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耕作機械,具體的說是一種手扶式的微型自走輕便的耕作機械。
一般手扶式的耕作機械指的是手扶拖拉機,手扶拖拉機由于體積小、耕作靈活等優點,已被我國廣大農村的農民們所接受。但對于耕作作業面積小而且周邊不規則,以及陡坡大的地方,它既無法施展其耕作能力,又無法爬到坡上去工作。因此,其使用的范圍仍然存在著局限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專利95214622·3公開了一種“自走式微型施耕機”雖然該機的體積小、重量輕,在機械無法到達的地方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將其運送到目的地,但由于其結構上作為犁的刀子形狀是凹形的,工作時僅是把土刮起;同時加上因為機身的重量不足,深耕效果不佳,特別是遇到硬田或旱地時就很難施展其本領達到耕作的效果。
據中國專利有關資料查新表明,目前尚未有自走輕便式又能隨地加重卸重,耕作土層可深可淺,適用于水田、硬田和旱地耕作的有關手扶式微型耕作機械的報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由特殊的變速箱及箱內齒輪相同便于維修和互換;機身底部設有既可隨耕作需要加重或卸重,又可防陷;輪部片狀輪犁兩用輪可在人的輔助下進行爬陡坡的適用于小面積復雜地形條件下靈活、平穩耕作的微型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由發動機、油箱、變速箱、片狀輪犁兩用輪、拖柄、換檔操縱桿、制動器操縱桿以及扶手架等組成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其特征是由一個發動機,發動機的上端是油箱;發動機的下端安裝有前后泥土加重斗;發動機的側端安裝有變速箱,變速箱的上端連接有扶手架;變速箱的下端連接有方形軸,方形軸上安裝有片狀輪犁兩用輪;變速箱的底部還安裝有一個可調式犁鏵拖柄。所述的變速箱其外部形狀為長方形的斜面體,其內部的齒輪組中的大小齒輪與相臨的嚙合的大小齒輪大小和尺寸相同。所述的前后泥土加重斗,其外形形狀為船形,其前后的底部都設有活動底板。所述的片狀輪犁兩用輪,其片狀的刃刀為直形狀的,同排設有前后位置錯開的二片刃刀,輪的圓周上分布有6至12片刃刀。使用時只要開動發動機,離合器連合,人手扶著手扶架,控制好油門的大小,即可以操作耕地了。
本實用新型因為將變速箱設計成長方形的斜面體,又將其中的大、小齒輪用同樣的大小和尺寸來制造,這樣不僅造價低,而且便于維修或互換;本實用新型設置了船形的前后加重斗,即可以在使用時根據實地情況往斗內就地加土增加機身的重量,達到因地制宜的耕作目的;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片狀輪犁兩用輪,由于刃刀是直形狀的,所以便于插入土中進行耕作,而且耕作的深度可由重量的控制做到深淺不同;由于片狀尖薄壓強大,如同鐵鍬用手立扶住,腳只要輕輕一踩就陷進地里一樣把土翻翹,所以只須小的動力就能完成耕作的功能。不耕作時又可以不折下片狀耕地輪從兩個端面加裝直徑大于片狀輪犁兩用輪的橡膠輪,進行行走而不損壞路面。本實用新型的拖柄還可以根據需要安裝上一些專用的犁刀。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達到擬定的目的。
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立體視圖。
圖1中由一個發動機(1),發動機(1)的上端是油箱(2);發動機(1)的下端安裝有前后泥土加重斗(4);發動機的側端安裝有變速箱(5);變速箱(5)的上端連接有扶手架(6);變速箱(5)的下端連接有方形軸(7),方形軸(7)上安裝有片狀輪犁兩用輪(8);變速箱(5)的底部還安裝有一個拖柄(9)。使用時只要在耕地上發動本耕作機,就可以進行耕作了。
權利要求1.一種由發動機、油箱、變速箱、片狀輪犁兩用輪、拖柄、換檔操縱桿、制動器操縱桿以及扶手架等組成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其特征是由一個發動機,發動機的上端是油箱;發動機的下端安裝有前后泥土加重斗;發動機的側端安裝有變速箱、變速箱的上端連接有扶手架;變速箱的下端連接有方形軸,方形軸上安裝有片狀輪犁兩用輪;變速箱的底部還安裝有一個拖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其特征是所述的變速箱其外部形狀為長方形的斜面體,其內部的齒輪組中的大小齒輪與相臨嚙合的大小齒輪大小和尺寸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泥土加重斗,其外形形狀為船形,其前后的底部都沒有活動底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片狀輪犁兩用輪,其片狀的刃刀為直形狀的,同排設有前后位置錯開的二片刃刀,輪的圓周上分布有6至12片刃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由特殊的變速箱及箱內齒輪相同便于維修和互換;機身底部設在既可隨耕作需要加重或卸重,又可防陷;其片狀輪犁兩用輪既可以驅動行走、爬陡坡,又能適用于小面積復雜地形條件下靈活、平穩地耕作的微型的手扶式自走輕便耕作機。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機械耕作特別適用山區水田、硬田和旱地的耕作。
文檔編號A01B51/00GK2442486SQ002589
公開日2001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1日
發明者李范生 申請人:李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