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屬于植物保護學領域。
背景技術:
:玉米灰斑病,又稱尾孢葉斑病,是世界性病害。1991年遼寧丹東、莊河等地玉米灰斑病大發生。1996年遼寧省發病面積達20多萬公頃,損失玉米2億多公斤。沿海地區該病害更為嚴重,減產達50%以上。在云南省玉米灰斑病也嚴重發生和流行,2007年個舊玉米灰斑病發生面積2.8萬畝,造成大部分山區玉米絕收。在云南省的文山州、玉溪地區、保山地區等都有玉米灰斑病的發生和流行。氣候條件對灰斑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影響,其中濕度是關鍵,相對濕度大于90%維持12~13小時有利于該病害的發生和流行。目前,生產上玉米常規播種時間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中下旬至IO月初收獲。云南省雨季大都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降水集中或降雨量大是玉米灰斑病流行的關鍵因子之一。7月至8月正是玉米處于抽穗乳熟期(易感病期),而大量的降水以及高溫等氣候條件滿足了玉米灰斑病的發生和流行,因此,玉米灰斑病在生產上造成玉米產量嚴重損失。對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學農藥防治,而化學防治不僅防治效果差,而且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現在還未見有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現有常規玉米播期利于玉米灰斑病流行的方法,提供一種能夠控制玉米灰斑病發生和流行的玉米早播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保持目前玉米播種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間管理與常規方法相同,其特征是玉米早播,1月至2月播種,5月至6月收獲。單行種植,行距100—120cm。每畝播種玉米2000—3000株。玉米品種可以為旬單7號、會單4號、耕源135、耕源早1號、云豐88。該方法也可應用于甘蔗、蔬菜、果園、蠶桑田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發揮玉米早播早收,從時間上錯開適宜玉米灰斑病發生和流行的氣候條件,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及其對農田生態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1、目前玉米常規播種時間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收獲。7月至9月是玉米的抽穗乳熟期,也正是玉米灰斑病的發生高峰期。玉米灰斑病流行爆發的重要因子是空氣相對濕度大于90%且葉片表面有水滴存在。玉米1月至2月提前早播,5月中旬至6月初收獲,這樣能在灰斑病發病高峰前完成玉米的生產及收獲過程,錯開按常規播期播種使玉米正好處于玉米灰斑病發病的高峰期,防病效果明顯。2、玉米為單行播種有別于常規大小行播種的規格,行間距增寬,增加田間的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減少葉片表面的水滴,減少病原菌侵染,降低發病率,便能有效控制玉米灰斑病的發生蔓延。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同田對比試驗,對照是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4月20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10日播種,單行種植,行距100cm,株距25cm。玉米品種為尋單7號。調査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效,結果見表l。表1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實施例二同田對比試驗,對照是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4月30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25日播種,單行種植,行距110cm,株距25cm。玉米品種為會單4號。調査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效,結果見表2。表2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實施例三:同田對比試驗,對照是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5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處理是玉米早播,2月10日播種,單行種植,行距120cm,株距25cm。玉米品種為耕源135。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效,結果見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實施例四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0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甘蔗,按甘蔗常規播期下種,2月15日下種,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1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8日播種于甘蔗田,甘蔗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單行播種在甘蔗行間,玉米行距100cm,株距25cm,玉米與甘蔗行距50cm。玉米品種為耕源早1號,甘蔗品種為新臺糖1號。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甘蔗產量,結果見表4。表4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實施例五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0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甘蔗,按甘蔗常規播期下種,2月15日下種,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1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30口播種于甘蔗田,甘蔗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單行播種在甘蔗行間,玉米行距110cm,株距25cm,玉米與甘蔗行距分別為55cm。玉米品種為耕源135,甘蔗品種為新臺糖16號。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甘蔗產量,結果見表5。表5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實施例六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0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甘蔗,按甘蔗常規播期下種,2月15H下種,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10cm。處理是玉米早播,2月11曰播種于甘蔗田,甘蔗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單行播種在甘蔗行間,玉米行距120cm,株距25cm,玉米與甘蔗行距為60cm。玉米品種為云豐88,甘蔗品種為新臺糖10號。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甘蔗產量,結果見表6。表6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實施例七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1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3日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大白菜,按大白菜常規播期播種,2月25日播種,規格是行距50cm,株距2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12日播種,單行播種在大白菜行間,玉米行距100cm,株距25cm,大白菜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云豐88,大白菜品種為京春99。調査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白菜產量,結果見表7。表7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實施例八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1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3日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大白菜,按大白菜常規播期播種,2月25日播種,規格是行距50cm,株距2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31日播種,單行播種在大白菜行間,玉米行距110cm,株距25cm,大白菜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會單4號,大白菜品種為魯春白一號。調査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白菜產量,結果見表8。表8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實施例九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3日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大白菜,按大白菜常規播期播種,2月25日播種,規格是行距50cm,株距20cm。處理是玉米早播,2月21日播種,單行播種在大白菜行間,玉米行距120cm,株距25cm,大白菜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尋單7號,大白菜品種為優早4號。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白菜產量,結果見表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5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桑樹,按桑樹常規種植期種植,3月10日種植,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3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16日播種,單行播種在桑樹地中,玉米行距100cm,株距25cm,玉米與桑樹行距50cm,桑樹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云豐88,桑樹品種為湖桑32。調査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桑樹產量,結果見表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實施例十一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5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桑樹,按桑樹常規種植期種植,3月10日種植,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30cm。處理是玉米早播,1月28日播種,單行播種在桑樹地中,玉米行距110cm,株距25cm,玉米與桑樹行距分別為55cm,桑樹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會單4號,桑樹品種為農桑10。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桑樹產量,結果見表ll。表ll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實施例十二同田對比試驗設3個處理,其中2個對照,對照l是凈種玉米,按玉米常規播期播種,5月15日播種,播種規格為大小行播種,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對照2是凈種桑樹,按桑樹常規種植期種植,3月10日種植,規格是行距100cm,株距30cm。處理是玉米早播,2月25日播種,單行播種在桑樹地中,玉米行距120cm,株距25cm,玉米與桑樹行距60cm,桑樹與對照2常規栽種方式相同。玉米品種為耕源早l號,桑樹品種為農桑8。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率及防效,玉米和桑樹產量,結果見表12。表12處理和對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及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1.一種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保持目前常規種植玉米的播種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間管理方法不變,其特征是玉米早播,1月至2月播種,5月至6月收獲;單行種植,行距100—120c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其特征是每畝播種玉米2000—3000株。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其特征是玉米品種為尋單7號、會單4號、耕源135、耕源早1號、云豐88。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可應用于甘蔗、蔬菜、果園、蠶桑田地。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屬于植物保護領域。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規種植玉米的播種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間管理方法不變,不同的是玉米早播,每年1月至2月播種,5月至6月收獲。單行種植,行距100-120cm。每畝播種玉米2000-3000株。該方法也可應用于甘蔗、蔬菜、果園、蠶桑田地。本發明可有效地發揮玉米早播早收,從時間上錯開適宜玉米灰斑病發生和流行的氣候條件,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及其對農田生態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文檔編號A01G1/00GK101433153SQ20081023350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9日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9日發明者何霞紅,林劉,雁孫,朱書生,朱有勇,炎李,李成云,靜楊,王海寧,紀韻祚,勇謝申請人:云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