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酸性硫酸鹽土池塘的防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尤其是水產業。
背景技術:
酸性硫酸鹽土含大量的黃鐵礦物質和硫酸根,黃鐵礦氧化后產生硫酸,使土壤呈強酸性,這種土壤挖成池塘后的水質也呈強酸性,不適合魚類生長。目前普遍使用的酸性調節辦法是撒施石灰中和酸性物質,當池塘水偏酸性時,撒入石灰,水體pH立即上升,甚至偏強鹼性,隨后水質又逐漸返酸,pH又下降,當酸度不適合魚類生長時,又要撒入石灰中和,生產實際中大約20天撒石灰一次,其結果是水的酸鹼性呈波浪式變化,pH的變化幅度在3-13之間,甚至更高,不利魚類生長。池塘土質酸性問題,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解決是不可能的,既使作到了,在經濟上得不償失。本發明提出一種在池塘底水與土的界面上溝筑一道防線的方法,可以隨時中和酸性物質,使水維持在魚類適宜的酸堿度。
發明的詳細內容將碳酸鈣類石料破碎成小于10mm粒徑的石屑,石屑的施用量為2-20kg/m2,最適施用量為4-10kg/m2,最佳的粒徑小于5mm,在干塘時均勻撒施于池塘底,將泥土完全覆蓋,如果池塘正值養魚,也可水面撒施,讓其沉降于塘底,力求達到百分百的覆蓋率,在池塘底水與土的界面上構筑一道防線,當土壤酸性物質向水體移動時,隨時中和,很省事。
具體的實施方式實例1施用粒徑為3-5mm的碳酸鈣石屑4.6kg/m2后,pH升至7.28后維持平穩狀態并略有上升,平均維持在7.475的中性水平,溶解氧含量為7.537mg/L。
實例2施用粒徑為3-5mm的碳酸鈣石屑9.2kg/m2,pH升至7.73后維持平穩狀態,并略有上升,平均維持在7.811的中性水平,溶解氧含量為7.413mg/L。
以上兩例中施用碳酸鈣石屑后水質的酸鹼度pH在7.0-8.5之間,溶解氧6-9mg/L,不但適合普通魚類的生長,而且還符合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鰻魚的生長。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較明顯的效果,和較大的經濟效應用撒施石灰調節酸性時一年石灰總用量為1.71kg/m2,石灰價格為220元/t,折合0.22元/kg,使用石灰的成本為0.376元/m2。一公頃水面施撒石灰需要15小時,一年撒18次,共須270小時,每小時以5元計,需工資1350元,折合0.14元/m2。石灰和人工成本共需0.516元/m2。用碳酸鈣石屑施撒水面,用量以4.60kg/m2為例,石屑價格為11.2元/m3,折合約0.00448元/kg,石屑的成本為0.021元/m2,人工成本為0.06元/m2,石屑和人工合計0.081元/m2,只是使用石灰成本的14.7%。石屑施用后,當年只消耗一小部分,還有多年的后效,例如撒施4.6kg/m2的石屑,半年后的消耗量為1.622kg/m2,施用9.2kg/m2的石屑,半年后消耗量為1.383kg/m2,后效分別為1.5年和3.3年。為什么石屑有如此高的效率?因為石屑溶解性小,只是在中和酸性時,才按需溶解,所以利用率很高。而石灰不同,易溶于水,會隨滲漏水或排水消耗掉,所以利用率低。因此,用碳酸鈣石屑防酸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池塘防酸方法,比現有技術中的方法,具有較明顯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酸性硫酸鹽土池塘的防酸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碳酸鈣類石料粉碎至小于10mm,在干塘時均勻撒施于池塘底部,將泥土完全覆蓋,或在池塘水面撒施,待其沉降后完全覆蓋塘底,施用量為2-20kg/m2。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防酸方法,其特征在于石料的粒徑小于5mm。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防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料施用量為4-10kg/m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業尤其是水產業。酸性硫酸鹽土含有黃鐵礦和硫酸根,這種土壤挖成池塘后的水質呈強酸性,不適合魚類生長,目前普遍使用施撒石灰粉的方法中和酸性,但此法使水質的酸堿度波動很大,對魚類傷害很大,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池塘底水與土的界面構筑一道防線,對土壤中來的酸性物質隨時可以中和,并維持酸堿度穩定,該方法省時省力,與現有技術相比防酸效果好,成本低,可一勞永逸。
文檔編號A01K61/00GK1375194SQ0211514
公開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5日
發明者萬洪富, 盧普相, 鐘繼紅, 李芳柏 申請人: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