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可有效利用太陽能及回收余水再循環利用,且可依需要增減植物盆景的裁種面積,以達省電、省時又具經濟效益的設計。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高架地板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高架地板側視示意圖。
(10)為高架地板、(11)為平臺,(111)為水孔,(12)為防滑面,(121)為止滑墊,(13)為支柱,(13a)為上柱,(13b)為下柱,(141)為水道,(142)為水孔,(143)為凸榫,(144)為凹陷孔位,(145)為盤緣,(146)為落水部,(147)為斜坡,(148)為頂部,(15)為基塊,(151)為結合體,(20)為過濾器,(30)為蓄水池,(40)為灑水系統,(41)為輸出管,(42)為歧管,(43)為灑水頭,(44)為抽水泵,(50)為控制箱,(60)為太陽能板。
如附圖
2至附圖4所示,高架地板(10)可依所使用溫室場合的面積,自由增加單元,它基本是由平臺(11)及底盤(14)兩大部分所組成,在平臺(11)上設有防滑面(12),為防滑設計有止滑墊(121),除了防止盆景的滑動外,也有助使用者于平臺(11)上的踩越,另在平臺(11)上設有數多個水孔(111),可將降落于平臺(11)上的多余培養液流進下部的底盤(14),而平臺(11)與底盤(14)之間的支柱(13),是以彼此間相對設有上柱(13a)及下柱(13b),以及上、下柱(13a)、(13b)間設有梢柱(131)及孔洞(132),藉此可簡易的將平臺(11)及底盤(14)組合在一起;而下柱(13b)是位于底盤(14)的盤緣(145)位置,盤緣(145)中央為落水部(146),該落水部(146)是有一頂部(148)而向兩側呈斜坡狀(147),于斜坡(147)尾端與盤緣(145)交界處形成有水道(141),水道(141)前后端穿過盤緣(145)形成水孔(142),兩端盤緣(145)外的水孔(142)外,分別形成可相套合的凸榫(143)及凹陷孔位(144),藉此可使各個高架地板(10)相互組合,如附圖2所示,為順水流勢呈前后聯結的設計,而左右以靠附的方式,配合基塊(15)固定就可,當然,也可于盤緣(145)左右側上設有相對的凹凸狀,以連結左右高架地板(10);高架地板(10)設置的地面不同,如土壤面上時,為使基礎穩固,可于底盤(14)下設有數個基塊(15),在基塊(15)上設有如螺桿的結合體(151)而可結合于底盤(14)上,使用時,將基塊(15)與底盤(14)結合后,壓入土壤中固位可達到穩固高架地板(10)。
本實用新型可平面式的組合鋪設,也可以單排組合,而另以市售高架體將植物盆景架高形成二層的設計,使培養液噴酒于上層,經間隙從上層滴下而再供下層植物吸收,因此本實用新型除供花農用外,也適用大廈頂樓架構成空中花園,美化景觀、凈化環境。
權利要求1.一種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它是由高架地板(10)、過濾器(20),蓄水池(30),灑水系統(40),控制箱(50)及太陽能板(60)等構成,其特征是高架地板(10)是一個以上可連結的,其平臺(11)上可供置放植物花卉,并設有多數個水孔(111),在水孔下部設有底盤(14);在下方以水管與過濾器(20)連接,而過濾器(20)再與蓄水池(30)連接,而蓄水池(30)盛裝培養液及來自噴灑于高架地板(10)后的余水,另灑水系統(40)是由抽水泵(44),可將蓄水池(30)的培養液抽入輸水管(41),在輸水管(41)末端形成歧管(42)而正位于高架地板上方,經歧管(42)而由灑水頭(43)噴灑于花卉上;另設提供電能的太陽能板(60)及控制箱(5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高架地板(10),是由平臺(11)及底盤(14)所構成,兩者間分別設上下柱所套合成的支柱,且上、下柱分別設有梢柱及孔洞,在平臺上設有防滑面,在底盤中央形成落水部,四周為盤緣,而落水部向兩側呈斜坡到盤緣,在其交接處形成有水道,且前后水道位于盤緣外所形成的水孔,分別形成可相套合且使水孔連通的凸榫及凹陷孔位。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高架地板的底盤下,可加設有基塊(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溫室資源循環利用裝置,主要包括一個以上用以置放植物盆景的高架地板、一用以將培養液噴灑于植物盆景的輸水系統、可將高架地板上余水進行過濾的過濾器、盛裝培養液及余水的蓄水池、提供電能的太陽能板及控制箱;高架地板采用分離式組合設計,平臺上設有數多水孔,而底盤形成具有坡狀的落水部,可將余水流入兩側水道,送入過濾器,且底盤于水道兩側各形成凸榫與凹陷孔位,以供高架地板相互連設;太陽能板發電供輸水系統的泵用。
文檔編號A01G9/24GK2545819SQ02232709
公開日2003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18日
發明者楊顯捷, 呂奕良 申請人:楊顯捷, 呂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