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單向離合器,特別是,設在旋轉自如地裝設于旋轉式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上的轉子上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
背景技術:
在旋轉式繞線輪的轉子上,廣泛使用著機構比較簡單且廉價的爪式的單向離合器。例如,在包括禁止轉子向放線方向旋轉的逆轉禁止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上,設在轉子與繞線輪主體之間的單向離合器用于逆轉禁止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外,在包括制動轉子向放線方向旋轉的杠桿制動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上,設在轉子與由致動器杠桿所制動的制動部件之間的單向離合器用于杠桿制動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逆轉禁止機構中所用的單向離合器備有由例如螺栓固定于轉子上的棘輪,擺動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上的棘爪,給棘爪向棘輪加載的加載機構,以及把棘爪強制地配置于嚙合解除位置的通斷機構。在棘輪上,在內周面上形成鋸齒狀的棘齒,棘爪在嚙合于棘輪上的嚙合位置與從棘輪脫離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在繞線輪主體上。
像這樣在內周面上形成棘齒的單向離合器與在外周面上形成棘齒的單向離合器相比可以加強棘齒的強度。此外,由于可以細化棘齒的齒距,所以可以微細地設定棘爪的嚙合位置,可以迅速地進行轉子的逆轉防止或轉子的制動。
杠桿制動機構中所用的單向離合器備有由例如螺栓固定于轉子上的棘輪,擺動自如地裝設于旋轉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上的制動部件上的棘爪,以及給棘爪向棘輪加載的加載機構。在棘輪上,在內周面上形成鋸齒狀的棘齒,棘爪在嚙合于棘輪的嚙合位置與從棘輪脫離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在制動部件上。
逆轉禁止機構中所用的單向離合器在轉子向放線方向上逆轉時,棘爪擺動到嚙合位置而嚙合于棘齒上,使單向離合器成為聯結狀態,轉子的逆轉被禁止。而且,在轉子向收線方向正轉時,棘爪被棘齒推壓而允許轉子的正轉。杠桿制動機構中所用的單向離合器在轉子向放線方向逆轉時,棘爪擺動到嚙合位置而嚙合于棘齒上,使單向離合器成為聯結狀態,轉子向放線方向的旋轉傳遞到制動部件。此外,在轉子向收線方向上正轉時,則棘爪被棘齒推壓,轉子的旋轉不再傳遞到制動部件。
專利文獻1特開2002-335827號公報的圖專利文獻2特開平5-219865號公報的圖7在前述現有的構成中,如前所述由于在內周側形成棘齒,所以可以加強棘齒的強度并且可以迅速進行逆轉防止或轉子制動。但是,在棘輪的棘齒嚙合于棘爪上時,因為旋轉著的棘齒急劇地撞擊靜止著的棘爪,故棘輪振動。在前述現有的構成中,由于棘輪直接裝設于轉子上,所以該振動直接傳遞到轉子。這種振動給予釣魚者不快感,并且存在著對棘齒或棘爪產生不良影響的危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在旋轉式繞線輪的爪式單向離合器中抑制棘輪的棘齒嚙合于棘爪上時的振動。
本發明技術方案1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設在旋轉自如地裝設于旋轉式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上的轉子上的離合器,其中備有棘輪,棘爪,加載機構,以及防振部件。棘輪是固定于轉子上,而在內周上形成鋸齒狀棘齒的環狀的棘輪。棘爪是在繞線輪主體或相對繞線輪主體旋轉自如的繞線輪零件的某一個上,在嚙合于棘齒上的嚙合位置與從棘齒脫離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置的棘爪。加載機構是對棘爪至少向嚙合位置一側加載的部件。防振部件是夾裝于棘輪與轉子之間的部件。單向離合器僅在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聯結轉子與繞線輪主體和繞線輪零件。
在這種單向離合器中,如果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旋轉,則棘齒把棘爪推壓到嚙合解除位置,轉子與繞線輪主體或旋轉部件分離。因此,轉子的旋轉不傳遞到繞線輪主體或旋轉部件。因而,在棘爪配置于繞線輪主體上的逆轉禁止機構的場合,如果在收線方向上轉動手柄則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此外,在例如棘爪配置于制動部件等旋轉部件上的杠桿制動機構的場合,成為即使進行制動杠桿的制動操作杠桿制動機構也不能動作的狀態。另一方面,如果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則由加載部件向嚙合位置一側加載的棘爪嚙合于棘齒上,轉子與繞線輪主體或旋轉部件聯結,旋轉從棘齒傳遞到棘爪。因此,在逆轉禁止機構的場合,轉子的逆轉被禁止,在杠桿制動機構的場合,制動杠桿的制動操作成為可能。在棘爪嚙合于棘齒上時,通過棘齒撞擊棘爪而棘輪振動。但是,由于在棘輪與棘爪之間配置了防振部件,所以撞擊時的振動被防振部件吸收而受到抑制,幾乎不會傳遞到轉子。因此,不會給予釣魚者不快感,并且不會對棘齒或棘爪帶來不良影響。
本發明技術方案2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離合器中,加載機構包括雙向加載部件,所述雙向加載部件在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正轉時對棘爪向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而在放線方向上逆轉時,對棘爪向嚙合位置一側加載。在這種場合,由于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棘爪被向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所以即使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棘爪也不撞擊棘輪,可以謀求靜音化。此外,如果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則給棘爪向嚙合位置一側加載而可以可靠地嚙合于棘爪上。這里,在內周面上形成有棘齒的內齒式單向離合器中,由于靠一個加載部件對棘爪在兩個方向上加載,所以靠一個加載部件可以實現旋轉分離時的單向離合器的靜音化與旋轉傳遞兩種功能。
本發明技術方案3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離合器中,加載機構包括嚙合方向加載部件,所述嚙合方向加載部件與轉子的旋轉無關,對棘爪向嚙合位置一側加載。在這種場合,在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可以可靠地使棘爪嚙合于棘齒上。
本發明技術方案4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3所述的離合器中,加載機構還包括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所述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在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正轉時,則以比嚙合方向加載部件更強的加載力對棘爪向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在這種場合,在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由于棘爪克服嚙合方向加載部件的加載力朝嚙合解除方向加載,而不再接觸于棘輪,所以可以謀求單向離合器的靜音化。
本發明技術方案5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中,轉子包括圓筒部與在圓筒部的前部內周面上整體形成的前壁部,棘輪固定于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而且與另一方留出間隙地配置,防振部件夾裝于棘輪與圓筒部和前壁部的一方之間。在這種場合,由于防振部件配置于棘輪的固定部分上,所以靠固定部分可以吸收振動,并且由于棘輪的未配置防振部件的側面(或者外周面)和前壁部的后面(或者圓筒部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所以振動不從該部分傳遞到轉子。
本發明技術方案6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5所述的離合器中,還備有在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另一方與棘輪的間隙中接觸于兩者地配置的彈性體制的第1環形部件。在這種場合,由于在另一方的間隙中也裝設著彈性體制的第1環形部件,所以可以進一步吸收振動。
本發明技術方案7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中,轉子包括圓筒部與在圓筒部的前部內周面上整體形成的前壁部,棘輪固定于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防振部件夾裝于棘輪與圓筒部和前壁部之間。在這種場合,由于在棘輪與圓筒部和轉子的接觸部分上均裝設有防振部件,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吸收振動。
本發明技術方案8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中,棘輪在外周面上有底徑小于棘齒的外徑的環形槽,還備有裝設于環形槽中的彈性體制的第2環形部件。在這種場合,由于在棘輪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環形槽的底徑小于棘齒的外徑,所以在棘齒的最外徑部分上,裝設于環形槽中的第2環形部件露出。因此,在棘齒嚙合時,棘爪的前端就與第2環形部件抵接。結果,棘爪撞擊于棘齒時的沖擊被緩和,可以更加抑制撞擊時的振動。
本發明技術方案9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中,旋轉式繞線輪是具有由制動杠桿制動作為繞線輪零件的制動部件的杠桿制動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棘爪設在制動部件上,單向離合器僅將轉子的放線方向的旋轉傳遞到制動部件。在這種場合,可以抑制設在杠桿制動機構上的單向離合器的振動。
本發明技術方案10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是在技術方案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中,旋轉式繞線輪是具有禁止轉子向放線方向逆轉的逆轉禁止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棘爪設在繞線輪主體上,單向離合器禁止轉子的逆轉。在這種場合,可以抑制逆轉禁止機構中用的單向離合器的振動。
根據本發明,由于防振部件配置于棘輪與轉子之間,所以撞擊時的振動被防振部件吸收而受到抑制,幾乎不傳遞到轉子。因此,不會給予釣魚者不快感,并且不容易對棘齒或棘爪產生不良影響。
圖1是采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側視剖視圖。
圖2是前述旋轉式繞線輪的制動部的剖視放大圖。
圖3是前述旋轉式繞線輪的卷筒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IV-IV剖視圖。
圖5是圖1的V-V剖視圖。
圖6是表示制動解除狀態與規定制動狀態下的第2杠桿部件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7是圖2的VII-VII剖視圖。
圖8是棘輪的剖視放大圖。
圖9是拖曳發聲機構的分解透視圖(R3654-2(040199a))。
圖10是前述拖曳發聲機構的剖視放大圖。
圖11是前述拖曳發聲機構的爪部件位于中立位置時的后視圖。
圖12是前述爪部件位于第1位置時的后視圖。
圖13是前述爪部件位于第2位置時的后視圖。
圖14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1的側視局部剖視圖。
圖15是第2實施方式的逆轉禁止狀態的相當于圖7的圖。
圖16是第2實施方式的逆轉允許狀態的相當于圖7的圖。
圖17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逆轉防止機構的透視圖。
圖18是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8的圖。
圖19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8的圖。
圖20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8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1實施方式〕〔總體構成〕采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旋轉式繞線輪如圖1所示,是繞沿著釣魚桿的縱長方向的第1軸X卷取釣魚線的繞線輪,包括備有手柄1的繞線輪主體2,繞著第1軸X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的前部的轉子3,以及配置于轉子3的前部的卷取釣魚線的卷筒4。
繞線輪主體2為例如鎂或鋁合金制。繞線輪主體2,如圖1和圖5所示,包括裝設于釣魚桿上的前后較長的裝設部2c,與裝設部2c留出間隔地配置的繞線輪體2a,以及連接裝設部2c與繞線輪體2a的腳部2b。繞線輪體2a在內部具有機構裝設空間,包括與腳部2b整體形成而側部開口的殼體部2f,和封閉殼體部2f的蓋部件2d(參照圖5)。在繞線輪體2a的前部裝設著帶有安裝凸緣的金屬制的筒狀的安裝部件2e。
在繞線輪體2a的內部,設有用來使轉子3旋轉的轉子驅動機構5,用來制動轉子3向放線方向旋轉(逆轉)的杠桿制動機構6,以及經由卷筒軸8使卷筒4前后往復移動的擺動機構20。
轉子3是例如鎂合金或鋁合金制,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轉子3包括圓筒部3a,相互對置地設在圓筒部3a的側方的第1和第2臂部3b、3c。在圓筒部3a的前壁3d的中央部形成具有通孔3e的輪轂部3f。后述的卷筒軸8和小齒輪12貫通于該通孔3e中。在輪轂部3f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環狀的彈簧裝設槽3g。此外,如圖1所示,在第1臂部3b的前端與第2臂部3c的前端部上擺動自如地設有導環臂9。釣魚線由該導環臂9引導到卷筒4。
卷筒4是例如鋁合金制的。卷筒4配置于轉子3的第1臂部3b與第2臂部3c之間,經由單觸裝拆機構65裝拆自如且不能旋轉地裝設于卷筒軸8的前端。卷筒4如圖4所示,包括繞線輪主體22和拖曳機構23。繞線輪主體22包括筒狀的卷線筒部22a,在卷線筒部22a的后端部比卷線筒部大直徑地形成的筒狀的裙部22b,以及在卷線筒部22a的前部向前傾斜地形成的凸緣部22c。
卷線筒部22a包括向徑向內側延伸的裝設圓板部22e,在裝設圓板部22e的內周側具有整體形成的裝設筒部22f。在裝設筒部22e的后面上,擺動自如地裝設著在拖曳動作時發聲的拖曳發聲機構56的爪部件82。裝設筒部22f旋轉自如地裝設于不能旋轉地裝設在卷筒軸8上的卷筒筒部55上。
在凸緣部22c的外周面上裝設著環狀的硬質的凸緣保護部件22d。凸緣保護部件22d由凸緣固定部件24固定于凸緣部22上。凸緣固定部件24包括推壓凸緣保護部件22d的錐狀的推壓部24a,從推壓部24a向后延伸的第1筒部24b,在第1筒部24d的后部向徑向內側突出地形成的圓板部24c,以及從圓板部24c向后延伸的第2筒部24d。這種第1筒部24b旋入卷線筒部22a的內周面。此外,拖曳機構23收容于第2筒部24d中。
卷筒筒部55包括與中間部的外周面相互平行地對置配置的倒角部55a。此外,卷筒筒部55的后端部大直徑地形成,在那里,沿著直徑形成有卡止銷18卡合的卡合槽55b。卷筒筒部55由卡止銷18以不能旋轉且向后方的移動受限制的狀態裝設于卷筒軸8上。在卷筒筒部55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設有拖曳調整用的陽螺紋部55c。在卷筒筒部55的后部外周面上,不能旋轉地裝設著拖曳發聲機構56的圓板部件80。
拖曳機構23包括拖曳調整部57,和由拖曳調整部57調整摩擦力的摩擦部58。拖曳調整部57包括螺紋接合于卷筒筒部56上的操作部件60,和由操作部件60推壓而推壓摩擦部58的推壓部件61。操作部件60包括具有沿著直徑突出的翼狀突起60a的翼狀把手60b,和具有固定于翼狀把手60b上的翼狀凸緣部60c的操作部件60。在凸緣部60e上,不能旋轉且軸向移動自如地裝設著螺紋接合于卷筒筒部55的陽螺紋部55c上的螺母62。在螺母62與推壓部件61之間,以壓縮狀態裝設著用于調整拖曳力的螺旋彈簧63。在卷筒筒部55上不能旋轉且軸向移動自如地裝設著推壓部件61。此外,推壓部件61旋轉自如且不能脫落地連接于操作部件60上。進而,在操作部件60與推壓部件61之間,裝設著轉動操作部件60而在拖曳調整時發聲的拖曳翼狀發聲機構64。
摩擦部58裝設于推壓部件61與繞線輪主體22的裝設圓板部22e之間。摩擦部58包括不能旋轉地裝設于卷筒筒部55上的第1盤66a、66b,不能旋轉地裝設于凸緣固定部件24的第2筒部24d上的帶耳的第2盤67,以及配置于兩個第1盤66a、66b與第2盤67之間的拖曳盤68。在凸緣固定部件24的第2筒部24d上,例如在兩處形成有用來卡止第2盤67的耳部的卡止槽24e。再者,凸緣固定部件24旋入并且連接于卷線筒部22a上。借此,固定部件24不會因拖曳動作時的轉矩或振動而松動。
轉子驅動機構5如圖1所示,包括與不能旋轉地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軸10一起旋轉的主齒輪11,和嚙合于該主齒輪11上的小齒輪12。手柄軸10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如圖2所示,小齒輪12形成為筒狀,小齒輪12的前部12a貫通轉子3的通孔3e而延伸到卷筒4一側。在小齒輪12的前部12a處,轉子3靠螺母13不能旋轉地固定于小齒輪12上。小齒輪12在前部與中間部由軸承14a、14b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螺母13由止動器36防止松動。此外螺母13由軸承13a接觸于卷筒軸8上。借此,在小齒輪12的內周面與卷筒軸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間隙。止動器36通過防脫落彈簧36a卡止在前壁3d上。在止動器36上裝設著密封部件36b,防止液體向轉子3內部的浸入。
擺動機構20如圖1所示,是橫動凸輪式的,包括嚙合于小齒輪12上的中間齒輪20a,繞著與卷筒軸8平行的軸繞線輪體2a旋轉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體2a上的螺旋軸20b,以及因螺旋軸20b的旋轉而前后移動的滑塊20c。卷筒軸8的后端部不能旋轉且不能軸向移動地安裝于滑塊20c上。再者,如圖2所示,旋轉自如地支持螺旋軸20b的前端部的滑靴20d由從端面在軸向突出的突出部20e止轉。
〔拖曳發聲機構的構成〕(R3654-2(040199a))拖曳發聲機構56如圖1和圖4所示,是在拖曳動作時通過卷筒4與卷筒軸8相對旋轉而發聲的機構。拖曳發聲機構56如圖9至圖13中放大所示,包括不能旋轉地固定于在卷筒軸8上不能旋轉的卷筒筒部55上的圓板部件80,相對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擺動自如地裝設的爪部件82,對爪部件82從第1位置(圖12所示的位置)或第2位置(圖13所示的位置)向中立位置(圖11所示的位置)加載的彈簧部件83,以及使爪部件82相對卷筒4擺動自如而且卡止部件81相對卷筒4不能移動地固定的銷部件84。
圓板部件80如圖4所示,是內周部不能旋轉地固定于卷筒筒部55上的金屬制的環狀部件,在外周部上,如圖11所示,形成在周方向上留出間隔地設置的多個凹凸部80a。此外,在爪部件82上,形成能夠抵接在圓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的抵接部82a,在拖曳動作時卷筒4旋轉時,爪部件82的抵接部82a重復抵接圓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而發聲。
爪部件82是擺動自如地裝設于銷部件84上的金屬制的部件,包括前端部能夠抵接在圓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的抵接部82a,與抵接部82a交叉地設置于離開抵接部82a的位置而彈簧部件83的兩端部被卡止的第1卡止部82b,以及與擺動中心成為同心地形成的第1通孔82c。
抵接部82a如圖9和圖11所示,前端部向凹凸部80a方向突出地形成以便抵接在圓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抵接部82a從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開始在圖12所示的第1位置與圖13所示的第2位置之間擺動自如。
第1卡止部82b如圖9所示,在與抵接部82a以銳角交叉的方向上向徑向外側微突出,進而向軸向后方突出地延伸而形成。第1卡止部82a的前端部形成為比其他部分寬些以便彈簧部件83不能向軸向后方脫落。第1卡止部82b在抵接部82a位于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時,夾入彈簧部件83的后述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地被卡止。
第1通孔82c是外形為圓形的通孔,擺動自如地裝設于銷部件84的后述的支持部84b上。第1通孔82c的內徑稍微大于支持部84b的外徑地形成,因此爪部件82相對銷部件84成為擺動自如。
彈簧部件83如圖9所示,是金屬制的扭力螺旋彈簧,包括多圈密卷的螺旋部83c,和螺旋部83a的兩端部相互平行地向螺旋部83c的徑向外方突出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配置于夾著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與卡止部件81的后述的第2卡止部81a的位置,對擺動到圖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圖13所示的第2位置的爪部件82向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加載。彈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裝設于銷部件84的后述的裝設槽84d中。
卡止部件81如圖9所示,是由銷部件84鉚接固定于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上的金屬制的板狀部件,包括卡止于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上的第2卡止部81a,和與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連通的第2通孔81b。卡止部件81如圖4、圖9和圖11所示,還包括由與卷筒4的卷線筒部22a的內周面成為同徑的圓弧面組成的定位部81c,通過沿著卷線筒部22a的內周面配置定位部81c進行定位和止轉。
第2卡止部81a如圖9所示,從與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成為同心的位置向徑向外側突出,進而覆蓋第1卡止部81a地向軸向后后突出地延伸而形成。第2卡止部81a比第1卡止部82b稍長地形成,以便前端面與第1卡止部82b的前端面大致相同。第2卡止部81的前端部比其他部分要寬地形成,以便彈簧部件83不向軸向后方脫落。
第2通孔81b是外形為圓形的通孔,銷部件84的后述的固定部84a插入而鉚接固定。第1通孔82c的內徑成為比固定部84a的外徑稍小直徑地形成,卡止部81相對銷部件84不能移動。
銷部件84如圖9和圖10所示,是由黃銅等銅合金組成的金屬制的螺栓狀部件,是用來貫通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進而貫通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而鉚接固定于裝設圓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的部件。銷部件84包括在前端部側所形成的固定部84a,形成為比固定部84a大直徑的支持部84b,在基端側形成為比支持部84b大直徑的頭部84c,以及在頭部84c的半腰部分沿著周方向凹入地形成的裝設槽84d。
固定部84a形成由在外周上形成多個的槽組成的細齒,固定部84a的外徑成為稍大于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和裝設圓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的內徑的大直徑地形成。因此,可以把金屬制的固定部84a壓入金屬制的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和金屬制的裝設圓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而鉚接固定,卡止部件81相對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不能移動地被固定。
支持部84b插入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e,擺動自如地支持爪部件82。支持部84b外徑稍小于爪部件82的第通孔82c的內徑地形成。
頭部84c外徑形成為比支持部84的第1通孔84b大,也就是形成為直徑比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大。因此,爪部件82的后端面抵接在頭部84c的前端面上,借此限制了爪部件82向軸向后方移動。
裝設槽84d是用來裝設固定彈簧部件83的槽,安裝有彈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裝設槽84d的外徑成為與彈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的內徑大致同一地形成,在擴張螺旋部83c的狀態下壓入而裝設。這里,由于裝設槽84d的外徑與螺旋部83c的內徑大致相同,所以彈簧部件83相對銷部件84就很難移動。
為要把這種拖曳發聲機構56組裝于卷筒4上,首先,把圓板部件80安裝于不能旋轉地裝設于卷筒軸8上的卷筒筒部55上。接著,把彈簧部件83裝設于銷部件84的裝設槽84d中。接著,在使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重合于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上的狀態下,使卡止部件81的定位部81c合于卷線筒部22e的內周面地配置于裝設圓板部22e的后面。此時,使裝設圓板部22a的第3通孔22g、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21b和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的中心對準,裝設于銷部件84上的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夾住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然后,使銷部件84的固定部84a貫通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而鉚接固定于裝設圓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
在這種拖曳發聲機構56中,在拖曳動作時如果卷筒4旋轉或逆轉,則爪部件82從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擺動到圖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圖13所示的第2位置,爪部件82的抵接部82a重復抵接在圓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而發聲。
此外,在這種拖曳發聲機構56中,爪部件82和卡止部件81由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卡止。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處于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時,夾入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而被卡止。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位于圖12所示的第1位置時,僅彈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被卡止,第1卡止部82b僅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被卡止。這里,通過彈簧部件83的第臂部83a在左側加寬,爪部件82被向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圖12右側)加載。此外,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位于圖13所示的第2位置時,僅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被卡止,第1卡止部82b僅彈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被卡止。這里,通過彈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在右側加寬,爪部件82向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圖13左側)被加載。因而,爪部件82即使在抵接部82a向圖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圖13所示的第2位置的某個方向擺動也始終復位到圖11所示的中立位置。
在這種構成的拖曳發聲機構56中,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被卡止于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上,爪部件82被加載而趨于圖9所示的中立位置。此外,彈簧部件83裝設于銷部件84的裝設槽84d中,爪部件82和卡止部件81靠貫通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和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的銷部件84,相對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擺動自如且不能移動地固定于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的一個部位。這里,在卷筒4的裝設圓板部22e上僅一個部位形成裝設銷部件84的第3通孔22g就可以了,不必像現有那樣形成用來把彈簧部件83卡止于卷筒4的后部的突起部。因而,可以容易地進行卷筒4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卷筒4輕量化。
再者,雖然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為向徑向外側和向軸向后方突出的形狀,但是彈簧部件83只要能夠卡止即可,不限定于這些形狀。此外,彈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的形狀也不限定于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形狀。
此外,雖然彈簧部件83裝設于銷部件84的裝設槽84d中,但是也可以取為例如在銷部件84上不形成裝設槽84d的構成。此外,彈簧部件83不限定于扭力螺旋彈簧,也可以是其他的加載部件。
進而,雖然銷部件84鉚接固定,但是銷部件84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手段。此外,雖然由黃銅等銅合金來形成銷部件84,但是也可以取為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合金等其他金屬或合成樹脂來形成銷部件84的構成。
〔杠桿制動機構的構成〕杠桿制動機構6如圖1、圖2和圖5所示,包括制動部16,用來調整操作制動部16的制動力的制動杠桿17,對制動杠桿17朝離開裝設部2c的方向加載的螺旋彈簧19,以及由制動杠桿17能夠切換到規定制動狀態與制動解除狀態的規定制動部21(參照圖5)。
〔制動部的構成〕制動部16如圖2所示,包括制動杠桿17的前端所壓接而被制動的制動部主體31,和根據轉子3的旋轉方向聯結·分離轉子3與制動部主體31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爪式的單向離合器32。
制動部主體31包括與轉子3同心地配置于轉子3的內周側的筒狀部件40,和固定于筒狀部件40的內周面的制動圓筒41。
筒狀部件40如圖2所示,是包括同心地配置于圓筒部3a的內周側的外筒部40a,配置于外筒部40的內周側的內筒部40b,以及連接外筒部40a與內筒部40b的圓板部40c的雙重筒狀部件。在靠近外筒部40a的繞線輪主體2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上,在軸向上隔開間隔形成例如三條裝設構成后述的規定制動部21的摩擦環30的環形槽40d。內筒部40b由裝設于安裝部件2e的外周面上的軸承14c旋轉自如地裝設于安裝部件2e上。
制動圓筒41是從外筒部40a的內周面到圓板部40c有所裝設的中心孔的金屬制的有底筒狀部件,螺紋緊固定于圓板部40c上。制動杠桿17的前端抵接在該制動圓筒41的內周面上而制動筒狀部件40。
〔單向離合器的構成〕單向離合器32是爪式的,僅在轉子3向放線方向旋轉時聯結轉子3與制動部主體31的筒狀部件40,聯動于轉子3使筒狀部件40旋轉。因而,在轉子3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時,轉子3與筒狀部件40分離,旋轉不從轉子3傳遞到筒狀部件40。單向離合器32如圖2、7和圖8所示,包括固定于轉子3的圓筒部3a的前壁3d上的環形的棘輪2,擺動自如地裝設于筒狀部件40的圓板部40c上、前端能夠接觸于棘輪42的棘爪43,對棘爪43朝前端接觸于棘輪42的方向加載的加載部件44,以及配置于棘輪42與前壁3d之間的防振部件45。
棘輪42如圖7和圖8所示,由多個安裝螺釘46固定于轉子3的圓筒部3a的前壁3d的后面(圖8右側的面)。棘輪42包括固定于前壁3d上的圓板形的凸緣部42a,和在與凸緣部42a整體形成的內周面上形成鋸齒形的棘齒42b的筒狀部42c。在凸緣部42a上,在周向上隔著間隔形成多個螺紋孔42d,安裝螺釘46旋入其中,棘輪42固定于前壁3d上。防振部件45裝設于該凸緣部42a與前壁3d的后面之間。在筒狀部42c的外周面與轉子3的圓筒部3a的內周面之間形成間隙42e。通過形成這種間隙42e,在棘齒42b與棘爪43的嚙合時振動不會從筒狀部42c傳遞到圓筒部3a。
棘爪43在嚙合于棘齒42b上的圖7中實線表示的嚙合位置,與脫離棘齒42b的圖7中雙點劃線表示的嚙合解除位置上擺動自如地設置于圓板部40c上。棘爪43在前端具有嚙合于棘齒42b上的銳角狀尖尖的爪部43a,在中間部具有擺動自如地裝設于擺動軸47上的擺動裝設部43b,在基端具有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定位突起43c。此外,在擺動裝設部43b與爪部43a之間,形成卡止加載部件44的長圓形的卡止孔43d。擺動軸47旋入在圓板部40c上所形成的輪轂部40e。棘爪43由夾著擺動軸47在圓板部40c豎立設置的一對定位凸臺40f、40g限制擺動范圍。定位凸臺40f接觸于定位突起43c上而限制棘爪43的嚙合位置。但是,通常,這樣配置定位凸臺40f,以便在定位突起43c接觸于定位凸臺40f之前爪部43a接觸于棘齒42b的最外徑部分。此外定位凸臺40g接觸于爪部43a上而限制嚙合解除位置。兩個定位凸臺40f、40g,像后面說明的那樣,由于加載部件44根據轉子3的旋轉方向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與嚙合解除方向加載,所以為了兩個方向的定位而設置。
加載部件44如圖7所示,是把具有彈性的金屬制線材彎曲成問號形狀而形成的部件,包括在壓接狀態下裝設于轉子3的輪轂部3f上所形成的彈簧裝設槽3g中的圓形部44a,從圓形部44a向徑向外側延伸的臂部44b,以及把臂部44b的前端向卡止孔43d彎曲的卡止突起44c。卡止突起44c插入卡止孔43d中,可在兩個方向上推壓卡止孔43d的內側面。此外,圓形部44a的自由直徑小于彈簧裝設槽3g的底徑。因此,加載部件44是可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圖7的逆時針旋轉的方向)與嚙合解除方向(圖7的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的兩個方向加載的雙向加載部件。具體地說,加載部件47壓接在彈簧裝設槽3g中,根據轉子3的旋轉而旋轉,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與嚙合解除方向的兩個方向加載。此外,如果棘爪43沒有超過以上擺動,則相對轉子3的旋轉在圓形部44a處滑過。
結果,如果轉子3在收線方向(圖7的順時針旋轉)上旋轉,則加載部件44也同方向地旋轉,對棘爪43朝嚙合解除方向加載。于是,棘爪43擺動到嚙合解除位置一側,接觸于定位凸臺40g上而定位于嚙合解除位置。因此,在轉子3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時,轉子3的旋轉不傳遞到筒狀部件40,并且棘爪43不會斷續地撞擊棘輪42。結果,可以謀求單向離合器32的靜音化,并且可以減小收線方向上旋轉時的旋轉阻力。
此外,如果轉子3在放線方向(圖7的逆時針旋轉)上旋轉,則加載部件44也同方向地旋轉,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加載。于是,棘爪43擺動到嚙合位置一側,棘齒42b嚙合于棘爪43的爪部43a上。因此,在轉子3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轉子3的旋轉傳遞到筒狀部件40,杠桿制動機構6進行的制動操作成為可能。
這里,在內周面上形成棘齒42b的內齒式的單向離合器32中,由于靠一個加載部件44可以對棘爪43在兩個方向上加載,所以靠一個加載部件44可以實現旋轉分離時的單向離合器32的靜音化與旋轉傳遞的兩種功能。
防振部件45例如是NBR或聚氨酯橡膠等具有彈性的合成橡膠制的墊圈形狀的片狀的部件。防振部件45如前所述,接觸于兩者地配置于棘輪42的凸緣部42a與前壁3d之間。防振部件45在棘齒42b撞擊棘爪43而嚙合時,吸收由該撞擊產生的振動,為了振動不從棘輪42傳遞到轉子3而設置。
〔制動杠桿的構成〕如圖1所示,制動杠桿17由在與第1軸X交錯的第2軸Y方向上裝設于繞線輪主體2的繞線輪體2a上的支持軸33繞著第2軸Y擺動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支持軸33如圖5所示,是帶有突緣的軸部件,是把蓋部件2d裝設于殼體部2f上用的螺紋部件。支持軸33螺紋接合于從蓋部件2d側所插入的螺釘33a上而固定于繞線輪主體2上。此外,如前所述,制動杠桿17由螺旋彈簧19朝與裝設部2c離開的方向加載。制動杠桿17在圖1中單點劃線表示的規定制動位置,與雙點劃線表示的制動解除位置的靠近裝設部2c的制動位置之間擺動自如地安裝于繞線輪主體2上。再者,制動杠桿17通常由螺旋彈簧19和規定制動部21的機構保持于圖1中實線表示的制動解除位置與單點劃線表示的規定制動位置中的某一個。
制動杠桿17包括從支持軸33的支持部分起彎曲而向前延伸的制動操作部7a,從支持部分起彎曲而斜著向前下方延伸的制動作用部17b,以及裝拆自如地裝設于制動作用部17b上的制動部件34(參照圖2)。
制動操作部17a是從支持部分沿著裝設部2c向前延伸到導環臂9的外方附近后在徑向外方與前方上分支延伸,進而分支于徑向外方的前端向前彎曲的形狀。從該彎曲部分開始,前方成為靠握住釣魚桿的手的食指能夠操作的第1操作部17c,向前延伸的部分成為在規定制動操作時使用的第2操作部17d。第1操作部17c通過制動杠桿17的擺動,可以從實線表示的制動解除位置向接近裝設部2c的方向移動。
制動作用部17b的前端對著制動圓筒41的內周側配置,如圖2所示,在其前端裝拆自如地安裝著能夠接觸于制動圓筒41的內周面上的制動部件34。制動部件34是例如聚酰亞胺類合成樹脂或聚縮醛等具有彈性的合成樹脂制的,通過制動杠桿17的擺動向徑向外側推壓制動圓筒41。
如果制動杠桿17未被任何操作,則靠螺旋彈簧19加載,則如圖1中實線所示,配置于制動解除位置而制動部件34從制動圓筒41離開。
螺旋彈簧19以壓縮狀態配置于制動杠桿17的制動操作部17a與繞線輪主體2的腳部2b之間。螺旋彈簧19對制動杠桿17向制動解除一側朝圖1逆時針旋轉加載。借此,如果從制動狀態把手離開制動杠桿17,則轉子3成為制動解除狀態。
此外,制動杠桿17還為了進行把規定制動部21切換到圖6(a)所示的制動解除狀態與圖6(b)所示的規定制動狀態的操作而使用。在制動作用部17b上,形成卡止規定制動部21的第2杠桿部件27的前端的長圓形的卡止缺17e(參照圖2)。卡止缺口17e是面積大于杠桿部件27的前端部的橫截面積的缺口。
〔規定制動部的構成〕規定制動部21如圖5所示,包括與制動杠桿17聯動而擺動的杠桿部件27,在制動解除位置與規定制動位置處保持杠桿部件27的扭力彈簧28,如圖2所示,能夠相對旋轉地裝設于筒狀部件40上而摩擦卡合于筒狀部件上的摩擦部件29,以及為了使摩擦部件29摩擦卡合于筒狀部件40上而裝設于環形槽40d中的。由例如O形圈組成的三個摩擦環30。
杠桿部件27如圖5和圖6所示,在繞線輪主體2的前部擺動自如地裝設于與卷筒8平行配置的擺動軸27a上。從杠桿部件27的基端到擺動中心的距離是從前端到擺動中心的距離的兩倍以上。杠桿部件27的前端卡止于卡止缺17e上,杠桿部件27與制動杠桿17聯動而在制動解除位置(圖6(a))與規定制動位置(圖6(b))之間擺動。在杠桿部件27上擺動自如地裝設著卡止爪70。卡止爪70在基端具有彈簧卡止部70a,在前端有銳角的爪部70b,由螺旋彈簧71朝爪部70b突出的方向(圖5逆時針旋轉)加載。扭力彈簧28卡止于杠桿部件27的基端上。
這里,處于制動解除位置時杠桿部件27的基端由扭力彈簧28加載而接觸于卡止缺17e的上面,處于規定制動位置時接觸于下面。在杠桿部件27的中間部上擺動自如地裝設著卡止爪70。卡止爪70在基端具有彈簧卡止部70a,在前端有銳角的爪部70b,由螺旋彈簧71朝爪部70突出的方向(圖5逆時針旋轉)加載。螺旋彈簧71一端卡止于彈簧卡止部70a上,另一端卡止于杠桿部件27的擺動軸上。通過像這樣把卡止爪70a擺動自如地裝設于杠桿部件27上而且靠螺旋彈簧71朝爪部70a突出的方向加載,在杠桿部件27擺動到規定制動位置時爪部70b與后述的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的旋轉相位不符,即使爪部70b接觸于第2凹凸部29a的突出部分也吸收沖擊而可靠地止轉摩擦部件29。
摩擦部件29是筒狀的部件,旋轉自如地裝設于筒狀部件40的外周上。在摩擦部件29的一端(圖2右端)內周面上,向徑向內側突出地形成有卡合于卡止爪70的爪部70b上的鋸齒形的第2凹凸部29a。第2凹凸部29a為了在杠桿部件27處于規定制動位置(圖6(b))時,卡合于卡止爪70上而禁止摩擦部件29的放線方向的旋轉而設置。在摩擦部件29的另一端(圖2左端)與筒狀部件40的圓板部40c的外側面之間裝設著在外周部上具有例如四個放射狀的突起的帶耳的墊片72,和帶孔圓板狀的第1墊片73。帶耳的墊片72從摩擦部件29的一端面向另一端側不能旋轉地卡止于在周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的、例如六個卡止槽29b中。帶耳的墊片72和第1墊片73由彎曲成C字形而形成的防脫彈簧74來防脫。防脫彈簧74裝設于在摩擦部件20的另一端內周面上所形成的環形槽29c中。此外,在第2凹凸部29a與筒狀部件40之間裝設著第2墊片75。帶耳的墊片72、第1墊片73和第2墊片75調節摩擦部件29的軸向的安裝尺寸而設置成摩擦部件29沒有晃動。
在這種構成的摩擦部件29中,在杠桿部件27配置在規定制動位置,卡止爪70卡合在等2凹凸部29a上時,摩擦部件29在摩擦環30的作用下相對筒狀部件40摩擦滑動。
這里,如果把制動杠桿17推入操作到規定制動位置,則與之聯動,杠桿部件27也從制動解除位置擺動到規定制動位置。結果,卡止爪70卡合于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上,在規定制動狀態下制動轉子3向放線方向的旋轉。
扭力彈簧28如圖5和圖6所示,對杠桿部件27加載而對制動杠桿17朝規定制動位置與制動解除位置加載,可以保持其姿勢。扭力彈簧28是裝設在杠桿部件27的基端上的扭轉螺旋彈簧。扭力彈簧28一端卡止于杠桿部件27的基端上,另一端卡止于繞線輪體2a的前端面上。扭力彈簧28如圖6(a)所示,如果杠桿部件27配置于制動解除位置,則對杠桿部件27朝圖6(a)的順時針旋轉加載,如果配置于規定制動位置,則對杠桿部件27朝圖6(b)的逆時針旋轉加載。借此,杠桿部件27被保持于制動解除位置與規定制動位置,進而制動杠桿17被保持于制動解除位置與規定制動位置。
〔卷筒的動作和操作〕在遠擲時把導環臂9倒向放線姿勢,通過進行遠擲,釣魚線從卷筒4的外周放出。在收線時,如果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手柄1,則導環臂9靠未畫出的復位機構返回卷收線姿勢。手柄1的旋轉力經由手柄軸10、主齒輪11傳遞到小齒輪12。傳遞到小齒輪12上的旋轉力經由小齒輪12的前部12a傳遞到轉子3。由于此時轉子3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所以單向離合器32的棘爪43由加載部件44朝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棘爪43與棘輪42的嚙合被解除,這種旋轉力不傳遞到筒狀部件40。如果小齒輪12旋轉,則卷筒軸8在前后方向上往復移動。
如果沒有任何操作制動杠桿17,則制動杠桿17通過螺旋彈簧19和規定制動部21的作用被推壓而配置于制動解除位置或規定制動位置。
在使轉子3逆轉而摘取魚時,用例如食指把制動杠桿17的第1操作部17c拉入操作到裝設部2c一側而調整制動力。
如果釣魚線被魚拖著而轉子3在放線方向上逆轉,則轉子3的旋轉力經由單向離合器32傳遞到筒狀部件40,進而傳遞到制動圓筒41,杠桿制動機構6成為能夠制動的狀態。在轉子3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在單向離合器32中,棘爪43由加載部件44加載而擺動到嚙合位置一側。如果棘爪43擺動到嚙合位置,則棘輪42的棘齒42b撞擊棘爪43的前端的爪部43a,棘輪42振動。但是,這種振動被防振部件45所吸收,不傳遞到轉子3。因此,不會給釣魚者不快感,并且很難對棘齒42b或棘爪43產生不良影響。
如果棘齒42嚙合于棘爪43上,則轉子3的旋轉傳遞到筒狀部件40,制動圓筒41與轉子3一體地旋轉。如果把制動杠桿17的第1操作部17c在接近于裝設部2c的方向上拉入操作,則即使例如制動杠桿17處于規定制動位置,杠桿部件27也擺動到制動解除位置一側。結果,規定制動部21引起的制動狀態暫時解除。此時,扭力彈簧28因杠桿部件27的擺動而翻轉,杠桿部件27朝制動解除位置一側被加載,杠桿部件27在制動解除位置一側保持(圖6(a))。
如果在這種狀態下制動杠桿17進一步在接近于裝設部2c的方向上操作,則制動杠桿17的制動部件34向徑向外側強力推壓制動圓筒41的內周面。這種制動力可以通過增減施加于制動杠桿17上的力來調整,可以任意地調整轉子3的逆轉量。結果,對應于制動杠桿17的操作力的制動力給予轉子3。這樣一來,即使忘記規定制動狀態的解除,也可以僅靠拉入操作制動杠桿17,解除規定制動狀態。
在移動垂釣場所時或收起卷筒時,把手從第1操作部17c離開而把第2操作部17d推入操作到離開裝設部2c的方向。于是,如圖5和圖6(b)所示,杠桿部件27從制動解除位置擺動到規定制動位置,由扭力彈簧28保持于該位置。結果,卡止爪70卡合于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上而阻止摩擦部件29的旋轉,阻止轉子3的逆轉。
此時的制動力由裝設于摩擦部件29與筒狀部件40之間的摩擦環30的彈性力確定。因此,就容易得到強到即使在移動途中什么東西抵接手柄1、手柄1也不旋轉的程度的制動力,可以把規定制動力設定得強到在垂釣場所的移動中途不產生線擺的程度。此外,由于通過摩擦部件29與筒狀部件40的相對旋轉進行制動,所以制動力不容易變動而穩定。
進而,在為了變更釣具的下垂長度,或在魚上鉤時使魚可靠地吞下魚鉤,希望使轉子3從規定制動狀態為制動解除狀態的場合,在接近于裝設部2c的方向上進行操作就可以了。于是,如前所述,通過制動杠桿17,兩個杠桿部件27擺動到制動解除位置而規定制動狀態暫時解除。
在這種構成的旋轉式繞線輪中,由于防振部件45配置于棘輪42與轉子3之間,所以撞擊時的棘輪42的振動被防振部件45吸收而受到抑制,幾乎不會傳遞到轉子3。因此,不會給釣魚者不快感,并且很難對棘齒42b或棘爪43產生不良影響。
〔第2實施方式〕雖然在前述第1實施方式中,以構成杠桿制動式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杠桿制動機構6的單向離合器32為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本發明也可以運用于構成旋轉式繞線輪的逆轉防止機構的單向離合器。
在圖14中,采用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旋轉式繞線輪是繞著沿著釣魚桿的縱長方向的第1軸X卷取釣魚線的繞線輪,包括備有手柄101的繞線輪主體102,繞著第1軸X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102的前部的轉子3,以及配置于轉子3的前部的卷取釣魚線的卷筒104。在繞線輪主體102的內部,雖然未特別畫出,但是設置著具有用來使轉子3旋轉的小齒輪112的轉子驅動機構,和經由卷筒軸108使卷筒前后往復移動的擺動機構。
轉子103是例如鋁合金或合成樹脂制的,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102上。轉子103包括圓筒部103a,和相互對置地設在圓筒部103a的側方的第1和第2臂部103b、103c。在圓筒部103a的前壁103d的中央部上形成具有通孔103e的輪轂部103f。卷筒軸108和小齒輪112貫通該通孔103e。此外,如圖14所示,在第1臂部103b的前端與第2臂部103c的前端上,擺動自如地設有導環臂109。釣魚線靠該導環臂109引導到卷筒104。在轉子103的圓筒部103a的內部,設有禁止轉子103向放線方向逆轉的逆轉禁止機構106。
〔逆轉禁止機構的構成〕逆轉禁止機構106如圖17所示,包括單向離合器132,和用來把單向離合器132操作成逆轉允許狀態與逆轉禁止狀態的切換操作部133。
單向離合器132是爪式的,可通過切換操作部133的操作,禁止和允許轉子103向放線方向旋轉。因而,轉子103向收線方向的旋轉始終被允許。單向離合器132如圖15~圖18所示,包括固定于轉子103的圓筒部103a的前壁103d上的環狀的棘輪142,擺動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102的前部102a上、前端能夠接觸于棘輪142的棘爪143,對棘爪朝前端接觸于棘輪142的方向加載的加載機構144,以及配置于棘輪142與前壁103d之間的防振部件145。
棘輪142如圖18所示,由多個(例如四個)安裝螺釘146固定于轉子103的圓筒部103a的前壁103d的后面(圖18的右側的面)。棘輪142包括固定于前壁103d上的圓盤狀的凸緣部142a,和與凸緣部142a整體形成、在內周面上形成有鋸齒狀的棘齒142b的筒狀部142c。在凸緣部142a上,在周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多個螺紋孔142d,安裝螺釘146旋入其中,棘輪142被固定于前壁103d上。防振部件145裝設于該凸緣部142a與前壁103d的后面之間和圓筒部103a的內周面與筒狀部142c之間。
棘爪143在嚙合于棘齒142b上的圖15所示的嚙合位置,與脫離棘齒142b的圖16所示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在繞線輪主體102的前部102a上。棘爪143在前端具有嚙合于棘齒142b上的爪部143a,在中間部具有擺動自如地裝設于擺動軸147上的擺動裝設部143b,在基端具有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彈簧卡止部143c。此外,在爪部143a上形成從那里延伸的切換突起143d。加載機構144的后述的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抵接在彈簧卡止部143c上。此外,切換操作部133的后述的切換凸輪163抵接在切換突起143d上。擺動軸147豎立設置于繞線輪主體102的前部102a上,棘爪143由旋入擺動軸147的前端面的安裝螺釘147a防止脫落。
加載機構144如圖15~圖17所示,包括對棘爪143始終朝嚙合位置一側加載的嚙合方向加載部件150,和如果轉子103在收線方向上正轉,則與之聯動地對棘爪143朝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的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
嚙合方向加載部件150由卷繞于擺動軸147的外周側,一端卡止于繞線輪主體102上,另一端卡止于棘爪143上的扭力彈簧構成。這種嚙合方向加載部件150的加載力弱于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的加載力。因此,如果轉子103在放線方向上旋轉,則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克服嚙合方向加載部件150的加載力而對棘爪143朝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
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包括把具有彈性的金屬制線材彎曲及折曲成問號形狀而形成的彈簧部件155,和卡止彈簧部件155、繞著卷筒軸在規定范圍內擺動自如地裝設的擺動部件156。彈簧部件155以壓接狀態裝設于不能旋轉地裝設有轉子103的小齒輪112上。擺動部件156在轉子103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時抵接在彈簧卡止部143c上。結果,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151在轉子103在收線方向上旋轉時朝嚙合解除方向(圖15和圖16的順時針旋轉的方向)對棘爪143加載,使棘爪143離開棘輪142。結果,可以謀求收線時的單向離合器132的靜音化。
防振部件145例如是NBR或聚氨酯橡膠等具有彈性的合成橡膠制的帶突緣的筒狀部件。防振部件145如圖18所示,包括接觸于兩者地配置于棘輪142的凸緣部142a與前壁103d之間的墊片形狀的內突緣部145a,和與內突緣部145a整體形成、接觸于兩者地配置于圓筒部103a與筒狀部142c之間的筒部145b。防振部件145為了在棘齒142撞擊于棘爪143上而嚙合時,吸收該撞擊引起的振動,不把振動從棘輪142傳遞到轉子103而設置。
切換操作部133如圖17所示,包括繞著與卷筒軸108平行的軸前后貫通地旋轉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102上的止動凸輪軸161,不能旋轉地裝設于止動凸輪軸161的后端上的止動桿162,以及在止動凸輪軸161的前端整體形成的切換凸輪163。切換凸輪163相對止動凸輪軸161的轉動軸線偏心,相對于止動凸輪軸161的轉動而擺動。如果因止動桿162止動凸輪軸161在允許逆轉方向(圖16的逆時針旋轉)轉動操作,則切換凸輪163如圖16所示,抵接在棘爪143的切換突起143d上而向嚙合解除位置推壓棘爪143。結果,單向離合器132成為逆轉允許狀態,成為轉子103能夠在兩個方向上旋轉。此外,如果因止動桿162止動凸輪軸161在逆轉禁止方向(圖15的順時針旋轉)上轉動操作,則切換凸輪163如圖15所示,解除向棘爪143向切換突起143d的推壓,棘爪143由嚙合方向加載部件150加載而向嚙合位置擺動。結果,單向離合器132成為逆轉禁止狀態,轉子103的放線方向的逆轉被禁止。
即使是這種構成的旋轉式繞線輪,也由于在棘輪142與轉子103之間配置有防振部件145,所以撞擊時的棘輪142的振動被防振部件145所吸收而受到抑制,幾乎不會傳遞到轉子103。因此,不會給釣魚者不快感,并且很難對棘齒142b或棘爪143產生不良影響。
〔其他實施方式〕(a)如圖19所示,也可以在筒狀部42c的外周面與轉子3的圓筒部3a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42e中裝設O形圈等彈性體制的環形部件90。在這種場合,最好是在筒狀部42c的外周面上形成環形的環裝設槽42f,把環形部件90裝設于該環裝設槽42f中。在這種場合,由于在間隙42e中也裝設著彈性體制的環形部件90,所以可以進一步吸收振動。再者,環形部件90只要是彈性體制的,則可以是任何形狀。
(b)如圖20所示,也可以在棘輪42的筒狀部42c的外周面上,形成底徑小于棘齒42b的外徑的環狀的環裝設槽42g,把O形圈等彈性體制的環形部件91裝設于其中。在這種場合,由于在嚙合時棘齒42b撞擊棘爪43時,棘爪43的前端抵接在環形部件91的內周部上,所以撞擊時的沖擊進一步被緩和。在這種場合也是,環形部件91只要是彈性體制的,則可以是任何形狀。此外,也可以與前述其他實施方式(a)的環形部件90兼用。在這種場合,只要是能夠把環形部件91裝設于間隙42e中的形狀即可。此外,也可以把直徑比環形部件91大的其他環形部件裝設于環裝設槽42g中。
(c)雖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為了容易裝設防振部件45,把棘輪42、142固定于前壁3d上,但是也可以利用螺釘等把棘輪42、142固定于圓筒部3a的內周面上,在圓筒部3a的內周面與棘輪42、142的筒狀部42c、142c之間裝設防振部件。在這種場合,最好是在前壁3d與棘輪42之間形成間隙,或者裝設彈性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設在旋轉自如地裝設于旋轉式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上的轉于上,其特征在于,備有固定于前述轉子上,內周上形成鋸齒狀棘齒的環狀的棘輪;在前述繞線輪主體或相對前述繞線輪主體旋轉自如的繞線輪零件的某一個上,在嚙合于前述棘齒上的嚙合位置與從前述棘齒脫離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置的棘爪;對前述棘爪至少向前述嚙合位置一側加載的加載機構;夾裝于前述棘輪與前述轉子之間的防振部件;僅在前述轉子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聯結前述轉子與前述繞線輪主體和前述繞線輪零件。
2.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載機構包括雙向加載部件,所述雙向加載部件在前述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正轉時對前述棘爪向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而在放線方向上逆轉時,對前述棘爪向前述嚙合位置一側加載。
3.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載機構包括嚙合方向加載部件,所述嚙合方向加載部件與前述轉子的旋轉無關,對前述棘爪向前述嚙合位置一側加載。
4.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載機構還包括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所述嚙合解除方向加載部件在前述轉子在收線方向上正轉時,則以比前述嚙合方向加載部件更強的加載力對前述棘爪向嚙合解除位置一側加載。
5.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轉子包括圓筒部與在圓筒部的前部內周面上整體形成的前壁部;前述棘輪固定于前述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而且與另一方留出間隙地配置;前述防振部件夾裝于前述棘輪與前述圓筒部和前壁部的一方之間。
6.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還備有在前述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另一方與前述棘輪的間隙中接觸于兩者地配置的彈性體制的第1環形部件。
7.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轉子包括圓筒部與在圓筒部的前部內周面上整體形成的前壁部;前述棘輪固定于前述圓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前述防振部件夾裝于前述棘輪與前述圓筒部和前壁部之間。
8.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棘輪在外周面上具有底徑小于前述棘齒的外徑的環形槽;還備有裝設于前述環形槽中的彈性體制的第2環形部件。
9.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轉式繞線輪是包括由制動杠桿制動作為前述繞線輪零件的制動部件的杠桿制動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前述棘爪設在前述制動部件上;前述單向離合器僅將前述轉子的放線方向的旋轉傳遞到前述制動部件。
10.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轉式繞線輪是具有禁止轉子向放線方向逆轉的逆轉禁止機構的旋轉式繞線輪;前述棘爪設在前述繞線輪主體上;前述單向離合器禁止前述轉子的前述逆轉。
全文摘要
在爪式的單向離合器中,抑制棘輪的棘齒嚙合于棘爪時的振動。旋轉式繞線輪的單向離合器(32)設在旋轉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2)上的轉子(3)上,備有棘輪(42),棘爪(43),加載部件(44),及防振部件(45)。棘輪(42)是固定于轉子(3)上、并在內周上形成鋸齒狀的棘齒(42b)的環狀棘輪。棘爪(43)是在嚙合于棘齒(42b)上的嚙合位置與脫離棘齒(42b)的嚙合解除位置間擺動自如地設置于相對繞線輪主體旋轉自如的筒狀部件(40)上的爪。加載部件(44)是至少對棘爪(43)朝嚙合位置一側加載的部件。防振部件(45)是夾裝于棘輪(42)與轉子(3)之間的部件。單向離合器(32)僅在轉子(3)在放線方向上旋轉時聯結轉子(3)與筒狀部件(40)。
文檔編號A01K89/00GK1740584SQ20051009159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7日
發明者生田剛, 齊藤啟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