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載人型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載人型插秧機,該載人型插秧機可朝前后方向折 曲地構成轉向柱,以使得可選擇地從行走機身上和從行走機身前方進 行前輪的轉向操作。
背景技術:
以前,存在這樣的載人型插秧機,該栽人型插秧機在進行通常的 插秧作業時,可在操作者搭乘于行走機身的狀態下朝前進方向進行轉 向操作,另一方面,在越壟或相對卡車等運輸設備裝載或卸下的場 合,操作者可在從行走機身下來的狀態下操作行走機身。作為這樣的 載人型插秧機,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這樣一種構成,其中,在前后
4輪驅動的行走機身的后部側搭載發動機和變速箱,立設于行走機身前 部的構架的下操作軸與將用于前輪轉向的方向盤安裝于上端的上操作 軸通過具有傾斜支點的萬向聯軸節連接,可改變前后傾斜角度。
在專利文獻1中,在可自由回轉地內裝了上操作軸的筒(柱)的 下端,將多個凹部形成于固定到上述傾斜支點近旁的固定凸輪的上側 外周。另一方面,在立設于行走機身前部的機罩的內面,可上下回轉 地設置傾斜鎖桿,該傾斜鎖桿由彈簧朝下方施力,朝下突設于該傾斜 鎖桿的突部可選擇地嵌合到上述多個凹部中的一個,這樣,可保持為 適當改變了上述筒的前傾角的姿勢。另外,在機罩形成上述筒可通過 的、沿行走機身的前后方向伸長的長孔。傾斜鎖桿朝接近搭乘于行走 機身的操作者的向后方向突出。
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在行走機身前部的機罩的一側部位設有 主離合器踏板。操作者坐到行走機身的比方向盤更靠后的部位的座 席,當該主離合器踏板由操作者用腳踩下時,切斷從發動機到變速箱
的動力傳遞。另外,公開了這樣的構成,即,在上述主離合器踏板的 臂部固定輔助桿的基部,使輔助桿的前端比行走機身更延伸到前方 (參照圖1)。
按照該構成,操作者在搭乘于行走機身的狀態下,以及下到在行 走機身的前方的地上,都可進行方向盤的轉向操作和主離合器的連接 切斷操作。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574680號公報(參照圖1、圖4及圖
然而,按照專利文獻1的構成,在前輪驅動的傳遞機構中具有前 輪差動裝置,將發動機的回轉動力均勻地分配到左右前輪,所以,對 于某些田壟或其近旁的田地地面的狀況,前輪的左右任一方可能打 滑,不能順利地進行越壟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前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種載人型插秧機,對于該載人型插秧機,操作者下到地上、在行走 機身的前方可進行轉向操作,而且在前輪差動裝置施加差速鎖止作 動,可確保地上操作的可靠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記載的本發明的載人型插秧機在 具有左右一對前輪和后輪的行走機身前部配置發動機等動力部,在行 走機身后部可升降地連接插秧裝置;其中在上述行走機身前部,比 上述發動機的配置位置更靠前側地立設上述前輪的轉向用的下柱,相
的上柱,可選擇地從行走機身上和該行走機身的前方進行操作,另一 方面,在設于上述行走機身的變速箱設置對于上述左右兩前輪的差速 鎖止機構,另外,具有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與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 機身的前方的折曲動作進行聯動地使上述差速鎖止機構動作。
記載于技術方案2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1的載人型插秧機 中,當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折曲時,如下柱的軸線與上柱
的軸線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下,則上述聯動機構使上述差速鎖止機構動 作。
記載于技術方案3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1或2的載人型插秧 機中,具有方向盤鎖定機構,當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折曲 時,如下柱的軸線與上柱的軸線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下,則該方向盤鎖 定才幾構阻止上述方向盤的回轉。
記載于技術方案4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1~ 3中任何一項的載
人型插秧機中,在至少圍住上述發動機和上述柱的前機罩,設置上述
上柱可朝前方通過的、在平面視圖中大致為U字狀的開口部;在上述
上柱設置與其一體地朝前后移動可動蓋體,該可動蓋體從外側覆蓋上
述前機罩的上述U字狀開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地形成;在上述上下柱的
連接部設置用于改變和保持上述上柱的折曲姿勢的姿勢調節機構;上 述姿勢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隨著上述上柱朝前方的回轉角度變大,改
變相對上柱的相對角度。
記載于技術方案5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4的載人型插秧機 中,上述姿勢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與對于上述可動蓋體的前部的輔助 蓋體相關聯地設置。
記載于技術方案6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1 ~5中任何一項的載 人型插秧機中,在覆蓋上述行走機身的上面的車身蓋的上述前輪或上 述后輪的近旁設置開口部,構成上述開口部,使得位于上述行走機身 的前方的操作者可通過上述開口部觀察上述前輪或上述后輪。
記載于技術方案7的發明在記載于技術方案6的載人型插秧機 中,在設于上述后輪的近旁的開口部設置分隔壁,在側面視圖中該分
二 — " ' 、'、、, ,
按照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明,當使栽人型插秧機越壟或從路上經 過傾斜過板往上爬而載置到卡車時,從行走機身下來的作業者(操作 者)繞到行走機身的前方,然后使方向盤靠近行走機身的前方地使上 柱前傾(折曲)。與該上柱的折曲動作聯動,差速鎖止機構作動,左
右兩前輪一體地回轉,不發生僅單側的前輪打滑的現象,所以,起到 可確實地進行越壟作業、裝載到卡車的作業的效果。
按照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明,可由上柱的前傾姿勢的程度選擇差 速鎖止作動狀態(和方向盤鎖定作動狀態)與非差速鎖止狀態(和非 方向盤鎖定作動狀態),當使上柱大幅度前傾動作時,上述差速鎖止 機構作動,成為左右兩前輪的差速鎖止作動,相反,當上述上柱朝行 走機身前方折曲時的下柱的軸線與上柱的軸線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上 時,成為非差速鎖止狀態;因此,操作者可相應于田地的狀態(是否 泥濘)、行走機身(插秧機)的作業條件,選擇上柱的前傾姿勢,提 高插秧機的操作性。
按照技術方案3記栽的發明,在使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 方折曲時的下柱的軸線與上柱的軸線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下地前傾動作 的狀態下,即使用手握住方向盤要使其回轉,也受到鎖定,左右兩前 輪固定(鎖定)在直進方向。因此,不會由地面的的凸凸、斜面使方 向盤從車輪側回轉,可更進一步提高插秧機的直進性能,同時,不需 要為了防止操縱方向盤而牢固地固定方向盤。
按照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明,設置用于改變和保持上柱的折曲姿 勢的姿勢調節機構,該姿勢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隨著上述上柱朝前方 的回轉角度增大而改變相對上柱的相對角度,所以,在操作者下到地 上對行走機身進行操作的場合,可容易地實施使帶方向盤的上柱朝行 走機身前方傾斜的操作。
按照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明,上述姿勢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與相 對上述可動蓋體的前部的輔助蓋體相關聯地設置,所以,在操作者下 到地上對行走機身進行操作的場合,當進行使帶方向盤的上柱朝行走 機身前方傾斜的操作時,不需要在可動蓋體另行設置操作構件,具有 可減少部件數量的效果。
按照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明,當操作者在從行走機身下來的狀態 下從機身前方進行操作時,可一邊確認前輪或后輪的轉動角度、位 置、周圍的狀態等, 一邊進行轉向操作,具有提高操作性的效果。
按照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明,在設于上述后輪的近旁的開口部設 置分隔壁,在側視圖中,該分隔壁與位于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的操作 者對上述后輪的視線大致平行,所以,上述分隔壁的傾斜方向成為后 輪朝上述開口部賊起泥等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由分隔壁阻止來自后輪
的泥通過開口部,所以,可防止泥濺起到車身蓋的上面。另外,具有 操作者容易觀察后輪的效果。
圖l為本發明的載人型插秧機的側面圖。 圖2為載人型插秧機的平面圖。 圖3為拆下車身蓋等的狀態的行走機身的透視圖。 圖4為變速箱、發動機、前橋殼、轉向部分等行走機身前部的左 側面圖。
圖5為示出上柱的傾動狀態的側面圖。
圖6為示出差速鎖止的聯動機構的透視圖。
圖7為示出差速鎖止裝置及其聯動機構的透視圖,用剖面示出變 速箱的一部分的內部。
圖8為示出傾斜機構、姿勢保持機構及差速鎖止的聯動機構的正 面圖。
圖9為傾斜機構的左側面圖。 圖10為傾斜機構和姿勢保持機構的透視圖。 圖ll為示出傾斜機構和姿勢保持機構的放大透視圖。 圖12為示出操作構件與輔助蓋體等的關聯的透視圖。 圖13為示出變速箱的內部機構的平面圖。 圖14為從前方上方觀看行走機身的透視圖。 圖15為車身蓋后部的平面圖。 圖16為車身蓋后部的放大側截面圖。 符號的說明 la主構架
lb副構架 2變速箱 3行走構架 4前橋殼 5后橋殼 7插秧裝置 16車身蓋 16a前部踏板 16b后部踏板 16c中部踏板
16e、 16f平面^L圖中大致呈U字狀的開口部
16g分隔壁
20轉向下軸
21發動機
23轉向上軸
24方向盤
29行走驅動系
30 PTO驅動系
31動力傳遞才幾構
38齒輪式變速機構
40輸出軸
41傳動軸
45下柱
46上柱
47傾斜機構
48姿勢保持機構
66差速鎖止裝置
67聯動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形式。如圖1~圖3所示那 樣,本實施形式的4條栽插式的載人型插秧機的行走機身具有主構架 la和副構架lb。主構架la通過由前后伸長的金屬制的行走構架3連 接變速箱2與后橋殼5而構成,該變速箱2在上面固定發動機21,而 且在左右兩側面安裝前橋殼4。副構架lb通過將矩形筒或圓筒狀的構 架部件配置于上述主構架la的左右兩側進行連接而構成(參照圖2和 圖3)。
變速箱2由沿前后方向伸長的鋁合金等制的一體型箱體構成,將 內部機構收容其中,用螺栓對朝行走機身的左右分割的拼合箱體進行 緊固而一體化。在變速箱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的左右兩側面突設前橋 殼4,在行走構架3的后端部安裝后橋殼5。在前橋殼4的左右兩端安 裝前輪4a,在后橋殼5的左右兩端安裝后輪5a (參照圖l和圖2)。 行走構架3的截面形成為開放狀的朝下匚字形。
在主構架la的后端通過由上下連桿構成的平行連桿機構6可升降 地連接插秧裝置7。插秧裝置7為以前公知的機構,即,包括左右一 對栽插傳動箱11、栽秧臺12、船體13及帶秧爪的栽插機構14;該左 右一對栽插傳動箱11從PTO軸9通過萬向聯軸節10傳遞動力,該 PTO軸9從變速箱2朝后突出;該栽秧臺12前傾配置,上端接近行走 機身的后部;該船體13配置于各栽插傳動箱11的下面;該帶秧爪的 栽插機構14安裝于各栽插傳動箱11的左右兩側, 一邊在田地面與栽 秧臺12的下端間上下升降, 一邊從載秧臺12上將秧墊分成1株1林 地進行栽插。設于主構架la的后端的升降用液壓缸15與平行連桿機 構6相關聯地安裝,可使插秧裝置7進行大范圍的升降移動。
另外,從上方覆蓋主構架la和副構架lb的合成樹脂制的車身蓋 16主要安裝于副構架lb。在該副構架lb上,座席體17安裝于從副構 架lb立設的座席支軸上。在其前方,將前機罩(發動機罩)19固定 于車身蓋16的上面前部。
在車身蓋16中的、比在前機罩19的左右兩側沿行走機身的行進 方向延伸的前部踏板16a更靠左右兩外側的位置,配置用于載置多個 預備秧墊的預備秧臺18 (參照圖l和圖2)。各預備秧臺18的支柱從 副構架lb立i殳。
在前機軍19的內部,配置從后述的變速箱2的上面前端側立設的 轉向下軸20、發動機21和燃料箱22等。轉向上軸23通過萬向聯軸節 27連接于轉向下軸20,在上端安裝了方向盤24的轉向上軸(方向盤 軸)23可朝行走機身的前后方向折曲(可傾斜)地構成。下柱立設于 變速箱2的上面前部,而且圍住轉向下軸20的外周,上柱46圍住轉向 上軸23的外周,在下柱45的上端與上柱46間設有傾斜機構47和按多 級對其傾斜角度進行姿勢保持的姿勢保持機構48 (參照圖3 ~圖6 )。
另外,前機罩19的上面左右中央部為在從其上面側到前端間通過 切口形成的、在平面視圖中大致為U字狀的空間,該空間由與轉向上 軸23 —體進行前后移動的可動蓋體25和可朝上回轉地與其連接的輔 助蓋體26覆蓋。
在變速箱2,將用于轉向的轉向驅動機構28內裝于其前部內,從 中途部到后部內,內裝將動力傳遂到行走驅動系29和PTO驅動系30 的動力傳遞機構31 (參照圖13)。變速箱2在中途部形成臺階部,在 側面視圖中,變速箱2的上面側的前部的高度低,從中途部到后部高 度增大。在該臺階部,用螺栓固定平坦的發動機支承構件32的腳部, 該發動機支承構件32在變速箱2的上面橫跨于左右方向。在發動機支 承構件32上固定發動機21的基部(曲軸箱部),朝后上方傾斜地配 置該發動機21的活塞缸殼。也可按直立狀固定發動機21。在發動機 21的輸出軸33和突出到變速箱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一側面的輸入軸 34,設置以前公知的帶張緊式主離合器機構35a的、作為皮帶傳動機 構的皮帶輪33a、 34a、皮帶35,傳遞動力,從輸入軸34將動力傳遞 到變速箱2內的動力傳遞機構31。
在動力傳遞機構31,具有改變來自輸入軸34的轉速的齒輪式變 速機構38。從齒輪式變速機構38通過具有行走制動器37a的傳遞軸 37將動力傳遞到帶前輪差動裝置(差動機構)39a的前半軸39,通過
傘齒輪37b將動力傳遞到輸出軸40,該輸出軸40用于將動力傳遞到 后輪(參照圖13)。因此,當使行走制動器37a作動時,在前輪4a 和后輪5a施加制動。前橋殼4的橫長筒部4b的基部用螺栓固定于變 速箱2的側面,從配置于該橫長筒部4b內的前半軸39將動力傳遞到 前輪4a的車軸。另一方面,輸出軸40朝后突出到變速箱2的右側 面,從輸出軸40通過萬向聯軸節傳遞到傳動軸41,將動力傳遞到作 為對后部車輪進行驅動的行走驅動系的后橋殼5 (參照圖1和圖 13)。
另一方面,具有從齒輪式變速機構38通過PTO離合器從變速箱 2的后端朝后突出的PTO軸9 (參照圖1)。
行走構架3從上面板3a的左右兩側朝下折曲側板3b,截面為朝 下開放的匚字形(參照圖3)。從外側將行走構架3的前部覆蓋到變 速箱2的左右兩側面中的后部側,由連接螺栓53從左右兩外側沿水平 方向將行走構架3的兩側板3b緊固地連接于變速箱2的側面。另外, 行走構架3的上面板3a的后部側用連接螺栓(圖中未示出)緊固地連 接到從后橋殼5的中央殼部的上部朝上突出的一對托架部(圖中未示 出)。另外,行走構架3的左右兩側的翅片3c用連接螺栓緊固地連接 到從中央殼部5b的前部朝前突出的一對托架部56 (參照圖3)。
PTO軸9配置到上述行走構架3的內部,由位于行走構架3的后 端、安裝到中央殼部5b上方的軸承部(圖中未示出)支承。傳動軸 41沿行走構架3的右側面的外側延伸,連接到后橋殼5的中央殼部5b 的前面的軸。
改變左右前輪4a的轉動方向的轉向臂、連桿、橫拉桿等轉向連桿 機構44配置在變速箱2前部的轉向驅動機構28的下方(參照圖3、圖 4)。
下面,說明可使上柱46朝前后方向折曲的傾斜機構,該傾斜才幾構 可選擇地使上柱46到達上柱46上端的方向盤24接近操縱的座席體17 地取向的后位置和朝行走機身的前方側折曲的位置。在合成樹脂制 (或玻璃纖維強化塑料制)的前機罩(發動機軍)19內部中的靠后部
的位置,將燃料箱22固定到從主構架la立設的構架上。
在位于前機罩19內的前部的變速箱2的上面前端側固定地立設筒 狀的下柱45,在該下柱45內配置從該變速箱立設的轉向下軸20。轉 向下軸20的上端與方向盤軸23的下端通過萬向聯軸節27可折曲地連 接,該方向盤軸23在上端安裝了用于轉向的方向盤24。方向盤軸23 可自由回轉地安裝于上柱46內。
該鉤形萬向聯軸節27為以前公知的構造,例如,通過銷可回轉地 連接十字形的連接件27a的相向的一方的一對部分與轉向下軸20上端 的二叉狀的叉形部20a,另一方面,通過銷可回轉地連接方向盤軸23 下端的二叉狀的叉形部23a與連接件27a的相向的另一方的一對部 分。按照該構成,轉向下軸20的軸線與方向盤軸23的軸線的夾角ei (參照圖9)為一定角度以下(例如大致110度左右以下)時,兩叉形 部20a、 23a干涉(接觸),所以,不能將方向盤軸23的回轉力傳遞 到轉向下軸20,成為所謂的方向盤鎖定狀態。
另外,下柱45的上端與筒狀的上柱46的下端通過傾斜機構47可 前后傾動地連接,在傾斜機構47的外周設置姿勢保持機構48 (參照 圖6~圖11),該姿勢保持機構48按多級對上柱46的傾斜角度(進 而對上述夾角)進行姿勢保持。
傾斜機構47通過橫樞軸47c僅可朝行走機身的行進方向的前后方 向使固定于下柱45上端的左右一對托架47a和固定于該上柱46外周 的下端部的左右一對托架47b回轉,換言之,上柱46可傾斜(折曲移 動)地連接于下柱45 (參照圖6~圖11)。
如圖6 ~圖11所示那樣,姿勢保持機構48由在上述托架47a的一 側片的偏心圓弧狀的上端面凹設于前后適當隔開的位置的、多個部位 (在實施形式中為3個部位)的卡定槽60 (分別用符號60a、 60b、 60c 示出),可回轉地支承于上述上托架47b的后端片47d的橫軸48a, 固定于該橫軸48a的一端的接合鉤48b,巻繞于橫軸48a、朝下(卡定 槽60的接合方向)對接合鉤48b施力的施力彈簧(圖中未示出)構 成;當上柱46變更到預定的后傾或前傾的角度時,接合鉤48b選擇地
接合到多個部位的卡定槽60中的任意的一個,從而可調節而且保持該 上柱46的傾動姿勢。
在實施形式中,如圖5所示那樣,上柱46可選擇為朝行走機身的 后方傾斜(相對鉛直線朝順時針方向大致傾斜30度)的第1姿勢I, 從第1姿勢I沿逆時針方向朝行走機身前方前傾大致60度的第2姿勢 II,及從上述第1姿勢I沿逆時針方向朝行走機身前方大幅度地前傾大 致88度的第3姿勢III。在上柱46處于第1姿勢I的場合,接合鉤 48b嵌合于下托架47a上面中的最后側的卡定槽60a。在上柱46為第 2姿勢II的場合,接合鉤48b接合于前后中央位置的卡定槽60b,在 第3姿勢III的場合,接合鉤48b嵌合到前側的卡定槽60c。
另一方面,在前機罩19的左右中央部,形成在從其上面側到前端 間以切口形成的、平面視圖中大致呈U字狀的開口部61 (參照圖 5)。該開口部61由與上柱46 —體地前后移動的可動蓋體25和可回 轉地與可動蓋體25連接的輔助蓋體26覆蓋。可動蓋體25和輔助蓋體 26與前機罩19同樣地由合成樹脂制成或由玻璃纖維強化塑料制成。輔 助蓋體26可將可動蓋體25的前端側作為中心上下回轉地設置。即, 如圖3和圖11所示那樣,在從上柱46的下部朝上突出的支承托架構 件46a的前端固定地朝橫向設置支承管62。另一方面,將固定于輔助 蓋體26背面的、折曲形成匚字形的兼用作加強的操作構件63的左右 一對軸部63a,可回轉地插入到上述支承管62的兩端(參照圖ll)。
上述操作構件63作為姿勢保持機構48的操作部而與其產生關 聯。即,如圖9~圖12所示那樣,在從操作構件63的軸部突設到偏心 位置的銷63b上可回轉地連接連桿64。連桿64的另一端可回轉地連 接于臂65的前端。該臂65固定到與接合鉤48b —體地回轉的橫軸 48a的另一端(參照圖12)。由上述施力彈簧的彈性力使輔助蓋體26 (進而使操作構件63的下端側)接近前機罩19的表面。
因此,當朝上按預定角度使輔助蓋體26進而使操作構件63的下 端側從前機罩19的表面離開地回轉時,反抗施力彈簧的彈性力通過連 桿64、臂65使接合鉤48b的前端部從第1卡定槽60a脫開地回轉
(解除鎖定),所以,此后在手從輔助蓋體26離開的狀態(輔助蓋體 26的下端側內面滑動接觸于前機軍19的開口部61的外側緣的狀態) 下,操作者握住方向盤24,可從上述第1姿勢I轉移到第2姿勢II。 在第2姿勢II下,接合鉤48b的前端部接合于第2接合槽60b。為了 進一步朝第3姿勢III移動,再次按預定角度使輔助蓋體26 (操作構 件63)朝上回轉,解除鎖定后,當方向盤24朝前方傾斜時,接合鉤 48b的前端部接合于第3卡定槽60c。這樣,可分級地使上柱46朝行 走機身的前方大幅度前傾。
在本實施形式中,使從成為傾斜(折曲動作)的中心的橫樞軸47c 到凹設于下托架47a外周面的多個位置(在實施形式中為3個部位) 的卡定槽60a、 60b、 60c的底面的距離依次變大地進行設定,所以, 與接合鉤48b的前端部接合于第1卡定槽60a的場合的輔助蓋體26 (操作構件63)的向下角度相比,在接合到第2卡定槽60b的場合, 輔助蓋體26 (操作構件63)成為其下端更突出到行走機身前方的姿勢 (前機罩19從開口部61離開的姿勢),在接合到笫3卡定槽60c的場 合,輔助蓋體26 (操作構件63)成為其下端朝行走機身前方突出較多 的姿勢(從前機罩19的開口部61離開較多的姿勢)。
當上柱46處于第1姿勢I時,輔助蓋體26如圖1的實線所示那 樣,為在緊密接觸地覆蓋前機罩19的開口部61的前端側的狀態下大 體垂直狀的姿勢,在載人型插秧機的側面視圖中,上柱46的軸線與輔 助蓋體26的背面大致平行,而且,輔助蓋體26下端相對轉向的方向 盤24離開較多。
在第2姿勢II的狀態(參照圖5的實線狀態)下,上柱46的軸線 與輔助蓋體26的背面所成的夾角變窄成大致160度左右,而且,輔助 蓋體26的下端比第1姿勢I的狀態更接近方向盤24。換言之,成為輔 助蓋體26 (操作構件63)的背面與鉛直方向的夾角為大致48度左 右、而且輔助蓋體26 (操作構件63)的下端接近位于行走機身前方的 操作者的狀態。
在方向盤24比行走機身的前端更大幅度地位于前方而傾斜的第3
姿勢III (參照圖5的二點劃線狀態),上柱46的軸線與輔助蓋體26 的背面所構成的夾角變窄到大致110度左右,而且輔助蓋體26的下端 比第2姿勢II的狀態更為接近方向盤24。換言之,輔助蓋體26 (操 作構件63)的背面與鉛直方向的夾角為大致90度左右,而且輔助蓋 體26 (操作構件63)的下端朝行走機身的前方按大致水平狀態突出, 成為更接近操作者的狀態。
因此,當操作者位于行走機身前方的地上實施降車作業時,在進 行使上柱46前傾動作的作業之際,具有操作者的手更容易到達輔助蓋 體26的效果。
使該輔助蓋體26前傾的操作僅在操作者位于行走機身前方的地上 時可以進行,換言之,在操作者搭乘于行走機身的狀態下不能傾斜 (折曲動作),所以,不發生誤操作導致的問題,可確保地上操作的可 靠性。
另外,在搭乘于行走機身的同時,操作者可對載人型插秧機進行 轉向操作,另外,從行走機身下到地上的操作者可在位于行走機身前 方的同時,進行握住轉向的方向盤24使載人型插秧機從田地越壟或換 載到卡車的操作。
另外,由于輔助蓋體26設于可動蓋體25的前端部,所以,下到 地上的操作者可在位于行走機身前方的同時更簡單地進行傾斜調節。 當為上柱46處于朝行走機身上的操縱座席17方向的第1姿勢I時, 由可動蓋體25和輔助蓋體26完全覆蓋前機罩19的開口部61,所以, 行走時的空氣阻力也可減小,雨、灰塵也不能進入到前機罩19內。
下面說明差速鎖止裝置(權項中所說的差速鎖止機構)66和聯動 機構(裝置)67;該差速鎖止裝置66用于與使方向盤24 (進而使上 柱46)朝行走機身前方傾動這一動作聯動地使前輪差動裝置39a進行 差速鎖止(差動限制);該聯動機構67與上述方向盤24的前傾動聯 動地使該差速鎖止裝置66作動(差速鎖止操作)。差速鎖止裝置66 在前輪差動裝置39a的齒輪箱70內的差動用小齒輪71的背面設置接 合凸輪72,由貫通于變速箱2的內外地繞軸線回轉的作用銷74使僅可
自由滑動地嵌于一方的前半軸39的驅動凸輪73滑動。當驅動凸輪73 接合于接合凸輪72時,左右的前半軸39、 39可按相同轉矩驅動(即 差速鎖止作動)。相反,通過驅動凸輪73與接合凸輪72的接合解 除,可發揮前輪差動裝置39a的差動作用(參照圖7、圖8和圖 11)。
另一方面,在下柱45上端的一方的托架47a的外面,連桿式的聯 動機構67的回轉臂75由橫軸76可前后回轉地支承。在該回轉臂75 的一側片75a上,在比上述一方的托架47a的前端面更靠前側的位 置,突設朝萬向聯軸節27前方突出的作動銷77 (參照圖6~圖9)。 由連桿79連接回轉臂75的下端與安裝于上述作用銷74上端的作用臂 78。當使上柱46朝前回轉時,如下柱45的軸線與上柱46的軸線的夾 角(權項中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下,則由固定于該上柱46的一側面下 端的下托架47b的前面壓下作動銷77 (參照圖9的二點劃線),這 樣,回轉臂75的下端側朝行走機身的后側回轉,連桿79朝后移動。 這樣,通過作用臂78使作用銷74繞軸線回轉,驅動凸輪73接合到接 合凸輪72。這樣,構成連桿式的聯動機構67。
按照上述構成,當使載人型插秧機越壟或從路上經過傾斜過板往 上爬而載置到卡車時,從行走機身下來的作業者(操作者)繞到行走 機身的前方,然后使方向盤24靠近行走機身的前方地使上柱46前 傾。當如圖5所示那樣使上柱46前傾(折曲)到大幅度地朝左端側進 行前傾動作的姿勢(第3姿勢III)時,上述差速鎖止裝置66作動, 左右兩前輪4a、 4a—體地回轉,不發生僅單方的前輪打滑的現象,所 以,可確實地實施越壟作業、在卡車的換栽作業。此時,如上述那 樣,由于可在萬向聯軸節27的部位發揮方向盤鎖定作用,所以,即使 用手握住方向盤24要回轉,也受到鎖定,左右兩前輪4a、 4a被固定 (鎖定)到直進方向。因此,可更進一步提高插秧機的直進性能。在上 述第2姿勢II、第1姿勢I的狀態下,上述的差速鎖止作用和方向盤 鎖定作用也不能實現。
這樣,可根據上柱46的前傾姿勢的程度選擇差速鎖止作動狀態 (而且方向盤作動狀態)和非差速鎖止作動狀態(而且非方向盤鎖定作 動狀態),所以,操作者可相應于田地的狀態(是否泥浮)、行走機
身(插秧機)的作業條件,選擇上柱46的前傾姿勢,提高插秧機的操 作性。
在上柱46的一側方(在實施形式中從坐在座席體17的操作者觀 看時的機身左側)配置復合桿49和主變速桿50;該復合桿49同時地 實施行走系的主離合器的接離和對傳動軸37施加的制動;該主變速桿 50用于將變速箱2的齒輪式變速機構38切換操作到前進2檔、中立檔 及后退l檔;在上柱46的另一側方(在實施形式中為該機身的右側) 配置對液壓缸15進行驅動的升降操作桿51 (如圖3所示),該液壓缸 15用于使插秧裝置7進行升降。這些桿49、 50、 51可與上柱46—體 地朝前后方向改變姿勢地關聯設置。即,桿49~51的基部在側面視圖 中安裝到設于上柱46外周近旁的托架等上。
在分別由具有柔性的外導向管和內拉索構成的拉索操作裝置80、 81、 82上連接對應的桿49~51 (參照圖6、圖8及圖9)。變速箱2 側的操作部省略圖示。各桿49~51的前端部(操作者的握持部)側處 于可動蓋體25的外面。
相對差速鎖止裝置66的聯動機構67當然可通過由外導向管和內 拉索構成的拉索操作裝置實現。
下面,參照圖14~圖16說明車身蓋16的構成。如圖14所示那 樣,車身蓋16在前機罩19的左右兩側具有左右的前部踏板16a、 16a,在座席體17的車座的后方具有后部踏板16b,在前部踏板16a、 16a與后部踏板16b間具有中部踏板16c,形成為在平面^L圖中的大致 矩形。后部踏板16b由比中部踏板16c更上升到后上方的連接部16d 與該中部踏板16c連接,該連接部16d的左右兩側形成為相對左右后 輪5a、 5a的擋泥板。在這里,車身蓋16由合成樹脂通過注射模塑成 形一體成形,可實現其輕質化、部件數量的減少、組裝時的作業性的 提向。
在上述車身蓋16,將開口部(或切口部)16e、 16ei殳于左右各前
部踏板16a、 16a的左右前輪4a、 4a近旁。各開口部16e在前部踏板 1"的前輪4a的上方比該前輪4a配置到更往機身內側,從行走機身下 來的操縱者(作業者,操作者)在位于該行走機身的前方、如上述那 樣由傾斜機構47使方向盤24回轉到機身前方的前位置地進行操作 時,可通過開口部16e、 16e觀察左右前輪4a、 4a的后部,可確認其 左右方向的朝向、位置及其周邊狀態等。同時,各開口部16e在操縱 者位于行走機身2上的場合,可觀察前輪4a的前部,可確認其左右方 向的方向、位置及其周邊的狀態等。
對于上述開口部16e、 16e,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左右的各前部踏 板16a、 16a的外周部位于前輪4a、 4a的大致正上方,所以,從機身 外側朝內側成為細頭狀地將該前部踏板16a、 16a的外周部切成在平面 視圖中的大致V字狀。這樣,使設于車身蓋16前部的開口部16e、 16e的開口面積為必要最小極限,可防止該前部踏板16a、 16a的相對 前輪4a、 4a的擋泥板功能即所謂的防濺泥功能受到損害。另外,即使 在前輪4a、 4a朝左右某一方時,也可通過開口部16e、 16e確實地看 到左右兩前輪4a、 4a的前部或后部,所以,觀察性提高(參照圖 14)。
另外,如圖14~圖16也示出的那樣,在上述中部踏板16c的左右 的各后輪5a、 5a近旁也i殳置開口部16f、 16f。左右的各開口部16f、 16f在中部踏板16c的后輪5a、 5a的前上方比該后輪5a、 5a在左右方 向更配置到機身內側,從行走機身下來的操縱者在位于該行走機身的 前方、如上述那樣由傾斜機構47 j吏方向盤24朝機身前方的前位置回 轉地操作時,可通過開口部16f、 16f觀察后輪5a、 5a的前部,可確認 其左右方向的朝向、位置、其周邊狀態等。
上述開口部16f、 16f從機身后側朝前側成為細頭地形成為在平面 視圖中的三角形,具有在其前后方向每隔預定間隔沿左右延伸的分隔 壁16g、 16g,構成為狹縫狀。即,開口部16f、 16f越往后方越成為大 的開口面積,越往后方開口越朝機身左右內側擴大,最后部的開口部 16位于座席體17的車座兩側下方,操縱者坐著朝向橫下方,即可看到
后輪5a、 5a近旁。另外,可使開口部16f、 16f的外側的中部踏板16c 的寬度為大致一定地確保強度。
上述分隔壁16g、 16g在中部踏板16c按前高后低的傾斜狀態一體 成形于中部踏板16c,使得在側面視圖中,與位于行走機身前方對方向 盤24進行操作的操縱者對后輪5a、 5a的視線(參照圖16的箭頭A) 大致平行。因此,在開口部16f、 16f,分隔壁16g、 16g的傾斜方向成 為與后輪5a、 5a朝開口部16f、 16f濺起泥等的方向交叉(大致正交) 的方向,由分隔壁16g、 16g阻止來自后輪5a、 5a的泥通過開口部 16f、 16f,從而阻止泥濺起到中部踏板16c上面。另外,后輪5a容易 通過開口部16f、 16"見察。
這樣,在車身蓋16設置開口部,當操縱者(作業者、操作者)在 從行走機身下來的狀態從機身前方進行操作時,從該開口部可觀察前 輪4a、 4a或后輪5a、 5a的左右方向的朝向、位置等,所以,可一邊 確認前輪4a、 4a或后輪5a、 5a的轉向角度, 一邊由方向盤24進行轉 向操作,操作性提高。另外,即使在操縱者搭乘于行走機身的狀態 下,也可一邊確認前輪4a、 4a的轉向角度, 一邊由方向盤24進行轉 向操作,操作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中部踏板16c的上面的左右開口部16f、 16f間設置 多個防滑構件16h、 16h。該防滑構件16h、 16h在平面4見圖中形成為 圓弧狀,位于在座席體17的車座后方具有中心的同心圓上,從中部踏 板16c后端朝前方擴展地配置。這樣,防滑構件16h、 16h在從到踏板 的前方、側方進行升降時、移動時等成為防滑構件,在座席體17的車 座可水平回轉地構成的場合等,在為了續秧作業等而入座的狀態下, 當一邊用腳踢一邊以臀部為中心朝左或右轉動時,鞋的背面不被掛 住。
該防滑構件16h的左右兩端延伸到i殳在上述開口部16f、 16f或中 部踏板16c的左右后側部的排水孔16j、 16j的近旁,落到中部踏板 16c上的雨、帶來的泥、水沿防滑構件流動,從開口部16f、 16f或排 水孔16j、 16j流落。同樣的防滑構件也設于前部踏板16a、 16a。
權利要求
1.一種載人型插秧機,在具有左右一對前輪和后輪的行走機身前部配置發動機等動力部,在行走機身后部可升降地連接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行走機身前部,比上述發動機的配置位置更靠前側地立設上述前輪的轉向用的下柱,相對該下柱可朝行走機身的前后方向折曲地連接具有方向盤軸和方向盤的上柱,可選擇地從行走機身上和該行走機身的前方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在設于上述行走機身的變速箱上設置對于上述左右兩前輪的差速鎖止機構,另外,具有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與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的折曲動作進行聯動地使上述差速鎖止機構動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迷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當上述上 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折曲時,如下柱的軸線與上柱的軸線的夾角 為預定值以下,則上述聯動機構使上述差速鎖止機構動作。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具有 方向盤鎖定機構,當上述上柱朝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折曲時,如下柱 的軸線與上柱的軸線的夾角為預定值以下,則該方向盤鎖定機構阻止 上述方向盤的回轉。
4. 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圍住上述發動機和上述柱的前機罩,設置上述上柱可朝前 方通過的、在平面視圖中大致為U字狀的開口部;在上述上柱設置與其一體地朝前后移動的可動蓋體,該可動蓋體 從外側覆蓋上述前機罩的上述U字狀開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上下柱的連接部設置用于改變和保持上述上柱的折曲姿勢 的姿勢調節機構;上述姿勢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隨著上述上柱朝前方的回轉角度變 大,改變相對上柱的相對角度。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上述姿勢 調節機構的操作構件與對于上述可動蓋體的前部的輔助蓋體相關聯地 設置。
6. 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 在于在覆蓋上述行走機身的上面的車身蓋的上迷前輪或上述后輪的 近旁設置開口部,位于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的操作者可通過上述開口 部觀察上述前輪或上述后輪。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載人型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在設于上 述后輪的近旁的開口部上設置分隔壁,在側面視圖中該分隔壁與位于 上述行走機身的前方的操作者對上述后輪的視線大致平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當作業者下到地上操作行走機身時可進行確實的作業的載人型插秧機。農業作業機具有前輪差動裝置,該前輪差動裝置可切換到將發動機的回轉動力均勻地分配到左右前輪的差動作動狀態與左右的前輪一體回轉的差速鎖止狀態;該農業作業機可通過傾斜機構(47)使在上端具有方向盤的上柱(46)和下柱(45)朝前后進行折曲動作,當使前傾的上柱(46)相對下柱(45)折曲到預定值以下的夾角時,與該動作聯動的聯動機構(67)工作,使前輪差動裝置成為差速鎖止狀態。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1179926SQ20068001813
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8日
發明者井上誠, 市川祐介, 橋本康弘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