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度鹽堿地棉花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栽培方法,具體來說是在中度鹽堿地種植棉花的方法。特別適合含鹽量0.40.8%的中度鹽堿地。技術背景我國產棉區有大量鹽堿地,利用棉花耐鹽性強的特點發展鹽堿地植棉,是解決糧棉爭地矛盾、穩定棉花生產規模的有效途徑。鹽堿地植棉一般是在大水壓鹽和地膜覆蓋等措施的保證下,采用中早熟品種、適期早播種、中等密度,但這一傳統技術一般只適合含鹽量在0.3%以下的棉田,而且受低溫、鹽堿的影響,仍時常出現缺苗斷壟、棉花晚熟等現象,導致投資大、用工多、效益低。為滿足鹽堿地種植棉花的需要,國內多家單位曾經從不同的角度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培育耐鹽品種,盡管目前可以通過轉基因或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定向培育一些有特殊性狀的新品種,但目前仍未見在生產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轉基因抗鹽棉花品種,抗鹽棉花品種的選育任重道遠;二是研發抗鹽劑,山東師范大學在"植物抗鹽劑提高鹽堿地作物產量的依據和效果(王寶山、張寶澤,《山東農業科學》,1995,NO.6,3133)"—文中公開了一種抗鹽劑,只是該產品自推出到現在己有10年多的時間,但并沒有在生產中有規模的利用,究其原因在于大田條件下增強抗鹽性的效果比較有限,且需要浸種,使用不便;三是采用農藝技術,國內眾多棉花科技工作者和植棉農民相繼發明了開溝跺鹽和老溝種植等針對鹽堿地的棉花栽培方法,張存信在"鹽堿地棉花播種保苗技術"(《江西棉花》,1997,No.1,19~20)—文中對此做了詳細介紹。劉圣田和韓長勝在"鹽堿地棉花雙膜覆蓋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棉花學報》,1997,No.5,261266)公開了一種利用塑料薄膜小拱棚加地膜覆蓋的方法在鹽堿地栽培棉花的雙膜覆蓋栽培法,有較好的增產效果。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用工成本高,這些傳統技術的應用規模和增產效果表現得越來越有限。總之,利用現有栽培方法,只適合在含鹽量低于0.3%的鹽堿地植棉,對于含鹽量高于0.3%的鹽堿地,則必須另辟蹊徑。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中等程度含鹽量鹽堿地植棉的方法,重點解決鹽堿地傳統栽培法中棉花成苗立苗難、缺苗斷壟嚴重、棉花晚發晚熟等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晚春播、高密度播種時間5月15日~5月20日期間播種,密度5000~6000株/畝,一律采用條播,提倡采用脫絨包衣種子;含鹽在0.5%及以上的棉田必須淡水壓鹽,壓鹽安排在播種前2635天,用水量70~100立方/畝;開深溝播種、推遲放苗利用機械或人工先開出深12cm、底寬5cm、開口15cm的播種溝,將種子播于溝底覆土2.5cm左右,然后用地膜平蓋播種溝,于播種溝的兩側拉緊并壓實,形成一個倒梯形的小空棚;種子發芽出苗后,推遲放苗,棉苗可在溝內膜下生長10~15天,待長出真葉后根據長勢和氣候將棉苗放出膜外;放苗前,要經常檢查,一旦棉苗頂端將觸及地膜,就要及時放苗,以防高溫傷苗;適早追肥、全程化控中上等地力棉田,全部氮肥于盛蕾期一次施入,中等或偏下地力于初花期一次施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T15公斤;底肥沒有施磷鉀肥的要追施適量磷鉀肥;盛蕾期每畝以水10~15千克、縮節安0.5~1.O克的稀釋液噴施;初花期每畝以水15~25千克、縮節安廣1.5克的稀釋液噴施;盛花期每畝以水3(T40千克、縮節安1.5,.5克的稀釋液噴施;干旱年份酌情減少縮節安用量4555%或減少12次化控次數,多雨年份要酌情增加縮節安用量4555%或增加2~3次化控次數;增加或減少的化控次數可以在任何花期,但最終株高控制在75~85cm;免整枝、早打頂通過高密度和全程化控,棉株上的營養枝甚少,因此不用整枝,但根據后期氣候條件和棉花發育早晚,在7月20日前打完頂心;為防止早衰,凡在6月10日以前現蕾的棉田應于現蕾后8~12天摘除底部24個早蕾,或者直接打掉下部2個枝。其它未提及的大田管理措施如澆水、中耕、治蟲等按常規方法進行。本發明的方法最適合采用短季棉品種,其全生育期在115天以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方面通過套種短季棉通過提高密度和早打頂等措施促進棉花早熟,另一方面通過推遲播種、開深溝播種和推遲放苗時間、全程化控和免整枝等,既有效解決了傳統栽培技術中成苗立苗難、缺苗斷壟嚴重和棉花晚熟等問題,也通過縮節安化控處理、免整枝等措施節約了生產成本,從而實現了高產穩產、節本高效的目標。為中度鹽堿地提供了一種種植棉花實現高產、穩產、節本、增效的方法。該技術適合在含鹽量0.4%~0.8%的中度鹽堿地應用,根據多年多點試驗,如在含鹽量低于0.3%的鹽堿地采用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多數情況下沒有增產效果;在含鹽量高于0.8%的鹽堿地采用該技術,棉花產量過低,效益也不理想,宜改良后再植棉。在含鹽0.4%~0.8%的鹽堿地籽棉產量可以比較容易實現200~2501^/畝,增產15~30%,產量和效益提高顯著。為說明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和相關原理,下面根據我們多年來的系列研究和測定結果,以及本發明與傳統栽培技術的對比結果來進一步闡述該發明。短季棉品種具有晚播早熟的特性一方面是因為短季棉花芽分化開始比春棉品種早。我們利用解剖學研究發現,短季棉品種魯棉研19號(簡稱魯19)和中棉所16號(簡稱中16)在第2片真葉展開時已開始花芽原基的分化,而中熟棉花品種中棉所12號(簡稱中12)和魯棉14號(簡稱魯14)在第4片真葉展開時才開始花芽分化。進一步利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技術研究發現,短季棉魯棉研19號、中棉所16號、中棉所12號和魯棉14號4個品種在開始花芽分化時,主莖頂芽內皆出現IAA含量低峰和過氧化物酶活性高峰,說明棉花花芽分化與IM含量的降低有關,而IM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過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所致(表l、表2)。另一方面是因為光合產物向生殖器官的側重分配促進了短季棉的生殖生長。利用"C同位素示蹤技術發現,苗期"C同化物的分配在兩組供試品種間己出現差異,早熟品種運往頂芽的多,運往根中的少,而中熟品種則相反。"C光合產物運出比例,短季棉品種稍高于中熟品種。盛蕾期短季棉品種運往棉蕾的14c同化產物明顯高于中熟品種(表3)。短季棉"C光合產物苗期較多運向頂芽、盛蕾期主要運向棉蕾的特點,促進了這些部位和器官的生長發育,因而早熟。地溫回升后播種可以有效緩解鹽堿的不利影響鹽堿地棉花出苗難、保苗難、缺苗斷壟、晚發遲熟的主要原因是低溫和鹽害的交互作用。試驗證明,地溫回升后播種短季棉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1999年我們在東營市東營區0~10cm土壤含鹽量為0.35%左右的鹽堿地分期播種短季棉中棉所30號,發現露地直播條件下,4月15日播種,出苗率只有20%,成苗率則更低(12%);而推遲到5月15日地溫回升后播種,出苗率達到73%以上,成苗率達到70%,基本上可以實現一播全苗。由于推遲播種基本沒有改變含鹽量和土壤水分的變化,出苗率的提高應主要得益于溫度的提高,5月15日土壤溫度達到19.3°C,比4月15日提高了5.4°C(表4)。由此可見,濱海鹽堿地采用短季棉晚播種對于出苗、成苗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表l、不同熟性棉花品種花芽分化期間IAA含量(ng/gFw)的變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表2、不同熟性棉花品種花芽分化期間過氧化物酶活性(OD/min.g)的變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表3不同熟性棉花品種"C同化產物向各器官的分配比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4播種時間和播種方式對鹽堿地短季棉出苗和成苗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注土樣深度為(Tl0cm,地膜覆蓋的結果為膜下土壤的測定值,深溝播種的結果是膜下溝底土壤的測定值。深溝播種、遲放苗與短季棉晚春播技術有機結合的效果明顯在地膜覆蓋或者深溝播種蓋地膜的條件下,無論何時播種,地膜覆蓋或者深溝播種蓋地都表現出明顯的增溫、保墑和抑鹽的作用,與露地直播相比,地膜覆蓋和深溝播種蓋地膜皆可顯著提高出苗和成苗率,尤以深溝播種蓋地膜的效果最為明顯。但是,4月15日播種,即使采用地膜覆蓋或者深溝播種蓋地膜,出苗和成苗率也分別只有30%~40%和50%60%,而推遲到5月15日播種,則地膜覆蓋的出苗率達到80%,成苗率達到72%以上,深溝播種蓋地膜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會更高(表4)。可以看出,通過推遲播種和深溝播種蓋地膜,可以大大提高出苗、成苗率,是實現鹽堿地棉花一播全苗的有效技術途徑。播期和密度的配置2003年在東營區對短季棉魯棉研19號的播期和密度進行了試驗。試驗地(Tl0cm土壤含鹽量0.32W,全部采用地膜覆蓋,在施足有機肥的前提下,重施花鈴肥。結果表明,5月1日播種,雖然棉花的霜前花率達到100%,但大田中明顯可以看出棉花出現早衰,因此棉株總鈴數少,產量在70kg/畝左右,這一產量要遠遠低于4月中旬播種的春棉品種;5月15日播種,以密度5000株/畝的產量最高,達到85kg/畝以上,霜前花率也達到90%;5月30日播種,盡管在密度6000萬株/畝時的產量也可達到70kg/畝以上,但霜前花率較低(表5)。根據試驗結果,結合在濱海鹽喊地示范種植短季棉的情況,播期宜在5月15日至20日。這段時間內,由于地溫已比較有利于棉花出苗,因此溫度不再是出苗的主要限制因子,棉花播期的確定應主要考慮棉田墑情,應選擇墑情最佳的時間播種,以實現一播全苗。短季棉的密度應該和播種期合理配置起來。基本原則是,5月5~10日播種,密度4000~5000株/畝;5月1020日播種,密度在5000株/畝左右,5月20日以后播種,密度應加大到6000株/畝左右。表5不同播期和密度配置條件下短季棉的產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短季棉純作示范種植效果。20042005年在昌邑市、東營區和惠民縣以33B為對照,對短季棉種植技術的效益進行了研究。010^土壤含鹽量為0.45%~0.49%,每點示范小區面積100m2,重復三次。短季棉品種為魯棉研19號。三點平均產量和效益情況列于表6。表6鹽堿地種植短季棉的效益情況<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皮棉按8元/kg計,棉子按0.8元/kg計,人工按8元/個計。從表6所列示范效果看出,以4月15日播種的春棉33B的產量最高,短季棉魯棉研19號春播產量遠遠低于33B,效益也不如種植33B。但是,5月15日播種33B,產量最低,效益也最差,而這時種植短季棉魯棉研19號,產量雖比4月15日播種的33B略低,但由于短季棉生育期短,相應的物化投入和人工投入減少,因而效益最高。我國內陸棉區有鹽堿地棉田1000多萬畝,其中僅山東就有近400萬畝鹽堿地棉田,尚未開墾植棉的鹽堿荒地面積更大。這些鹽堿地中,大約有800多萬畝適合采用該技術。只要技術運用得當,在含鹽0.4%0.8%的鹽堿地籽棉產量可以比較容易實現20(T250kg/畝,比運用傳統技術種植春棉品種增產1530%,且投資沒有任何增加,產量和效益提高顯著,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圖為開深溝播種出苗后的效果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魯棉研19號為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種植方法1、品種與土壤魯棉研19號為短季棉品種,采用脫絨包衣種子。土壤含鹽量0.65%,于4月20日前進行大水壓鹽,畝用水量80立方,以降低播種層土壤含鹽量,并為棉花播種造墑;于5月15日前后精細整地(耕、耙)準備播種,整地時畝施土雜肥2立方、過磷酸鈣30公斤、尿素20公斤。2、播種與放苗于5月20日進行播種,行距90cm;播種前利用機械或人工先開出深12cm、底寬5cm、開口15cm的播種溝,再將種子播于溝底覆土2.5cm左右,然后用地膜平蓋播種溝,于播種溝的兩側拉緊并壓實,形成一個倒梯形的小空棚;種子發芽出苗后,推遲放苗時間,棉苗在溝內膜下生長12天后長出真葉,將棉苗放出膜外,并將放苗口用土壓緊,以免大風揭膜或膜下雜草生長。棉花留苗密度為6000株/畝,行距80cm,株距14cm。3、追肥與化控于初花期畝追施尿素15公斤。從現蕾開始,每10天左右噴一次縮節安,按照前輕后重、看天看苗調整的原則進行化控。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每畝各噴施縮節安0.5~1.0克(對水10~15千克噴施)、廣l.5克(對水1525千克噴施)和1.5~2.5克(對水3040千克噴施);最終株高控制在75~85cm;4、整枝與打頂通過高密度和全程化控,棉株上的營養枝甚少,不用人工去除營養枝(整枝),但應于7月20日對棉花打頂心,打頂時打去棉花頂尖的一葉一心;注意棉花如在6月10日以前現蕾,應于現蕾后10天左右摘除底部2~4個早蕾,或者直接打掉下部2個果枝。5、其它未提及的大田管理措施如澆水、中耕、培土、治蟲等按常規方法進行。權利要求1、一種中度鹽堿地棉花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晚春播、高密度播種時間5月15日~5月20日期間播種,密度5000~6000株/畝,一律采用條播,提倡采用脫絨包衣種子;含鹽在0.5%及以上的棉田必須淡水壓鹽,壓鹽安排在播種前26~35天,用水量70~100立方/畝;開深溝播種、推遲放苗利用機械或人工先開出深12cm、底寬5cm、開口15cm的播種溝,將種子播于溝底覆土2.5cm左右,然后用地膜平蓋播種溝,于播種溝的兩側拉緊并壓實,形成一個倒梯形的小空棚;種子發芽出苗后,推遲放苗,棉苗可在溝內膜下生長10~15天,待長出真葉后根據長勢和氣候將棉苗放出膜外放苗前,要經常檢查,一旦棉苗頂端將觸及地膜,就要及時放苗,以防高溫傷苗;適早追肥、全程化控中上等地力棉田,全部氮肥于盛蕾期一次施入,中等或偏下地力于初花期一次施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沒有施磷鉀肥的要追施適量磷鉀肥;盛蕾期每畝以水10~15千克、縮節安0.5~1.0克的稀釋液噴施;初花期每畝以水15~25千克、縮節安1~1.5克的稀釋液噴施;盛花期每畝以水30~40千克、縮節安1.5~2.5克的稀釋液噴施干旱年份酌情減少縮節安用量45~55%或減少1~2次化控次數,多雨年份要酌情增加縮節安用量45~55%或增加2~3次化控次數;增加或減少的化控次數可以在任何花期,但最終株高控制在75~85cm;免整枝、早打頂通過高密度和全程化控,棉株上的營養枝甚少,因此不用整枝,但根據后期氣候條件和棉花發育早晚,在7月20日前打完頂心;為防止早衰,凡在6月10日以前現蕾的棉田應于現蕾后8~12天摘除底部2~4個早蕾,或者直接打掉下部2個果枝。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鹽堿地棉花栽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短季棉品種,其全生育期在115天以下。全文摘要一種中度鹽堿地棉花栽培法,屬于植物栽培領域,主要解決鹽堿地種植棉花的問題。該方法是,采用生育期115天左右的短季棉品種,于5月中旬地溫回升后播種;采用開深溝播種,地膜覆蓋,出苗后推遲放苗時間;密度6000株/畝左右,不整枝,只打頂,縮節安(DPC)全程化控,最終株高控制在80cm左右。該方法在實現一播全苗的基礎上,可充分發揮短季棉的群體優勢,既解決了傳統栽培技術在鹽堿地上缺苗斷壟和棉花晚熟的問題,也能實現棉花高產高效。在含鹽量較高(0.4~0.8%)的鹽堿地采用該技術,一般比傳統技術增產15~30%。文檔編號A01G1/00GK101147447SQ200710113379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6日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6日發明者薇唐,張冬梅,李維江,振羅,董合忠,辛承松申請人:山東棉花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