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水稻在包衣或摧芽的基礎上,在稻田起壟或開廂后直接播種的廂壟定距丟播種器。
現有的水稻栽培技術按播種及栽插方式分為移栽稻、拋秧稻、直播稻、再生稻等幾種方法,在水稻栽培實踐中,株(穴)行距的大小和配置以及每蔸(每穴)的落田苗蘗(種粒)數十分重要,所以,移栽稻在秧田期的無序拋撒播種所存在的丟失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關鍵技術限制了秧田期秧苗的秧齡強性,而促使人們多采用兩段育秧的有序移(丟)栽秧,以利延長秧齡,增加秧齡彈性,但兩段育秧費時費工。直播稻的廂壟撒播更存在著草荒嚴重,田間郁閉、倒伏等問題,并影響中、后期的田間操作等缺點。因此,丟失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關鍵技術是直播稻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其改水稻無序拋撒播種為定距丟播種,可較合理水稻株(穴)行距大小及配置,利于秧苗根系發達,分蘗早、穗數多、個體生長均勻健壯,有效地預防水稻僵苗以及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效等特點,借助定距丟播種器,不需用力拋撒播種,因而無需播種技巧,有利于挖掘勞動潛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為,本丟播種器采用工作臺而具有網(蜂窩)狀漏斗狀小格的結構,具有支撐腳、工作臺面、網狀分隔標記、網狀漏斗狀小格、漏斗狀小格底部有丟播種小孔及控制開關,丟播種器大小和網狀漏斗狀小格按所需株(穴)行距大小及配置和廂壟寬度預先確定。
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丟播種操作者按丟播種器大小預先在待丟播種稻田開廂或起壟后,把丟播種器擺在待丟播種稻田的廂壟上,直身或略彎腰進行丟播種,它分如下三種丟播種方式①逐格(孔)進行丟播種操作。②關閉定距丟播種器開關,使丟播種器漏斗能裝入一定數量的稻種,然后打開丟播種器開關丟播種后再關閉丟播種器開關。③關閉漏斗開關,然后在漏斗中均勻播上稻種,并勻多補少后,打開開關,使種子從小孔中丟下,然后關閉開關,再均勻播種。然后照前述三種方法往前或往后移動丟播種器進行丟播種。由于本實用新型改人工遠距離拋撒播種為近距離丟播種,克服了拋撒播種所造成的稻種密度不勻等缺點,可較合理株(穴)行距大小及配置,利于秧苗根系發達,分蘗早,穗數多,個體生長健壯,有效地預防水稻僵苗以及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效,并有利于挖掘勞動潛力。本丟播種器且能用于移栽稻等的育秧田播種操作上。
以下結合附圖
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如附圖所示本丟播種器由支撐腳(1)、工作臺面(2)、網狀分隔標記(3)、網狀漏斗狀小格(4)組成,支撐腳(1)安裝在工作臺面(2)四對角及四對邊下部,工作臺面(2)用網狀分隔標記(3)分隔成網狀漏斗狀小格(4),漏斗狀小格(4)底部有丟播種小孔及控制開關(5),支撐腳(1)下端有防陷板(6),丟播種器大小及網狀漏斗狀小格按所需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和廂壟寬度預先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撐腳(1)、工作臺面(2)、網狀分隔標記(3)、網狀漏斗狀小格(4),支撐腳(1)安裝在工作臺面(2)四對角及四對邊下部,工作臺面(2)用網狀分隔標記(3)分隔成網狀漏斗狀小格(4),丟播種器大小及網狀漏斗狀小格按所需株(穴)行距大小及壟廂寬度預先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漏斗狀小格(4)底部有丟播種小孔及控制開關(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支撐腳(1)下端有防陷板(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稻廂壟定距丟播種器,結構包括支撐腳(1)、工作臺面(2)、網狀分隔標記(3)、網狀漏斗狀小格(4),漏斗狀小格(4)底部有丟播種小孔及控制開關(5),支撐腳(1)安裝在工作臺面(2)四對角及四對邊下部,工作臺面(2)用網狀分隔標記(3)分隔成網狀漏斗狀小格(4),本實用新型改水稻拋撒播種為定距丟播種,可較合理水稻株(穴)行距大小及配置。
文檔編號A01C7/00GK2428953SQ0022449
公開日2001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27日
發明者向忠國 申請人:向忠國