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松土、間苗、薅草多用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手工農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松土、間苗、薅草多用鋤。
背景技術:
熟悉農活的人都知道,每年春天是播種的時間,地種的是否及時、種子是否優良、苗出的是否齊全以及出苗后的田間管理是否及時到位,都是影響秋天是否豐收的因素,所以,從播完種到出苗后的幾天時間內,是一個關鍵時期,農民們都非常重視,常規做法是整好地后,播上種子就等著出苗,出苗后,再進行松土、間苗和薅草的田間管理,經過長期的觀察,本人發現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播種后,經風吹或雨后,地表會結起一層薄薄的硬殼,殼下的種子吃足了水分卻遲遲出不了苗,地下的各種害蟲便有了可乘之機,種子受害嚴重,造成出苗率低,影響秋后的收成,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將地表形成的硬殼刮開,以助及時出苗,但卻沒有理想的農具用于刮開地表硬殼,現有的農具使用起來又不方便,所以,農民們也就只好放棄了,此外,出苗后,需要進行松土、間苗和薅草的田間管理,傳統的做法是農民們手握小刮鋤或小鏟子或小彎刀等工具,或蹲或坐著,邊干活邊向前移動,勞動強度非常大,且效率極低,許多農民都放棄了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造成產量低的現象發生,農民們苦于沒有理想的農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松土、間苗、薅草多用鋤,該鋤可站立使用,即可方便地刮去地表的硬殼,以助出苗,又可在出苗后進行松土、間苗、薅草等田間管理,省工、省力,使用方便,提高勞動效率,不務農時,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包括鋤把1和鋤頭2,鋤把和鋤頭可以是一體,也可以是分體,鋤頭上設有三個直角鉤爪,鉤爪的前端等距設置,其中,內側鉤爪3與外側鉤爪4之間的距離b為40~50mm,同時,內側鉤爪3的前端距鋤把軸線的距離a為20~25mm,鉤爪在鋤把軸線上的投影長度c為65~75mm,鋤鉤5的鉤長d為45~55mm,鋤把的長度可根據一般人的使用習慣確定,一般為1200~1500mm。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播種四至五天后,待種子吃足水分,可順著壟用該鋤將地表硬殼刮開約5~6mm,既有助于種子破土而出,又不會傷及種子,同時也不費工費時,在出苗后,可用該鋤進行松土、間苗、薅草等田間管理,由于是站著操作,既省力,又可加快速度,加之鋤頭為三鉤爪式,便于松土、間苗、薅草等活計同步進行,提高了勞動效率,經實地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操作,解決了現有技術沒有理想的農具同步進行田間管理的缺陷,使苗期的田間管理高效方便,省工省時,保證了苗全,苗壯,為糧食增產奠定了基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附圖1中的A向視圖具體實施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鋤把1和鋤頭2,鋤把和鋤頭可以是一體,也可以是分體,鋤頭上設有三個直角鉤爪,鉤爪的前端等距設置,其中,內側鉤爪3與外側鉤爪4之間的距離b為40~50mm,同時,內側鉤爪3的前端距鋤把軸線的距離a為20~25mm,鉤爪在鋤把軸線上的投影長度c為65~75mm,鋤鉤5的鉤長d為45~55mm,鋤把的長度可根據一般人的使用習慣確定,一般為1200~1500mm。
權利要求1.一種松土、間苗、薅草多用鋤,包括鋤把(1)和鋤頭(2),鋤把和鋤頭可以是一體,也可以是分體,其特征在于鋤頭上設有三個直角鉤爪,鉤爪的前端等距設置,其中,內側鉤爪(3)與外側鉤爪(4)之間的距離b為40~50mm,同時,內側鉤爪(3)的前端距鋤把軸線的距離a為20~25mm,鉤爪在鋤把軸線上的投影長度c為65~75mm,鋤鉤(5)的鉤長d為45~55mm,鋤把的長度可根據一般人的使用習慣確定,一般為1200~15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松土、間苗、薅草多用鋤,包括鋤把和鋤頭,鋤把和鋤頭可以是一體,也可以是分體,在鋤頭上設有三個直角鉤爪,鉤爪的前端等距設置,在播種四至五天后,待種子吃足水分,可順著壟用該鋤將地表硬殼刮開,既有助于種子破土而出,又不會傷及種子,同時也不費工費時,在出苗后,可用該鋤進行松土、間苗、薅草等田間管理,由于是站著操作,既省力,又可加快速度,加之鋤頭為三鉤爪式,便于松土、間苗、薅草等活計同步進行,提高了勞動效率,經實地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文檔編號A01B1/06GK2664350SQ20032013220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19日
發明者景奎 申請人: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