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型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特別涉及一種微型插秧機。
背景技術:
插秧機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微型插秧機由于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得到廣泛的應用。現有技術的微型插秧機普遍存在通用性較差,不能適應秧苗大小和水深水淺的變化,分秧能力不強,出現漏插情況,并且結構比較復雜,體積也較大,不方便攜帶和操作。
因此,需要一種插秧機,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維修和操作方便,分秧能力強,不易出現漏插情況,可根據秧苗的大小和稻田水的深淺進行調整,對秧苗和泥質具有適應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型插秧機,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維修和操作方便,分秧能力強,不易出現漏插情況,可根據秧苗的大小和稻田水的深淺進行調整,對秧苗和泥質具有適應性。
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插秧機,包括機架、傳動機構、送秧機構和插秧機構,所述送秧機構包括護秧撐板、送秧傳動軸、送秧凸輪盤、含秧嘴、壓秧片、分秧片和凸輪盤;所述送秧凸輪盤固定設置在機架上,與送秧凸輪盤的凸輪配合設置凸輪塊,凸輪塊與送秧凸輪盤之間形成周向凸輪槽,所述含秧嘴通過支架與送秧傳動軸在圓周方向上固定配合,含秧嘴包括固定抓、活動抓和三角塊,三角塊鉸接在固定抓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杠桿結構的動力點與送秧凸輪盤外圓周接觸;
所述凸輪盤與送秧傳動軸在圓周方向固定配合,凸輪盤兩面分別設置分秧凸輪槽和壓秧凸輪槽,所述壓秧片和分秧片分別鉸接在機架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壓秧片固定連接壓秧導向桿,壓秧導向桿端部與壓秧凸輪槽配合,壓秧片與機架之間設置壓緊彈簧;分秧片固定連接分秧導向桿,分秧導向桿與分秧凸輪槽配合。
進一步,所述插秧機構包括插秧傳動軸、與插秧傳動軸構成曲柄搖桿機構的連桿、插秧抓、固定桿和擺桿,所述連桿端部與插秧抓鉸接,固定桿與插秧抓尾端固定連接并形成75。夾角,擺桿兩端分別鉸接于機架和固定桿尾端;所述連桿、擺桿、插秧抓和固定桿共同組成平面四桿機構;
進一步,所述插秧抓為兩個,還包括固定軸,所述固定桿與固定軸固定連接,固定軸兩端分別與兩個插秧抓的尾部固定連接;所述護秧撐板、送秧凸輪盤、含秧嘴、壓秧片和分秧片分別為兩組,所述兩組含秧嘴分別通過支架設置于送秧傳動軸兩端,兩個送秧凸輪盤與兩組含秧嘴對應設置于送秧傳動軸兩端;兩組壓秧片通過壓秧固定軸與壓秧導向桿固定連接,兩組分秧片通過分秧固定軸與分秧導向桿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護秧撐板橫向分為兩部分,護秧撐板的兩部分之間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其中一部分的螺栓孔為橫向的長條形;
進一步,所述壓緊彈簧通過螺栓設置在機架上,通過旋轉螺栓上的螺母調整壓緊彈簧的預緊力;
進一步,還包括支撐浮力板,機架通過L形固定塊設置在支撐浮力板上,所述L形固定塊縱向設置至少兩個螺栓孔,機架通過螺栓與L形固定塊固定連接;
進一步,凸輪盤兩面設置的分秧凸輪槽和壓秧凸輪槽分別由在盤表面固定設置的鋼板構成,所述分秧凸輪槽為突起沿徑向向內的v形塊結構,壓秧凸輪槽為突起沿徑向向外的階梯凸輪結構;
進一步,所述護秧撐板架通過調節螺栓固定在機架上;
進一步,支撐浮力板下部位于插秧抓后部設置培土塊;
進一歩,所述分秧凸輪槽和壓秧凸輪槽分別為兩個相對于凸輪盤圓心對稱設置;兩組含秧嘴中每組為兩個,兩個含秧嘴沿送秧傳動軸徑向相對于軸心對稱布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插秧機,采用凸輪和杠桿結
構相結合的送秧機構,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維修和操作方便,分秧能力強,不易出現漏插情況,可根據秧苗的大小和稻田水的深淺進行調整,
對秧苗和泥質具有適應性;采用平面四桿機構的插秧機構,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不易出現漏插情況。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凸輪盤分秧凸輪槽結構示意圖;圖3為凸輪盤壓秧凸輪槽結構示意圖;圖4為分秧片安裝示意圖;圖5為插秧抓安裝示意圖;圖6為圖5沿A向視圖;圖7為壓秧片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凸輪盤分秧凸輪槽結構示意圖,圖3為凸輪盤壓秧凸輪槽結構示意圖,圖4為分秧片安裝示意圖,圖5為插秧抓安裝示意圖,圖6為圖5沿A向視圖,圖7為壓秧片安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微型插秧機,包括機架l、傳動機構2、送秧機構和插秧機構,所述傳動機構2通過手動驅動手柄27驅動,所述送秧機構包括護秧撐板5、送秧傳動軸20、送秧凸輪盤19、含秧嘴23、壓秧片4、分秧片10和凸輪盤17;送秧凸輪盤19固定設置在機架1上,與送秧凸輪盤19的凸輪配合設置凸輪塊18,凸輪塊18與送秧凸輪盤19之間形成周向凸輪槽,含秧嘴23為兩個徑向對稱于送秧傳動軸20軸心布置,每轉一周可以完成兩次送秧動作,效率較高;含秧嘴23通過支架21與送秧傳動軸20在圓周方向上固定配合,含秧嘴23包括固定抓231、活動抓232和三角塊24,三角塊24鉸接在固定抓231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杠桿結構的動力點與送秧凸輪盤19外圓周接觸;
凸輪盤17與送秧傳動軸20在圓周方向固定配合,凸輪盤17兩面分別設置分秧凸輪槽171和壓秧凸輪槽172,分秧凸輪槽171和壓秧凸輪172分別由在盤表面固定設置的鋼板構成,分秧凸輪槽171為突起沿徑向向內的V形塊結構,V形塊結構為兩個相對于圓心對稱焊接設置,壓秧凸輪槽172為突起沿徑向向外的階梯凸輪結構,由鋼板通過螺栓緊固在凸輪盤17表面,階梯凸輪結構為兩個相對于圓心對稱設置,如圖2和圖3所示;
壓秧片4和分秧片IO分別鉸接在機架1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壓秧片4固定連接壓秧導向桿3,壓秧導向桿3端部與壓秧凸輪槽172配合,壓秧片4與機架1之間設置壓緊彈簧7;分秧片lO固定連接分秧導向桿ll,分秧導向桿11與分秧凸輪槽171配合;
插秧機構包括插秧傳動軸16、與插秧傳動軸16構成曲柄搖桿機構的連桿28、插秧抓12、固定桿13和擺桿15,所述連桿28端部與插秧抓12鉸接,固定桿13與插秧抓12尾端固定連接并形成75。夾角,擺桿兩端分別鉸接于機架1和固定桿13尾端;連桿28、擺桿15、插秧抓12和固定桿13共同組成平面四桿機構;
本實施例中,插秧抓12為兩個,還包括固定軸30,固定桿13與固定軸30固定連接,固定軸30兩端分別與兩個插秧抓12的尾部固定連接;所述護秧撐
板5、送秧凸輪盤19、含秧嘴23、壓秧片4和分秧片IO分別為兩組,兩租含秧 嘴23分別通過支架21設置于送秧傳動軸20兩端,兩個送秧凸輪盤19與含秧 嘴23對應設置于送秧傳動軸20兩端;兩組壓秧片4通過壓秧固定軸31與壓秧 導向桿3固定連接,兩組分秧片10通過分秧固定軸29與分秧導向桿11固定連 接;本結構可同時完成兩行插秧工作,效率較高;
護秧撐板5橫向分為兩部分,護秧撐板的兩部分之間通過撐板調節螺栓6 進行連接,其中一部分的螺栓孔為橫向的長條形,可根據秧苗長短調節護秧撐 板的寬度,利于保護秧苗和順利送秧;
壓緊彈簧7通過彈簧調節螺栓8設置在機架1上,通過旋轉彈簧調節螺栓 8上的螺母調整壓緊彈簧7的預緊力,可以根據秧苗的粗細調節預緊力,利于保 護秧苗和順利送秧;還包括支撐浮力板25,機架通過L形固定塊26設置在支撐 浮力板25上,所述L形固定塊26縱向設置至少兩個螺栓孔,機架通過螺栓與L 形固定塊26固定連接,可根據稻田內水深或泥土情況調節機架的高低,利于插 秧工作的保質保量完成;支撐浮力板25下部位于插秧抓后部設置培土塊22,方 便邊插秧邊培土,保證插秧質量;
本實施例中,凸輪盤17兩面設置的分秧凸輪槽171和壓秧凸輪槽172分別 由在盤表面固定設置的鋼板構成,利于減輕整機重量;護秧撐板5架通過調節 螺栓9固定在機架1上,可以根據秧苗大小調節撐板與壓片的距離,保證秧苗 的順利送秧,并能保證秧苗不受損傷。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秧苗放置在護秧撐板5中,送秧傳動軸20在傳動機 構的驅動下轉動,帶動凸輪盤17轉動,凸輪盤17通過壓秧凸輪槽172和分秧 凸輪槽171驅動壓秧片4和分秧片10將依靠重力下落的秧苗分成可插束,含秧 嘴23在送秧傳動軸20的驅動下轉動,依靠凸輪塊18與送秧凸輪盤19之間形 成周向凸輪槽驅動活動抓232,將秧苗含送至插秧抓12,在傳動機構的驅動下 曲柄搖桿機構和平面四桿機構的作用下將秧苗插入田中。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 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 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 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 一種微型插秧機,包括機架(1)、傳動機構、送秧機構和插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秧機構包括護秧撐板(5)、送秧傳動軸(20)、送秧凸輪盤(19)、含秧嘴(23)、壓秧片(4)、分秧片(10)和凸輪盤(17);所述送秧凸輪盤(19)固定設置在機架(1)上,與送秧凸輪盤(19)的凸輪配合設置凸輪塊(18),凸輪塊(18)與送秧凸輪盤(19)之間形成周向凸輪槽,含秧嘴(23)通過支架(21)與送秧傳動軸(20)在圓周方向上固定配合,含秧嘴(23)包括固定抓(231)、活動抓(232)和三角塊(24),三角塊(24)鉸接在固定抓(231)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杠桿結構的動力點與送秧凸輪盤(19)外圓周接觸;所述凸輪盤(17)與送秧傳動軸(20)在圓周方向固定配合,凸輪盤(17)兩面分別設置分秧凸輪槽(171)和壓秧凸輪槽(172),所述壓秧片(4)和分秧片(10)分別鉸接在機架(1)上并以鉸接點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壓秧片(4)固定連接壓秧導向桿(3),壓秧導向桿(3)端部與壓秧凸輪槽(172)配合,壓秧片(4)與機架(1)之間設置壓緊彈簧(7);分秧片(10)固定連接分秧導向桿(11),分秧導向桿(11)與分秧凸輪槽(171)配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機構包括插 秧傳動軸(16)、與插秧傳動軸(16)構成曲柄搖桿機構的連桿(28)、插秧抓(12)、固定桿(13)和擺桿(15),所述連桿(28)端部與插秧抓(12)鉸接, 固定桿(13)與插秧抓(12)尾端固定連接并形成75。夾角,擺桿兩端分別鉸 接于機架(1)和固定桿(13)尾端;所述連桿(28)、擺桿(15)、插秧抓(12) 和固定桿(13)共同組成平面四桿機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抓(12)為 兩個,還包括固定軸(30),所述固定桿(13)與固定軸(30)固定連接,固定 軸(30)兩端分別與兩個插秧抓(12)的尾部固定連接;所述護秧撐板(5)、送秧凸輪盤(19)、含秧嘴(23)、壓秧片(4)和分秧片(10)分別為兩組,所 述兩租含秧嘴(23)分別通過支架(21)設置于送秧傳動軸(20)兩端,兩個 送秧凸輪盤(19)與兩組含秧嘴(23)對應設置于送秧傳動軸(20)兩端;兩 組壓秧片(4)通過壓秧固定軸(31)與壓秧導向桿(3)固定連接,兩組分秧 片(10)通過分秧固定軸(29)與分秧導向桿(11)固定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秧撐板(5)橫 向分為兩部分,護秧撐板的兩部分之間通過撐板調節螺栓(6)進行連接,其中 一部分的螺栓孔為橫向的長條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彈簧(7)通 過彈簧調節螺栓(8)設置在機架(1)上,通過旋轉彈簧調節螺栓(8)上的螺 母調整壓緊彈簧(7)的預緊力。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浮力板 (25),機架通過L形固定塊(26)設置在支撐浮力板(25)上,所述L形固定塊(26)縱向設置至少兩個螺栓孔,機架通過螺栓與L形固定塊(26)固定連 接。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凸輪盤(17)兩面設 置的分秧凸輪槽(171)和壓秧凸輪槽(172)分別由在盤表面固定設置的鋼板 構成,所述分秧凸輪槽(171)為突起沿徑向向內的V形塊結構,壓秧凸輪槽(172) 為突起沿徑向向外的階梯凸輪結構。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秧撐板(5) 架通過調節螺栓(9)固定在機架(1)上。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浮力板(25) 下部位于插秧抓后部設置培土塊(22)。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凸輪槽(171) 和壓秧凸輪槽(172)分別為兩個相對于凸輪盤圓心對稱設置;兩組含秧嘴(23) 中每組為兩個,兩個含秧嘴(23)沿送秧傳動軸(20)徑向相對于軸心對稱布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插秧機,包括機架、傳動機構、送秧機構和插秧機構,送秧機構包括護秧撐板、送秧傳動軸、送秧凸輪盤、含秧嘴、壓秧片、分秧片和凸輪盤;本實用新型采用送秧凸輪盤和杠桿結構驅動送秧機構,凸輪盤上設置用于驅動壓秧片和分秧片的壓秧凸輪槽和分秧凸輪槽結構,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維修和操作方便,分秧能力強,不易出現漏插情況,可根據秧苗的大小和稻田水的深淺進行調整,對秧苗和泥質具有適應性;采用平面四桿機構的插秧機構,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攜帶方便,不易出現漏插情況。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286241SQ200820100209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8日
發明者松 趙 申請人:松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