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美洲大蠊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殖技術,具體地說是美洲大蠊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屬昆蟲綱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在地球上生存約3.5億年,是世界上最古老,具有藥用價值的昆蟲。云南大理醫學院李樹楠教授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經多年潛心研究,早在七十年代利用該昆蟲作原料研制“康復新”口服液和滴劑兩種新藥獲得成功,曾獲“全國百病克星金獎”及優質產品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隨著現代醫藥科技、生物工程的迅猛發展,利用該昆蟲研制的“心脈龍”針劑、“肝龍”膠囊兩大國家級地類中藥新藥已研制成功。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近又研究出該昆蟲具有抗癌和抗艾滋病的物質。利用該昆蟲制取的美膚護膚制品已在近期投放市場,受消費者青萊。由此可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類視為害蟲加以消滅的蟑螂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但野生資源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所以人工養殖勢在必行,目前未有蟑螂人工養殖的技術公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規模、規范化、立體式養殖美洲大蠊的方法。
本發明是根據美洲大蠊種質鑒定,生物學特征,繁殖規律及生殖生理等進行多年的觀察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技含量較高的飼養、繁殖、病蟲害防治等養殖技術規范。本發明采用溫室箱養,蟲卵分離,人工孵化,孵化和飼養溫度為20-30℃,濕度60-85度,散光照射,用熟食喂養。
本發明在人工控溫、控濕,保證空氣新鮮,足夠營養,一定光照前條件下,由自然狀態下生長1.5-2年,縮短為5個月左右,產卵量增加5倍以上,孵化率達60%左右,幼蟲成活率達40%以上,繁殖規模按1∶10增長,疫病死亡率下降。箱式養殖便于蟲卵分離,防止美洲大蠊逃逸,造成環境污染;有利于對病蟲害的防治。而蟲卵分離,有效地防治種群退化,提高產量,度絕蟲偷吃卵。經檢測,其用藥成份含量比自然狀態下顯著提高。
具體實施方案養殖箱置于保溫性能較好的大屋內,8層堆碼,形成立體式養殖,兩頭留窗通風,將蟲卵分離,卵進行人工孵化,孵化和飼養溫度保持在20-30℃,濕度60-85度,散光照射(日光不直射)。用熟食喂養,熟食喂養按每天每千克成蟲投飼料干粉25-35克投放,若蟲酌減;每天每千克成蟲或若蟲投水不少于30-50毫升。
在大蠊普遍開始產卵第五周進行捕殺,用80℃左右熱水燙殺,并在60-80℃的溫度下烘干,然后裝箱冷庫儲藏。
在飼養的同時,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防止大蠊自身的疾病和外界蟲害。
權利要求
1.一種美洲大蠊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溫室箱養,蟲卵分離,人工孵化,孵化和飼養溫度為20-30℃,濕度60-85度,散光照射,用熟食喂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熟食喂養按每天每千克成蟲投飼料干粉25-35克投放,若蟲酌減;每天每千克成蟲或若蟲投水不少于30-50毫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美洲大蠊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溫室箱養,蟲卵分離,人工孵化,孵化和飼養溫度為20-30℃,濕度60-85度,散光照射,用熟食喂養。本發明在人工控溫、控濕,保證空氣新鮮,足夠營養,一定光照前條件下,由自然狀態下生長1.5-2年,縮短為5個月左右,產卵量增加5倍以上,孵化率達60%左右,幼蟲成活率達40%以上,繁殖規模按1∶10增長,疫病死亡率下降。箱式養殖便于蟲卵分離,防止美洲大蠊逃逸,造成環境污染;有利于對病蟲害的防治。而蟲卵分離,有效地防治種群退化,提高產量,杜絕蟲偷吃卵。經檢測,其用藥成份含量比自然狀態下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411711SQ0112894
公開日2003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11日
發明者廖言 申請人:大理成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