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天候電子滅害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應用技術,特別是一種用于滅蚊防鼠的全天候電子滅害網。
目前,市售的各種滅害藥物,滅害工具,雖然都能起到一定的除害滅害作用,但在使用這些藥物和工具的過程中,會受到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進一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且滅害藥物對環境污染嚴重,滅害工具功能單一,有的工具能耗較大,而紗窗、紗網、蚊帳類只能被動防蚊,更不能主動滅蚊和防鼠。為了克服前述缺陷,人們設計了一種滅蚊拍,這種滅蚊工具采用柵欄式布設導電線并與高壓發生器電連接,用干電池作電源,它可用來主動迎擊蚊蠅之類的害蟲,但無法實現全天候大面積防鼠滅蚊之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既能滅蚊又能防鼠且方便安全的全天候、大面積電子滅害網。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由經線、緯線交叉構成,所述的經線全部采用非金屬絲布設,所述的緯線則采用金屬絲與非金屬絲相互交替布設,且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的一端引出線與電子高壓發生器電連接。
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是按電壓正、負電極依次配置,且同名極金屬絲引出線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1、既能滅蚊又能防鼠,且方便安全,能全天候、大面積有效地殺害滅害;2、應用范圍廣,不污染環境,也不會傷害人體;3、適用于家居、餐飲、倉儲、農場及廣大公共娛樂場所。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照附圖,由經線1、緯線2交叉編織構成任意形狀,任意面積的網狀片材,還可織造成具有裝飾性的產品。其經線1全部采用非金屬絲布設,非金屬絲可選用化纖類,如尼龍絲、塑料絲等。其緯線2則采用金屬絲與非金屬絲相互交替布設,其金屬絲的配置數量及網的疏密程度視要滅害的對象、目的進行設置,在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的一端引出線7與電子高壓發生器8電連接。金屬絲選用普遍導電性能好的銅質裸線為好,電子高壓發生器8亦是普通的,可產生瞬間高壓的電子產品,故成本非常低廉。
結合附圖,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是按電壓的正電極4,負電極5依次配置,且同名極金屬絲引出線7相連后均與電子高壓發生器8電連接。
綜合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安裝過程是將片網裁剪成所需安裝的面積的大小,其兩側豎邊6嵌入可卷匝的卷軌中,把片網的上、下底邊3用稍硬一點的材料加固。在安裝處的上方設有一卷筒式卷匝機構,將轉軌及其轉軌中的片網一起裝于卷匝機構中,然后將金屬絲中的正電極4及其引出線7相連后,電連接于電子高壓發生器8的輸出端的一根引線,將金屬絲中的負電極5及其引出線7相連后,電連接于電子高壓發生器8的輸出端的另一根引線。電子高壓發生器采用常規220V市電作電源,經高壓發生器產生1500伏左右的高壓。一旦有害蟲觸碰于網中金屬絲的正、負電極4、5之間時,瞬間高壓經蚊、蠅、鼠、蛾放電而將其擊斃或擊昏。
在守候狀態下,電子高壓發生器輸出電流低于500微安,故守候耗電非常之小。當正、負電極4、5之間有觸碰物體造成極間短路時的狀況是以50千歐電阻為負載時,其短路輸出電壓小于36伏,輸出電流小于1毫安,放電峰值電流小于50毫安,放電峰值下跌時間小于0.5秒,正、負電極對地電流均小于5毫安。前述各項技術參數真實地反映了對人體絕無傷害,所有參數值均大大小于人體安全電流交流電為10毫安,直流電為50毫安的指標。
值得提出的是為了實現滅蚊防鼠的最好效果及從降低制造成本出發,也可從市售的紗網中編織入金屬絲而成,對確定每相鄰一對金屬絲之間的距離,視要滅害的主要對象是蚊蟲、蒼蠅、飛蛾還是老鼠之各個個體的異同而采用有針對性的間距設置,當用于家居、餐飲、倉儲、農場、娛樂等公眾、公共場所集中的地方,其最佳取值范圍為5~10毫米間距。
為了減少公眾、公共場所人群誤碰觸網的頻率,還可選擇在安裝的有效使用面積的上三分之一部分和下底邊位置上的金屬絲與高壓發生器8的輸出端電連接,同樣能達到大面積滅蚊防鼠的明顯效果。
權利要求1.全天候電子滅害網,由經線(1)、緯線(2)交叉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經線(1)全部采用非金屬絲布設,所述的緯線(2)則采用金屬絲與非金屬絲交替布設,且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4)、(5)的一端引出線(7)與電子高壓發生器(8)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電子滅害網,其特征在于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4)、(5)是按電壓正、負電極依次配置,且同名極金屬絲引出線(7)相連接。
專利摘要全天候電子滅害網屬電子應用技術,它解決了不能全天候大面積滅蚊除鼠的傳統難題;主要由經線、緯線交叉織造構成,經線全部采用非金屬絲,緯線則采用金屬絲與非金屬絲交替布設,且每相鄰的一對金屬絲的一端引出線與電子高壓發生器電連接;當害蟲類物體觸碰于兩金屬絲間時,瞬間高壓經害蟲放電而將其擊斃;具有大面積全天候滅蚊防鼠之功效,且安全可靠,不傷害人體,無環境污染,適用于家居、餐飲、倉儲、農場及娛樂等公共場所。
文檔編號A01M1/00GK2431723SQ0022460
公開日2001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17日
發明者韓軍, 王永才, 劉佳寧 申請人:韓軍, 王永才, 劉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