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蜂的繁殖生產工藝,特別是一種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屬于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粉虱己在世界各地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損失超過3億美元,我國近幾年不但溫室粉虱的發生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同時外來入侵害蟲粉虱更是猖獗危害我國農業。由于粉虱體被蠟質,個體微小,習性隱蔽,抗藥性強,化學防治困難,對農作物生產造成嚴重威脅。多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求生物防治的途徑和方法。寄生蜂是粉虱的重要天敵資源,利用寄生蜂防治粉虱已有不少成功事例。淺黃恩斷小蜂Encarsiasophia(Girault&Dodd)屬膜翅目Hymenoptera,頓小蜂禾斗Aphelinidae,恩蟲牙小蜂屬Encarsia,又名Encarsiatransvena。該蜂起源于印度,國外相關研究表明該蜂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目前成為用來防治煙粉虱比較好的寄生蜂之一,是一種很有應用前景的煙粉虱寄生蜂。在我國,已有的調査表明,淺黃恩岈小蜂在北方和南方均有分布,而且在南方還是粉虱類害蟲的優勢種寄生蜂,在北方有些時候也會出現高的寄生率,但國內尚未見對其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效果方面的研究報道。本發明申請人對淺黃恩蚜小蜂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淺黃恩蚜小蜂是我國分布較廣的粉虱優勢天敵,有關研究表明它對粉虱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淺黃恩蚜小蜂可以寄生于煙粉虱的所有若蟲階段并完成發育,但以寄生于三齡和四齡前期的若蟲最為適宜,寄生率也最高;而一齡和四齡后期的若蟲則不適于寄生,寄生率也相對較低。但是,由于淺黃恩蚜小蜂行兩性生殖,以自復寄生的方式繁殖雄蜂的特性,給其大量繁殖帶來一定困難,目前我國尚無成熟的大量繁殖技術。
發明內容鑒于上述,通過大量的研究和長期的摸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為我國粉虱寄生蜂的資源調査和粉虱生物防治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具體生產繁殖方法如下所述(1)采集和繁殖蜂種1)采集蜂種在粉虱發生嚴重的田間植株葉片上,采集被淺黃恩蚜小蜂寄生的黑蛹;2)蜂種提純和優選將采集的淺黃恩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5-27°C、朋.60-70%條件下發育,羽化出蜂后,轉接到煙粉虱若蟲體內,然后通過對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貯存特性和對目標害蟲卵的搜索能力檢測試驗,選擇優良蜂種;3)蜂種擴繁分別對淺黃恩蚜小蜂雌、雄蜂種進行擴繁,積累足夠的淺黃恩蚜小蜂種蜂數量;4)蜂種保存淺黃恩蚜小蜂發育到初蛹期時,立即貯入10-12°C、RH.50-60%條件下保存;(2)生產寄主按常規栽培方法播種、移苗和定植寄主植物,在光照充足,20-27t:變溫條件下的清潔室內,培育寄主植物;當寄主植物苗長到5片真葉時,單株定植于花盆內;每隔兩周種植一批寄主植物,每批苗84株;7-8片真葉時備用;(3)粉虱的接種繁殖1)粉虱蟲源的準備將7-8片真葉的的清潔寄主植物放入繁蜂室,接種粉虱成蟲,當子代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備用;2)搬入待接種的寄主植物苗進行粉虱接種,葉背面每平方厘米有卵35粒以上時,即可結束接種;3)接種產卵完成后,搖動粉虱產卵籠罩中的寄主植株,趕走大量粉虱成蟲后;4)將其中的77盆搬出,移入到塑料薄膜密封罩中熏蒸,熏蒸4小時,殺死遺留粉虱成蟲,移入粉虱若蟲發育室;5)留下7盆植株,用于更換作為蟲源的老植株,每周換7盆,3周換完;更換時將老植株拔下,待粉虱成蟲全部羽化再清理出去;(4)粉虱若蟲發育將熏蒸處理過的、帶有煙粉虱卵的寄主植株移入另一籠罩內培育,并加強管理促進葉片生長,待粉虱若蟲發育到2-3齡時備用;(5)小蜂接種及培養將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寄主植株77盆移入,移入小蜂黑蛹或成蜂,將淺黃恩蚜小蜂成蜂接種到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寄主植株上,以每平方厘米葉片上有一頭小蜂成蟲為宜,36至48小時后,去除成蜂;(6)雄蜂的培育在被寄生的粉虱若蟲發育7天時,移出7盆放入雄蜂的培育室,接入正羽化的雌成蜂,產卵24-48小時后去除成蜂,當發育7天時,放入清潔苗,誘引粉虱成蟲,2至4天后采收、包裝或冷藏備用;(7)小蜂和粉虱分離及蜂蛹收集1)接種小蜂后,當小蜂黑蛹零星出現時移出培育室,同時將寄主植物苗熏蒸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小蜂成蟲;2)將帶黑蛹的寄主植物植株移入分離室,使未被寄生的粉虱大量羽化,然后搬出室外進行熏蒸,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粉虱成蟲;3)在未被寄生的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在分離室放入清潔苗,誘收分離室的粉虱成蟲;4)采摘黑蛹葉片,粘制蜂卡,包裝儲藏以供配送或直接田間應用;(8)留種采摘收集的同時,選取發育健康,蛹殼有光澤的小蜂黑蛹作為種蜂,雌、雄分別儲藏,備用下次育種時的小蜂接種。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時間為接種24-36小時。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期間,需經常搖動作為蟲源的植株,同時也輕輕晃動新苗4-5次,使產卵均勻。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后使用吸有敵敵畏原液的濾紙條熏菡。"、u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種的時候最好保證小蜂羽化期和若蟲2-3齡期相吻合。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蜂的蜂蟲比例為l:20-30。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種的淺黃恩蟲牙小蜂雌雄比為10:1。其中步驟(7)所述的小蜂和粉虱分離及蜂蛹收集,配送或田間應用時以雌、雄蜂按l:IO比例。本發明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具有如下優點1、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完善了優勢蜂種選擇、繁蜂和放蜂技術,實現了優質、高效、大批量繁殖淺黃恩蚜小蜂;2、本發明生產方法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應用于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
技術領域:
,用于防治煙粉虱、溫室粉虱等農林害蟲,從而更大程度上滿足生產的需要,為生物防冶提供了很大便利;3、本發明所述的生產方法對對雄蜂的培育作了特別的控制,從而更便利于寄生蜂的合理接種;4、本發明所述的生產方法對雌雄蜂的接種比例也作了要求,從而提高了寄生蜂的產卵量及卵孵化率;5、本發明生產過種中盡量使小蜂羽化期和若蟲2-3齡期相吻合,為寄生蜂產卵提供了更多機會,從而提高了產卵量;6、本發明所述寄生蜂是煙粉虱的優勢天敵,對煙粉虱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7、本發明生產方法對其它寄生蜂的繁殖和釋放具有參考作用;8、本發明為我國粉虱寄生蜂的繁殖利用奠定了很好基礎。圖1是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淺黃恩蚜小蜂大量生產繁殖淺恩蚜小蜂大量生產繁殖過程主要如圖l所示,具體如下所述1、采集和繁殖淺黃恩岈小蜂蜂種(1)采集蜂種在粉虱發生嚴生的田間植株葉片上,采集被淺黃恩蚜小蜂寄生的粉虱若蟲,即黑蛹;(2)蜂種提純和優選將采集的淺黃恩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5-27°C、朋.60-70%條件下發育,羽化出蜂后,轉接到煙粉虱若蟲體內,然后通過對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貯存特性和對目標害蟲卵的搜索能力檢測試驗,選擇優良蜂種;(3)蜂種擴繁分別對淺黃恩蚜小蜂雌、雄蜂種進行擴繁,積累足夠的淺黃恩蚜小蜂種蜂數量;(4)蜂種保存淺黃恩蚜小蜂發育到初蛹期時,立即貯入10-12°C、RH.50-60%條件下保存;2、寄主的生產寄主植物選擇沒有特別的要求,可以選擇甘藍、黃瓜、番茄等,本發明僅以番茄為倒進行說明,寄主昆蟲為煙粉虱或溫室粉虱。按常規栽培方法播種、移苗和定植番茄,在光照充足,20-27-C變溫條件下的清潔室內,培育番茄苗,當番茄苗長到35天(5片真葉時),將其單株定植于25厘米的花盆內。每隔兩周種植一批寄主植物,每批苗84株左右。45天(7-8片真葉)時,即可移入到粉虱產卵室中接種粉虱。3、粉虱的接種繁殖(1)粉虱蟲源的準備在開始繁蜂前3周,將7-8片真葉的的清潔番茄苗21盆放入繁蜂室,接種粉虱成蟲3500-6000頭,當子代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備用;(2)此時搬入84盆待接種的番茄苗,接種24-36小時。期間,需經常搖動作為蟲源的植株,同時也輕輕晃動新苗4-5次,使其產卵均勻。一般葉背面每平方厘米有卵35粒以上時,即可結束接種;(3)接種產卵完成后,搖動粉虱產卵籠罩中的寄主植株,趕走大量粉虱成蟲后,將其中的77盆搬出室外;(4)然后將上述番茄苗移入到塑料薄膜密封罩中,用吸有敵敵畏原液2-3滴的濾紙條熏蒸,藥液不與植株直接接觸,每隔3株掛一敵敵畏紙條,熏蒸4小時,殺死遺留粉虱成蟲,移入粉虱若蟲發育室。(5)留下7盆植株,用于更換作為蟲源的老植株,每周換7盆,3周換完。更換時將老植株拔下,待粉虱成蟲全部羽化再清理出去。特別說明步驟(3)和(5)同時操作,即在搬出77盆的同時,留下的7盆也進行更換。4、粉虱若蟲發育發育室一般準備8平方米的即可。將經過熏蒸處理過的、帶有煙粉虱卵的寄主植株移入另一籠罩內培育,即將熏蒸后的77盆移入,剪去生長點,并加強肥水管理,促進葉片生長。2周后,待粉虱若蟲發育到2-3齡時備用,即用于接種小蜂。5、小蜂接種及培養培養室一般準備6平方米的即可。將上述培育的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番茄植株77盆移入,移入小蜂黑蛹或成蜂6-7萬頭,此操作是將淺黃恩蚜小蜂成蜂接種到上述培育的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寄主植株上;36至48小時后,去除成蜂,即以每平方厘米葉片上有一頭小蜂成蟲為宜,接蜂的蜂蟲比例為1-20-30,接種的時候最好保證小蜂羽化期和若蟲2-3齡期相吻合,保證兩者基本吻合采用常規的措施即可,如控制室內溫度、給食或者根據兩者各自的生理特性適當調整飼養時間等,從而來調節兩者的發育程度;同時,最好保證淺黃恩蚜小蜂雌雄比為10:1;發育7天時備用。6、雄蜂的培育在被寄生的粉虱若蟲發育7天時,移出7盆放入雄蜂的培育室,接入正羽化的雌成蜂,產卵24-48小時后去除成蜂;當發育7天時,放入3株寄主清潔苗,誘引粉虱成蟲,再過2至4天后采收、包裝或冷藏備用。7、小蜂和粉虱分離及蜂蛹收集(1)步驟5的被寄生的粉虱若蟲發育10-12天,當小蜂黑蛹零星出現時,即可移出培育室。同時將寄主植物苗用敵敵畏藥條熏蒸1小時,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小蜂成蟲。(2)將帶黑蛹的番茄植株移入分離室,停留2-3天,使未被寄生的粉虱大量羽化,然后把番茄苗搬出室外,進行敵敵畏熏蒸,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粉虱成蟲;(3)在未被寄生的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在分離室放入3盆清潔苗,誘收分離室的粉虱成蟲,每周更換一次。此時未被寄生的粉虱成蟲大量羽化,用清潔苗收集,從而保證產品的純度。(4)采摘黑蛹葉片,并在室內晾1-2天,然后粘制蜂卡,即可包裝儲藏或田間應用。雌、雄蜂按l:IO比例配送使用。8、留種采摘收集的同時,選取發育健康,蛹殼有光澤的小蜂黑蛹作為種蜂,雌、雄分別儲藏,備用下次育種時的小蜂接種。實施例二對比實驗對比實驗l:寄主植物的篩選(1)材料和方法i)供試昆蟲煙粉虱,采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溫室番茄植株上。淺黃恩蚜小蜂(黑蛹)來自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農業實驗站。ii)寄主植物以菜豆、黃瓜、棉花、一品紅、甘藍、甘薯、番茄為供試寄主。菜豆、黃瓜、甘藍、番茄種子均購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特菜中心。棉花和甘薯由中科院動物所提供,一品紅購于北京超市。iii)實驗條件與器材室內進行,溫度控制在253(TC,相對濕度6080%。養蟲籠為鋁合金框架,規格50X60X70cm,其中一面帶有玻璃推拉門,其余5面封以120目尼龍紗網。寄主植物植于塑料育苗缽內,載土為草炭/蛭石/粘土(各占l/3比例)。iv)實驗方法除一品紅可直接購買用于實驗外,其它寄主植物均需要實驗室內人工培育。將播種過的育苗缽澆水后置于潔凈養蟲籠內,培育無蟲凈苗,每籠內放一種寄主植物。待植株生長到足以耐受煙粉虱取食時(株高20cm以上),每籠接入50100頭新羽化的煙粉虱成蟲。1012天后,植株葉片背面將有各齡期的煙粉虱若蟲出現,這時每籠內接入20頭左右(保證有12頭雄蜂)淺黃恩蚜小蜂成蟲。加強寄主植物的水肥管理,保證其生長條件充足,若發現有葉螨及薊馬等害蟲危害,則應立即清除該植株,防止擴散后危及整個種群。觀察記錄寄主植物生長情況以及煙粉虱和淺黃恩蚜小蜂的繁育情況,評價各寄主植物的優劣。篩選出既易于栽培管理又能被煙粉虱和寄生蜂所共同喜好的寄主植物。v)寄主植物評價指標a:生長周期的長短。包括從播種到能用于實驗的時間和接蟲后能存活的時間。例如菜豆播種后出苗和生長都很快,一周后即有兩片真葉可以用于實驗了,但是接蟲之后能維持的時間太短,無法完成整個實驗,甚至在煙粉虱的若蟲發育到適合接蜂之前植株就衰敗了。并且極易感染螨和薊馬等害蟲,直接導致死亡。而甘藍和棉花則正好相反,接蟲后能維持很長時間,可正常生長,并能很好地抵御其它害蟲的侵害,但是播種后到能夠用于實驗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個月,而且苗期非常不易管理,死亡率較高。b:葉片背面平滑程度。葉片背面著生的毛刺直接影響煙粉虱和淺黃恩蚜小蜂的活動,對寄生率造成影響,同時也不利于在解剖鏡下的各項觀察。例如黃瓜葉片背面毛刺密且長,影響淺黃恩蚜小蜂的寄生率。甘薯和甘藍則葉片背面平滑無毛刺,不會影響試蟲的活動和寄生。C:試蟲喜好程度。包括以上b項的物理因素和未知的其它因素,使得試蟲對寄主植物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例如煙粉虱比較喜好黃瓜、棉花和番茄,而淺黃恩蚜小蜂則比較喜好番茄、甘薯和菜豆。d:離體葉片是否容易保鮮。實驗中很多環節需要待淺黃恩蚜小蜂寄生后將葉片剪下,放入人工氣候箱內進行溫濕度和光照可以控制的環境下培養,所以剪下的葉片經過處理后要能夠保鮮一段時間。例如黃瓜、菜豆、甘藍等的葉片不易保鮮,而番茄葉片則保鮮效果較好,處理后可維持12周的時間。通過綜合評價各寄主植物飼養煙粉虱和淺黃恩蚜小蜂的優劣,篩選出既易于栽培管理又能被煙粉虱和寄生蜂所共同喜好的寄主植物。(2)結果與分析各寄主植物的優缺點如下表1所示。通過實際栽培,綜合比較每種寄主植物,最終選擇了番茄作為保持種群和進行實驗的寄主植物。與其它六種相比,番茄種植簡單,生長較迅速,煙粉虱和淺黃恩蚜小蜂均喜好,離體葉片容易保鮮。當然也存在容易受其它害蟲侵染等不利因素,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都能克服,不至影響實驗正常進行。表l七種寄主植物飼養煙粉虱及寄生蜂的優缺點比較寄主植物優點缺點菜豆生長周期短,葉片平整不易管理,不抗螨,易衰敗黃瓜煙粉虱喜好離體葉片難保鮮,生長緩慢棉花葉片平整,煙粉虱喜好生長緩慢一品紅易管理,煙粉虱寄生率高無需種植,可直接購買寄生蜂不喜好,離體葉片難保鮮甘藍葉片光滑,寄生蜂喜好生長緩慢,不易栽植,煙粉虱寄生率低甘薯葉片平整,寄生蜂喜好煙粉虱不喜好番茄管理粗放,葉片離體保鮮效果好,煙粉虱和寄生蜂均喜好冬季生長緩慢,不抗螨對比實實驗2:淺黃恩蚜小蜂生殖方式的研究1材料和方法1.1供試昆蟲煙粉虱采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溫室番茄植株上,室內以番茄為寄主植物連續飼養多代備用。淺黃恩蚜小蜂來自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農業實驗站,在實驗室內以上述煙粉虱作為寄主自由繁殖5代以上。1.2寄主植物供試寄主植物為番茄,種子購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特菜中心,營養缽育苗后定植在口徑10cm的塑料盆內,然后放入120目尼龍紗網的養蟲籠(50X60X70cm)里,加強水肥管理,得到無蟲健壯的凈苗。1.3實驗方法采用本章第二節介紹的"整株"接蟲法處理番茄苗,得到寄生有三齡煙粉虱若蟲的番茄苗。然后再采用"培養皿"接蟲法進行接蜂,將剪下的番茄葉片置于解剖鏡下,用解剖針挑除齡期不適合的煙粉虱若蟲,每片葉上保留30頭左右發育良好的煙粉虱若蟲。然后分以下三組進行實驗,每組設10個重復。第一組接入一對淺黃恩蚜小蜂,24小時后將蜂清除。培養皿置于光照培養箱內令其發育,適時加水,保持葉片鮮活。第二組接入處女蜂(為獲得處女蜂,事先在種群籠內挑取淺黃恩蚜小蜂黑蛹,置于培養皿中,培養皿內鋪一張定性濾紙并噴水以保持濕潤,每天上午8:0010:OO點鐘在解剖鏡下觀察羽化情況,發現新羽化雌蜂立即轉移到另外的培養皿中,提供5%蜂蜜水)兩頭,24小時后將蜂清除。培養皿置于光照培養箱內令其發育,適時加水,保持葉片鮮活。第三組重寄生實驗。在放好葉片的培養皿中一次性接入多對雌蜂和雄蜂,保證高寄生率,24小時后清除所有接入的寄生蜂。培養皿置于光照培養箱內,大約7天后(根據預備試驗結果,此時初寄生的寄生蜂已發育到三齡左右),每培養皿接入兩頭處女雌蜂,在解剖鏡下觀察其產卵行為,凡有產卵行為發生的做好標記,最后將沒有被二次寄生的寄主清除掉,只保留發生過重寄生的寄主。以上各組處理均在光照培養箱內進行發育,溫度25士rC,RH70%75%,L:D=14:10,光照強度35001x左右。每天上午8點檢查記錄,葉片脫脂棉適時加水,及時清除未被寄生而正常發育羽化的煙粉虱成蟲。1.4數據處理所得實驗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顯示比較結果。2結果與分析實驗結果表明第一組處理所產生的淺黃恩蚜小蜂后代均為雌性,每對成蜂平均產生U.2土1.5頭后代且均為雌性;第二組處理不能產生后代;第三組平均每處理產生5.6士2.5頭后代,均為雄性。雌雄正常交配后在寄主體內產下受精卵,所產生的后代均為雌性;未經過交配的雌蜂不能直接在煙粉虱若蟲體內產卵,即不能進行初寄生而產生后代;雄性后代的產生需要進行自復寄生,即未受精卵重寄生于姊妹雌蜂后方可發育為雄蜂。由此可知,淺黃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為孤雌產雄,自復寄生,雌雄異律發育。對比試驗3:雌性淺黃恩岈小蜂前期個體發育研究在寄生性煙粉虱天敵中,恩蚜小蜂屬是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屬。對其生物學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蚜小蜂從卵到成蟲的整個生命周期、存活率、雌蜂壽命和產卵量等方面,也有少數研究涉及到幼蟲的個體發育。由于蚜小蜂營寄生生活,且個體微小,使其發育前期的卵和幼蟲難以被察覺。發育過程中,卵與幼蟲、以及幼蟲各齡之間的形態差別甚微,幼期各發育蟲態之間的界線也十分細微。加之許多釾小蜂是異律發育的,即雌蜂與雄蜂的發育方式不同,如自復寄生種類的雌蜂在初級寄主上完成發育,雄蜂則取食雌蜂完成發育。這些因素都使得蚜小蜂的個體發育研究進展緩慢,相關報道也比較少。本實驗通過對淺黃恩蚜小蜂個體發育的研究,為該蜂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并為恩蚜小蜂屬其它種寄生蜂的相關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參考。本實驗設計觀察了雌性淺黃恩岈小蜂六個幼蟲階段的發育情況,這六個階段包括卵期、一齡、二齡、三齡、預蛹期和黑蛹期。1材料和方法1.1供試昆蟲煙粉虱采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溫室番茄植株上,室內連續飼養多代備用,以四齡前期的煙粉虱若蟲做為寄主。淺黃恩蚜小蜂來自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農業實驗站,在實驗室內以上述煙粉虱作為寄主定殖、擴繁,所用成蜂均已繁殖5代以上。1.2寄主植物供試寄主植物為番茄,種子購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特菜中心,營養缽育苗后定植在口徑10cm的塑料盆內,然后放入120目尼龍紗網的養蟲籠(50X60X70cm)中,加強水肥管理,得到無蟲健壯的凈苗。1.3實驗方法1.3.1卵到三齡的發育寄主的準備采用"整株"接蟲法。實驗室條件下,將兩株培育健壯的番茄凈苗(盆栽紅,株高1015cm,46片平展少褶皺的復葉)分別置于養蟲籠內。養蟲籠規格為30X30X30cm,120目紗網。然后各接入100頭煙粉虱成蟲,24小時后將煙粉虱成蟲清除干凈,番茄苗放入50X60X70cm養蟲籠內培養,等待煙粉虱若蟲發育到實驗所需齡期。如此,每天處理兩株,連續處理多組備用。實驗用蜂的準備從淺黃恩蚜小蜂種群籠內挑取發育健康,蛹殼有光澤的黑蛹,置于9cm培養皿中,培養皿事先鋪好定性濾紙,并用醫用注射器注水保持濕潤。實驗室條件下待其羽化。新羽化的成蜂及時轉移到新培養皿中,雌雄蜂混合,令其交配。提供5%蜂蜜水,這樣可以保證接蜂后雌蜂不至因饑餓而取食寄主,提高產卵效率。接蜂采用"培養皿"接蟲法。當煙粉虱若蟲發育到四齡前期時,選取若蟲分布均勻,數量適中的葉片剪下,在解剖鏡下除去瘦弱和齡期不合適的寄主,然后按照第三章中圖2.2方法處理葉片。每個培養皿中接入2030頭雌蜂令其產卵,3小時后將蜂清除,培養皿放入光照培養箱中。五個培養皿為一組,同時接蜂,蜂可以循環利用,轉接時若有損失加以補充。連續處理多組,記錄每組的接蜂時間,此時間即作為本組寄生蜂發育的起始時間。發育進度觀察通過解剖觀察幼蟲的發育。解剖時,先在解剖鏡下放置一枚載玻片,載玻片的凹處滴一滴蒸餾水,然后將挑下的寄主在蒸餾水中解剖,用解剖針小心的按住寄主外殼邊緣,從另一側將外殼撕破,輕輕擠壓使寄主的體液融于蒸餾水中,仔細辨別有無寄生物。從第一組開始,接蜂后每隔12h解剖被寄生煙粉虱若蟲,隨機抽取寄主進行解剖,每個培養皿中解剖到5頭被寄生的寄主為止,觀察并記錄淺黃恩蚜小蜂的形態特征和發育階段,測量蟲體大小。每隔12h解剖觀察并記錄25頭淺黃恩蚜小蜂的發育狀況。直到預蛹階段為止。發育歷期計算方法統計每次解剖中各發育階段淺黃恩蚜小蜂的比例,若某一發育階段的蟲態占當批解剖總量的50%,則判定該解剖時間為淺黃恩蚜小蜂全部進入該發育階段的時間,統計該發育階段所需時間時僅統計該解剖時間進入該發育階段的蟲數以及此前進入該發育階段的蟲數。1.3.2預蛹到羽化的發育仍然按照本章1.3.1的方法進行接蜂,但是不需要解剖,接蜂后置于光照培養箱中,適時加水勿使葉片干枯,并及時清除羽化的煙粉虱成蟲。待到有預蛹出現時將葉片用數碼相機進行拍照,A4紙打印后在紙上標注每頭預蛹的位置并記錄出現的時間,此后每隔12h觀察一次,跟蹤記錄每頭預蛹的發育情況,直至羽化。以上實驗條件為溫度25士rC,相對濕度70%75%,光照周期14:10(L:D),光照強度35001x左右。2、結果與分析本實驗條件下,雌性淺黃恩蚜小蜂從卵到成蟲的發育歷期為12.80d,其中卵期1.90d,一齡幼蟲1.05d,二齡幼蟲1.02d,三齡幼蟲2.21d,預蛹0.78d,黑蛹5.70d。各發育階段蟲體大小的測量數據顯示,體寬從卵到黑蛹持續增加,而體長以三齡若蟲為最長。將所得各蟲態發育歷期與本章第二節中得出的成蜂壽命相結合,得到完整的雌性淺黃恩蚜小蜂個體發育數據。2.1卵到三齡的發育通過隨機解剖的方法得到每隔12小時寄生蜂的發育情況,計算得出發育到該階段所需的時間以及該階段的發育歷期(表2)。表2雌性淺黃恩蚜小峰從卵到三齡的發育歷期<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2預蛹到羽化的發育預蛹到羽化階段通過跟蹤標記的方法統計每個蟲態的發育歷期,如下表3所示。表3雌性淺黃恩蚜小蜂從預蛹到羽化的發育歷期<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3各發育階段形態描述利用目鏡上的刻度測量蟲體大小,測量結果如下表4所示:表4各發育階段蟲體大小的測量數據<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卵新產的蜂卵呈長橢圓形,乳白色半透明,一端較圓鈍,另一端有一比較尖細的小柄。長約0.171土0.002mm,寬約0.045±0.OOlmm。隨著胚胎的發育,卵內部逐漸變得不透明,內容物與卵殼之間的界限也更加清晰。孵化過程中,卵的體積明顯增大,最后從頭部開始掙脫掉卵殼。雖然淺黃恩蚜小蜂為單寄生蜂,但是在解剖的75頭寄主中,最多的有五枚卵,其次還有三枚卵和兩枚卵的情況,這種"多寄生"情況占總數的17.31"多寄生"的卵如果其中一枚先孵化出來,并不影響其它卵的孵化,而作為單寄生蜂,最終在一個寄主中只會羽化出一頭成蜂,這意味著其他卵雖能正常孵化,但是并不能正常發育為成蜂。解剖情況如下表5所示表5雌性淺黃恩嫁小蜂在每頭寄主內的產卵數解剖數內含寄生卵情況75含卵數一枚二枚三枚四枚五枚六枚解剖到的數量6284010占總數比例(%)82.710.75.3/1.3/一齡幼蟲剛剛孵化出的一齡幼蟲是通體透明的,蟲體細長,頭部鈍圓,不斷地扭動軀體,非常活躍。它可以在寄主體內來回游動,蟲體長約0.224士0.012mm,寬約0.085±0.006mm。末端有一條清晰可見的"小尾巴",有時還可見到剛蛻下的卵殼附著其上。在一齡的早期所有體節都不是很明顯。發育后期,在80倍顯微鏡下可以清晰的觀察到13個體節,其中包括3個胸節和10個腹節。一齡后期,幼蟲變得更加粗壯,活動也顯得遲緩,蟲體透明度明顯降低。二齡幼蟲二齡幼蟲是體節最為明顯的一個齡期,并且在第13體節上有一個紐扣狀的結構,這是一齡幼蟲末端的"小尾巴"演化而來。蟲體長約0.350±0.031,,寬約O.091土0,005mm。體表仍然是透明的,故而體內大部分臟器在解剖鏡下能夠觀察到。二齡幼蟲已經消耗了寄主一部分的體液,寄主的一些未成型內部器官開始消解,但是還沒有遭到完全的破壞。三齡幼蟲整個發育過程中體長最長的便是三齡若蟲。在三齡最初期,可以觀察到蛻至腹部末端的二齡幼蟲表皮。三齡幼蟲體長約0.596士0.035mm,寬約0.201士0.009mm。隨著寄生蜂幼蟲的發育,在三齡前期寄主的體液已經被消耗掉了大半,寄主內臟被消解為淡黃色的顆粒。隨著三齡幼蟲的進一步取食,形成一個所謂"半干燥"的環境,這是重寄生發生的最適階段。此時在80倍解剖鏡下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體節上的氣門。三齡后期,寄生蜂將耗盡寄主最后一點體液,為進入蛹期做好準備。在此之前取食所形成的糞便都積存在體內,這樣能保持取食環境的清潔。三齡末期幼蟲體內的糞便由黃色變成淺棕色,所以透過寄主的表皮可以看到彎曲的寄生蜂幼蟲。此后,三齡幼蟲會向寄主的前端蠕動,在寄主后面的瓶型孔兩側留下25粒深棕色的糞便。排便是即將進入蛹期的標志。如圖4.3所示。預蛹預蛹是介于三齡和黑蛹之間的一個特殊齡期,此齡期己經完全具有蛹的特征,不食不動,通體透明。體長約0.562±0.033mm,體寬約0.391土0.013mm。在預蛹的后部兩側,堆積著排出的深褐色糞便。黑蛹預蛹的蛹殼是無色透明的,在較短的時間里(0.78d)蛹殼變成黑色,整個蛹體也變得扁平,這便是所謂"黑蛹"了。黑蛹長約0.582土0.020mm,寬約0.410土0.011mm。解剖出來的黑蛹體壁平滑,有光澤,頭、復眼、翅鞘和足都清晰可見。特別是在黑蛹的末期,頭部、紅色單眼、暗紅的復眼、觸角、翅和足都可以透過寄主的蛹殼觀察到。雌蜂的整個蛹期大約5.7天。權利要求1、一種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采集和繁殖蜂種1)采集蜂種在粉虱發生嚴重的田間植株葉片上,采集被淺黃恩蚜小蜂寄生的黑蛹;2)蜂種提純和優選將采集的淺黃恩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5-27℃、RH.60-70%條件下發育,羽化出蜂后,轉接到煙粉虱若蟲體內,然后通過對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貯存特性和對目標害蟲卵的搜索能力檢測試驗,選擇優良蜂種;3)蜂種擴繁分別對淺黃恩蚜小蜂雌、雄蜂種進行擴繁,積累足夠的淺黃恩蚜小蜂種蜂數量;4)蜂種保存淺黃恩蚜小蜂發育到初蛹期時,立即貯入10-12℃、RH.50-60%條件下保存;(2)生產寄主按常規栽培方法播種、移苗和定植寄主植物,在光照充足,20-27℃變溫條件下的清潔室內,培育寄主植物;當寄主植物苗長到5片真葉時,單株定植于花盆內;每隔兩周種植一批寄主植物,每批苗84株;7-8片真葉時備用;(3)粉虱的接種繁殖1)粉虱蟲源的準備將7-8片真葉的的清潔寄主植物放入繁蜂室,接種粉虱成蟲,當子代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備用;2)搬入待接種的寄主植物苗進行粉虱接種,葉背面每平方厘米有卵35粒以上時,即可結束接種;3)接種產卵完成后,搖動粉虱產卵籠罩中的寄主植株,趕走大量粉虱成蟲后;4)將其中的77盆搬出,移入到塑料薄膜密封罩中熏蒸,熏蒸4小時,殺死遺留粉虱成蟲,移入粉虱若蟲發育室;5)留下7盆植株,用于更換作為蟲源的老植株,每周換7盆,3周換完;更換時將老植株拔下,待粉虱成蟲全部羽化再清理出去;(4)粉虱若蟲發育將熏蒸處理過的、帶有煙粉虱卵的寄主植株移入另一籠罩內培育,并加強管理促進葉片生長,待粉虱若蟲發育到2-3齡時備用;(5)小蜂接種及培養將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寄主植株77盆移入,移入小蜂黑蛹或成蜂,將淺黃恩蚜小蜂成蜂接種到帶有2-3齡粉虱若蟲的寄主植株上,以每平方厘米葉片上有一頭小蜂成蟲為宜,36至48小時后,去除成蜂;(6)雄蜂的培育在被寄生的粉虱若蟲發育7天時,移出7盆放入雄蜂的培育室,接入正羽化的雌成蜂,產卵24-48小時后去除成蜂,當發育7天時,放入清潔苗,誘引粉虱成蟲,2至4天后采收、包裝或冷藏備用;(7)小蜂和粉虱分離及蜂蛹收集1)接種小蜂后,當小蜂黑蛹零星出現時移出培育室,同時將寄主植物苗熏蒸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小蜂成蟲;2)將帶黑蛹的寄主植物植株移入分離室,使未被寄生的粉虱大量羽化,然后搬出室外進行熏蒸,殺死滯留在葉片上的粉虱成蟲;3)在未被寄生的粉虱成蟲大量羽化時,在分離室放入清潔苗,誘收分離室的粉虱成蟲;4)采摘黑蛹葉片,粘制蜂卡,包裝儲藏以供配送或直接田間應用;(8)留種采摘收集時,選取發育健康,蛹殼有光澤的小蜂黑蛹作為種蜂,雌、雄分別儲藏,備用下次育種時的小蜂接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時間為接種24-36小時。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期間,需經常搖動作為蟲源的植株,同時也輕輕晃動新苗4-5次,使產卵均勻。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3)所述粉虱的接種,接種后使用吸有敵敵畏原液的濾紙條熏蒸。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種的時候最好保證小蜂羽化期和若蟲2-3齡期相吻合。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蜂的蜂蟲比例為l:20-30。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5)所述小蜂接種,接種的淺黃恩蚜小蜂雌雄比為10: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其中步驟(7)所述的小蜂和粉虱分離及蜂蛹收集,配送或田間應用時以雌、雄蜂按l:10比例。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淺黃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集和繁殖淺黃恩蚜小蜂蜂種;生產寄主;粉虱的接種繁殖、發育;小蜂接種培育;雄蜂的培育;小蜂和粉虱分離,蜂蛹收集、制卡,同時留種。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案完善了優勢蜂種選擇、繁蜂和放蜂技術,實現了優質、高效、大批量繁殖淺黃恩蚜小蜂,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應用于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
技術領域:
,用于防治溫室粉虱、煙粉虱等農林害蟲,滿足生產的需要。文檔編號A01K67/00GK101390505SQ20081022494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8日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8日發明者周長青,帆張,張君明,晨羅申請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