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稻種植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鎘是一種半衰期很長的有毒重金屬和環境污染物,除了會引起人和動物的急、慢性中毒外,還具有較強的致癌作用。近年來,由于工業"三廢"、污灌以及大量施用農藥、肥料等原因,農田重金屬污染加劇,稻米重金屬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根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2年和2003年對我國各地稻米質量安全普查的結果,稻米的質量安全問題之一是鎘、鉛等重金屬超標,超標率均超過10%,一些污染地區的稻米含鎘量高達0.4-1.0mg/kg,遠超過我國谷物中鎘的最高許可含量O.2mg/kg,已威脅到食物安全和人體健康,控制和降低稻米鎘污染亟待解決。通過選用鎘低積累品種和通過農藝技術措施降低土壤中有效態鎘水平是目前控制水稻鎘積累的兩條重要途徑。針對當前稻田土壤以及稻米重金屬鎘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國內外開展了大量有關水稻鎘低積累品種篩選和農藝栽培技術研究。水稻(稻米,下同)鎘積累存在極顯著的品種間差異是水稻鎘低積累品種篩選的本質與基礎。然水稻鎘積累的品種間差異并非穩定的持久的差異,這種差異與水稻利用礦質元素的代謝途徑密切相關,甚至是這些代謝途徑決定了這種差異,如水稻對鐵元素的利用途徑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水稻鎘的積累。當前對鎘低積累水稻品種的篩選并沒有把上述因素考慮在內,因此篩選出來的鎘低積累品種往往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甚至年度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在當前生產上,國內外還沒有任何一個水稻品種可用于鎘低積累稻米生產。土壤中能夠被植物所吸收的鎘(有效態鎘)是影響水稻鎘吸收與積累的重要因素。因此,通過農藝栽培技術措施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態鎘含量來降低稻米鎘積累是有其理論基礎的。故當前有關通過稻田肥水調控、土壤pH調控、土壤氧化還原電位調控等途徑降低稻米鎘積累的研究已在國內外廣泛開展。肥水調控就是通過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灌溉技術來降低稻田有效態鎘含量,其中長期淹水灌溉是比較有效的一條途徑,然長期淹水灌溉耗費大量灌溉水,這對于水資源曰益嚴重的我國北方地域以及一些南方干旱地域是不現實的,也不利于水稻生長,其利用價值十分有限。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態鎘含量也是一條比較有效的技術路徑,但是該技術存在極大的弊端。在土壤pH值提高的同時,土壤中有效態鐵、鋅、錳、銅、鎳等金屬礦質營養元素含量大幅下降,嚴重損害水稻生長和影響稻米產量。而調控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也只是當前的理論推測,在實際研究和生產中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依據水稻植株利用土壤鐵元素機制的多樣性以及鎘可通過水稻根系鐵吸收利用系統進入植株體內,并通過鐵轉運系統進入稻米的原理,設計提供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鎘以二價態形式存在,其化學特性與Fe2+、Zn2+等極為相似,極易在土壤-作物系統遷移。研究表明,作物對鎘的吸收和積累與植株利用環境中鐵元素的分子機制密切相關。作物利用土壤鐵元素存在多種途徑。有效態鐵含量較高時,作物采用低親和鐵吸收轉運系統。有效態鐵含量較低時,非禾本科植物則采用高親和的鐵吸收轉運系統策略I;而禾本科植物則采用高親和鐵吸收轉運系統策略n,水稻植株中還存在一套高親和鐵吸收轉運系統類策略I,其可直接吸收「62+和鎘,且Fe2+和鎘存在強烈的拮抗作用。依據鐵吸收轉運系統受環境有效態鐵調控和Fe2+與鎘相互拮抗這一分子、生理原理,通過研究和實踐,最終研制出了一條全新的可有效控制稻米鎘積累的鐵肥調控技術。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土施鐵肥,改善稻田土壤有效態鐵含量和提高土壤亞鐵含量,調控水稻植株鐵營養代謝途徑,抑制水稻植株(包括根系、莖葉、稻谷等)中的鐵高效吸收、轉運系統,從而抑制水稻植株中吸收和轉運鎘的代謝途徑,并且通過亞鐵強烈拮抗鎘的吸收和轉運,降低和控制稻米鎘積累,具體包括1)于稻田秧苗移栽前整地時,在土壤中施入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75-150公斤/公頃,并與土壤充分混勻;2)分別于水稻孕穗初期、灌漿期時,分別撒施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25-70公斤/公頃;3)施入亞鐵螯合物3-5天內稻田灌水;4)以后每年亞鐵螯合物的施用方法相同,施用量減半。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亞鐵螯合物為EDTA二鈉亞鐵(EDTA.Na2Fe)或富馬酸亞鐵(C4H2Fe04)。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l)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90-140公斤/公頃。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l)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110-130公斤/公頃。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35-70公斤/公頃。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40-60公斤/公頃。本發明使用的亞鐵螯合物來源廣泛,使用成本低,該方法普遍適用我國各地的鎘重、中、輕度污染區域,能顯著降低稻米中的鎘含量,稻米鎘含量降低幅度在75%以上,精米鎘含量低于0.2mg/kg,低于國家谷物鎘含量的最大限制標準。且能顯著提高稻米中的鐵、錳、銅等微量礦質營養元素含量,對水稻生產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適用范圍廣、更為經濟、更為有效,還能提高稻米礦質營養元素,并且克服了現有技術的諸多不利后果。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試驗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歩詳細說明。一、鐵肥控制稻米鎘積累的初步驗證1試驗設計1.1試驗材料準備1.1.1鎘污染土壤準備以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富陽實驗基地利用紫色水稻土培育、并經過兩年水稻種植的鎘污染土壤為本研究實驗土壤。土壤主要理化性狀有機質含量36.9g/kg、全氮2.73g/kg、全磷0.6g/kg、全鉀20.lg/kg、堿解氮232mg/kg、銨態氮9.7mg/kg、速效磷25.2mg/kg、速效鉀65mg/kg、pH值7.3。總鎘含量為5.70mg/Kg,DTPA提取態鎘含量為1.76mg/kg。鎘污染土壤經曬干、粉碎后過60目篩備用。1.1.2秧苗培養以早秈稻中早22和中嘉早32為研究材料。種子用浸種靈浸種48h,經30-35。C催芽24h,播種于經稀硫酸洗凈的砂床,培養試驗用秧苗。1.2實驗設計與處理鐵肥處理設置五個處理①CK;②FeS(V士施處理于秧苗移栽前每Kg干土中添加0.05gFeSO,(以Fe計),充分混勻,秧苗移栽后于孕穗期、灌漿期分別每瓷盆再添施0.2gFeSO.,(以Fe計,以水溶液形式澆灌);③EDTA二鈉亞鐵(EDTA.Na2Fe)土施處理于秧苗移栽前每Kg干土中添加0.05gEDTA.Na2Fe(以Fe計,以水溶液形式澆灌),充分混勻,秧苗移栽后于孕穗期、灌漿期分別每瓷盆再添施O.2gEDTA.Na2Fe(以Fe計);FeSO,葉面噴施處理于水稻孕穗期始,每隔10d噴施0.5g/L的FeS04(以Fe計),共5次;⑤EDTA二鈉亞鐵(EDTA.Na2Fe)葉面噴施處理于水稻孕穗期始,每隔10d噴施0.5g/L的EDTA.Na2Fe(以Fe計),共5次。待秧苗長至5葉1心(帶1蘗),選取生長一致的秧苗移栽于瓷盆,每瓷盆裝llkg干土。每瓷盆移栽2穴、單本移栽。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每處理重復5次,共50盆。肥水管理同常規栽培方式。1.3測定項目與方法于水稻灌漿期用SPAD(SPAD-502,MinoltaCameraCO.LTD.Japan)儀檢測劍葉SPAD值。于水稻收獲期取樣(包括植株和土壤),檢測株高等相關農藝性狀及產量性狀后,將植株根部在l.Ommol/L的EDTA溶液中浸2h,后用蒸餾水沖洗2次。樣品分糙米、精米、地上部(不包括籽粒)、根系,于6(T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將干樣磨碎用于元素測定。土壤在陰干后,粉碎過60目篩。稱取0.500g土壤,加25ml重蒸水,振蕩1h后,用pH計測定土壤pH;稱取1.OOOg土樣,用1.Oramol/LDTPA溶液50ml振蕩提取4h,定量濾紙過濾后,過濾液待測。糙米和精米中Cd含量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GFAAS,SolaarM6,ThermoElemental,America)測定,糙米和精米中Fe等元素含量、地上部、根系及土樣中Cd、Fe等元素采用全譜直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AES,IRISIntrepidIIXSP,ThermoElectronCO.LTD,America)測定1.4數據處理本文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的平均值,數據處理采用DPS軟件中的二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的SSR多重比較。2.結果與分析2.1鐵肥處理對土壤DTPA提取態鐵、鎘含量及pH值的影響土壤pH和土壤有效態鎘含量是影響水稻鎘吸收的重要土壤因素,而土壤中有效態鐵含量則對水稻根系采用吸收利用鐵元素的主要機制有決定性作用。表1結果顯示,土施鐵肥或噴施鐵肥對土壤pH和DTPA提取態鎘含量幾乎沒有影響。土施EDTA.Na2Fe處理后土壤DTPA提取態鐵顯著增加,而其它處理引起土壤DTPA提取態鐵微量增加,但與對照相比并不顯著,說明土施EDTA.Na2Fe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有效態鐵含量。表1.土壤pH及DTPA提取態鐵、鎘含量DTPA提取態元素含量(mg/kg)處理PH-鎘含量鐵含量CK7.38a1.76a180.83b土施FeS047.61a1.75a184.35bFertilizedinsoilEDTA.Na2Fe7.36a1.76a195.23a噴施FeS047.51a1.77a182,17bSprayedonleavesEDTA.Na2Fe7.39a1.79a183.83b表中數據為相同鐵肥處理下6個數據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2.2鐵肥處理對水稻生長和產量性狀的影響表2顯示在不同鐵肥處理下,水稻的生長相關參數并沒有因為鐵肥處理而與對照發生顯著變化,這說明施用鐵肥是不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的。而對于水稻生產來說,產量是最為關鍵的指標。表3表明鐵肥處理對每穴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以及千粒重3個產量關鍵參數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鐵肥不會對水稻產量產生顯著影響,同時也說明對照水稻并沒有產生缺鐵現象。表2.鐵肥處理對水稻生長參數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葉綠素數據為5次重復的均值,株高和地上部干物重數據均為10株植株的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表3.鐵肥處理對水稻參量性狀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每穴有效穗數為10叢平均值,每穗實粒數為5叢每穗平均數,千粒重為5次重復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2.3鐵肥處理對水稻植株鎘、鐵積累的影響2.3.1糙米、精米鎘、鐵積累鐵肥處理對稻米鎘和鐵含量的影響依鐵肥形態和施肥方式而不同(表4)。與對照相比,土施FeS0"噴施FeS04和EDTA.Na2Fe處理極顯著地提高了中嘉早32和中早22兩品種糙米和精米中的鎘含量,而土施EDTA.Na2Fe則極顯著地降低了兩品種糙米和精米中的鎘含量,降低幅度均在77.52%以上,其中精米中鎘含量遠低于0.2mg/kg,在國家限制標準范圍之內。就品種而言,在對照處理下,兩品種稻米中鎘積累并沒有明顯差異,經鐵肥處理以后,中嘉早32稻米中鎘含量卻顯著高于中早22。從總體上看,四個鐵處理對提高稻米鐵含量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與對照相比,土施和噴施EDTA.Na2Fe顯著增加了兩品種的稻米鐵含量,而土施和噴施FeS04雖也提高了兩品種稻米的鐵含量,但也只有中早22稻米的鐵含量達到顯著水平。而就品種而言,四個鐵處理促進中嘉早32稻米鐵含量的提高較中早22更為顯著。表4.糙米、精米鎘、鐵積累處理鎘含it(mg/kg)鐵含量(mg/kg)中嘉早32中早22中嘉早32中早22糙米CK1.072c1.045c32.3b37.7bc土施FeS04EDTA.Na2Fe1.47lab0,241d1.330ab0.193d33.6b54.8a37.5c40.3a噴施FeSO^EDTA.Na2Fe1.583a1.392b1.473a1.242b35.8b56.3a38.8b39.5ab精米CK0.383c0.370c11.2b13.3b土施FeSQ4Q.526ab0.457b11.9b13.7ab<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值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2.3.2水稻植株鎘、鐵積累鐵肥處理對水稻植株鎘鐵含量的影響與鐵肥形態和施用方式密切相關(表5)。土施FeS04、噴施FeS04和EDTA.Na2Fe均導致水稻植株地上部和根系鎘含量的火幅增加,而土施EDTA.Na2Fe卻顯著地降低了水稻植株鎘的積累,其降低幅度在75.7880.52%之間,這種趨勢在兩品種之間完全一致。就兩品種而言,植株對鎘的積累并沒有明顯差異。鐵處理對水稻植株鐵含量的影響因品種、組織器官以及鐵處理不同而異(表5)。四個鐵處理均顯著提高了中嘉早32地上部的鐵含量,其中土施遠高于葉面噴施;而對于中早22,只有土施EDTA.Na2Fe顯著提高了其地上部的鐵含量,其余三處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上部的鐵含量。在根系中,土施FeS04極顯著提高/兩水稻根系中鐵含量,噴施FeSO,雖對中嘉早32根系鐵含量沒有明顯影響,但也顯著提高了中早22根系的鐵含量。而土施和噴施EDTA.Na2Fe顯著降低中嘉早32根系中的鐵含量,但促進了中早22根系鐵的積累,尤其是土施EDTA.Na2Fe。表5.水稻植株鎘、鐵積累<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值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2.4鐵處理對水稻銅、鋅、錳積累的影響2.4.1糙米、精米銅、錳、鋅積累銅(Cu)、錳(Mn)和鋅(Zn)是動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本試驗中,鐵處理對稻米中銅(Cu)、錳(Mn)和鋅(Zn)等微量營養元素有顯著且不同的影響(表6)。土施和噴施鐵肥顯著提高了中嘉早32和中早22稻米(糙米和精米)中的Cu和Mn含量,其中施用EDTA.Na2Fe對銅含量的影響要高于施用FeS04,而對于錳則相反。土施FeS04與噴施FeS04和EDTA.Na2Fe對糙米和精米中的Zn含量均表現出促進作用或無明顯作用,而土施EDTA.Na2Fe則顯著抑制了Zn的積累,這在兩品種間的表現是一致的。表6.糙米、精米銅、錳、鋅積累<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值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2.4.2水稻植株銅、錳、鋅積累鐵肥處理對水稻植株中銅(Cu)、錳(Mn)和鋅(Zn)等微量營養元素的影響與鐵肥形態及施用方式密切相關(表7)。與對照相比,四種鐵肥處理均顯著提高了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銅含量,尤其是根系中,增加幅度幾乎都在1倍以上。施用FeS04(無論土施還是噴施)均顯著增加了地上部和根系中的錳含量,而施用EDTA.Na2Fe對植株錳含量的影響卻因施肥方式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土施EDTA.Na2Fe提高植株的錳含量,但增加幅度卻遠不如施用FeS(^顯著。噴施EDTA.N&Fe,在總體上看來,對植株包括地上部和根系的錳積累卻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施用鐵肥對植株鋅含量的影響較為復雜。土施EDTA.Na2Fe顯著降低地上部的鋅含量,但卻大幅提高根系的鋅含量。噴施EDTA.N&Fe降低了中早22地上部的鋅含量,而對中早22根系以及中嘉早32地上部與根系的鋅含量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土施和噴施FeS04均顯著提高了地上部和根系的鋅含量。表7.水稻植株銅、錳、鋅積累<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FeS043.13c529.23b48.98b2.93bc476.97b50.46b噴施EDTA.Na2Fe5.68a408.33c51.19b4.00a295.17c39.50c根系CK13.60e352.93c62.76d15.30c169.70d53.70dFeS0436.60c1002.27a97.29b27.53b516.63a85.28b土施EDTA.Na2Fe58.48a441.73b139.17a43.40a214.07c68.01cFeS0427.50d382.30c83.24c26.08b369.77b99.68a噴施EDTA.Na2Fe40.45b253.97d69.44d45.93a170.80d69.09c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值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3.結論3.1土施EDTA.Na2Fe可顯著降低水稻根系、地上部以及稻米中的鎘含量。土施EDTA.Na2Fe主要從根系吸收土壤鎘這一階段控制水稻植株鎘的積累,進而降低稻米鎘積累;3.2噴施EDTA.Na2Fe或FeS04、土施FeSO^均顯著增加水稻根系、地上部以及稻米中的鎘含量。說明這些措施不適于稻米鎘積累控制;3.3鐵肥施用對水稻生長以及參量性狀沒有產生明顯影響,說明施用鐵肥對水稻的生長以及稻米生產是安全可靠的;3.4施用鐵肥顯著增加了稻米中的鐵、錳、銅等金屬元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稻米的營養品質。二、鐵肥控制稻米鎘積累的大田驗證在試驗例I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大田鐵肥用量以及富馬酸亞鐵(C4H2Fe04)研究,本試驗目的在于檢測不同鐵肥處理水平下稻米鎘積累情況,以確定鐵肥使用量。l.試驗設計1.1材料與方法本試驗于2006和2007年在浙江省富陽市環山鎮環一村進行。該鎮常年以廢礦煉銅為經濟源。由于廢水大量排放,當地稻田土壤重金屬鎘污染十分嚴重,土壤總鎘含量為4.13mg/kg,DTPA提取態鎘含量1.29mg/kg,不適于水稻生產。本試驗以中嘉早32(簡稱中32)和中早22(簡稱中22)為試驗材料。鐵肥EDTA二鈉亞鐵(EDTA.Na2Fe)和富馬酸亞鐵(C4H2Fe04),以移栽前土施+孕穗初期土施+灌漿期土施進行鐵肥處理,2006年設置0+0+0(CK)、75+25+25(A)、112.5+50+50(B)、150+75+75(C)kg/公頃3個水平(以鐵計)。試驗按大區試驗進行,每大區面積60m2,重復兩次,共16個大區,隨機區組設計。移栽前鐵肥處理于秧苗移栽前整地時,施入亞鐵螯合物,與土壤充分混勻;孕穗初期和灌漿期土施鐵肥分別于孕穗初期和灌漿期將鐵肥與細沙拌勻進行撒施(禁止噴施,見試驗例I)。土施亞鐵螯合物后5天內稻田灌水。其它肥水管理同常規。2007年在2006年試驗基礎上繼續進行相同處理,但鐵肥用量減半。1.2樣品處理與分析于收獲期取樣測定株高、以及考種分析產量性狀。元素分析主要進行精米鎘、鐵含量測定,測定方法同試驗例I。2.結果與分析2.1鐵肥處理對水稻生長和參量性狀的影響本研究中我們于收獲測定了水稻生長參數株高和有效穗數(也是產量參數)和相關參量參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表8)。結果發現兩種鐵肥和三個處理水平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均沒有產生明顯差異。這說明本研究中的鐵肥處理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生產是安全的。表8.株高與參量性狀<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株高重數據均為IO叢植株的均值、每穴有效穗數為IO叢平均值、每穗實粒數為IO叢每穗平均數、千粒重為5次重復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0.05)。200710070666.4勢溢齒被14/165t2.2鐵肥處理對精米鎘、鐵含量的影響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鐵肥處理水平的提高,兩品種精米中鎘含量大幅下降,同時鐵含量大幅增加(表9)。在兩鐵肥的各種水平處理下,精米中的鎘含量均低于國家最高限制值0.2mg/kg,且鐵處理水平越高,精米中鎘含量越低。說明本試驗中采用的兩種鐵肥對于控制稻米鎘積累是十分有效的。表9.精米鎘、鐵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中數據為兩次重復,每重復三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沒有顯著差異(PO.05)3.結論3.1施用亞鐵類螯合物均可降低稻米中的鎘含量,說明施用亞鐵類螯合物可以作為稻米鎘積累控制的重要且有效的農藝技術措施;3.2在一定程度上,隨著亞鐵肥施用量的增加,鐵肥對稻米鎘積累的控制效果越顯著,但考慮肥料成本,建議施用于移栽前土施+孕穗初期土施+灌漿期土施二75+25+25kg/公頃這一鐵肥施用量;而綜合考慮成本與鎘積累,則建議移栽前土施+孕穗初期土施+灌漿期土施二112.5+50+50kg/公頃這一鐵肥施用量.3.3在本研究中三個鐵肥處理對水稻生長和產量沒有明顯影響,但不排除更高鐵肥處理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毒害作用;3.4施肥時期以移栽前、孕穗初期、灌漿期最為關鍵,條件許可下,可在其它時期適當補充施肥。3.5第二年及以后,鐵肥施用量可減半施用,效果與第一年沒有顯著差異。權利要求1.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土施鐵肥,改善稻田土壤有效態鐵含量和提高土壤亞鐵含量,調控水稻植株鐵營養代謝途徑,抑制水稻植株中的鐵高效吸收、轉運系統,從而抑制水稻植株中吸收和轉運鎘的代謝途徑,并且通過亞鐵離子強烈拮抗鎘的吸收與轉運,降低和控制稻米鎘積累,具體包括1)于稻田秧苗移栽前整地時,在土壤中施入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75-150公斤/公頃,并與土壤充分混勻;2)分別于水稻孕穗初期、灌漿期時,分別撒施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25-75公斤/公頃;3)施入亞鐵螯合物3-5天內稻田灌水;4)以后每年亞鐵螯合物的施用方法相同,施用量減半。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亞鐵螯合物為EDTA二鈉亞鐵(EDTA.Na2Fe)或富馬酸亞鐵(C4H2Fe04)。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l)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90-140公斤/公頃。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110-130公斤/公頃。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35-70公斤/公頃。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亞鐵螯合物的施用量為40-60公斤/公頃。全文摘要一種控制稻米重金屬鎘積累的方法,屬于水稻種植
技術領域:
。其特征在于包括1)于稻田秧苗移栽前整地時,在土壤中施入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75-150公斤/公頃,并與土壤充分混勻;2)分別于水稻孕穗初期、灌漿期時,分別撒施亞鐵螯合物,施用量以鐵計為25-70公斤/公頃;3)施入亞鐵螯合物3-5天內稻田灌水;4)以后每年亞鐵螯合物的施用方法相同,施用量減半。本發明使用的亞鐵螯合物來源廣泛,使用成本低,使用該方法稻米鎘含量降低幅度在75%以上,精米鎘含量低于0.2mg/kg,低于國家谷物鎘含量的最大限制標準。且能顯著提高稻米中的鐵、錳、銅等微量礦質營養元素含量,對水稻生產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文檔編號A01G16/00GK101133710SQ20071007066公開日2008年3月5日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發明者徐春美,曹趙云,牟仁祥,王丹英,章秀福,都覃,邵國勝,陳銘學申請人:中國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