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品種秋海棠的育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秋海棠屬植物‘厚王葉’秋海棠的育種方法。
秋海棠屬(Begonia L.)是世界上著名的觀賞花卉之一,廣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全世界約1500種。我國約150種,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尤以云南最為豐富。除了野生種類外,全世界已培育出1萬個園藝品種,如球莖秋海棠(俗茶花海棠)(B.tuberhybrida cv.)、四季秋海棠(B.cucullatacv.)和竹節秋海棠(B.maculata cv.)等早已風靡于世。中國的野生秋海棠資源比較豐富,但培育出的新品種極少,有特點的種類也少。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秋海棠屬新品種的育種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來體現的一種新品種秋海棠的育種方法,以厚葉秋海棠(B.dryadis)作母本,‘華王’秋海棠(B.‘China King’)作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收獲種子后播種育苗,從F1代個體中選育而成。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異性為現有技術以“大王秋海棠”(B.rex)作為親本培育出來的品種很多,稱為“大王”類系列品種。但這些品種的特征都與本發明的新品種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花莖、葉柄和葉脈被二型毛,易同相近品種識別。且該品種的另一親本“厚葉秋海棠”尚未引種到國外,沒有發現相同的雜交組合。此品種與同期培育出的‘大華’秋海棠(B.‘Dahua’)也相近,但植株被二型毛、葉片被清晰心環帶白斑、花稍大、色淺等特點與后者區別。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但本發明的內容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以厚葉秋海棠(B.dryadis)作母本,‘華王’秋海棠(B.‘China King’)作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收獲種子后播種育苗,從F代個體中選育而成。F代個體中葉片除所被白斑這一特征變異較大外,其余性狀均基本一致。根據葉片是否被斑和被斑不同,可大致分無斑、被少數白色斑點和被近環帶白斑三種類型植株。其中,以葉片具帶狀白斑者觀賞價值較高,將其篩選出來作為新品種。雜交試驗于1998年9月雜交授粉、12月采種;1999年3月播種和出苗;2000年首次開花。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的說明新品種的特異性在于其葉片被有心形環帶白斑,這一性狀幾乎完全繼承于父本‘華王’秋海棠。同時直立性和抗白粉病能力較強,又繼承了母本厚葉秋海棠的優點,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雖然,雜種一代的不同個體葉片的被斑變異較大(由無斑到環斑),但通過篩選可獲得性狀一致的品種。無性繁殖和用F代種子播種繁殖可維持品種的穩定性。
適宜種植的地區最適合種植于氣候溫和地區,高溫高寒地區因采取相應的降溫、升溫措施,避免高溫灼傷和低溫冷凍害。栽培時還需保持適當的空氣濕度。適合于植物園、公園、苗圃等地的溫室和陰棚內栽培,也可栽植于林下陰涼濕潤處,盆栽、地栽均可。
B.‘Houwangye’的系譜秋海棠屬(Begonia),厚葉秋海棠ב華王’秋海棠(B.dryadis×B.‘China King’)。
‘厚王葉’秋海棠(B.‘Houwangye’)是以厚葉秋海棠(B.dryadisIrmsch.)作母本,‘華王’秋海棠(B.‘China King’)作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從F代個體中選育而成。因該品種葉片被心環帶狀白色斑紋,且形成綠白綠三區,這一特征幾乎就是父本‘華王’秋海棠葉片的復制。而其葉片因部分繼承了母本厚葉秋海棠葉片厚的特點,比‘華王’秋海棠的葉片稍厚。因此根據葉片特征命名為‘厚王葉’葉秋海棠。
多年生根莖類常綠草本,高25-50厘米。根狀莖粗短,不分支或少數短分支。無地上莖,或常有短花莖1節。每株葉4-10枚,大型,中央有一淺白色心形環帶,將葉片分成綠白綠三區。花莖、葉柄和葉脈被二型毛。葉偏卵形,極不對稱,長18-38厘米,寬12-27厘米,腹面暗綠色,被極疏的短硬毛,脈下凹。葉背常為紫紅色,脈凸,脈上毛較少。葉急尖;葉緣近全緣或淺波狀,疏被短睫毛;葉基偏心形,常部分重疊。葉柄暗紅色,幼時灰白色,長16-38厘米,粗4-10毫米,具全長淺腹溝。雌雄同株。花序生于根狀莖先端或頂腋生于花莖,1-3支,常低于葉面。1-2回二歧聚傘花序,高15-26厘米。花序軸長15-25厘米,粗3-5毫米。花5-11朵,雄花先于雌花開放,先后間斷明顯。花柄粉紅色,長2.2-6.2厘米,粗2毫米,被短柔毛。花冠橢圓形,直徑4-6.7×3.8-6厘米,被片4,外2大,淡紅色或粉白色,卵形至長卵狀橢圓形,長2-3.4厘米,寬1.7-2.6厘米,具明顯縱脈,腹面微凹,邊緣稍外翻,無毛。內輪近白色,狹窄,長倒披針形,長1.8-3.1厘米,寬0.9-1.4厘米。雄蕊多數,集合成圓柱狀,花絲粉紅色,基部聯合成圓錐柱狀,雄蕊柱長1-3毫米。花絲淡黃色,長1-4毫米。花藥淡黃色,長1-2毫米,下部者頂端鈍圓,中部者頂端鈍尖,頂部者銳尖且部分具外彎鉤。雌花柄粉紅色,長1.5-2.8厘米,粗1.5-2毫米,被短柔毛。花冠圓形,直徑3.6-5.2厘米,被片5,長1.8-2.8厘米,寬0.9-1.4厘米,旋轉排列,粉白色,無毛。外3大,長卵形,內2小,倒卵或倒披針形。花柱、柱頭2,合長6-7毫米,黃綠色至橙黃色,柱頭U形,兩側螺旋扭曲約2周。子房淺綠色,2室,每室胎座裂片2。果綠色,具不等3翅,1大2小,大翅綠色,長矩形,基部微縮,長約3-4.5厘米,寬1.2-1.8厘米,具縱棱和微突,連同果實被微絨毛。小翅半月形,花期9-11月,花微香,果期11-1月。
該品種直立性較好,對白粉病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重在觀葉,兼可觀花。
可用葉插、分株和組培進行繁殖,也可用F1代種子進行播種、篩選栽培。栽培應適當遮蔭,并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適合于植物園、公園、苗圃等地的溫室和陰棚栽培和觀賞,也可栽植于林下陰涼濕潤處,盆栽、地栽均可。非常適宜賓館、飯店、辦公室等室內擺設觀賞。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品種秋海棠的育種方法,其特征是以厚葉秋海棠(B.dryadis)作母本,‘華王’秋海棠(B.‘China King’)作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收獲種子后播種育苗,從F1代個體中選育而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秋海棠的育種方法,以厚葉秋海棠(B.dryadis)作母本,‘華王’秋海棠(B.‘China King’)作父本,通過人工雜交授粉,收獲種子后播種育苗,從F
文檔編號A01H1/02GK1358421SQ01108670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3日
發明者管開云, 田代科, 李景秀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