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摘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摘穗裝置,尤其是一種玉米穗的摘穗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傳動齒輪組、輸出軸和至少一組大小切割滾齒及與大切割滾齒配套的n+1個分行器,在該摘穗裝置的主動軸上裝有錐齒輪1,錐齒輪1與錐齒輪2相嚙合,錐齒輪2裝在輸出軸上,輸出軸上連接有大切割滾齒,大切割滾齒的前端為一圓錐體,其圓錐體上裝有進桿螺旋刀,大切割滾齒后端為一柱狀刀床,刀床上設有若干個按螺旋規律排列的“△”形切割刀,刀床的后端設有擋桿法欄,與輸出軸平行排列的從動軸上連接有小切割滾齒,小切割滾齒的前端為一圓錐體,后端為一柱狀刀床,該刀床上設有若干個按螺旋規律排列的“△”形切割刀,與大切割滾齒的刀床上的“△”形切割刀相嚙合,在大切割滾齒外罩有拱形分行器。
在拱形分行器的圓拱處粘有橡膠片。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玉米秸桿在進桿螺旋刀的作用下進入,由于大小刀床上的切割刀按螺旋規律排列,并且相嚙合,這樣齒切秸桿下拉,玉米穗運動到拱形分行器的圓拱處時被卡住不能下走,玉米穗被齒切掉。采用這種方式,玉米穗采收率很高,由于玉米穗是被切割掉,而且在拱形分行器的圓拱上粘有橡膠片,這樣玉米粒不被破壞。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錐齒輪,2.錐齒輪,3.輸出軸,4.圓錐體,5.進桿螺旋刀,6.刀床,7.“△”切割刀,8.擋桿法欄,9.從動軸,10.圓錐體,11.刀床,12.“△形切割刀,13.拱形分行器,14.簸箕漏斗該摘穗裝置由兩組大小滾齒組成時,可完成兩行玉米收獲任務,在摘穗裝置后設一簸箕漏斗(14),工作時,首先拱形分行器(13)插入玉米秸桿縫隙里,把玉米秸桿分行,玉米秸桿從大小切割滾齒之間進入,被進桿螺旋刀(5)垂直旋進,大小切割滾齒上的“△”形切割刀相嚙合,齒切秸桿并垂直下拉,由于切割滾齒上的切割刀按螺旋規律排列,所以齒切秸桿時秸桿不但被垂直向下拉動,而且垂直向里運動,秸桿在被下拉的過程中,當玉米穗運動到拱形分行器(13)的圓拱處時被卡住,不能再下走,拱形分行器(13)與擋桿法欄(8)之間有一極小的間隙約為0.5公分,因為玉米穗與玉米秸桿連接處有段距離,所以此間隙越小越好,這樣齒切秸桿可齒切到玉米穗與秸桿的連接處,玉米穗被齒切掉,落入后面的簸箕漏斗(14),然后通過螺旋輸出器到輸送帶上,被輸送帶輸送到裝配于動力裝置后面的谷倉中,此外,在拱形分行器(13)的圓拱上粘有橡膠片,當玉米穗被下拉到圓拱時,對玉米穗有一個反沖的作用,玉米粒不被破壞。
權利要求1.一種摘穗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傳動齒輪組、輸出軸(3)和至少一組大小切割滾齒及與大切割滾齒配套的n+1個分行器,在該摘穗裝置的主動軸上裝有錐齒輪(1),錐齒輪(1)與錐齒輪(2)相嚙合,錐齒輪(2)裝在輸出軸(3)上,輸出軸(3)上連接有大切割滾齒,大切割滾齒的前端為一圓錐體(4),其圓錐體(4)上裝有進桿螺旋刀(5),大切割滾齒后端為一柱狀刀床(6),刀床(6)上設有若干個按螺旋規律排列的“△”形切割刀(7),刀床(6)的后端設有擋桿法欄(8),與輸出軸(3)平行排列的從動軸(9)上連接有小切割滾齒,小切割滾齒的前端為一圓錐體(10),后端為一柱狀刀床(11),刀床(11)上設有若干個按螺旋規律排列的“△”形切割刀(12),與刀床(6)上的“△”形切割刀(7)相嚙合,在大切割滾齒外罩有拱形分行器(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摘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拱形分行器(13)的圓拱處粘有橡膠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由傳動齒輪組、輸出軸和至少一組大小切割滾齒及與大切割滾齒配套的n+1的分行器組成的摘穗裝置,在輸出軸上連接有大切割滾齒,與輸出軸平行排列的從動軸上連接有小切割滾齒,大小切割滾齒的刀床上分別設有若干個按螺旋規律排列的“△”形切割刀,切割刀相互嚙合,在大切割滾齒外罩有拱形分行器。該摘穗裝置通過大小切割滾齒的刀床上的切割刀相互嚙合齒切秸桿并且下拉,齒切到玉米穗時,玉米穗被齒切掉,這樣摘下來的玉米穗不受破壞,而且玉米穗的采摘率很高。
文檔編號A01D45/02GK2512221SQ0127
公開日2002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30日
發明者鄭同月 申請人:鄭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