還已知不同的真菌在侵染 植物時使用各自的途徑。例如已知產生伏馬毒素的鐮孢屬菌種是通過損傷接種而侵染玉米 的。所述損傷主要是由昆蟲造成的,所述昆蟲例如歐洲玉米螟和西南玉米螟或棉鈴蟲,特別 是歐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alis) 0因此認為被編碼殺蟲蛋白(例如來源于蘇云金桿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蛋白)的基因轉殖的玉蜀黍應表現出降低的真菌毒素特別 是伏馬毒素的水平(Wu,Transgenic Research (2006),15,277-289)。與其他真菌菌種不同, 禾谷鐮刀菌和黃曲霉通過絲狀管道侵染玉蜀黍。由于影響玉蜀黍中的黃曲霉毒素的濃度 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昆蟲的侵害與玉蜀黍中的黃曲霉毒素濃度的關系就不是那么明顯(Wu, Transgenic Research(2006),15,277—289)。因此,通過控制能夠促進損傷侵染的昆蟲從而抑制真菌侵染的方法,對于減少玉 蜀黍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特別是DON、腐馬素毒素和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并不足夠有有效。還必須提到的是,植物中抗真菌的育種與殺蟲劑抗性的育種相比難度要大得多。 目前已知若干常規育種方法和轉基因育種方法,但是都明顯難以得到高的抗性。因此,施用殺真菌的活性化合物仍是最有效的控制真菌侵染植物并由此減少真菌 毒素含量的方法。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殺真菌活性化合物,通過將其施用于采收 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 料,就能夠減少所有植物和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素。出人意料地發現,對于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玉米植 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特別是經過遺傳改造的玉蜀黍或玉米,使用 一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或兩種或更多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結合物進行處理可以減少 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玉米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所述殺真菌活性化合物 選自由以下物質組成的組(I)化合物(Ia)唑類化合物環唑醇(Cyproconazole)、氟 環唑、氟硅唑(Flusilazole)、種菌唑(Ipconazole)、丙環唑(Propiconazole)、丙硫L 菌 唑(Prothioconazole)、葉菌唑、戊唑醇(Tebuconazole)、三唑醇(Triadimenol) ; (Ib) β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嘧菌酯(Azoxy strob 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 醚菌酯(Kresoxim-methyl)、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以及(Ic)其他殺真菌劑啶酰菌胺(Boscalid)、百菌 清(Chlorothalonil)、嘧菌環胺(Cyprodinil)、咯菌腈(Fludioxonil)、氟吡菌酰胺 (Fluopyram)、腈菌唑(Myclobutonil)、咪鮮胺(Prochloraz)、螺環菌胺(Spiroxamine)、
5N-(3’,4’_ 二氯-5-氟[1,1’-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 酰胺、5-氯-6-(2,4,6-三氟苯基)-7-(4_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嘧 啶、1-甲基-Ν-{2-[Γ -甲基-1,1,- 二 (環丙基)-2_基]苯基}-3-(三氟甲基)-IH-吡 唑-4-甲酰胺、Ν-{2-[1,Γ-二 (環丙基)-2-基]苯基}-1_甲基-3-(三氟甲基)-IH-吡 唑-4-甲酰胺、1-甲基-Ν-{2-[1’ -甲基-1,1’ - 二(環丙基)-2_基]苯基}-3-( 二氟甲 基)-IH-吡唑-4-甲酰胺、Ν-{2-[1,1’_ 二(環丙基)-2-基]苯基}-1_甲基_3_( 二氟甲 基)-IH-吡唑-4-甲酰胺。本發明的殺真菌化合物或結合物和/或組合物可以以治療性或預防性的方式使 用,以減少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 玉米的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所述玉蜀黍或玉米特別是經過遺傳改造的玉蜀黍或玉 米。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預防性或治療性地減少玉蜀黍或玉米中的 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一種選自本發明的組(I)的殺真菌化合物或兩種或 更多種選自本發明的組(I)的殺真菌化合物的結合物施用至所述植物的種子、植物體或果 實,或施用至所述植物正在生長或將要生長的土壤中。根據本發明,表述“結合物”代表了兩種或更多種組(I)化合物的各種結合,例如 單一的“即混”形式的,由各活性化合物的單獨制劑形成的組合噴灑混合物形式的(例如 “桶混物”),以及各活性成分在以相繼方式、即在合理短的時間內(例如數小時或數天)一 個接一個地施用時的組合使用形式的。優選地,施用組(I)化合物的順序對于本發明的實 施并不重要。本發明包括所有的玉蜀黍種類,特別是粉質玉米(Zea mays var. amylacea)、爆 罾 (Zea mays var. everta) > ^ ΞΕ(Zea mays var. indentata)(Zea mays var. indurata)、舌甘 ΞΕ f (Zea mays var. saccharata 禾口 Zea mays var. rugosa)、 孺玉米(Zea mays var. ceratina)、鏈淀粉玉米(Zea mays)、英玉米(Zea mays var. tunicata Larranaga ex A. St. Hil.)、草莓玉米(Zea mays var. Japonica)。根據本發明可以對全部植物和植物材料進行處理。“植物”意指所有植物和植物群 落,例如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野生植物、植物栽培種(包括天然存在的植物栽培種)和植物變 種(屬于或不屬于植物變種育種者權利保護的變種)。植物栽培種和變種可以是通過常規 繁殖和育種方法獲得,所述常規繁殖和育種方法也可輔助或補充以一種或多種生物技術方 法,例如使用雙單倍體、原生質體融合、隨機誘變和定向誘變、分子標記或遺傳標記方法,或 通過包括轉基因植物的生物工程方法和基因工程方法。“植物材料”意指植物的所有地上或地下部分和器官,例如芽、葉、花、花蕾和根,據 此可列出例如葉、針葉、莖、枝、花、果實體、果實和種子,以及根、球莖和根莖。作物以及營 養體和繁殖生殖生長材料,例如插條、球莖、根莖、匍匐莖、果實、谷粒、莢、果實體、塊莖和籽 苗,也屬于植物部分。根據本發明,“采收前”指的是從將植物繁殖材料(例如種子或籽苗)施用至能夠 支持其生長的環境(例如田間、溫室)開始,直至將植物或植物材料從上述環境中移除的時 間段。根據本發明,將植物或植物材料從能夠支持所述植物生長的環境中移除的過程被定義為“采收”。根據本發明,“采收后”指的是從植物或植物材料被采收時開始的時間段。根據本發明,“貯存期間”指的是所采收的植物或植物材料被貯存備用的時間段。在本發明的處理方法中使用的一種或多種殺真菌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由以下物 質組成的組(I)化合物(Ia)唑類化合物環唑醇(113096-99-4)、氟環唑(106325-08-0)、 氟硅唑(85509-19-9)、種菌唑(125225-28-7)、丙環唑(60207-90-1)、丙硫菌唑 (178928-70-6)、葉菌唑(125116-23-6)、戊唑醇(107534-96-3)、三唑醇(89482-17-7); (Ib) β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嘧菌酯(131860-33-8)、氟嘧菌酯(361377-29-9、 醚菌酯(143390-89-0)、啶氧菌酯(117428-22-5)、唑菌胺酯(175013-18-0)、肟菌酯 (141517-21-7);以及(Ic)其他殺真菌劑啶酰菌胺(188425-85-6)、百菌清(1897-45-6)、 嘧菌環胺(121552-61-2)、咯菌腈(131341-86-1)、氟吡菌酰胺(658066-35-4)、腈菌唑 (88671-89-0)、咪鮮胺(67747-09-5)、螺環菌胺(118134-30-8)、Ν_(3,,4,-二氯 _5_ 氟 [1,1’ -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酰胺(Bixafen, 581809-46-3)、5_ 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 5-a]嘧啶(214706-53-3)、1_ 甲基-N-{2_[1,-甲基-1,1,- 二(環丙基)_2_ 基]苯 基}-3-(三氟甲基)-IH-吡唑-4-甲酰胺(WO 2006/015865-A1)、Ν-{2-[1,1,- 二(環丙 基)-2_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IH-吡唑-4-甲酰胺(WO 2006/015865-A1)、 1-甲基-Ν-{2-[Γ -甲基-1,1,- 二(環丙基)-2_基]苯基}-3-( 二氟甲基)-1Η-吡 唑-4-甲酰胺(WO 2006/015865-Α1)、Ν_{2_[1,1,- 二 (環丙基)_2_ 基]苯基}-1_ 甲 基-3-( 二氟甲基)-IH-吡唑-4-甲酰胺(WO 2006/015865-Α1)。上述殺真菌化合物通過其名稱后括號中的CAS編號或PCT公布號界定。本發明的殺真菌劑可以與至少一種組(I)的其他殺真菌劑組合使用。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環唑醇、氟環唑、氟硅唑、 種菌唑、丙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三唑醇。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環唑醇、氟環唑、種菌唑、 丙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氟環唑、種菌唑、丙硫菌 唑、戊唑醇。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丙硫菌唑、戊唑醇。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b)的嘧菌酯、氟嘧菌酯、啶氧 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b)的氟嘧菌酯、啶氧菌酯、唑 菌胺酯、肟菌酯。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b)的肟菌酯。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c)的啶酰菌胺、百菌清、嘧菌 環胺、咯菌腈、氟吡菌酰胺、腈菌唑、咪鮮胺、螺環菌胺、Ν_(3’,4’ - 二氯-5-氟[1,1’ -聯 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酰胺、5-氯-6-(2,4,6-三氟苯 基)-7-(4_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嘧啶、1-甲基-N_{2_[1,-甲基-1, 1,-二(環丙基)-2_基]苯基}-3-(三氟甲基)-1Η-吡唑-4-甲酰胺、Ν-{2-[1,Γ-二(環
7丙基)-2-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IH-吡唑-4-甲酰胺、1-甲基-N- {2-[1,-甲 基-1,1’ - 二(環丙基)-2_基]苯基}-3-( 二氟甲基)-1Η-吡唑-4-甲酰胺、Ν-{2-[1, 1’ - 二(環丙基)-2-基]苯基}-1_甲基-3-( 二氟甲基)-IH-吡唑-4-甲酰胺。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c)的啶酰菌胺、嘧菌環胺、 咯菌腈、氟吡菌酰胺、腈菌唑、咪鮮胺、螺環菌胺、N-(3’,4’ - 二氯-5-氟[1,1’ -聯苯 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酰胺、5-氯-6-(2,4,6-三氟苯 基)-7-(4_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嘧啶。 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c)的啶酰菌胺、嘧菌環胺、咯 菌腈、氟吡菌酰胺、N-(3’,4’ - 二氯-5-氟[1,1’ -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 基-IH-吡唑-4-甲酰胺。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c)的咯菌腈、氟吡菌酰胺、 N-(3’,4’_ 二氯-5-氟[1,1’-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酰胺。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c)的咯菌腈。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環唑醇、氟環唑、種菌唑、 丙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組(Ib)的β _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嘧菌酯、氟嘧 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以及組(Ic)的啶酰菌胺、嘧菌環胺、咯菌腈、氟吡菌酰 胺、咪鮮胺、Ν-(3’,4’_二氯-5-氟[1,1’_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 唑-4-甲酰胺、5-氯-6-(2,4,6-三氟苯基)-7-(4_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 5-a]嘧啶。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氟環唑、種菌唑、丙 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組(Ib)的β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氟嘧菌酯、唑 菌胺酯、肟菌酯;以及組(Ic)的啶酰菌胺、嘧菌環胺、咯菌腈、氟吡菌酰胺、Ν-(3’,4’ - 二 氯-5-氟[1,1’ -聯苯基]-2-基)-3-( 二氟甲基)-1_甲基-IH-吡唑-4-甲酰胺。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氟環唑、種菌唑、丙硫 菌唑、戊唑醇;組(Ib)的β _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肟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 菌酯;以及組(Ic)的嘧菌環胺、咯菌腈。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真菌劑選自組(Ia)的丙硫菌唑、戊唑醇以及 組(Ib)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肟菌酯。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選自組(Ia)的殺真菌 劑和一種選自組(Ib)的殺真菌劑組成。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選自組(Ia)的殺真菌 劑和一種選自組(Ic)的殺真菌劑組成。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選自組(Ib)的殺真菌 劑和一種選自組(Ic)的殺真菌劑組成。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以上的選自組(Ia)的 殺真菌劑組成。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以上的選自組(Ib)的 殺真菌劑組成。
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由一種以上的選自組(Ic)的 殺真菌劑組成。極特別優選以下組合其包括一種選自組(Ia)環唑醇、氟環唑、氟硅唑、種菌唑、 丙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三唑醇的殺真菌劑和一種選自組(Ib)嘧菌酯、氟嘧菌 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的殺真菌劑。極特別優選以下組合其包括一種選自組(Ia)氟環唑、種菌唑、丙環唑、丙硫菌 唑、葉菌唑、戊唑醇的殺真菌劑和一種選自組(Ib)嘧菌酯、氟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的 殺真菌劑。極特別優選以下組合其包括一種選自組(Ia)丙硫菌唑、戊唑醇的殺真菌劑和一 種選自組(Ib)肟菌酯的殺真菌劑。含有兩種殺真菌劑的特別優選的組合如下氟環唑和嘧菌酯、種菌唑和嘧菌酯、丙環唑和嘧菌酯、丙硫菌唑和嘧菌酯、葉菌唑和嘧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氟環唑和唑菌胺酯、種菌唑和唑菌胺酯、丙環唑和唑菌胺酯、丙硫菌唑和唑菌胺酯、葉菌唑和唑菌胺酯、戊唑醇和唑菌胺酯,氟環唑和氟嘧菌酯、種菌唑和氟嘧菌酯、丙環唑和氟嘧菌酯、丙硫菌唑和氟嘧菌酯、葉菌唑和氟嘧菌酯、戊唑醇和氟嘧菌酯,氟環唑和肟菌酯、種菌唑和肟菌酯、丙環唑和肟菌酯、丙硫菌唑和肟菌酯、葉菌唑和肟菌酯、戊唑醇和肟菌酯,咯菌腈和腈菌唑·氟環唑和種菌唑、丙環唑和種菌唑、丙硫菌唑和種菌唑、
葉菌唑和種菌唑、
戊唑醇和種菌唑,
氟環唑和丙環唑、
丙硫菌唑和丙環唑、
葉菌唑和丙環唑、
戊唑醇和丙環唑,
氟環唑和丙硫菌唑、
葉菌唑和丙硫菌唑、
戊唑醇和丙硫菌唑,
氟環唑和葉菌唑、
戊唑醇和葉菌唑,
氟環唑和戊唑醇.
如果在本發明的活性化合物的組合中的化合物以某種特定的重量比存在,則所述減少真菌毒素的效果會特別顯著。然而,所述活性化合物的組合中的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
可在相對寬的范圍內變化。通常在本發明的組合中,選自組(I)的化合物以協同有效的重 量比存在,第一種化合物與第二種化合物的重量比范圍為100 1至1 100,優選地為 50 1至1 50,最優選地為20 1至1 20。根據本發明,表述“結合物”代表了組⑴化合物的各種結合,例如各自為“即混” 形式的,由各活性化合物的單獨制劑形成的組合噴灑混合物形式的(例如“桶混物”),以及 各活性成分在以相繼方式、即在合理短的時間內(例如數小時或數天)一個接一個地施用 時的組合使用形式的。優選地,施用組(I)化合物的順序對于本發明的實施并不重要。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選自下列菌種銳頂鐮刀菌、 彎鉤鐮刀菌、輪枝鐮刀菌、黃色鐮刀菌、燕麥鐮刀菌、木賊鐮刀菌、串珠鐮刀菌、禾谷鐮刀菌 (玉蜀黍赤霉)、磚紅鐮刀菌、早熟禾鐮刀菌、接骨木鐮刀菌(馬鈴薯干腐病菌)、再育鐮刀 菌、膠孢鐮刀菌和擬枝孢鐮刀菌、黃曲霉、寄生曲霉的大多數菌種和昆蟲曲霉、赭曲霉、炭黑 曲霉或鮮綠青霉。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選自下列菌種輪枝鐮刀 菌、黃色鐮刀菌、串珠鐮刀菌、禾谷鐮刀菌(玉蜀黍赤霉)、黃曲霉、寄生曲霉的大多數菌種 和昆蟲曲霉、赭曲霉、炭黑曲霉。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選自下列菌種輪枝鐮刀 菌、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選自下列菌種輪枝鐮刀 菌。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選自下列菌種黃曲霉和 寄生曲霉。在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黃曲霉毒素Bi、B2、Gl和G2,赭曲 霉毒素A、B、C,以及T-2毒素、HT-2毒素、異木霉醇、DAS、3-脫乙酰麗赤殼菌素、3,15-雙脫 乙酰麗赤殼菌素、脫氧雪腐鐮刀菌醇、新茄病鐮刀菌烯醇;腐馬素毒素、15-乙酰脫氧雪腐 鐮刀菌烯醇、雪腐鐮刀菌烯醇、4-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鐮刀菌酮-X)、4,15-二乙酰雪腐鐮
10刀菌烯醇、4,7,15-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下文稱為“DON”)及它們 的各種乙酰化衍生物,以及B型伏馬毒素,例如FB1、FB2、FB3。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下列毒素黃曲霉毒素Bl、B2、Gl 和G2、腐馬素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下文稱為“DON”)及它們的各種乙酰化衍生物, 以及B型伏馬毒素,例如FBI、FB2、FB3。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下列毒素黃曲霉毒素Bl、B2、Gl 禾口 G2。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下列毒素黃曲霉毒素Bi。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下列毒素腐馬素毒素、脫氧雪腐 鐮刀菌烯醇(下文稱為“DON”)及它們的各種乙酰化衍生物。在一個極特別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下列毒素B型伏馬毒素,例如 FB1、FB2、FB3。在本發明的一個特別的實施方案中,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植物 或植物材料與未經處理的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植物或植物材料相比,含 有的真菌毒素的污染量減少至少10%、更優選地減少至少20%、更優選地減少至少40%、 更優選地減少至少50 %、更優選地減少至少80 %。對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植物或植物材料進行的處理還可以包括 使用其他活性化合物與本發明的活性化合物結合進行處理,所述處理可以同時進行和/或 相繼進行,可以以市售的制劑形式或由所述市售制劑制備的使用形式進行。所述其他化合物可為引誘劑、滅菌劑、殺細菌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生長調節 劑、除草劑、安全劑、肥料、變質劑或其他影響植物生長的化合物或化學信息素。特別有效的用于處理玉蜀黍的結合物包含a)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或b)戊唑醇和 肟菌酯,或c)戊唑醇和丙硫菌唑。本發明的處理方法可用于處理經過遺傳改造的生物體(GMO),例如植物或種子。經 過遺傳改造的植物(或轉基因植物)為其基因組中穩定地整合有異源基因的植物。表述 “異源基因”基本上指這樣的基因它在植物體外被提供或組裝,并且當其被導入核基因組、 葉綠體基因組或線粒體基因組時,通過表達目的蛋白或多肽或通過使植物中存在的一種或 多種其他基因下調或沉默(例如使用反義技術、共抑制技術或RNA干擾——RNAi技術),而 使得被轉殖的植物具有新的或改進的農藝學性質或其他性質。位于基因組中的異源基因也 被稱為轉基因。通過轉基因在植物基因組中的具體位置而被定義的轉基因也稱為轉殖株系 或轉基Eltt系(transformation or transgenic event)。依據植物種或植物栽培種、其所在地和生長條件(土壤、氣候、植物生長期、營 養),本發明的處理也可產生超加和(“協同”)效應。例如,可降低可根據本發明使用的活 性化合物和組合物的施用率和/或拓寬其活性譜和/或提高其活性、改善植物生長、提高高 溫或低溫耐受性、提高對干旱或者對水或土壤含鹽量的耐受性、提高開花品質、使采收更簡 易、加速成熟、提高采收產率、使果實更大、株高更高、葉色更綠、開花更早、提高采收產品的 品質和/或提高其營養價值、提高果實內的糖濃度、改善采收產品的貯存穩定性和/或加工 性能,這些超過了實際預期的效果。優選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包括具有賦予所述植物(無論其是通
11過育種和/或生物技術方法獲得)特別有利、有用的特征的遺傳物質的所有植物。還優選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對一種或多種生物脅迫具有抗性,即 所述植物顯示出針對動物有害物和微生物有害物——例如針對線蟲、昆蟲、螨蟲、植物致病 真菌、細菌、病毒和/或類病毒——的更好的防御性。還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為對一種或多種非生物脅迫具有抗性 的植物。非生物脅迫條件可以包括例如干旱、低溫曝露、熱曝露、滲透脅迫、淹水、增加的土 壤鹽漬度、增加的礦物曝露、臭氧曝露、強光曝露、受限的氮養分利用度、受限的磷養分利用 度、避免遮光。還可依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為特征為具有提高的產率特性的那些 植物。所述植物的提高的產率可由例如改進的植物生理、生長和發育性狀而引起,所述性狀 例如用水效率、水保持效率、改進的氮的使用、提高的碳素同化作用、改進的光合作用、提高 的萌芽率和加速成熟。產率還會受改進的植物體系結構(plant architecture)(在脅迫及 非脅迫條件下)的影響,所述植物體系結構包括但不限于,提早開花、針對雜交種子生產的 開花控制、籽苗活力、植株大小、節間數和距離、根系生長、種子大小、果實大小、莢果大小、 莢果數或穗數、每個莢果或穗的種子數、種子質量、提高的種子飽滿度、降低的種子傳播、降 低的莢果開裂和抗倒伏性。其他產率特征還包括種子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質含 量、油含量及組成、營養值、抗營養化合物的降低、改進的加工性能和良好的儲存穩定性。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為已表達出雜種優勢或雜種活力的特性的雜種植物,所 述特性通常會導致更高的產率、活力、健康度和對生物及非生物脅迫因素的抗性。所述植物 通常由一種自交雄性不育親系(母系)與另一種自交雄性能育親系(父系)雜交而制得。 雜種種子通常從雄性不育植株中采收并售給栽培者。雄性不育植株有時(例如玉米)可通 過去雄花穗、即機械去除雄性繁殖器官(或雄花)而制得,但是,更通常地,雄性不育性由植 物基因組中的遺傳決定因子產生。在此情況下,尤其是當希望從雜種植株采收的產品是種 子時,確保雜種植株的雄性能育性的完全恢復通常是有用的。這可通過確保父系具有合適 的能夠恢復雜種植株的雄性能育性的育性恢復基因而實現,所述雜種植株含有造成雄性不 育的遺傳決定因子。雄性不育遺傳決定因子可位于細胞質中。細胞質雄性不育性(CMS)的 實例在例如蕓苔屬(Brassica species)中進行了描述。但是,雄性不育遺傳決定因子也可 位于核基因組中。雄性不育植株也可通過植物生物技術法例如遺傳工程而獲得。獲得雄性 不育植株的特別有用的方法在W089/10396中有描述,其中例如核糖核酸酶如芽孢桿菌RNA 酶在雄蕊的絨氈層細胞中進行選擇性地表達。然后能育性可通過核糖核酸酶抑制劑例如芽 孢桿菌RNA酶抑制劑在絨氈層細胞中的表達而恢復。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法例如遺傳工程而 獲得)為除草劑耐受性植物,即對一種或多種給定除草劑具有耐受性的植物。所述植物可 通過遺傳轉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除草劑耐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除草劑耐受性植物有例如草甘膦(glyphosate)耐受性植物,即對除草劑草甘膦 或其鹽類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可通過不同的方法使植物對草甘膦具有耐受性。例如草甘 膦耐受性植物可通過用編碼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 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的基因轉殖植物而獲得。所述EPSPS基因的實例有 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細菌的AroA基因(突變體CT7)、農桿菌屬種(Agrobacterium sp.)細菌的CP4基因、編碼矮牽牛EPSPS的基因、編碼番茄EPSPS的基因 或編碼Eleusine EPSPS的基因。所述EPSPS基因也可以是突變的EPSPS。草甘膦耐受性植 物也可通過表達編碼草甘膦氧化還原酶的基因而獲得。草甘膦耐受性植物也可通過表達編 碼草甘膦乙酰基轉移酶的基因而獲得。草甘膦耐受性植物還可通過選擇含有天然發生上述 基因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其他除草劑耐受性植物有例如對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除草劑具有耐受性的 植物,所述除草劑例如雙丙氨膦(bialaphos)、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或草銨膦 (glufosinate)。所述植物可通過表達解毒除草劑的酶或對抑制作用有耐受性的谷氨酰胺 合成酶突變體而獲得。一種所述的有效解毒酶為編碼草丁膦乙酰基轉移酶的酶(例如鏈霉 菌屬(Sti^ptomyces)菌種的bar或pat蛋白)。表達外源性草丁膦乙酰基轉移酶的植物也 有描述。其他的除草劑耐受性植物也可以是對抑制羥苯丙酮酸雙加氧酶(HPPD)的除草劑 具有耐受性的植物。羥苯丙酮酸雙加氧酶是催化將對羥基苯基丙酮酸鹽(HPP)轉化成尿黑 酸的反應的酶。對HPPD抑制劑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可用編碼天然存在的抗性HPPD酶的基因 或者用編碼突變的HPPD酶的基因進行轉殖。對HPPD抑制劑的耐受性也可通過用編碼某些 盡管通過HPPD抑制劑對天然HPPD酶具有抑制作用但能夠形成尿黑酸的酶的基因對植物進 行轉殖而獲得。植物對HPPD抑制劑的耐受性除用編碼HPPD耐受性酶的基因外,也可通過 用編碼預苯酸脫氫酶的基因轉殖植物而改進。其他的除草劑耐受性植物還有對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劑具有耐受性的植物。 已知的ALS抑制劑包括,例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唑并嘧啶類、嘧啶基氧(硫)基苯甲酸酯 類(pyrimidinyoxy (thio) benzoates)禾口 / 或磺酉先基氨羰基三唑啉酮(sulfonyIaminocarb onyltriazolinone)除草劑。已知ALS酶(也稱為乙酰羥酸合酶,AHAS)的不同突變賦予不 同除草劑和除草劑組耐受性。磺酰脲耐受性植物與咪唑啉酮耐受性植物的產生已有描述。 其他的咪唑啉酮耐受性植物也有描述。其他的磺酰脲耐受性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性植物還 在例如WO 2007/024782中進行了描述。其他對咪唑啉酮和/或磺酰脲具有耐受性的植物可通過誘變、在除草劑存在的情 況下進行細胞培養選擇、或者誘變育種而獲得,例如對大豆、稻、甜菜、萵苣或向日葵進行的 描述。還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法例如遺傳工程 而獲得)為具有昆蟲抗性的轉基因植物,即對某些目標昆蟲的侵襲具有抗性的植物。所述 植物可通過遺傳轉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昆蟲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本文所用“具有昆蟲抗性的轉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種包括編碼下列蛋白的 編碼序列的轉基因的任何植物1)蘇云金桿菌的殺蟲晶體蛋白或其殺蟲部分,例如Crickmore et al.,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1998),62,807—813 M歹lj 出、Crickmore 等人(2005)在蘇云金桿菌毒素命名法(在線http://www. lifesci. sussex. ac. uk/Home/ Neil_Crickmore/Bt/)中所更新的殺蟲晶體蛋白或者其殺蟲部分,例如Cry蛋白類CrylAb、 CryIAc, CrylF、Cry2Ab、Cry3Aa或Cry3Bb的蛋白或其殺蟲部分;或者2)蘇云金桿菌晶體蛋白或其一部分,該部分在蘇云金桿菌的第二種其它晶體蛋白
13或其一部分——例如由Cry34和Cry35晶體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存在下具有殺蟲活 性;或者3)含有蘇云金桿菌的不同殺蟲晶體蛋白部分的雜種殺蟲蛋白,如上述1)的蛋白 的雜種或上述2)的蛋白的雜種,例如由M0N98034玉米株系制得的CrylA. 105蛋白;或者4)上述1)至3)中任何一項的蛋白,其中一些氨基酸、特別是1至10個氨基酸 被另一種氨基酸取代以獲得對目標昆蟲種類更高的殺蟲活性、和/或擴展所影響的目標昆 蟲種類的范圍、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轉殖過程中引入編碼DNA中的改變,例如M0N863或 M0N88017玉米株系中的Cry3Bbl蛋白、或者MIR604玉米株系中的Cry3A蛋白;5)蘇云金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的殺蟲分泌蛋白或其殺蟲部 分,例如下列網址中所列的營養期殺蟲蛋白(VIP) :http://www. lifesci. sussex.ac.uk/ home/Neil_Crickmore/Bt/vip. html,例如 VIP3Aa 蛋白類的蛋白;或者6)蘇云金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的分泌蛋白,該蛋白在蘇云金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 的另一種分泌蛋白——例如由VIPlA和VIP2A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的存在下具有殺蟲 活性;或者7)含有來自蘇云金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的不同分泌蛋白的部分的雜種殺蟲蛋白, 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雜種或上述2)的蛋白的雜種;或者8)上述1)至3)中任何一項的蛋白,其中一些氨基酸、特別是1至10個氨基酸被 另一種氨基酸取代以獲得對目標昆蟲種類更高的殺蟲活性、和/或擴展所影響的目標昆蟲 種類的范圍、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轉殖過程中引入編碼DNA中的改變(同時仍編碼殺蟲蛋 白),例如C0T102玉米株系中的VIP3Aa蛋白。當然,本文所用具有昆蟲抗性的轉基因植物也包括含有編碼上述1-8類中任何一 項的蛋白的基因的組合的任何植物。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昆蟲抗性植物包含多于一種的編 碼上述1-8類中任何一項的蛋白的轉基因,從而擴展當使用針對不同目標昆蟲種類的不同 蛋白時所影響的目標昆蟲種類的范圍;或者通過使用對相同目標昆蟲種類具有殺蟲活性但 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例如結合至昆蟲的不同受體結合位點——的不同蛋白來延遲植 物的昆蟲抗性的產生。還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法例如遺傳工程 而獲得)對非生物脅迫具有耐受性。所述植物可通過遺傳轉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 脅迫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特別有用的脅迫耐受性植物包括a.含有能夠降低植物細胞或植物中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基因的表達 和/或其活性的轉基因的植物;b.含有能夠降低植物或植物細胞的PARG編碼基因的表達和/或其活性的提高脅 迫耐受性轉基因的植物;c.含有編碼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分段合成途徑的植物功能性酶的提高脅迫耐 受性轉基因的植物,所述植物功能性酶包括煙酰胺酶、煙酸磷酸核糖基轉移酶、煙酸單核苷 酸腺嘌呤轉移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或煙酰胺磷酸核糖基轉移酶。具有上述特征的玉蜀黍植物的實例非窮盡地列于表A中。表 A
權利要求
一種減少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種殺真菌化合物或兩種或更多種殺真菌化合物的結合物,所述殺真菌化合物選自由以下物質組成的組(I)化合物(Ia)唑類化合物環唑醇、氟環唑、氟硅唑、種菌唑、丙環唑、丙硫菌唑、葉菌唑、戊唑醇、三唑醇;(Ib)β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以及(Ic)其他殺真菌劑啶酰菌胺、百菌清、嘧菌環胺、咯菌腈、氟吡菌酰胺、腈菌唑、咪鮮胺、螺環菌胺、N (3’,4’ 二氯 5 氟[1,1’ 聯苯基] 2 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5 氯 6 (2,4,6 三氟苯基) 7 (4 甲基哌啶 1 基)[1,2,4]三唑并[1,5 a]嘧啶、1 甲基 N {2 [1’ 甲基 1,1’ 二(環丙基) 2 基]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N {2 [1,1’ 二(環丙基) 2 基]苯基} 1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1 甲基 N {2 [1’ 甲基 1,1’ 二(環丙基) 2 基]苯基} 3 (二氟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N {2 [1,1’ 二(環丙基) 2 基]苯基} 1 甲基 3 (二氟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 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是經過遺傳改造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真菌毒素污染由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 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被真菌侵染而引起, 所述真菌例如一種或多種鐮孢屬(Fusarium)菌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真菌毒素污染由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 貯存期間的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被真菌侵染而引起, 所述真菌例如一種或多種曲霉屬(Aspergillus)菌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真菌毒素選自以下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Bi、 B2、Gl和G2,赭曲霉毒素A、B、C,以及T-2毒素、HT-2毒素、異木霉醇、DAS,3-脫乙酰麗赤 殼菌素、3,15-雙脫乙酰麗赤殼菌素、脫氧雪腐鐮刀菌醇、新茄病鐮刀菌烯醇;15-乙酰脫氧 雪腐鐮刀菌烯醇、雪腐鐮刀菌烯醇、4-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鐮刀菌酮-X)、4,15-二乙酰雪 腐鐮刀菌烯醇、4,7,15-乙酰雪腐鐮刀菌烯醇和DON及它們的各種乙酰化衍生物,以及B型 伏馬毒素。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的方法,其中所述殺真菌化合物選自氟環唑、種菌唑、丙硫菌 唑、戊唑醇;組(Ib)的β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肟菌酯;以及組(Ic)的嘧菌環胺、咯菌腈。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的方法,其中所述殺真菌化合物的結合物選自戊唑醇和丙硫 菌唑、戊唑醇和肟菌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的玉 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還進一步使用以下試劑處理引誘 劑、滅菌劑、殺細菌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生長調節劑、除草劑、安全劑、肥料、變質劑或其 他影響植物生長的化合物或化學信息素。
全文摘要
本申請涉及減少采收前和/或采收后和/或貯存期間玉蜀黍或玉米植物和/或來源于玉蜀黍或玉米的植物材料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所述玉蜀黍和玉米特別地為經過遺傳改造的玉蜀黍或玉米,所述方法使用一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或兩種或更多種殺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結合物。
文檔編號A01N43/36GK101969776SQ20088011845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9日
發明者A·蘇提-海因茨, I·豪瑟-哈恩, K·提埃葉, K·維喬雷克, M·考斯曼, P·施萊爾, R·梅斯內爾 申請人:拜爾農作物科學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