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菇袋擺放培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培養食用菌的架子,尤其涉及一種擺放菇袋培養側生食用菌的架子。
技術背景
目前培養側生食用菌的方式,是將側生食用菌菇袋的袋口向著同一個側面排成一排,以便摘收生長成熟的菇。為了提高菇棚的使用效率,在菇棚內設置多根立柱,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水平地碼放滿一排側生食用菌的菇袋形成一層,在一層側生食用菌的菇袋上水平地擺放兩根竹竿作為連接在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的活動橫樑,然后在這兩根竹竿上再水平地碼放滿一排側生食用菌的菇袋形成上一層,如此垛放多層菇袋形成立體生產。相鄰的兩根立柱和將菇袋分隔成至少兩層的多根橫樑形成活動的菇架,保證了立體生產時垛放多層的菇袋擺放整齊且不會散落。但是其還存在有如下缺點1,下層的菇袋受到上層的菇袋擠壓,會影響食用菌的生長,因此垛放菇袋的層數不能太多,限制了菇棚的使用效率。2,某些菇袋中的食用菌生長快,成熟的菇摘收后該菇袋不再有用,而且會釋放“成熟氣”影響其它菇袋中的食用菌生長,應予以撤換,但是受到上層菇袋的擠壓不好撤換。因此,不適應各種采用自動溫度控制的現代化菇棚對生產效率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撤換菇袋并且菇袋的層數不受上層的菇袋重量限制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具有至少兩根立柱以及連接在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將菇袋分隔成至少兩層的多根橫樑;所述的多根橫樑分成兩排,一排橫樑固定于各立柱的前側端,另一排橫樑固定于各立柱的后側端;兩排橫樑中同一層的兩根橫樑相互對應;同一排橫樑上正交且相間隔地固定有多根立桿,形成網格狀的立面。每一個菇袋放置在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上一個對應的網格中,不受擠壓,所以菇袋的層數不受上層的菇袋重量限制,而且可以任意撤換。
所述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等于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距離。正方形截面的網格既適合插入圓柱形的菇袋,占用面積也最小,空間使用率高,生產效率高。
所述的橫樑和立桿采用金屬桿,各橫樑與各立桿相交疊處焊接固定構成各相鄰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材料和加工成本低,強度高。
推薦的尺寸為 所述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的距離為1-1.3米。
所述的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之間的距離為10-15厘米。
所述的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為12-16厘米。
本實用新型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在至少兩根立柱的前側端和后側端各設置一排連接在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將菇袋分隔成至少兩層的多根橫樑;兩排橫樑中同一層的兩根橫樑相互對應;同一排橫樑之間固定有多根立桿,形成網格狀的立面。使每一個菇袋可以放置在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上一個對應的網格中,不受擠壓,所以菇袋的層數不受上層的菇袋重量限制,而且可以任意撤換。每一個菇袋中的側生食用菌都可以充分的生長。那些食用菌生長快的菇袋,在成熟的菇摘收后可以及時撤換,一來不再會因為無效的菇袋釋放“成熟氣”而影響其它菇袋中的食用菌生長,二來及時更換新的菇袋可縮小平均生產周期,增加生產效率和產量。特別是某些菇袋在接種時若發生污染,長出雜菌的異常情況下,可以任意撤換的特點就顯示出非常重要的貢獻,因為雜菌的生長和傳播有可能破壞整個菇棚的生產環境條件,不僅全部菇袋要廢棄,還要徹底的消毒,嚴重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而早期發現并及時撤換受污染的菇袋,可以防止雜菌的生長和傳播。每個立面采用正方形截面的網格既適合插入圓柱形的菇袋,也使占用面積最小,空間使用率高,生產效率高。橫樑和立桿采用金屬桿,并在相交疊處焊接固定構成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材料和加工成本低,強度高。對于常用的直徑為10-14厘米,長度為20-25厘米的菇袋,推薦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的距離為1-1.3米,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之間的距離為10-15厘米,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為12-16厘米的尺寸,比較適宜效率高的生產。
圖1為本實用新型菇袋擺放培養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菇袋擺放培養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如圖1所示。
該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具有兩根端立柱1和一根中間立柱2。兩根端立柱1和中間立柱2的高度相同,一般為2-3米。每根端立柱1和中間立柱2之間的距離為1-1.3米。在每根端立柱1和中間立柱2之間的前側端固定連接一排前橫樑3,每根端立柱1和中間立柱2之間的后側端固定連接一排后橫樑4。前后兩排橫樑中同一層的前橫樑3與后橫樑4相互對應。前側一排的前橫樑3上正交且相間隔地固定有多根前立桿5,形成網格狀的前立面。后側一排的后橫樑4上正交且相間隔地固定有多根后立桿6,形成網格狀的后立面。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之間的距離為10-15厘米。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等于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距離,均為12-16厘米。本實施例中,前橫樑3、后橫樑4、前立桿5和后立桿6均采用鐵桿,各橫樑與各立桿相交疊處焊接固定構成各相鄰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
使用時將側生食用菌菇袋的袋口向前,使每一個菇袋放置在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上一個對應的網格中,填滿所有的網格。由于有前立桿5和后立桿6的支撐,以及上層前橫樑3和后橫樑4的保護,每一個菇袋不受擠壓,側生食用菌可以正常生長;所以菇袋的層數不受上層的菇袋重量限制,而且可以任意撤換。
當然,前橫樑3、后橫樑4、前立桿5和后立桿6也可采用其它材料的細桿加工制作。另外。在菇棚的面積較大時,可以增加中間立柱2的數量;或者在菇棚的面積較小時,不使用中間立柱2也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依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1.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具有至少兩根立柱以及連接在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將菇袋分隔成至少兩層的多根橫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橫樑分成兩排,一排橫樑固定于各立柱的前側端,另一排橫樑固定于各立柱的后側端;兩排橫樑中同一層的兩根橫樑相互對應;同一排橫樑上正交且相間隔地固定有多根立桿,形成網格狀的立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等于相鄰的兩根立桿之間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樑和立桿采用金屬桿,各橫樑與各立桿相交疊處焊接固定構成各相鄰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的距離為1-1.3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之間的距離為10-15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菇袋擺放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個立面上相鄰的兩根橫樑之間的距離為12-16厘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菇袋擺放培養裝置,涉及一種擺放菇袋培養側生食用菌的架子。本實用新型解決立體生產側生食用菌時垛放的菇袋層數少,且不好撤換菇袋的問題。該裝置具有至少兩根立柱以及連接在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將菇袋分隔成至少兩層的多根橫樑;所述的多根橫樑分成兩排,一排橫梁固定于各立柱的前側端,另一排橫梁固定于各立柱的后側端;兩排橫梁中同一層的兩根橫梁相互對應;同一排橫梁上正交且相間隔地固定有多根立桿,形成網格狀的立面。每一個菇袋放置在各立柱的前側端立面與后側端立面上一個對應的網格中,不受擠壓,所以菇袋的層數不受上層的菇袋重量限制,而且可以任意撤換。
文檔編號A01G9/00GK2879639SQ2006200800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6日
發明者涂改臨 申請人:涂改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