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化工程技術,涉及一種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雪蓮(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Kir.)為菊科鳳毛菊屬5~8年生一次開花結實的高山草本植物,在國內僅大面積分布于新疆等地,是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傳統的民族藥,在國內的民族藥行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我國中藥、民族藥中的珍稀名貴藥材。在自然條件下,雪蓮一般生長在天山海拔2000~4500m的高山冰磧石、流石灘石隙、高山草甸上,生態環境很嚴酷,自然生長期5~8年,最后一年開花結種,種子自然萌發率在3%以下。由于天山一帶的野生雪蓮瀕臨滅絕,同時造成了生態環境和水源的嚴重破壞,在《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中被列為國家漸危物種而受到保護。通過種子進行人工種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野生種子稀缺,難于采集;人工種植的種子多代連續種植后易發生種質退化。新疆奧斯曼生物科技公司曾在雪蓮溫室育苗人工栽培方法和雪蓮人工栽培方面申請過兩個發明專利(專利號02108950.7和02108685.0),但是其重點主要集中在種子溫室育苗以及不同的播種方式上,伊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畢永軍也報道過天山雪蓮的人工栽培技術,但是主要是針對種子苗適用。目前尚未見有關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的報導。利用生物反應器培養等規模化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的雪蓮苗具有脫毒、生長快、同步性好等特點,可以集中種子育苗種植和組培快繁的優勢于一體,組培快繁苗的種植已成為起重要決定作用的環節之一。因此,雪蓮組培苗的人工種植是解決目前雪蓮資源匱乏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使雪蓮組培苗實現大規模人工種植,緩解雪蓮的瀕危局面,滿足對雪蓮的需求。
本發明的方法是先選擇并整好種植地后,將經過溫室煉苗的雪蓮組培苗扎捆運到種植地,再經過拱棚煉苗或直接移栽,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
本發明的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生根后的雪蓮苗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進行煉苗,苗床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1∶10~10∶1,溫度15~30℃,濕度30~80%,時間為5~60天,然后將煉苗后的雪蓮苗直接移栽到種植地;移栽到種植地后的雪蓮苗可進一步再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溫度15~30℃,濕度30~80%,遮陰30~80%,時間為5~60天。
(2)將步驟(1)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60~120cm,壟溝深20~30cm,株距為5~50cm,行距10~100cm。
(3)對步驟(2)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15%~60%。
(4)對步驟(3)的雪蓮苗進行有效的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這里面主要涉及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蟲鼠害。
(5)對步驟(4)生長后的雪蓮每年收獲雪蓮葉,收獲雪蓮葉是指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雪蓮葉可用于提取有效成分;或對于生長后的雪蓮整株采收,整株采收是指雪蓮開花期的末期及種子形成前的前期,整株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
所述的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緩苗期要中耕除草1~3次,澆水1~3次,每次澆透10~30cm,提高地溫,提高組培苗的根系活力,縮短緩苗時間,減輕病蟲害。中耕不能傷及幼苗根部,要確保水分供應;快速生長準備期要結合中耕除草、松土1~3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在苗期(特別是緩苗期)一定要及時除草,澆水1~3次,每次澆透10~30cm,苗期一般不用追肥。
所述的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要對干旱的土壤及時澆水,一次性澆透20cm以上,但不能澆澇;盛夏熱天是在清早或傍晚澆水,用雪水或冰雪融水澆灌,更有利其生長。
所述的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提高地溫。隨著氣溫逐漸降低,雪蓮逐漸被積雪覆蓋,停止生長,進入冬季休眠。
所述的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該時期應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提高地溫,促進雪蓮盡快進入快速生長期。
所述的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現蕾期和開花前期是雪蓮的又一個水分臨界期,因此該階段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在現蕾期可以追施復合肥1~50公斤/每畝來保證充足的肥力供應,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雪蓮生長期較長(一般三年以上),需肥量大,需多次施肥,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第一年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利用噴灌法進行灌溉,天旱以及施肥以后進行噴灌。暴雨后或連續多天下雨以及積雪消融時應及時挖溝排除低洼地的積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引起根部缺氧腐爛或病害的發生。雪蓮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盡量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如將病株拔出在種植地塊外進行焚燒處理等;需要施用農藥時,按中藥材種植GAP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所述的種植地應選海拔600~40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施足農家肥為底肥,整地時最好機耕,耕深約為10~40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本發明針對雪蓮特殊的生長環境和習性,以及雪蓮組培苗的特點,選擇了雪蓮適宜的種植地點、氣候、土壤條件,制定了雪蓮移栽、田間管理、葉和花的采收等規范,符合中藥GAP種植要求,既提高了雪蓮的產量又保證了雪蓮作為中藥材的道地性,不但可用于規模化種植,還可用于雪蓮育種和品種改良。同時可以實現雪蓮人工種植的集約化,提高了經濟效益,滿足了藥用的需求。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選擇海拔20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為種植地;先施足農家肥,耕深30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將生根后的雪蓮苗在溫室大棚內煉苗,然后將煉苗后的雪蓮組培苗扎捆運到種植地,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具體如下 煉苗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煉苗25天,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5∶1,溫度15~30℃,濕度30~80%;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煉苗25天,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5∶1,溫度15~30℃,濕度30~80%; 移栽將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60~120cm,壟溝深20~30cm,株距為5~50cm,行距10~100cm;對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40%,溫度5~30℃,遮陰率30~80%;苗高≥5cm的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為90%;苗高<5cm的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為80%。
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在緩苗期期間,中耕除草2次,澆水3次,每次澆透10~30cm,提高地溫,提高組培苗的根系活力,縮短緩苗時間,減輕病蟲害。快速生長準備期要結合中耕除草、松土2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澆水2次,一次性澆透25cm左右,傍晚澆水,水源是冰雪融水。
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提高地溫。隨著氣溫逐漸降低,雪蓮逐漸被積雪覆蓋,停止生長,進入冬季休眠。
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該時期應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提高地溫,促進雪蓮盡快進入快速生長期。
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現蕾期和開花前期是雪蓮的又一個水分臨界期,因此該階段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在該年度雨水比較充沛的年份時無需澆水,在現蕾期追施復合肥30公斤/每畝來保證充足的肥力供應,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控制。雪蓮生長期較長(一般三年以上),需肥量大,需多次施肥,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第一年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利用噴灌法進行灌溉,天旱以及施肥以后進行噴灌。暴雨后或連續多天下雨以及積雪消融時應及時挖溝排除低洼地的積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引起根部缺氧腐爛或病害的發生。雪蓮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盡量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如將病株拔出在種植地塊外進行焚燒處理等;需要施用農藥時,按中藥材種植GAP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每年收獲雪蓮葉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
收獲開花期末期及種子形成前期,整株采收,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
實施例2 選擇海拔14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為種植地;先施足農家肥,耕深35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將生根后的雪蓮苗在溫室大棚內煉苗,然后將煉苗后的雪蓮組培苗扎捆運到種植地進行練苗,然后移栽,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具體如下 煉苗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煉苗15天,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1∶4,溫度15~30℃,濕度30~80%;煉苗后的雪蓮苗移栽到種植地后,再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5天,溫度15~30℃,濕度30~80%,遮陰30~80%;或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煉苗20天,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1∶4,溫度15~30℃,濕度30~80%;煉苗后的雪蓮苗移栽到種植地后,再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5天,溫度15~30℃,濕度30~80%,遮陰30~80%; 移栽將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60~120cm,壟溝深20~30cm,株距為5~50cm,行距10~100cm;對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85%;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75%。
對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40%。
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在緩苗期期間,中耕除草3次,澆水2次,每次澆透30cm,提高地溫,提高組培苗的根系活力,縮短緩苗時間,減輕病蟲害。快速生長準備期要結合中耕除草、松土2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澆水1次,一次性澆透20cm左右,清早澆水,水源是冰雪融水。
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提高地溫。隨著氣溫逐漸降低,雪蓮逐漸被積雪覆蓋,停止生長,進入冬季休眠。
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該時期應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提高地溫,促進雪蓮盡快進入快速生長期。
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現蕾期和開花前期是雪蓮的又一個水分臨界期,因此該階段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適時澆水,在現蕾期追施復合肥40公斤/每畝來保證充足的肥力供應,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控制。雪蓮生長期較長(一般三年以上),需肥量大,需多次施肥,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第一年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利用噴灌法進行灌溉,天旱以及施肥以后進行噴灌。暴雨后或連續多天下雨以及積雪消融時應及時挖溝排除低洼地的積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引起根部缺氧腐爛或病害的發生。雪蓮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盡量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如將病株拔出在種植地塊外進行焚燒處理等;需要施用農藥時,按中藥材種植GAP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每年收獲雪蓮葉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
收獲開花期末期及種子形成前期,整株采收,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
實施例3 選擇海拔35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為種植地;先施足農家肥,耕深25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將生根后的雪蓮苗扎捆運到種植地,在種植地拱棚內練苗,然后移栽,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具體如下 煉苗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7天,溫度20攝氏度左右,濕度75%,遮陰40%;或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7天,溫度20℃攝氏度左右,濕度75%,遮陰40%。
移栽將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100cm,壟溝深25cm,株距為20cm,行距40cm;對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88%;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78%。
對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30%。
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在緩苗期期間,中耕除草1次,澆水1次,每次澆透10~30cm,提高地溫,提高組培苗的根系活力,縮短緩苗時間,減輕病蟲害。快速生長準備期要結合中耕除草、松土2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雨水充沛無需澆水。
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提高地溫。隨著氣溫逐漸降低,雪蓮逐漸被積雪覆蓋,停止生長,進入冬季休眠。
所述的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該時期應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提高地溫,促進雪蓮盡快進入快速生長期; 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現蕾期和開花前期是雪蓮的又一個水分臨界期,因此該階段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適時澆水,在現蕾期追施復合肥25公斤/每畝來保證充足的肥力供應,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雪蓮生長期較長(一般三年以上),需肥量大,需多次施肥,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第一年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利用噴灌法進行灌溉,天旱以及施肥以后進行噴灌。暴雨后或連續多天下雨以及積雪消融時應及時挖溝排除低洼地的積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引起根部缺氧腐爛或病害的發生。雪蓮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盡量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如將病株拔出在種植地塊外進行焚燒處理等;需要施用農藥時,按中藥材種植GAP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每年收獲雪蓮葉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
收獲開花期末期及種子形成前期,整株采收,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
實施例4 選擇海拔6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為種植地;先施足農家肥,耕深40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將生根后的雪蓮苗扎捆運到種植地,在種植地拱棚內練苗,然后移栽,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具體如下 煉苗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7天,溫度25℃,濕度50%,遮陰40%;或生根后的雪蓮苗的苗高<5cm,葉片<5片,根長<1cm,根數<4條,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7天,溫度25℃,濕度50%,遮陰40%; 移栽將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80cm,壟溝深30cm,株距為15cm,行距60cm;對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88%;苗高<5cm的移栽成活率為78%。
對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50%。
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在緩苗期期間,中耕除草3次,澆水1次,每次澆透10~30cm,提高地溫,提高組培苗的根系活力,縮短緩苗時間,減輕病蟲害,苗期沒有追肥。快速生長準備期要結合中耕除草、松土1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土壤干旱澆水2次,一次性澆透20cm以上,傍晚澆水,冰雪融水澆灌。
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提高地溫。隨著氣溫逐漸降低,雪蓮逐漸被積雪覆蓋,停止生長,進入冬季休眠。
所述的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該時期應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提高地溫,促進雪蓮盡快進入快速生長期; 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現蕾期和開花前期是雪蓮的又一個水分臨界期,因此該階段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適時澆水,在現蕾期追施復合肥50公斤/每畝來保證充足的肥力供應,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雪蓮生長期較長(一般三年以上),需肥量大,需多次施肥,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第一年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利用噴灌法進行灌溉,天旱以及施肥以后進行噴灌。暴雨后或連續多天下雨以及積雪消融時應及時挖溝排除低洼地的積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引起根部缺氧腐爛或病害的發生。雪蓮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盡量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如將病株拔出在種植地塊外進行焚燒處理等;需要施用農藥時,按中藥材種植GAP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每年收獲雪蓮葉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
收獲開花期末期及種子形成前期,整株采收,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
權利要求
1.一種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生根后的雪蓮苗在溫室大棚內的苗床上進行煉苗,苗床基質為種植地土壤和蛭石,土壤∶蛭石的體積比為1∶10~10∶1,溫度15~30℃,濕度30~80%;然后將煉苗后的雪蓮苗直接移栽到種植地;
(2)將步驟(1)煉苗后的雪蓮苗以平播或起壟的移栽方式進行栽培,起壟時壟寬60~120cm,壟溝深20~30cm,株距為5~50cm,行距10~100cm;
(3)對步驟(2)栽培后的雪蓮苗要澆蹲苗水并注意保持土壤濕度和進行有效的遮蔭措施,其中土壤濕度15%~60%;
(4)對步驟(3)的雪蓮苗進行有效的田間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快速生長期管理、越冬前期管理、返青期管理、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
(5)對步驟(4)生長后的雪蓮每年收獲雪蓮葉,收獲雪蓮葉是指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或對于生長后的雪蓮整株采收,整株采收是指雪蓮開花期的末期及種子形成前的前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種植地應選海拔600~4000米、較潮濕、溫暖、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給排水方便、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土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種植地應先施足底肥,耕深10~40cm,耙平至無大土塊,土壤濕度適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1)在溫室大棚煉苗時間為5~60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1)將雪蓮組培苗直接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5~60天,然后移栽到種植地,溫度15~30℃,濕度30~80%,遮陰30~8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1)在溫室大棚煉苗時間為5~60天后,再在種植地拱棚內煉苗,煉苗時間為5~60天,溫度15~30℃,濕度30~80%,遮陰30~8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苗期管理包括緩苗期和快速生長準備期管理;緩苗期要中耕除草1~3次,澆水1~3次,每次澆透10~30cm;快速生長準備期要中耕除草、松土1~3次,控制土壤水分蹲苗壯苗;
所述的快速生長期在4~8月期間,要對干旱的土壤及時澆水,一次性澆透20cm以上,但不能澆澇;盛夏熱天是在清早或傍晚澆水,用雪水或冰雪融水澆灌;
所述的越冬前期管理,越冬前期在每年的9~10月,越冬期在當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在越冬前期和越冬期間應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越冬前期要耘耕松土1次;
所述的返青期管理是在每年的3~5月,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早耘耕1次;
所述的現蕾期和開花前期管理是要保證雪蓮苗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肥力供應,在現蕾期要追施復合肥1~50公斤/每畝,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
所述的現蕾期追肥是對第一年的雪蓮苗施基肥,第二年以后根外追復合肥,所述的基肥是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生化工程技術,涉及一種雪蓮組培苗規模化人工種植方法。本發明的方法是先選擇并整好種植地后,將經過溫室煉苗的雪蓮組培苗扎捆運到種植地,再經過拱棚煉苗或直接移栽,栽培方式為平播或起壟,進行田間管理,每年收獲部份雪蓮葉,至開花期整株收獲。對于生長后的雪蓮每年可收獲雪蓮葉,收獲雪蓮葉是指在不影響雪蓮生長和開花的條件下,收割雪蓮換下的黃葉和部份青葉,雪蓮葉可用于提取有效成分;還可整株采收,整株采收是指雪蓮開花期的末期及種子形成前的前期,整株采收后放入通風避光處陰干收藏。本發明既提高了雪蓮的產量又保證了雪蓮作為中藥材的道地性,不但可用于規模化種植,還可用于雪蓮育種和品種改良。
文檔編號A01G1/00GK1907000SQ20051001228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日
發明者趙兵, 王曉軍, 徐春明, 王玉春, 劉敏, 波拉提, 袁曉凡, 趙海青, 王曉東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