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包括苗木穴和苗木,在待修復土地上開挖橫向溝和縱向溝,橫向溝之間的地面上均布有苗木穴,穴內設置控根容器,此控根容器的深度和直徑大于苗木土球的高度和直徑,所述苗木土球與控根容器內壁之間填充未污染的土,所述縱向溝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橫向溝的深度和寬度,所述待修復土地上設有集水池,此集水池的內壁設有防滲層,池中設有污水處理裝置。本實用新型具有投入少短期有效益和有修復土壤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地的利用技術,特別是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
[0003]【背景技術】:
[0004]工業化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已經十分嚴重,其中土地的污染對人類生存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因而對已經污染的土地利用和修復是極待解決的課題,目前修復的技術有物理化學技術,恢復成本高,且會導致土壤結構破壞,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和肥力退化等缺陷,植物修復技術是新近應用的技術,處于發展階段。但已經顯示出獨有的修復優勢。但修復的周期較長,投入大而短期內不能取得效益。
[0005]
【發明內容】
:
[0006]本實用新型目的是設計一種短期內有效益和有修復土壤功能的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
[0007]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包括苗木穴和苗木,其特征在于:在待修復土地上開挖橫向溝和縱向溝,橫向溝之間的地面上均布有苗木穴,穴內設置控根容器,此控根容器的深度和直徑大于苗木土球的高度和直徑,所述苗木土球與控根容器內壁之間填充未污染的土,所述縱向溝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橫向溝的深度和寬度,所述待修復土地上設有集水池,此集水池的內壁設有防滲層,池中設有污水處理裝置。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投入少短期有效益和有修復土壤的優點。
[0009]【附圖說明】
: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控根容器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1]【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有下述實施例,在被污染的土地上通過種植苗木和對澆灌苗木的水進行處理,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得到排除,同時所育苗木提供綠化使用。先對污染土地進行平整,然后開挖種植苗木的橫向溝I和縱向溝2,橫溝的深度和寬度均為20-30cm,縱溝的寬度和深度分別為50-80cm和50-60 cm,橫溝之間的距離較縱溝之間的距離小,設置縱溝和橫溝的目的是為了對苗木進行澆灌以及雨水排放,此外在苗木土地上設置集水池,集水池的底部和四壁作防滲處理,并設污水處理設備。在橫溝之間的地面上開挖放置控根容器穴3,穴的深度為控根容器的四分之一為宜,其目的是使控根容器固定。為了使苗木根系發育更快,成活率高和移苗木時方便快捷,采用已經使用成熟的控根容器,控根容器具有防止苗木根系在控根容器內壁上盤繞影響根系生長,這種控根容器可在市面購買。應當選擇控根容器的直徑和深度均應大于苗木的土球,在苗木土球與控根容器的內壁之間填充不污染的好土,土層厚度不小于10cm。。
[0013]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將控根容器放進橫溝之間的穴中,將苗木的土球置于控根容器內,用未污染的好土填到苗木土球與控根容器之間的空腔中搗實后,對苗木進行澆灌。控根容器可以用鐵絲制成箍對其加固。用好水對橫溝澆灌,通過雨季的雨水經集水池處理循環使用,可修復污染的土地,苗木的落葉形成腐質土對土壤有改良的作用。所育苗木成活率高、生長快,見效快。
【權利要求】
1.一種污染土地培育苗木的結構,包括苗木穴和苗木,其特征在于:在待修復土地上開挖橫向溝和縱向溝,橫向溝之間的地面上均布有苗木穴,穴內設置控根容器,此控根容器的深度和直徑大于苗木土球的高度和直徑,所述苗木土球與控根容器內壁之間填充未污染的土,所述縱向溝的深度和寬度均大于橫向溝的深度和寬度,所述待修復土地上設有集水池,此集水池的內壁設有防滲層,池中設有污水處理裝置。
【文檔編號】A01B79-00GK204291889SQ201420747079
【發明者】鞏艷敏, 袁建偉, 劉建強, 周利賓, 常國文, 李璇 [申請人]山水園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